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不同播种期、覆盖方式对秋马铃薯产量及病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秋马铃薯适宜的播种期正好处在高温多雨或高温干旱的季节,这样的条件对马铃薯的出苗相当不利,极易引起烂种,出苗不齐,造成严重减产。因此要选择最佳的播种期和创造适宜的条件,以保证苗齐苗壮,我院于2006年秋季进行试验,总结了一些可行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稻草覆盖对稻田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7种不同的覆盖方式对免耕稻田马铃薯'费乌瑞它'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以1 500 kg/667 m2整稻草加薄膜覆盖方式产量最高,达1 547.3 kg/667m2;对照处理(裸地)的产量最低,为995.6 kg/667m2.因此,在安徽省江淮地区稻田马铃薯生产采用厚稻草(整)+薄膜覆盖的方式较好.  相似文献   

3.
研究不同施肥方式下马铃薯生长发育特点以及产量表现。试验结果表明,基肥+水肥一体化施用、基肥+3次追肥处理效果比较好,马铃薯产量较高,特别是基肥+水肥一体化施用的效果更明显、产量更高、效益更好,值得在生产中推广。  相似文献   

4.
栽培方式对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马铃薯郑薯6号为材料,进行4种不同栽培方式的比较试验,探讨不同栽培方式对其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垄栽覆盖地膜方式马铃薯的出苗率最高,成熟期最早,植株最高,分枝数最多;但茎粗、叶面积指数、匍匐茎长、产量和单株生物学产量则以浅旋耕覆盖稻草方式最高;商品薯率以传统垄栽方式最高。不同栽培方式下,除蛋白质含量外,马铃薯的干物质、淀粉、还原糖以及VC含量等品质指标均以浅旋耕覆盖稻草方式最高。因此,生产上采用浅旋耕覆盖稻草栽培方式,有利于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新鲜玉米秸秆在南方马铃薯生产中的应用价值,通过随机区组田间试验研究了6种覆盖栽培方式对马铃薯产量及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覆盖方式对马铃薯单薯质量、商品薯数量比率、薯长径和长短径比有显著影响,其中单薯质量和薯长径对鲜薯产量的直接效应较大,通径系数分别达到258.5和88.7.黑膜下覆盖3 cm厚粉碎秸秆处理的薯...  相似文献   

6.
以7年生'秋月'梨为试材,连续2年对梨园进行地膜、杂草及地膜+杂草覆盖处理,调查梨园土壤养分、梨树净光合速率及产量变化.结果表明,覆盖方式降低了梨园土壤pH,提高了土壤碱解氮、速效钾、速效磷和有机质含量,并增加了叶片净光合速率、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实硬度、单果重及平均单株产量,其中以地膜+杂草覆盖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
甘肃旱作马铃薯种植区干旱少雨,导致马铃薯产量低而不稳,种植效益低下。为筛选出适宜的集雨保墒技术,实施了不同覆盖方式抗旱增产试验。结果表明:全膜垄作微沟栽培平均亩产2 366.4 kg,比露地栽培增产394 kg,增幅20%,水分利用效率为7.1 kg/mm·亩;秸秆覆盖垄作栽培平均亩产2 315.4 kg,比露地栽培增产343 kg,增幅17.4%,水分利用效率为6.2 kg/mm·亩。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不同肥料组合对马铃薯产量、品质和土壤大量元素有效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各处理仅以在配方肥的基础上增施有机肥和土壤调理剂分别提高马铃薯产量17.7%和12.9%。施用配方肥和在配方肥基础上增施土壤调理剂、中微肥提高了马铃薯VC含量,分别为9.2%,9.6%,9.2%。各配方肥处理均提高马铃薯淀粉、粗蛋白和磷含量,增幅分别为10.5%~13.0%,21.5%~40.8%和3.5%~27.2%。施用配方肥和在配方肥基础上增施土壤调理剂分别降低了马铃薯还原糖含量14.1%和5.6%,施用配方肥的基础上增施有机肥和土壤调理剂增加了马铃薯块茎的钾含量7.0%和10.9%。施用中微量元素肥料、有机肥料、土壤调理剂可提高马铃薯土壤有机质和大量元素有效养分含量,改善土壤肥力水平。  相似文献   

9.
生物有机肥对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瓜菜》2019,(9):50-53
以‘夏波蒂’马铃薯品种为材料,进行了5种不同生物有机肥对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旨在研究出适宜榆林的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为本区域马铃薯生产中化肥减施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5种有机肥处理均较对照产量增加,其中处理1(底肥加施黄腐酸有机肥10 kg·667 m-2)和处理2(底肥加施生命源螯合肥25 kg·667 m-2)增加产量效果明显,分别较对照增产72.60%和62.92%;与对照相比,有机肥处理都能提高马铃薯株高,增加单株结薯个数,但商品率降低,建议马铃薯生产中施用有机肥时应适当降低种植密度。同时,底肥增施生物有机肥均可增加薯块蛋白质含量,降低还原糖含量;除黄腐酸肥料外,其他生物有机肥处理可增加薯块中干物质和淀粉含量,施用有机肥对薯块维生素C含量影响不大。所以,施用生物有机肥可以提高马铃薯加工品质。  相似文献   

10.
在同等的栽培条件下,通过不同的栽培密度,探索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的种植密度与产量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免耕马铃薯产量与栽培密度不成正比,紫花白马铃薯以每1 hm2栽培9万株产量最高,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11.
王一鸣  缪鑫  陈娟  宋锐  付伟  林熊  唐建 《蔬菜》2023,(1):10-12
为探究不同栽培方式对紫薯“内17-71”产量的影响,探索其最佳扦插方式及栽培密度,比较研究了不同扦插方式(正插3、5、7节和倒插3、5、7节)及不同株距(17、20、25、33、50 cm)对“内17-71”藤叶和薯块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正插或倒插处理,藤叶667m2产量均随扦插节位的增多而增加,其中正插5节、正插7节处理较高,分别为1 840.03、2 539.05 kg;且其薯块667 m2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分别为1 840.92、1 987.66 kg。随着栽培密度的提高,藤叶和薯块667 m2产量均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而大中薯率则呈现下降趋势,其中株距25、20、17cm处理的薯块667m2产量分别为1 967.65、2 164.97、2 045.47 kg,显著高于其余处理。综合考虑种植成本及市场对大中薯的需求变化等因素,紫薯“内17-71”的栽培方式以株距20~25 cm、行距100 cm,正插5~7节为宜。  相似文献   

12.
黄伟  齐恩芳  贾小霞  刘明霞 《蔬菜》2021,(11):21-24
为探索陇东旱塬地区马铃薯不同栽培模式的产量和经济效益,采用单因子随机区组试验设计,以马铃薯品种陇薯7号为材料,共设4种栽培模式。处理T1为露地坑栽,处理T2为黑色地膜单行栽培,处理T3为黑色地膜双行栽培,处理T4为黑色地膜双行微沟栽培,通过农艺性状、商品率、产量和经济效益的比较,选择出最佳的栽培模式。结果表明:相较于露地坑栽模式,3种地膜覆盖栽培方式的出苗率略低、生育期晚,而株高、分枝数、地上干质量、穴薯块数、穴薯质量均较高,其中地膜覆盖双行微沟栽培方式(T4)表现最佳, 667 m2产量最高,为3 280.2 kg,较露地坑栽增产19.5%;且667 m2产值最高,达到3 936.28元;667 m2纯收益较露地坑栽增收657.2元,增加率达27.6%;因此,地膜双行微沟栽培不但产量高,而且纯效益也高,可作为陇东旱塬地区马铃薯栽培方式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兰州市山旱地减量施肥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海鹏  孙振荣  袁宁  蒲明  薛莲 《蔬菜》2019,(3):29-31
  相似文献   

14.
降解地膜覆盖对马铃薯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祥会 《中国果菜》2014,(12):64-66
本文旨在研究降解地膜覆盖对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实验选在山东省邹城市峄山生态农业示范园内进行,以普通非降解地膜为对照,以3种供试降解地膜为处理,进行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PHA地膜的增温效果较差,其余3种地膜效果差异不明显。从产量来看,PHA地膜的产量最小,但是干物质和淀粉含量最高,而另外3种地膜的产量高,干物质和淀粉含量相对较少。从地膜残留量上来看,普通地膜的残留量最大,其它3种地膜到收获时,基本腐烂。综合产量、品质以及可操作性几个方面来看,供试的天壮Ⅱ号膜的效果最好,能较好地满足马铃薯生产需求,解决了对环境污染和不影响产量的问题,是较为理想的地膜品种,值得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5.
为确定临沂市机播条件下红玫瑰彩色马铃薯的最佳播种密度,开展了机播马铃薯相同行距(90 cm)、不同株距(14、18、22、26 cm)的密度试验,分析了不同密度处理对红玫瑰马铃薯出苗期、现蕾期、开花期、成熟期、株高、茎粗、主茎数、马铃薯晚疫病发病情况、产量、商品薯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种密度的增加,红玫瑰物候期无明...  相似文献   

16.
文静  黄海涛  李家慧  张杰  牛义松 《蔬菜》2022,(12):23-26
摘要:为研究不同水溶肥料配施在设施番茄水肥一体化中的应用效果,采用田间试验和室内试验 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大量元素水溶肥料、中量元素水溶肥料、含腐植酸水溶肥料、含氨基酸水溶肥 料(中量元素型)、含氨基酸水溶肥料(微量元素型)等5种常见水溶肥料组配对番茄产量、品质及土 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不同组合水溶肥料均可以改善番茄农艺性状,具有显著的增产效 果,大量元素、大量元素+中量元素、大量元素+含腐植酸、大量元素+含氨基酸(中量元素型)、大 量元素+含氨基酸(微量元素型)水溶肥料处理667 m2 产量分别比清水对照提高8.3%、10.2%、5.3%、 5.6%和6.4%;同时还能改善番茄的品质和土壤养分状况,各处理VC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8.7%、13.4%、 23.8%、19.2%和16.9%,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11.3%、14.5%、25.8%、24.2%和22.6%。综合 追肥效果,建议在设施番茄生产中,按照大量元素+中量元素水溶肥料处理施肥以提高产量,或按照大量 元素+含腐植酸水溶肥料处理施肥以提高番茄品质。  相似文献   

17.
摘要:为解决生姜过量施肥造成的土壤根区连作障碍危害问题,以667 m2 追肥N 17.4 kg、P2O5 10.2 kg、 K2O 33.6 kg为常规追肥量(对照),研究比较了不同追肥量处理对生姜植株生长、产量、营养元素吸收 及根区土壤养分与土壤酶活性的差异。结果表明:较常规追肥减施20%可促进生姜植株生长,且有一定 的增产效果,而较常规追肥减施40%则植株生长不良且减产;而较常规追肥增施20%,可促进生姜植株生 长,但并无增产效果。生姜植株对养分元素吸收量表现为K>N>P,其中N、K元素在生姜植株中含量较 高,P元素在姜块中含量较高,适当增施钾肥,有助于生姜植株对钾元素的吸收和转运过量的施肥,过量 施氮不会在土壤中累积,但过量施用的磷、钾肥则会在土壤中富集;过量施肥会导致土壤pH值下降和土 壤蔗糖酶活性降低,抑制土壤有机质的分解。综合生姜生产效益情况,建议较常规追肥量减施20%化肥, 通过适当减施,可提高产量,调整根区环境,达到减肥增效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陈娟  王一鸣  唐建  宋锐  缪鑫 《蔬菜》2023,(6):23-25
为确定紫甘薯新品种“内渝紫2号”最佳种植株距,为新品种的示范推广提供技术依据,设置5种不同株距(20、25、30、35、40cm),对不同株距条件下紫甘薯“内渝紫2号”的植株性状、产量性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加大株距有利于提高茎蔓长度、分枝数、单株结薯数、单株鲜薯质量和大中薯比例;在30~40 cm范围内,缩小株距,有利于提高鲜薯产量、茎叶产量和薯干产量;30 cm株距时鲜薯产量和薯干产量最高,667 m2产量分别为1 722.67 kg和480.63 kg。综合考虑,建议“内渝紫2号”栽培株距为30 cm,可获得较为理想的鲜薯产量。  相似文献   

19.
丁秀玲  许强 《北方园艺》2010,(18):23-26
对不同覆盖方式下的西瓜地土壤养分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地面增加覆盖物后可以减轻耕层的含盐量使盐分由上层转移到下层,而灌水能使土壤容重增加,其中抑盐效果最好的是地膜覆盖,其次是砂田+地膜覆盖、砂石覆盖次之;在无灌溉水的条件下,养分利用率依次是砂石+地膜覆盖砂石覆盖地膜覆盖,并且0~20cm和20~40cm土层土壤碱解氮和全氮含量最高的覆盖方式是地膜覆盖,最低的是砂石+地膜覆盖。因此,在干旱地区推广发展砂石+地膜覆盖并适当增施肥料,有助于增产增收,保持干旱地区农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摘要:为促进化肥减量增效,推进新型生物有机肥的开发与应用,以番茄为试验材料,在日光温 室内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不施肥(T0)、施加新型骨钙生物有机肥(T1)、施加腐熟羊粪有机肥 (T2)和常见瑞佳生物有机肥(T3)4个处理,通过分析不同处理下番茄的形态特征、产量和土壤养分 等指标,从而确定骨钙生物有机肥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在日光温室番茄种植中,施肥 处理对番茄的生长指标无显著影响,但提高了新、老叶片的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在番茄结果 期,新叶SPAD值总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老叶片的平均SPAD值在不同处理下均高于新叶。骨钙 生物有机肥可显著提高番茄果实糖度及单果质量等指标,瑞佳生物有机肥可显著提高单株产量和总产 量。施加有机肥可使土壤养分含量增加,pH值降低,进而提高番茄产量及品质,这与施肥后土壤全氮含 量、速效磷含量及pH值有显著相关关系。综合考虑,瑞佳生物有机肥可作为提高番茄产量的备用肥料, 而骨钙生物有机肥作为一款新型有机肥可用于提高番茄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