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鳜仔鱼视网膜及口腔齿的发育对摄食的适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石蜡切片及HE染色的方法对鳜受精卵及1~30 d仔鱼的视网膜结构和视觉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受精后54 h晶状体形成,视网膜还未分化;80 h视网膜分化为外核层、内核层、内网层和神经节细胞层4层结构;98 h形成色素上皮层、视杆视锥层和神经纤维层;124 h外网层形成,视网膜10层结构发育完全。孵化后4 d开始出现少量颌齿和咽齿;5 d和14 d分别观察到腭齿和犁齿;15d时鳃耙形成但形状较小。口腔齿的数量随着仔鱼个体的生长而增加至近于成体。(2)鳜内核层分化成一层水平细胞、数层双极细胞和无长突细胞,属光感受系统不发达的类型。(3)鳜仔鱼在消化系统尚未发育完全时已经开始形成口腔齿,为提高捕食的成功率提供了基础条件,充分表现了个体发育在进化过程中与生存环境相适应的特点。(4)鳜神经节细胞层细胞随个体的生长发育而减少,孵化后29 d,体长18.36 mm时,只有一层神经节细胞,说明此时的仔鱼已适应黑暗环境生活。鳜视觉结构的变化与其从浮游到底层的生态迁移及捕食方式的变化相适应。研究亮点:从组织学研究角度对鳜仔鱼视网膜发育进行了探讨,详细研究了视网膜各组成结构的发育特征,并结合鳜仔鱼齿的发育特征,分析了其对摄食行为的适应,首次解释了伴随着视网膜发育而形成的由浮游生活到底层生活的适应,研究结果以期为鳜在种苗生产过程中正确选择开口饵料和早期动物性饵料,以降低种苗的死亡率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鳜鱼视网膜发育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对全长5.0~115.0mm不同发育时期鳜鱼视网膜结构及3种视细胞的密度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刚孵出的鳜苗视网膜感受细胞为高密度的单锥细胞,且不具视网膜运动反应。视杆细胞和双锥细胞出现较晚。随其生长发育,视锥和神经节细胞密度降低,视杆细胞密度增加。外核层细胞核与神经节细胞的比值增大,同时视网膜各层次的发育渐趋完善。全长30.0~43,0mm是视网膜结构及视觉特性发生明显变化的过渡时期。后期网膜上不同区域视锥的类型、形态和数量呈现异质分布,双锥约占视锥数量的90%。鳜鱼视觉结构的变化与其从浮游到底栖的生态迁移及捕食方式的变化相适应。  相似文献   

3.
分别从嘉陵江采集到6批大眼鳜亲鱼进行人工催产,采用干法授精,在Nikon体视镜下对受精卵的发育过程进行观察,对不同发育时期进行显微照相.结果表明,大眼鳜成熟卵圆球形,微油黄色,无粘性.在水温13.9~19.8℃条件下,受精卵历时183 h 18 min孵化出膜,初孵仔鱼全长4.6~5.2 mm,肌节数32~35对.同时,对大眼鳜、鳜鱼、斑鳜的胚胎发育进行了比较,在相同温度条件下,大眼鳜胚胎器官分化比斑鳜早,孵化时间比斑鳜短,且受精卵卵径小于斑鳜.斑鳜初孵仔鱼全长5.1~6.0 mm,肌节数42对.鳜初孵仔鱼全长3.6~3.9 mm,肌节数28对.嘉陵江大眼鳜视泡出现在胚孔封闭前,而鳜和斑鳜视泡出现在胚孔封闭后.油球的数量没有种的特异性,而与外力挤压等有关.  相似文献   

4.
采用组织切片、H.E和AB.PAS染色技术对不同日龄鳜的幽门盲囊数量、组织学特征以及粘液细胞类型和分布进行了观察和描述。结果表明:15日龄鳜在胃肠之间左腹侧有一枝,幽门盲囊开始发育;20日龄鳜在肠下方右腹侧出现一簇幽门盲囊,25日龄鳜在胃肠之间右腹侧和肠下方左腹侧各出现一簇幽门盲囊;随着日龄增加,鳜的幽门盲囊数量继续增加。20、30、40、50和60日龄,鳜的幽门盲囊数量分别为25±2、75±2、123±4、155±7、190±5条。幽门盲囊的长度、肌层厚度及内侧的皱襞数量,也随鳜发育日龄而呈现递增趋势。幽门盲囊由多枝汇集成簇,每枝在中部产生2个分支,盲囊顶部比基部皱襞数量少且长度短。幽门盲囊粘液细胞以Ⅱ型为主,Ⅳ型次之,Ⅲ型最少,未见Ⅰ型粘液细胞,盲囊基部粘液细胞数量显著多于顶部。  相似文献   

5.
大眼鳜胚胎发育的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别从嘉陵江采集到6批大眼鳜亲鱼进行人工催产,采用干法授精,在Nikon体视镜下对受精卵的发育过程进行观察,对不同发育时期进行显微照相。结果表明,大眼鳜成熟卵圆球形,微油黄色,无粘性。在水温13.9~19.8℃条件下,受精卵历时183h 18min孵化出膜,初孵仔鱼全长4.6~5.2mm,肌节数32.35对。同时,对大眼鳜、鳜鱼、斑鳜的胚胎发育进行了比较,在相同温度条件下,大眼鳜胚胎器官分化比斑鳜早,孵化时间比斑鳜短,且受精卵卵径小于斑鳜。斑鳜初孵仔鱼全长5.1~6.0mm,肌节数42对。鳜初孵仔鱼全长3.6—3.9mm,肌节数28对。嘉陵江大眼鳜视泡出现在胚孔封闭前,而鳜和斑鳜视泡出现在胚孔封闭后。油球的数量没有种的特异性,而与外力挤压等有关。  相似文献   

6.
三种鳜对柱状嗜纤维菌脂多糖免疫应答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从柱状嗜纤维菌提取菌体脂多糖作为免疫原,分别注射接种翘嘴鳜,斑鳜和大眼鳜后,检测了供试鱼血清中凝集抗体效价和血液中白细胞吞噬活性以及采用直接荧光抗体法测定了受免鳜血液中各种淋巴细胞数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接种LPS后,3种受免鳜血清中凝集抗体效价均在第3周达到峰值,血液中蚕噬细胞的吞活性和T,B淋巴细胞样细胞的比率均在第2周最高。  相似文献   

7.
利用透射电镜对鳜咽部味蕾突触区域研究的结果表明:鳜味蕾的明细胞、暗细胞及基底细胞与神经末梢之间有着大量的突触分布;鳜味觉感受器中的突触的形态具有化学突触的结构特征;明、暗细胞皆具感觉机能。  相似文献   

8.
应用扫描电镜对鳜Siniperca chuatsi鳃的表面形态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鳜鳃的表面结构和微细结构与其他硬骨鱼类基本相似,鳃弓和鳃丝表面分布有规则或不规则的微嵴结构,鳃小片表面凹凸不平,不存在微嵴结构;鳃弓着生在鳃耙的周围,有许多类似于小的鳃耙构成的区域;扫描电镜下能分辨出鳜鳃上的扁平上皮细胞、黏液细胞和泌氯细胞。鳃弓及鳃丝表面的扁平上皮细胞具有不规则分布的微嵴结构,且前者扁平上皮细胞间的界限清楚,而后者的界限模糊;鳃弓和鳃丝上的黏液细胞数量明显多于鳃小片;鳃小片基部有泌氯细胞分布,但数量很少。这些结构特点与其生理功能和生活习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谢碧文  黄琪  蒲德永  张耀光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2):10536-10538
[目的]探讨大眼鳜垂体的组织学结构。[方法]以大眼鳜成鱼为试验材料,通过显微镜观察对其垂体的组织学、组织化学进行研究。[结果]大眼鳜垂体由神经垂体和腺垂体两部分组成,腺垂体分为前外侧部、中外侧部和中间部。神经垂体十分发达,尤其是后腺垂体神经部,占垂体后部大部分区域;腺垂体可分辨出7种分泌细胞类型,即前外侧部的催乳激素细胞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中外侧部的生长激素细胞、促性腺激素细胞和促甲状腺激素细胞,中间部的促黑色素细胞刺激激素细胞和PAS阳性细胞;中间部后方腹面边缘微血管十分发达。[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弄清大眼鳜的繁殖机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在福州(26.05°N)自然条件下,用3个不感光的不育系:V_(20)A,宁A和珍鼎28A;3个基本不感光的恢复系:5460,IR_(30)和明恢63分别与两个感光的恢复系:印尼矮禾和红田谷杂交,共配制13个组合,调查其抽穗期表现,结果表明:13个组合中,除2个组合F_1表现为感光性不完全显性,F_2呈1:2:1分离外,其余组合均表现为感光对不感光或基本不感光显性,F_2分离为3感光:1不感光或基本不感光。表现为1对主效感光基因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