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云南省中药种植面积和产量位居全国首位,综合产值突破千亿,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意义重大。阐述云南省林下中药材产业发展优势、现状、原则、资源分区、林药间作类型。提出建立种质资源保护体系,建设良种繁育体系,优先依托经济林地和人工林地发展林下中药材种植,推进规范化种植技术,开展中药材生态种植,提高中药材采收加工产业化程度,完善配套政策,大力融合发展等林下中药材产业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自治区阿荣旗十分重视林下经济的发展,引导农民走“不砍树,也致富”的绿色发展之路。他们做出大胆尝试,将所有未发包的“五荒”地全部由集体承包到个人手中,并大力提倡“林药间作”、“林草间作”、“林果间作”等多种种植方式,为林下经济发展留出空间,给林禽、林菌、林畜等产业模式创造条件,并配套采取了封山、禁牧、休牧等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3.
<正> 林下间作是利用土地生产潜力,促进林木生长的重要措施。近年来,我县随着以意杨为主的速生丰产林的发展,在意杨郁闭前,大面积地实行了林下间作。垸内主要间作黄麻、芝麻、蚕豆、小麦、棉花等农作物,垸外主要间作芦苇等。下面就意杨郁闭前林下间作效益作了一些调查和粗略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我地为了发展林下经济,服务三农,提高林农种植的经济效益,引导林农在林下间作黑木耳。我们吸收了国内外的代料木耳栽培先进技术,并在灭菌和接种、出耳管理等多个方面有所创新。2008年发展林地黑木耳栽培100亩,亩栽培黑木耳10000袋,成功率98%,平均每袋出耳50g,亩产值达20000多元。收到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讨论林下经济植物对林木的生长响应。认为:(1)以光照为主的林地小气候和土壤是林下经济植物生长最重要的因子;(2)林下经济植物对林地光照(或郁闭度)因子存在一个"最适光照(或郁闭)阈值";(3)林地环境因子的动态变化性,决定了林下经济植物种类和经营措施的动态适应性;(4)林下经济植物的选择和配置必须依据生态学原理;(5)间作和轮作的种植模式是发展林下经济值得关注的研究方向。合理种植林下经济植物,有利于改善林地小气候、提高土壤理化性质及有助于林木生长等。  相似文献   

6.
随着林下间作模式的不断推广,该模式日益受到广大农户青睐。针对墨玉县核桃林下饲用油菜间作现状,总结了林地选择、播种时期、间作品种选择及播种方法等技术环节的主要内容;对和田地区主要两种间作作物(小麦、油菜)进行了讨论,阐述了间作小麦的劣势并提出了间作油菜的优势,分析了其在间作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对林下间作饲料油菜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我国目前中草药资源的短缺和林下经济良好的发展势头为林药间作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广阔的市场空间。林药间作是林下经济的重要形式之一,其首要工作环节就是针对不同林分的间作品种选择。基于林冠层优势种与下层药用植物生态位互补原则,以适宜种植、便于管理、注重经济效益为考量尺度,依据不同林分郁闭度,对适合北京地区栽培的药用植物做出遴选。继而根据药用价值和生长习性进行综合评价,对北京林下药用植物做出品种推荐。  相似文献   

8.
甘草和黄芩是非常适合在辽西地区推广种植的中草药,笔者将其引种到黑果腺肋花楸、大扁杏新植林地和文冠果林下实施林-药间作,并就林下间作对黑果腺肋花楸果实产量和新梢生长的影响、林木高度对林下甘草高生长的影响进行研究,同时提出中草药植苗栽植适宜的覆土厚度、防治甘草虫害(蚂蚁穴,蚜虫)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湖北林业科技》2015,(1):83-85
<正>林苗一体化造林是指根据树种搭配多样化和土地产效最大化原理,在造林主要树种的林间套种、间作市场前景好、经济价值高、见效周期短的园林绿化苗木或1~2a生种植用苗木,实行林苗间作、加密栽植、立体经营、综合利用,在培育大规格苗木的同时,利用林下空地培育园林绿化幼苗的林下经济新模式。这种林下经济新模式既增加了森林景观,又加快了森林资源整体培育周期,在降低林地抚育难度、促进林木生长、减少生产成本等方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橡胶(Hevea brasiliensis)林下间作百香果(Passiflora edulia Sims)的立体栽培模式进行比较研究,希望能够提高经济收入,给橡胶林下间作作物的种植模式提供启发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和田地区核桃林下间作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了林下间作是充分利用林下各种资源,助推经济发展的一种重要经济模式。核桃林下间作栽培有助于提高核桃的产量以及林下经济水平。基于此,探讨了和田地区核桃林下间作栽培模式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旨在促进核桃产量和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杨树速生丰产林不同间作模式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发展林下经济是提高杨树速生丰产林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采用净现值法和投入产出比法对不同间作模式的杨树速生丰产林进行了经济效益分析。共设计试验了3种不同的林下间作模式,一是林下养禽,二是林下养殖双孢菇,三是林下种植牧草。通过对3种杨树速生丰产林间作模式的调查和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林禽间作模式为经济效益最高,为最优的选择;其次是林菌间作模式;第三是林草间做模式。同时,根据各种间作模式的年均净现值和投入产出比最大值出现的年份,3种间作模式的经济成熟龄均为第9年。  相似文献   

13.
概述了发展林下经济的意义及介绍了绍兴市林下经济发展的"林下栽花""李园种茶""榧药间作"和"林中养鸡"等主要经营模式,分析了绍兴林下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科学规划、明确发展思路,抓好示范、以点带面推进,多元投入、加强资金扶持,加工配套、强化龙头带动,健全机制、促进持续发展等林下经济产业发展对策,以期为绍兴市促进林下经济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国家设立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不断支持发展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建设。文章介绍了山核桃林下间作桔梗林分的改建及生产技术,为辽东地区山核桃及林下间作桔梗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15.
辽西北地区林草及林药综合开发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草、林药间作,林木为牧草和药材提供蔽阴条件,同时,林下间作牧草、药材,有利于改良林地土壤理化性质,增加肥力,促进林木生长。采取林草、林药间作的杨树,经精耕细作,与未采取林草、林药杨树对比,平均每年胸径增加了78.31%,高生长增加了186.58%。因此,在辽西北地区林草、林药间作是可推广的配置模式。奇可利、蒙古冰草、羊草是适于本地区种植的优良牧草;林间种植牧草、药材可获得较好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退耕还林等林业工程的实施,林下经济产业的发展日益受到重视,林药间作成为林下经济的重要发展方向。核桃抗干旱瘠薄、抗病能力强,果实品质高,经济效益好,成为太行山区重要的生态经济树种,栽培面积逐年扩大。核桃幼树期树冠覆盖度小,土地和光能利用率低,适宜种植低矮经济作物。菊花是我国传统的大宗药材品种,为多年生草本植物;药用部分为花,有散风除热、平肝明目的  相似文献   

17.
淅川县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带动下,以发展现代林业为目标,大力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林下经济,实现了兴林与兴县、兴林与富民的良性互动。目前,全县林下间种中药材面积1 066.6 hm2,年产值达到7 500万元;发展林菜间作基地1 400 hm2,实现年产值6 800万元。以间伐出的栎类、阔杂枝桠材为主要原料,年种植以香茹、木耳等食用菌近1 500万袋,带动农户0.5万余户,年产值达到0.9亿元。发展林禽养殖专业户达1200余户,饲养家禽60万只,年产值4 000余万元。目前淅川县林下经济正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还存在着产业分散、规模较小、效益较低、科技含量不高等问题。针对林下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关于发展林下经济发展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正近日,福建省顺昌县岚下乡路下自然村村民利用毛竹山种植的竹荪已进入第二轮采收期。从6月中旬开始采收的第一批竹荪,平均亩产干货10公斤,现已基本销售一空。目前,全村10多户竹农种植的林下竹荪,已经为竹山增加产出70多万元。顺昌县有林地面积237万亩,发展林下经济潜力巨大。政府部门充分利用林地资源优势,积极申请项目资金扶持,发展林菌、林药、林苗、林下养殖等林下经济,并通过示范带动,让广大林农、  相似文献   

19.
采取定点调查、抽样统计和走访农户等方式,对苏北地区林下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苏北地区林下经济的发展模式,总结出林下经济间作模式多样化、经营方式合作化和综合效益最优化等发展特点,指出了发展过程中缺乏重点项目支撑、缺乏风险共担等制约因素,提出了加快发展苏北林下经济的3点建议:1.制定规划、突出重点,真正让林下经济"活"起来;2.科学引导、创新机制,真正让林下经济"壮"起来;3.加大投入、风险共担,真正让林下经济"富"起来。  相似文献   

20.
正林下经济是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农民充分科学利用林地实现致富的新生事物。其投入少、见效快、易操作、潜力大。当前主要有林禽模式、林畜模式、林菜模式、林草模式、林菌模式、林药模式、林油模式、林粮模式等8种类型。"海南林菌间作模式与草料培育菌苗技术推广示范"项目,即利用林地树木郁闭后至采伐期,林下地面空闲时期套种食用菌等的一种生产模式。目前省林科所定安龙州试验基地建有蘑菇种苗培育、巨菌草加工厂、巨菌草种植与示范基地、橡胶园间作菌类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