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观察‘翠冠’梨果锈形成过程,为阐明‘翠冠’梨果锈形成机制和研制果锈防控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光学、体式、荧光显微镜和透射电镜对‘翠冠’梨果锈形态与发生过程进行系统观察。【结果】花后49~56 d,果实进入快速生长期,果肉细胞体积增大,向外扩张,而表皮、亚表皮以及近果皮多层细胞不能同步增大,导致角质膜断裂,表皮、亚表皮细胞先胞壁加厚,然后扭曲变形、破裂、死亡。单宁细胞下3~5层细长形薄壁细胞,在果锈形成过程中,细胞壁也急剧加厚,但不再破裂,而是形成保护层,起到次生保护作用。【结论】‘翠冠’梨果锈主要是破碎的角质膜、木质化加厚的表皮和亚表皮细胞及果点上易剥落的物质。果锈形成的关键时期是花后49~56 d。  相似文献   

2.
温州蜜柑粗皮大果形成过程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明确温州蜜柑粗皮大果形成的原因和关键时期,【方法】试验以‘国庆一号’温州蜜柑为材料,比较果实发育过程中,粗皮大果与薄皮果果蒂处果皮的显微结构差异。【结果】结果表明,花后21 d粗皮大果中果皮细胞开始排列疏松,花后28 d其外果皮出现凹凸不平现象,这些均与薄皮果存在明显差异;花后7~21 d果皮细胞层数快速增长,导致果皮增厚,粗皮大果与薄皮果表现显著差异;果实成熟前,薄皮果果皮逐渐变薄,粗皮大果的果皮却不断增厚,成熟时其果皮厚度达到薄皮果的3.8倍。【结论】花后7~28 d是粗皮大果果皮增厚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套袋对梨果皮中As A代谢的影响。【方法】以‘满天红’和‘翠冠’梨为试材,研究了果实套袋后果皮中As A含量及其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变化。【结果】在果实发育过程中,As A、T-As A和DHA的含量在2个梨品种中变化趋势一致,均是在幼果果皮中最高,在成熟果果皮中最低;套袋显著降低了果皮中的As A和T-As A含量。此外,对参与As A代谢的酶活性测定发现GLDH、Gal DH、DHAR和MDHAR的活性均在幼果果皮中最高,成熟果果皮中最低,这与As A含量的变化趋势一致;同时套袋降低了GLDH、DHAR和MDHAR的活性。果实发育过程中,‘满天红’的GLDH活性高于‘翠冠’的GLDH活性,而其他酶活性在这2个品种中差异不显著。【结论】品种间As A含量的差异可能主要受GLDH调控;套袋通过抑制GLDH、DHAR和MDHAR的活性,从而导致梨果皮中As A含量的降低。  相似文献   

4.
毛花猕猴桃‘华特’果实发育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华特’是近年来通过挖掘野生资源育成的一个大果优质毛花猕猴桃品种,为深入了解其果实发育特性、品质和利用价值。【方法】基于BBCH衡量方法,研究了从花后至衰老整个过程的果实形态、生长和发育等特性,以及果实碳水化合物和有机酸的积累及其动态变化。【结果】明确了‘华特’猕猴桃果实发育亦呈现细胞分裂、果实膨大(以淀粉积累为主)和果实成熟3个重要时期。根据BBCH衡量法,细胞分裂期主要包含70-74阶段,果实膨大期包含74-80阶段,果实成熟期包含80-90阶段。猕猴桃淀粉积累周期较短,以果糖含量为最高,糖组份分配合理,有机酸积累时间较长,能在蔓上软熟,可食期长,适合观光采摘种植。【结论】构建一个系统描述‘华特’果实生长发育的标准模型,为其进一步的分子生理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库尔勒香梨’果实发育过程中石细胞的形成与细胞凋亡(PCD)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为调控‘库尔勒香梨’果实石细胞含量、改善果实品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15 a(年)生‘库尔勒香梨’(Pyrus sinkiangensis Yü)为试材,通过显微观察和含量测定,研究果实发育过程中石细胞的形成规律和活性氧(ROS)的积累特性,同时用3种不同细胞凋亡的检测方法检测了果肉细胞细胞核浓缩情况、DNA的片段化现象。【结果】‘库尔勒香梨’果实发育过程中,石细胞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最大值出现在花后50 d,为20.22%。随后,石细胞含量随着果实的膨大迅速下降;到花后120 d,石细胞含量降低到3.37%。石细胞的染色结果表明,花后10~20 d大部分石细胞还处于松散聚集的初始阶段,一部分石细胞团已经成型,但未达到最大体积,花后30 d石细胞开始大量聚簇,形成石细胞团,至花后50 d石细胞数量和大小趋于稳定。ROS含量变化与果实中石细胞含量变化相一致,果实发育前期积累多,后期逐渐减少。细胞凋亡检测显示,香梨果实发育过程中确实出现细胞凋亡现象。TUNEL、DAPI和Hoechst染色都表明,果实发育早期阶段(花后10~40 d)是‘库尔勒香梨’果肉细胞发生凋亡的关键时期,花后75 d开始,PCD荧光信号较弱或基本检测不到凋亡信号。【结论】‘库尔勒香梨’果实石细胞形成的关键时期是花后10~50 d。PCD发生时期和ROS积累时期与石细胞形成时期基本重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南果梨’果实发育过程中糖分变化与糖代谢相关基因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以‘南果梨’不同发育时期的果实为试材,测定了其中果糖、葡萄糖、山梨醇和蔗糖的含量并分析了与糖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在果实幼果期山梨醇为主要糖,而在中后期则为果糖。蔗糖合成酶Pu SS1在花后60 d表达量最大,而Pu SS2在花后60、120及134 d表达量相对较高;蔗糖磷酸合成酶Pu SPS1在花后120 d的表达量最大,而Pu SPS2在花后60 d表达量最大;蔗糖转运蛋白Pu SUT及β-葡萄糖甘酶Pu BGLU1、Pu BGLU2和Pu BGLU4在果实发育的早期大量表达;碱性/中性转化酶Pu NINV1和Pu NINV2在花后134 d大量表达。【结论】各糖分在果实发育过程中变化规律不同,可能与糖代谢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明确套袋和采收期对‘新红星’(Malus domestica‘Starkrimson’)苹果品质的影响。【方法】于花后50 d套袋、136 d去袋,花后140 d开始采收,每间隔5 d采样1次,测定果实的外观与内在品质,并做果皮扫描电镜分析。【结果】套袋后果实体积、单果质量、果肉密度与不套袋之间无显著差异,但果实可溶性总糖、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果实硬度较不套袋分别降低0.93%~0.98%、0.9%~0.99%和0.24 kg·cm-2~0.58 kg·cm-2,裂纹面积比不套袋高2.37%~4.8%。随采收期延后,套袋与不套袋果实的果面光洁度和果实可滴定酸含量均呈下降趋势,单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总糖含量及果皮厚度均呈增加趋势,但套袋后果实硬度下降幅度和花青苷积累速率均显著高于不套袋果实。套袋与不套袋果实花后155 d采收较花后140 d采收产量分别提高9.2%、8.53%。花后150 d采收的套袋果实贮藏后品质保持较好。【结论】用于鲜食的套袋‘新红星’宜在花后155 d左右采收,用于贮藏的套袋果实宜在花后150 d左右采收。  相似文献   

8.
早熟砂梨新品种——‘翠玉’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翠玉’梨是以‘西子绿’为母本,‘翠冠’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早熟砂梨新品种。果实圆形,果形端正。果皮浅绿色,果面光洁具蜡质,基本无果锈,果点极小,萼片脱落,外观显著优于‘翠冠’。果肉白色,肉质细嫩,石细胞少,汁液多,口感脆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左右,单果质量300 g左右。树姿较开张,花芽易形成,丰产性好。杭州地区3月底开花,花期比‘翠冠’迟2~3 d,7月上中旬成熟,果实生育期100 d左右,成熟期较‘翠冠’早7~10 d。S基因型为S3S4,可与‘翠冠’、‘玉冠’等互为授粉品种,但不能与‘初夏绿’相互授粉。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硬籽和软籽2个石榴品种‘豫大籽’和‘突尼斯’的种子大小、种子硬度及种子结构等,了解影响种子硬度的主要因素。【方法】以花后20、40、60和120 d的‘豫大籽’‘突尼斯’种子为研究对象,测量花后120 d 2个品种的种子大小、种子硬度及木质素含量,并采用解剖镜对花后20、40、60 d的种子结构进行观察。【结果】花后20 d,‘突尼斯’和‘豫大籽’2个品种的种皮、胚均未发育;花后40 d,种皮开始形成,胚未发育;花后60 d,种皮与胚均已形成;花后120 d,种子的大小、硬度、木质素含量均为‘豫大籽’‘突尼斯’,且木质素含量与种皮硬度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46(P0.01)。【结论】石榴2片子叶相互缠绕,先形成种皮、后形成胚,种子硬度与木质素含量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柑橘TCP家族生物信息学及表达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柑橘TCP蛋白家族成员的序列特征和系统进化关系,探究TCP家族成员在柑橘果实发育中的功能。【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柑橘基因组中TCP家族成员的结构、染色体位置和系统进化关系。以‘兴锦101’(WT)及其晚熟芽变(MT)为试材,利用TA方法克隆柑橘TCP家族2个成员Cs TCP1和Cs TCP3,通过q RT-PCR测定TCP家族成员在‘兴锦101’及其晚熟芽变果实不同发育时期的相对表达量。【结果】克隆的2个基因Cs TCP1和Cs TCP3与原序列比对结果相似性达到100%;柑橘全基因组共编码20个TCP转录因子成员,分布在7条染色体上,都含有非典型的BHLH结构域,系统进化关系结果将Cs TCPs分为2个亚家族:Class I和Class II;多数基因结构简单,没有内含子;同时,定量结果表明Cs TCP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存在差异,且被聚为2类;此外,在‘兴锦101’及其晚熟芽变果实不同发育时期中同样差异表达,多数基因相对表达量在花后215 d达到峰值,且在该时期2者间差异较显著。【结论】获得20个柑橘TCP家族成员基因,表达量分析显示TCP家族成员基因可能在柑橘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为今后柑橘育种工作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夏季高温强光下砂梨叶片光合特征的变化,探讨梨光抑制的分子机制。【方法】以1年生‘翠冠’和‘圆黄’梨的盆栽苗为试验材料,测定了夏季晴天高温强光对气体交换参数和光响应曲线的影响,以及D1蛋白、Deg1蛋白酶含量和PsbA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翠冠’和‘圆黄’梨叶片在夏季晴天中午高温强光的双重胁迫下,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表观量子效率(AQY)、D1蛋白和Deg1蛋白酶含量显著下降,而PsbA mRNA积累增加。到了17:00,‘翠冠’的D1蛋白、Deg1蛋白酶含量得到恢复,Pn略有回升,而‘圆黄’未出现明显的恢复迹象。【结论】高温强光下2个梨品种的叶片均发生了光抑制,低含量的Deg1不是降解D1蛋白的主要蛋白酶。高温强光诱导的D1蛋白净含量的减少主要是由于D1蛋白合成在翻译阶段受到了抑制。从下午的光合和D1蛋白的恢复来看,‘翠冠’梨的PSII比‘圆黄’梨更抗高温。  相似文献   

12.
2013年1月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引进‘苏翠1号’‘苏翠2号’‘翠冠’‘圆黄’4个早熟梨品种,在江苏省徐州市进行试栽,主要从植物学特性、果实主要经济性状、物候期、生长结果习性及适应性等方面进行比较和筛选。结果表明:‘苏翠1号’和‘苏翠2号’在徐州地区表现良好,长势较强,花芽容易形成,花粉量大;果个大,果肉松脆、汁多,味甜,石细胞少,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高,分别为12.60%、12.02%;果实成熟早,‘苏翠1号’较‘翠冠’提早成熟20 d左右,‘苏翠2号’较‘翠冠’提早成熟5~7 d;定植后第4年(2016年)进入盛果期,株产分别为13.54、12.62 kg,第5年株产分别达27.31、27.74 kg,明显高于其他2个梨品种。综合来看,‘苏翠1号’和‘苏翠2号’适宜在江苏省徐州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3.
套袋对2种类型红肉猕猴桃果实着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套袋处理对2种不同类型红肉猕猴桃果实着色的影响,为解析光照对花色苷合成分子机制的影响提供依据。【方法】以不同类型的红肉猕猴桃品种‘红阳’与‘天源红’为试材并分别对其进行套袋处理,使用日本柯尼卡美能达可携式色差计CR-400对不同处理、不同时期、不同果实部位进行色差指标的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这些样品果的花色苷含量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套袋能使‘红阳’猕猴桃果实中果皮、内果皮的色度角明显降低,促进中果皮绿色变淡,内果皮红色变深。‘红阳’猕猴桃的中果皮在整个果实发育过程中始终没有检测到花色苷的存在,内果皮在花后70 d开始有花色苷的积累,随后出现交替增长的规律。在果实生长发育前期,套袋果实解袋后内果皮花色苷积累量高于一直套袋和未套袋果实。在花后100~120 d,未套袋果实内果皮花色苷积累量一直增加,至花后120 d达到最大,高于一直套袋和解袋果实。套袋能够显著降低‘天源红’果实外果皮的色度角,而对果肉(中果皮和内果皮)和果心色度角并无显著影响。一直套袋会阻碍花色苷在外果皮、果肉、果心中的积累。套袋果实解袋后外果皮、果肉、果心花色苷的积累量明显升高,在花后110 d达到最大。【结论】套袋果实解袋能够促进‘红阳’猕猴桃果实内果皮更多地积累花色苷,甚至高于非套袋果实,可以促进内果皮更好地着色。一直套袋能够促进‘红阳’内果皮着色,但促进强度不如前者。套袋处理对‘天源红’果实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外果皮,果肉次之,对果心的影响较小。套袋果实解袋能够促进‘天源红’猕猴桃果实外果皮、果肉更多地积累花色苷,甚至高于非套袋果实,可以促进外果皮和果肉更好地着色。一直套袋阻碍‘天源红’果实花色苷的合成积累,影响着色。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品种杏果实发育过程中类黄酮、总酚、三萜酸含量的差异及与抗氧化活性的关系。【方法】以‘金太阳’‘凯特’‘华县大接杏’‘沙金红’‘金香’‘早金艳’等6个杏品种为试材,对不同品种杏果实发育过程中类黄酮、总酚、三萜酸的含量及清除羟基自由基(·OH)、DPPH自由基(DPPH·)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能力进行分析测定。【结果】1.供试各品种杏果实中类黄酮、总酚、三萜酸含量均在果实发育早期(花后30 d)最低,其后随着果实的发育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2.不同品种杏果实发育过程中类黄酮、总酚和三萜酸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华县大接杏’在花后54 d类黄酮和总酚含量均达到最高,‘沙金红’在花后68 d三萜酸含量达到最高。3.供试杏果实的类黄酮、总酚及三萜酸的含量与抗氧化活性均存在相关性,其中杏果实中类黄酮和总酚的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882,P0.01);杏提取物清除·OH的能力和清除·O2-的能力呈显著相关(r=0.376,P0.05)。类黄酮、总酚含量与杏果实提取物清除DPPH·的能力呈极显著正相关(r=0.488、0.608,P0.01);三萜酸含量与杏果实提取物清除·OH的能力呈极显著正相关(r=0.494,P0.01)。【结论】不同品种杏果实发育过程中类黄酮、总酚含量与杏果实提取物清除DPPH·的能力呈显著正相关,三萜酸含量与杏果实提取物清除·OH的能力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类黄酮、总酚和三萜酸是杏果实中主要的抗氧化活性成分。‘华县大接杏’具有较高的类黄酮、总酚含量和清除DPPH·的能力,‘沙金红’具有较高的三萜酸含量和清除·OH的能力,均是功能性杏果及杏加工制品选择的理想品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不同质地的‘金帅’无锈芽变果实徒手切片、染色差异和荧光活性,以期寻找区分不同质地芽变果实新方法。【方法】利用直接对比、显微观察、荧光染色等方法对不同质地果实进行区分。【结果】贮藏后的‘金帅’无锈芽变果实可通过感官评测分为硬、软、绵不同质地;随质地变软,观察单一层次细胞排列越易,细胞变形程度越大,细胞层堆叠程度越小;染色后不同质地果实具有不同表现,其中荧光素二乙酸(FDA)区分不同质地果实效果最佳,质地硬、软、绵、无活性的细胞荧光值差异极显著。【结论】活性染色可以用于区分不同质地的‘金帅’无锈芽变果实,FDA染色后质地硬的果肉细胞活性最强,质地软的果肉细胞活性中等,质地绵的最弱。  相似文献   

16.
【目的】明确冷藏‘砀山酥梨’适宜的保鲜膜包装。【方法】研究不同保鲜膜包装的‘砀山酥梨’果实在(0±0.5)℃低温条件下冷藏150 d和210 d,常温20℃条件下放置24 h和货架9 d时果实呼吸强度、乙醇质量分数、虎皮病和果心褐变以及贮藏品质的变化规律。【结果】果实贮藏210 d+20℃货架9 d时,CK(裸果)果实呼吸强度和乙醇质量分数高,可溶性固形物(SSC)和硬度低,果皮颜色暗、黄,虎皮严重,风味异常,由于失水导致果皮皱缩,果柄干枯、褐变严重,商品价值降低;与CK相比,PVC薄膜袋虽能抑制果皮转黄,保持果实的硬度和果柄的新鲜程度,降低货架期果实的呼吸强度,但由于冷藏期间PVC袋内CO2体积分数高(2.30%~2.70%),O2体积分数低(17.0%~17.9%),导致果实中乙醇积累,造成货架期虎皮病和果心褐变严重,引起风味劣变;PE薄膜袋扎口包装的果实风味基本正常,贮藏效果稍好于PVC包装;PE薄膜袋掩口和高渗出CO2保鲜袋能保持贮藏和货架期果实较高的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SSC)以及较低的乙醇质量分数,而且果实风味和外观颜色正常,无虎皮,果心褐变轻微。【结论】‘砀山酥梨’不宜裸果贮藏。相对于PVC和PE薄膜袋扎口包装来说,PE薄膜袋掩口和高渗出CO2保鲜袋对‘砀山酥梨’长期贮藏、保持货架期果实品质和抑制褐变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桂梨1号’是梨品种‘翠冝’早熟大果芽变新品种。平均单果重246.0 g,果实近圆形,果皮底色绿色,果锈中等,果肉白色,肉质细嫩、酥脆、多汁,石细胞少,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0%,品质上等。在广西桂林地区,‘桂梨1号’3月中下旬开花,6月下旬成熟,果实发育期100 d左右,比普通‘翠冝’提早15 d左右成熟。树势强健,产量较高且稳产。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玉露香’梨果实发育中糖、酸含量变化。【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糖、酸组分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在‘玉露香’梨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总糖含量呈"慢—快—慢—快"的上升趋势;总酸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幼果期果实中的糖以山梨醇为主,酸以苹果酸为主;成熟果实中的糖以果糖为主,酸仍以苹果酸为主,成熟时果糖含量占总糖含量的43.07%,柠檬酸和苹果酸含量占总酸含量的71.9%。蔗糖含量从坐果到花后60 d内一直保持较低水平,从花后60 d开始迅速上升,直到成熟期其含量上升了3.81倍。山梨醇含量从坐果到花后75 d,含量逐渐上升并达到最大值,之后开始下降。【结论】‘玉露香’梨为高果糖型果实;按照苹果酸型、柠檬酸型和酒石酸型三大果实类型分类,属苹果酸型。  相似文献   

19.
<正>‘翠冠’梨是目前上海郊区和南方地区推广面积最大的早熟梨品种,在成熟期、果实大小和内在品质方面具有明显的综合优势。然而,‘翠冠’梨成熟时覆盖果面的锈斑严重影响果实外观品质和商品性。如何消除或减轻‘翠冠’梨果锈斑是上海郊区乃至整个南方产区共同面临的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20.
为选出适宜‘翠冠’梨绿皮栽培的果袋,于2016—2017年在庄行蜜梨不同基地进行果袋筛选试验。结果表明:‘翠冠’梨果实套袋后果皮均较对照光滑,果面锈斑也明显减少,果实外观品质明显改善;各套袋处理单果重没有明显变化,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基本显著低于对照,果实硬度基本显著高于对照。综合来看,为减轻‘翠冠’梨果锈、保持固有绿皮色泽,提升庄行蜜梨品牌效应,建议生产中使用外黄内白双层纸袋一次套袋栽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