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择 8份陆地棉亲本 ,按 3× 5NCⅡ交配设计进行杂交 ,对F2 代 1 1个性状的杂种优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陆地棉品种间杂交其F2 代无论产量性状 ,还是品质性状均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产量杂种优势的产生主要由单棉铃数的提高和铃重的增加引起的。品质方面 ,2 5 %跨长的优势明显 ,麦克隆值的负向优势明显。文中讨论了组合选配应注意的要点  相似文献   

2.
陆地棉品种间杂种优势及其主要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试验应用部分双列杂交中的轮回设计,选用11个亲本,配制22个组合进行研究。结果表明,F1皮棉产量及其组分均有一定中亲优势和竞争优势,其中皮棉产量正向优势组合率分别达95.5%和86.4%,最大优势分别为50.23%和37.18%,纤维品质优势不明显;在F1中,单铃重与皮棉产量为遗传正相关,且显著,纤维品质与皮棉产量的遗传负相关已不同程度的被打破;对皮棉产量直接作用较大的性状为衣分、单株铃数、比强度、且遗传力也较高;单株铃数、单铃重相对遗传进度较高。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利用陆地棉品种间杂种优势提高棉花单产,已引起国内各有关部门的重视。两年来,我县引用河南省推广的"徐州142x中棉所7号"组合多点试种,不同程度上都反映出杂种一代的经济优势。据调查,一九七八年在罗南、盛桥等八公社二十二试点101.97亩杂种一代的产量结果,其中增产点17个,占调查点数的77.27%,增产面  相似文献   

4.
陆地棉亲本间的杂种优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采用NCⅡ遗传交配设计。用10份陆地棉优异亲本交配后,对25个杂种F1的10个性状的杂种优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主要产量性状皮棉产量超高优势的平均值为-2.91%,10个组合具正向的杂种优势;中亲优势的平均值为22.45%。21个组合均具有正向的中亲优势;竞争优势的平均值为-14.21%。4个组合出现正面竞争优势。其它产量性状中单株蛉数的杂种优势最为明显。纤维品质性状,2.5%跨长的优势明显,麦克隆值的负向优势明显。高亲值、中亲值和低亲值与F1平均值的相关关系表明。多数性状F1代平均值与中亲值和低亲值相关性密切。  相似文献   

5.
陆地棉与海岛棉种间杂种优势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10对陆海杂种一代的优势表现研究,表明陆海杂种的产量、籽指、铃重、铃数、株高、果粒数、果节数和纤维品质均具有明显的中亲优势。与双亲的平均值比较。籽棉产量高出22.32%,皮棉产量高出7.25%。铃重增加5.36%,成铃数增加33.21%。株高增加30.04%。果节数增加26.68%.陆海杂种结铃性较好。结铃数与对照相比。增加19.50%。而铃重和衣分较对照。平均下降16.59%和23.81%。纤雏品质优势明显。2.5%跨长、比强度、伸长率、麦克隆值的平均竞争优势均在30%以上.整齐度增幅较小,平均为5.17%;多数组合的2.5%跨长大于34m。比强度大于35cN/tex。麦克隆值在3.7-4.2的A级范围内。表现出超高亲遗传。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低酚棉品种间杂种产量、棉子和纤维品质性状的优势分析,为低酚棉品种间杂种优势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杂交棉以其超高产、优质、多抗等特点,越来越受到棉农及植棉单位的欢迎。近年内地杂交棉发展比较迅速,而新疆杂交棉发展相对滞后,目前有三个自育的杂交棉品种:新陆早14号(陆×陆),新陆中24号(陆×海),新彩9号(陆×海,棕色)。近年北疆也引进了一些内地杂交棉品种,如标杂A1,增产效果显著。但内地杂交棉品种在新疆种植,生育期普遍偏长,纤维品质下降,且只能在少数地区种植,推广受到一定限制。“十一五”期间,新疆棉花区域试验增加了两个杂交棉区试组:早熟杂交棉区试组和中早熟杂交棉区试组,参试杂交棉新品系37个。北疆各育种单位也加大了对杂交…  相似文献   

8.
以9个陆地棉亲本配置20个杂交组合,对同一亲本的杂交组合平均优势、超亲优势、超标优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亲本有好的产量性状利用价值,品质性状优势不明显。C2对有效铃、子棉产量有正向作用,C4是一个高产亲本,S2可提高子棉产量、纤维强度和上半部平均长度的表现型值;筛选出了3个综合性状表现优良的组合,提供给生产上应用。  相似文献   

9.
陆地棉隐性核不育系与海岛棉种间杂种优势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研究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探讨了两类陆地棉隐性核不育系(单隐性和双隐性核不育系)与海岛棉的杂种优势表现。结果表明,多数组合的皮棉产量具有明显的中亲优势,其中双56×新海2号最高为17.1%。但与陆地棉对照比较,所有组合均极显著减产,平均减产28.8%。单株铃数、子指具有明显的中亲优势,分别为63.8%和24.4%,而铃重、衣分和衣指分别为-24.6%、-19.5%和-14.5%的较大负值。陆海杂种在植株长势和纤维品质上表现了明显的中亲优势和竞争优势。讨论了两类不育系的进一步利用。  相似文献   

10.
两系法品种间和亚种间杂种优势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通过时24个两系法籼粳亚种间组合、10个品种间组合杂种一代优势的比较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亚种间杂种一代单株粒重优势明显大于品种间杂种一代;(2)品种间杂种一代主要靠穗数和粒数增加而增产,亚种间杂种一代主要靠粒数和千粒重增加而增产;(3)亚种间杂种一代株高优势明显大于品种间杂种一代,但株高在一定范围内(104.3±9.18)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4)亚种间杂种一代抽穗日数优势指数与品种间杂种一代没有显著差异,说明选择合适父母本,可配组出生育期适宜的亚种间组合;(5)亚种间杂种一代结实率和充实系数的平均数、优势指数均与品种间杂种一代没有显著差异,表明在广亲和基因参与下,父本充实系数正常时,亚种间杂种一代的结实率和充实度完全可达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11.
以收集的2004年以前的462个陆地棉品种数据为基础,分别按抗病、优质、抗虫、夏播、低酚、彩色棉品种(杂交种)性状对育种成果和进展进行了简要分析,并对我国棉花育种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13.
本文旨在通过研究花生品种间杂种一代不同性状优势强度的相互关系以及杂种一代优势强度与亲本间的相互关系,剖析单株果重优势强度的主要组成因素并找出其中的主要矛盾,为花生的杂交育种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两系法籼型品种间杂种优势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9个籼型光(温)毓核不育系和12个籼稻品种配制成83个组合,对其生育期等8个主要性状进行考查分析,总结出籼型品种间两系杂交稻优势表现的一般规律,并对当前两系杂交稻研究和利用中的有关问题和组合选配的一般原则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16.
采用MINQUE(1)统计方法及AD模型对7个中早熟陆地棉品种(系)及其F1组合16个形态性状的资料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中早熟陆地棉品种间杂交,不同形态性状存在不同的加性和显性效应方差比例,多数形态性状同时存在显著的加性和显性效应,铃粗、倒2果枝第1节长等性状的狭义遗传率较高,形态性状的表达受环境条件的影响比较大.通过分析选出了比较好的杂交育种亲本和优势组合.  相似文献   

17.
杂种优势是生物界的普遍规律。利用杂种优势提高农作物产量已成为发展农业生产的有效技术措施。过去由于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棉花杂种优势利用长期未能在生产中推广。经过文化大革命、批林批孔等一系列伟大的群众运动河南省广大贫下中农、干部和科技人员,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终于将棉花杂种优势开始利用于生产。这是我省棉花种子工作的一项革命。它是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方针指引下,充分依靠广大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  相似文献   

18.
水旱生态型冬小麦品种杂种优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了解冬小麦水旱生态型杂种优势表现,在雨养条件下,选用水旱两种生态型的小麦品种各4个,组成4×4不完全双列杂交,分析了F_1代株高(X_1)、穗下茎长(X_2)、单株穗数(X_3)、穗粒数(X_4)、千粒重(X_5)、单株生物产量(X_6)、单穗重(X_7)、单株粒重(Y)等8个主要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及各性状优势间的相关性,并进行了通径分析。结果表明,F_1杂种优势普遍存在。单株粒重的平均优势最高,其次是单株生物产量。产量三要素平均优势以千粒重优势最高,单株穗数次之,穗粒数优势最低。各性状不同组合的杂种优势间存在较大变异。各个性状优势对产量优势的贡献排序为X_3>X_4>X_5>X_6>X_7>X_2>X_1。其中,单株穗数对产量优势的直接效应最高,穗下茎长和单株生物产量对籽粒产量主要起间接作用,与单株粒重优势相关达显著和极显著水平。试验表明,旱地小麦高产育种应注意选育分蘖力强,成穗率高,穗下颈较长,具有一定株高和生物产量的品种,在保持一定穗数的基础上,协调好千粒重与穗粒数及其它农艺性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AW04在新疆南疆早中熟陆地棉区生育期为138 d左右,植株塔形,Ⅱ式果枝,棉铃卵圆形,单株结铃7.1个,铃重6.2 g.2016―2017年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早中熟陆地棉区域试验中,2年结果平均AW04的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5763.0 kg·hm-2、2410.5 kg·hm-2、2355.0 kg·hm...  相似文献   

20.
16个陆地棉品种选育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表明,不同来源的种质材料在陆地棉杂交育种中,其效果差异极为显著。省外引进种质在16个陆地棉品种的选育中起主要作用。在育种方式上,单杂交育成品种最多;复交育成的突破性品种比例大;并讨论了与陆地棉育种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