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育雏期是指出壳到离温前这段时间(一般从出生到六周龄)育雏期是养鸡业中一个较为细致而和重要的工作。这一期间雏鸡的调节机能比较弱,生长发育迅速,抗病能力弱。鸡雏的敏感性强,胆小,  相似文献   

2.
雏鸡是指从出壳到7周龄阶段的鸡,雏鸡的健康与否是保障鸡只生产性能和保证养鸡经济效益的基础.刚出壳的幼雏由于各种生理机能不健全,体温调节能力低,抗逆性差,敏感性强,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差,消化机能弱,抗病力不强,而代谢旺盛,生长快,这些生理特点决定了在育雏期做好饲养管理、卫生消毒和防疫工作保健措施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3.
正从出壳到6周龄的雏鸡,具有绒毛稀少、敏感性强、代谢旺盛、生长速度快、体温调节能力差、消化机能和抗病力弱等特点,雏鸡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养殖鸡群的质量,所以做好育雏期的饲养管理是养好鸡的重要环节。为了育雏期能够获得良好的效果,了解雏鸡的生理特点,以及适应雏鸡发育要求的饲养管理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鸡的育雏期是指从出壳到6周龄.这个阶段,雏鸡代谢旺盛生长快,敏感性强,绒毛稀少,体温调节能力差,消化机能弱,抗病力低.这就决定了育雏期的环境控制、饲料饲养、卫生消毒和防疫灭病等工作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5.
一般地说,鸡从出壳到6周龄这一阶段称为育雏期。这一时期雏鸡生长极为迅速,新陈代谢旺盛,对外界敏感性强,体温调节能力差,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弱,且胆小,易受惊吓,自卫能力也差。育雏者应多了解这些雏鸡生理性特征,采取合理的方法来满足和顺应雏鸡生理需求,加强饲养管理,为后备鸡生长发育均匀度好,胫长和体重达标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6.
雏鸡是指出壳到6周龄(即一般蛋种鸡和商品蛋鸡的育雏期为6周龄),处于保温养育阶段的幼鸡。雏鸡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消化能力弱,对饲料的敏感性强,胆小,且生长迅速,代谢旺盛,因此极易受到外界条件的影响。能否育好雏鸡,直接决定着养鸡业的成败。春天气候干燥,气温回升,光照时间较长,雏鸡易成活,因而春季是进雏的黄金季节,但育好春雏还必须抓好以下几个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7.
雏鸡是指出壳到6周龄(即一般蛋种鸡和商品蛋鸡的育雏期为6周龄),处于保温养育阶段的幼鸡。雏鸡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消化能力弱,对饲料的敏感性强,胆小,且生长迅速,代谢旺盛,因此极易受到外界条件的影响。能否育好雏鸡,直接决定着养鸡业的成败。春天气候干燥,气温回升,光照时间较长,雏鸡易成活,因而春季是进雏的黄金季节,但育好春雏还必须抓好以下几个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8.
雏鸡的育雏阶段一般指从出壳到6周龄。雏鸡具有代谢旺盛,生长快,敏感性强,绒毛稀少,体温调节能力差,消化机能弱,抵抗力低等特点。因此,育雏期的饲养管理、卫生消毒和防疫工作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9.
春季是育雏旺季。鸡的育雏期是指从出壳到6周龄这一阶段。雏鸡具有代谢旺盛,生长快,敏感性强.绒毛稀少.体温调节能力差、消化机能弱、抗病力低等特点。上述特点决定了育雏期的饲养管理、卫生消毒和防疫工作十分重要。本文重点谈谈提高雏鸡成活率必须注意的几项技术措施,供饲养户参考。  相似文献   

10.
鸡的育雏期是指从出壳到6周龄这一阶段。雏鸡具有代谢旺盛、生长快、敏感性强、绒毛稀少、体温调节能力差、消化机能弱和抗病力低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育雏期的饲养管理、卫生消毒和防疫工作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1.
鸡育雏是养鸡业成败的关键,它直接影响到中大鸡阶段的健康状况、成活率、料肉比例。鸡的育雏期是指从出壳到6周龄。雏鸡具有代谢旺盛,生长快,敏感性强,绒毛稀少,体温调节能力差、消化机能弱、抗病力低等特点。上述特点决定了育雏期的饲养管理、卫生消毒和防疫工作十分重要,以下浅谈提高雏鸡成活率的技术措施,供养鸡场、饲养户参考。  相似文献   

12.
育雏期是从雏鸡出壳到第6周龄为止的饲养管理阶段。针对此期雏鸡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生长速度快、消化能力低、抗病能力差、代谢旺盛、敏感性强的生理特点,采取相应的饲养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3.
提高雏鸡成活率的关键技术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鸡的育雏期是指从出壳到6周龄。雏鸡具有代谢旺盛、生长快、敏感性强、绒毛稀少、体温调节能力差、消化机能弱、抗病力低等特点。该特点决定了育雏期的饲养管理、卫生消毒和防疫工作十分重要,笔者根据多年来的工作实践,总结出提高雏鸡成活率必须注意的几项技术措施,供养鸡场、户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鸡的育雏期是指从出壳到6周龄。雏鸡具有代谢旺盛、生长快、敏感性强、绒毛稀少、体温调节能力差、消化机能弱、抗病力低等特点,因此育雏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雏鸡的成活率,还关系着整个雏鸡生长过程。因此,掌握好科学的育雏技术是提高雏鸡成活率的关键。雏鸡天生喜欢紫色与橙色,不喜欢绿色,本实验通过对绿色、橙色与白色饲养环境下的饲养对比,探求饲养环境颜色对育雏的影  相似文献   

15.
刘洁 《中国养鸡》2004,(4):20-21
育雏是养鸡业成败的关键,它直接影响到中大鸡阶段的健康状况、成活率、料肉比例。鸡的育雏期是指从出壳到6周龄。雏鸡具有代谢旺盛,生长快,敏感性强,绒毛稀少,体温调节能力差、消化机能弱、抗病力低等特点。上述特点决定了育雏期的饲养管理、卫生消毒和防疫工作十分重要,下面谈谈提高雏鸡成活率必须注意的几项技术措施,供养鸡场、饲养户参考。  相似文献   

16.
李文友 《兽医导刊》2016,(16):231-231
雏鸡的育雏阶段一般指从出壳到6周龄。雏鸡具有代谢旺盛,生长快,敏感性强,绒毛稀少,体温调节机能不健全,同时进食量少,运动少,产生热量少,不能起到御寒作用,消化机能弱,抵抗力低等特点,因此,根据日龄为雏鸡提供适宜的环境温度,对雏鸡,特别是前几天雏鸡的正常生长和成活十分重要。应加强鸡育雏前的准备、育雏期的饲养管理、防病驱虫、消毒和免疫工作其直接影响到今后的生产性能及活禽上市的质量。  相似文献   

17.
雏鸡饲养中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5  
雏鸡具有代谢旺盛、生长快、敏感性强、绒毛稀少、体温调节能力差、消化机能弱、抗病力低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育雏期的饲养管理、饲料营养、疾病防治、环境控制、卫生防疫和消毒等工作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育雏期的鸡体温调节机能尚不完善,消化能力弱,抗病能力低,极易发生各种疾病,引起大批死亡。如何控制雏鸡死亡,最大限度的减少因雏鸡死亡带来的经济损失,是当前广大养鸡户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为减少育雏阶段雏鸡的死亡率,促进养鸡效益的提高和养鸡业的发展,笔者对不同规模鸡场的雏鸡死亡原因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由于种鸡灭能苗的使用,使雏鸡获得了较高母源抗体,防止了雏鸡的早期感染.但雏鸡在用弱毒苗免疫后有一段较长的免疫空白期,给防治本病带来潜在危险.本试验是在观察首免后使用高免血清能否缩短免疫空白期,及首免后使用高免血清的合适时间.  相似文献   

20.
<正>1光照管理1.1育雏期育雏期光照主要是刺激采食。雏鸡采食量小,免疫密度高,抗应激能力弱,常达不到标准体重。光照时间过短,采食时间相应缩短,体重较轻,弱雏增多;光照时间过长,虽延长采食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