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网箱中黑鲷音响驯化的诱集效果探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音响驯化作为鱼类行为控制技术之一,对海洋牧场内的鱼种行为控制有明显的作用。在驯化声源中,目标鱼种栖息海域背景噪声有望具有更佳的驯化效果。为此,在天然水域的网箱中采用录制的黑鲷栖息地背景噪声对黑鲷(Sparus macrocephalus)进行了音响驯化。由现场观察及数据分析,自然海域声音配合投饵能对黑鲷产生较好的集聚效果。黑鲷幼苗音响驯化一般经历3个过程,即环境适应,对饵料的需求达到一定量,建立声音与摄食之间的条件反射;黑鲷能识别声音,并维持一定的记忆时间。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海域背景噪声的音响驯化,配合投饵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并可以使黑鲷对声音的短期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研究亮点:目前国内音响驯化研究环境主要停留在室内水槽中,自然水域网箱中的音响驯化国内未见报道。并且尝试将黑鲷放流海域的水下背景噪声作为驯化声源,探究鱼群诱集效果。另外将Atkinson-Shiffrin记忆理论运用到鱼类音响驯化领域中,探讨了定时声音刺激对黑鲷的行为反馈以及记忆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鲫幼鱼音响驯化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结合投饵用声音驯化鲫(Carassius auratus Linnaeus)幼鱼,结果表明鲫幼鱼对400Hz正弦波连续音反应敏感。音响驯化5d后,鱼君 放声的同时迅速游向声源,在声源区密集并做回旋状游动;鱼群在36-60s时间内聚集率达90%以上,这表明摄饵前声音刺激不宜过长,30-60s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3.
黑鲷对10种饵料原料的表观消化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试验按照“70%基础饵料 30%试验饵料”的饵料配制方法,用酸不溶灰分内源性指标物测定了黑鲷鱼种(体重45.5±8.0g)对白鱼粉、国产鱼粉、血粉、豆粕、玉米蛋白粉、菜粕、棉粕、面粉和次粉等10种常用的饵料原料的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的表观消化率。结果表明:黑鲷对10种饵料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为36.19%~85.04%;蛋白质表观消化率为72.84%~95.29%;脂肪表观消化率为62.23%~98.89%。  相似文献   

4.
针对海洋牧场增殖放流过程中的驯化需求,为提高有效性、可靠性和操作方便性,设计基于EVA材料的鱼类音响驯化装置,并进行装置的应用实验。以EVA实心材料为浮体,设计集远程控制、音响驯化和鱼类行为监控于一体的鱼类驯化装置整体结构;根据驯化饵料的特点确定料箱底部的自然下料角度,采用螺旋控料装置实现饵料按需均匀投料,每分钟下料量113 g;系统总体平均日耗电量27.47 Wh,设计满足连续阴雨13 d正常工作的太阳能供能系统。经计算装置稳心高度0.37 m满足规范要求,横摇固有周期2.3 s避开了波浪主能量频率,表明装置有较好的随浪运动特性;以条石鲷(Oplegnathus fasciatus)为对象进行音响驯化实验,实验表明:经25次驯化,以驯化点直径1 m范围鱼群聚集率40%为标准,对照池聚集持续时间为28 s,简易驯化实验池聚集持续时间为115 s,集成式驯化实验池聚集持续时间为473 s;从鱼群聚集率变化角度,简易驯化实验池驯化12次后趋于平稳,约为49%,最终为58%,集成式驯化实验池驯化8次后趋于平稳,约为95%,最终达到了99%。所研发装置在网箱和开放海域进行了应用,良好的效果显示...  相似文献   

5.
养殖密度对饵料驯化期细鳞鱼稚鱼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养殖密度对饵料驯化期细鳞鱼稚鱼生长和存活的影响.试验分别设置了4个养殖密度(1 000、5 000、10 000、15 000 尾/m2),试验期间依次投喂水蚯蚓→水蚯蚓、软颗粒饲料→软颗粒饲料→软颗粒饲料、硬颗粒饲料→硬颗粒饲料的驯养方法,逐步从动物性饵料转化为人工配合颗粒饲料喂养.经过40 d的试验发现,养殖密度对细鳞鱼稚鱼的存活率具有显著性影响,但养殖密度对肥满度(CF)、特定生长率(SGR)和变异系数(CV)的影响并不显著.各密度组的死亡率分别为32.8%,28.7%,16.0%和19.3%,肥满度为0.85~0.97,SGR平均值为4.40%,体重变异系数为11.59%~16.89%,体长的变异系数为37.05%~48.48%.研究结果表明饵料转化期的细鳞鱼稚鱼(2.80±0.01 cm)完全可以在较高的养殖密度下进行培育.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养殖密度对饵料驯化期细鳞鱼稚鱼生长和存活的影响.试验分别设置了4个养殖密度(1 000、5 000、10 000、15 000 尾/m2),试验期间依次投喂水蚯蚓→水蚯蚓、软颗粒饲料→软颗粒饲料→软颗粒饲料、硬颗粒饲料→硬颗粒饲料的驯养方法,逐步从动物性饵料转化为人工配合颗粒饲料喂养.经过40 d的试验发现,养殖密度对细鳞鱼稚鱼的存活率具有显著性影响,但养殖密度对肥满度(CF)、特定生长率(SGR)和变异系数(CV)的影响并不显著.各密度组的死亡率分别为32.8%,28.7%,16.0%和19.3%,肥满度为0.85~0.97,SGR平均值为4.40%,体重变异系数为11.59%~16.89%,体长的变异系数为37.05%~48.48%.研究结果表明饵料转化期的细鳞鱼稚鱼(2.80±0.01 cm)完全可以在较高的养殖密度下进行培育.  相似文献   

7.
比较了-2,0,2,4,6℃等5种不同无水保活温度下,黑鲷(Sparus macarocephlus)的成活率、O2消耗量、CO2排放量、血清皮质醇及肌糖原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在0℃条件下,无水保活36 h后,黑鲷成活率为100%,0℃组在整个无水保活过程中耗氧量最少,CO2释放量上升最缓慢,其皮质醇含量始终接近正常值,因此,0℃为黑鲷最佳无水保活温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三斑海马的驯化与苗种培育试验,丰富三斑海马的生物学基础资料。[方法]从海南本地收集三斑海马亲本,开展人工驯化和苗种培育,并探索其繁殖生物学行为。[结果]亲鱼驯化成活率达到85%,获得三斑海马初孵幼苗2.9万尾,培育1月龄鱼苗1.1万尾,海马最适开口饵料为"小球藻+轮虫+桡足类幼体"。三斑海马亲鱼抱卵量和孵化量存在个体差异,亲鱼抱卵量最少350粒/尾,最多1 020粒/尾,平均660粒/尾。亲鱼孵化量最少220尾,最多720尾,平均580尾。[结论]该研究结果可为海马的苗种繁育和人工养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采用150 Hz矩形波断续音,对体质量为32.365.7 g的褐菖鲉Sebastisous marmoratus幼鱼进行了音响驯化试验。结果表明:驯化3 d后,试验组褐菖鲉对声音开始产生趋向性;试验组鱼的反应时间在驯化第265.7 g的褐菖鲉Sebastisous marmoratus幼鱼进行了音响驯化试验。结果表明:驯化3 d后,试验组褐菖鲉对声音开始产生趋向性;试验组鱼的反应时间在驯化第25天时,虽然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总体呈下降趋势,驯化第9天时与对照组接近(P>0.05),驯化第10天5天时,虽然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总体呈下降趋势,驯化第9天时与对照组接近(P>0.05),驯化第10天25天时总体维持在一个较低水平,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驯化第17天时反应时间达到最低值2 s;试验组鱼的聚集时间在驯化第2天第25天时总体维持在一个较低水平,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驯化第17天时反应时间达到最低值2 s;试验组鱼的聚集时间在驯化第2天6天时下降明显,之后随着驯化时间的延长,聚集时间下降趋势趋缓,驯化第12天时接近对照组(P>0.05),并从第14天开始低于对照组,驯化第14天第6天时下降明显,之后随着驯化时间的延长,聚集时间下降趋势趋缓,驯化第12天时接近对照组(P>0.05),并从第14天开始低于对照组,驯化第14天16天、第18天第16天、第18天21天、第23天第21天、第23天25天时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驯化第19天时聚集时间降到最低值26 s;试验组鱼的聚集率总体呈上升趋势,驯化第20天时聚集率达到最高值86.7%,而对照组则时高时低,并且从第3天开始显著低于试验组(P<0.05);在试验的后5 d投放人工鱼碓后,放音时仍然能将试验组(不投放饵料)大部分褐菖鲉从鱼礁中引出,聚集率最低为75.0%,与对照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研究表明,150 Hz矩形波断续音能够对褐菖鲉有很好的诱集作用,而且能明显吸引聚集在人工鱼礁中的褐菖鲉。  相似文献   

10.
150 Hz矩形波断续音对褐菖鲉音响驯化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150 Hz矩形波断续音,对体质量为32.3~65.7 g的褐菖鲉Sebastisous marmoratus幼鱼进行了音响驯化试验。结果表明:驯化3d后,试验组褐菖鲉对声音开始产生趋向性;试验组鱼的反应时间在驯化第2~5天时,虽然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总体呈下降趋势,驯化第9天时与对照组接近(P>0.05),驯化第10天~第25天时总体维持在一个较低水平,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驯化第17天时反应时间达到最低值2 s;试验组鱼的聚集时间在驯化第2天~第6天时下降明显,之后随着驯化时间的延长,聚集时间下降趋势趋缓,驯化第12天时接近对照组( P>0.05),并从第14天开始低于对照组,驯化第14天~第16天、第18天~第21天、第23天~第25天时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驯化第19天时聚集时间降到最低值26 s;试验组鱼的聚集率总体呈上升趋势,驯化第20天时聚集率达到最高值86.7%,而对照组则时高时低,并且从第3天开始显著低于试验组( P<0.05);在试验的后5 d投放人工鱼碓后,放音时仍然能将试验组(不投放饵料)大部分褐菖鲉从鱼礁中引出,聚集率最低为75.0%,与对照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研究表明,150 Hz矩形波断续音能够对褐菖鲉有很好的诱集作用,而且能明显吸引聚集在人工鱼礁中的褐菖鲉。  相似文献   

11.
选取同一种饵料设置7个投饵率水平(分别为体重的1.0%、1.5%、2.0%、2.5%、3.0%、3.5%、4.0%),采用静水连续充气养殖系统,在盐度为26.0~27.5、温度为27.8~26.5℃的条件下对黑鲷(Sparus macrocephalus)成鱼和黑鲷鱼种进行为期40d的生长实验。结果表明:(1)黑鲷成鱼和鱼种的相对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转化率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即随着投饵率的增加,黑鲷的饲料转化率逐渐下降,相对增重率先升高后下降。但是在各指标的变化幅度上,黑鲷鱼种远大于黑鲷成鱼。(2)黑鲷成鱼和鱼种的水分含量随投饵率的增高而下降,脂肪含量随投饵率的升高而增加。(3)适宜投饵率随着黑鲷体重的增加而降低,黑鲷鱼种的适宜投饵率为其体重的3.0%,黑鲷成鱼的适宜投饵率为其体重的2.5%  相似文献   

12.
不同投饵率对黑鲷生长及体生化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同一种饵料设置7个投饵率水平(分别为体重的1.0%、1.5%、2.0%、2.5%、3.0%、3.5%、4.0%),采用静水连续充气养殖系统,在盐度为26.0~27.5、温度为27.8~26.5℃的条件下对黑鲷(Sparus macrocephalus)成鱼和黑鲷鱼种进行为期40d的生长实验。结果表明:(1)黑鲷成鱼和鱼种的相对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转化率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即随着投饵率的增加,黑鲷的饲料转化率逐渐下降,相对增重率先升高后下降。但是在各指标的变化幅度上,黑鲷鱼种远大于黑鲷成鱼。(2)黑鲷成鱼和鱼种的水分含量随投饵率的增高而下降,脂肪含量随投饵率的升高而增加。(3)适宜投饵率随着黑鲷体重的增加而降低,黑鲷鱼种的适宜投饵率为其体重的3.0%,黑鲷成鱼的适宜投饵率为其体重的2.5%  相似文献   

13.
黑鲷消化道内分泌细胞免疫组织化学的定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黑鲷消化道几种内分泌细胞的分布.结果表明:5-羟色胺(5-HT)免疫阳性细胞分布于食管、胃贲门部、胃体部和胃幽门部,分布特点是,从食管至胃幽门部逐渐增多,胃幽门部分布最为密集,而肠道各段均未发现;生长抑素(Som)免疫阳性细胞在胃贲门部和胃体部分布数量较多,胃幽门部较少,食管最少,而肠道各段均未检出;胃泌素(Gas)免疫阳性细胞分布于胃幽门部和前肠、中肠,后肠偶见,食管、胃贲门部和胃体部未检出;胰高血糖素(G lu)免疫阳性细胞仅少量分布于前肠和中肠,食管、胃的各部和后肠均未检出;胰多肽(PP)免疫阳性细胞在消化道各段均未发现.根据形态学特征,黑鲷消化道内分泌细胞与其他鱼类一样,分为2种类型,即开放型和闭合型.  相似文献   

14.
用溶藻弧菌1.1587制备全细胞、全细胞 弗氏完全佐剂(FCA)、脂多糖(LPS)3种疫苗,疫苗经腹腔对黑鲷进行免疫注射,分别在第7、14、28、56 d采鱼血,检测抗体效价、白细胞吞噬活力、溶菌酶活力、SOD活力和抗菌活力;第28 d用5.5×108 cfu/mL的溶藻弧菌悬液进行攻毒试验来比较疫苗的免疫效果. 结果表明:抗体凝集效价在28 d达到最高值,免疫组2显著高于免疫组1和免疫组3(P《0.05);白细胞吞噬百分数和吞噬指数28 d达到最高值,3个免疫组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免疫组1和免疫组2溶菌酶活力在28 d达到最高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SOD活力在28 d达到最高值,免疫组1和免疫组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3种疫苗对黑鲷攻毒后20 d的免疫保护率分别为71.4%、85.7%、71.4%. 全细胞-FCA疫苗对黑鲷的免疫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pH值对黑鲷胃肠道及肝胰脏主要消化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试验研究了pH值对黑鲷胃、肠及肝胰脏中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等3种主要消化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黑鲷正常的消化道酸碱条件下(胃pH值2.5,肠pH值7.5),蛋白酶活力大小顺序为:胃>肠>肝胰脏;淀粉酶活力大小顺序为:肝胰脏>肠>胃;脂肪酶大小顺序为:肠>肝胰脏>胃。胃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最适pH值分别为2.0,5.0和4.0,均在酸性范围;肠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的最适pH值分别是7.0,7.0,7.5,肝胰脏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的最适pH值分别是7.5,7.0,7.0,均为中性或略偏碱性。  相似文献   

16.
舟山海域黑鲷标志放流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年-2006年分别采用金属线码标记、荧光色素可见式标记(荧光标记)和挂牌标记三种方法,在舟山海域进行黑鲷(Sparus macrocephalus)标志放流试验,三年内共放流标志黑鲷17 616尾,平均体长131.9 mm,平均体重46.46 g.结果表明:挂牌标记的死亡率和脱标率最高,荧光和挂牌标志鱼只获得当年回收,回捕率分别为0.16 %和0.64 %,没有捕获金属线码标志鱼,说明在开放性的水域,总体回捕结果不佳,金属线码标记法不适合黑鲷放流;标志黑鲷移动范围不大,最远不超过15海里,栖息地具有明显的区域性;标志鱼放流后2个月左右生长缓慢,此后生长加快.本试验基本达到标志放流的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17.
舟山海域黑鲷标志放流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年-2006年分别采用金属线码标记、荧光色素可见式标记(荧光标记)和挂牌标记三种方法,在舟山海域进行黑鲷(Sparus macrocephalus)标志放流试验,三年内共放流标志黑鲷17 616尾,平均体长131.9 mm,平均体重46.46 g.结果表明:挂牌标记的死亡率和脱标率最高,荧光和挂牌标志鱼只获得当年回收,回捕率分别为0.16 %和0.64 %,没有捕获金属线码标志鱼,说明在开放性的水域,总体回捕结果不佳,金属线码标记法不适合黑鲷放流;标志黑鲷移动范围不大,最远不超过15海里,栖息地具有明显的区域性;标志鱼放流后2个月左右生长缓慢,此后生长加快.本试验基本达到标志放流的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18.
根据肉用鸡的生长曲线提出了与其相耦合的饲料报酬模型x1(t)=,(a>0,b>0)或x2(t)=(a>0,b<0,c>0),据此模型可估计出与速生区间基本吻合的饲料报酬高效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