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旱地冬小麦渗水地膜覆盖下温度及产量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地膜创新产品———渗水地膜,以普通地膜及露地为对照,对渗水地膜覆盖下麦田的土壤温度、产量及水分生产率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渗水地膜在整个生育期内的保温、增温效果优于普通地膜,同时还可以降低午后极端高温,使土壤温度较为稳定;渗水地膜覆盖与普通地膜覆盖产量差异达0.01极显著水平,较普通地膜覆盖增产505.30 kg.hm-2,产量提高了13.20%;渗水地膜的水分生产率最高,露地最低。渗水地膜水分生产率比露地提高25.1%,比普通地膜提高8.6%。  相似文献   

2.
渗水地膜覆盖对冬小麦生理抗逆性及产量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采用渗水地膜覆盖、普通地膜覆盖和露地三个处理,研究了三处理下冬小麦的生理、产量效应。结果表明:渗水地膜覆盖提高了小麦各器官含水量、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及硝酸还原酶活性,降低了叶片脯氨酸含量和细胞膜相对透性,这说明了渗水地膜覆盖冬麦土壤水分状况好,抵抗逆境能力增强;渗水地膜覆盖与普通地膜覆盖产量差异达0.01极显著水平,较普通地膜覆盖增产505.30kg/hm^2,产量提高了13.20%;渗水地膜的水分利用效率最高,露地最低。渗水地膜水分利用效率比露地提高25.1%,比普通地膜提高8.6%。  相似文献   

3.
选用山西省农科院研制的渗水地膜为试材,普通聚乙烯塑料薄膜为对照,在玉米和花生上进行应用试验。通过对土壤水分、土壤温度、生育性状和产量性状等的测试表明,渗水地膜可将春季有限的部分自然降雨,通过膜上的微孔渗入到膜下保存起来加以有效利用,使土壤含水量比普通地膜提高1~6个百分点,具有比普通地膜更明显、更有效的增墒作用。在干旱地区应用渗水地膜覆盖作物栽培比普通地膜增产10%~20%。  相似文献   

4.
不同覆盖方式对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渗水地膜覆盖、普通地膜覆盖、普通地膜和渗水地膜交替覆盖、秸秆覆盖和裸地种植五种处理方式条件下,探讨了不同覆盖方式对辽西风沙半干旱地区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覆盖处理均可以不同程度的增加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其中渗水地膜覆盖能使玉米产量增加32.66%,土壤水分利用效率提高41.9%,说明渗水地膜覆盖是辽西风沙半干旱区提高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最佳方式。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渗水地膜、普通地膜、露地3种处理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渗水地膜能节水保墒,调节土壤三相组成,增大光合势,降低落铃率,促进干物质积累,有极大的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6.
设渗水地膜、普通地膜和露地种植3个处理,研究3个处理对土壤温度、含水量及谷子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渗水地膜在降雨稀少时,具有蓄集小雨及保墒的作用,有利于谷子等旱地作物出苗;在夏季高温季节,具有调温、透气、蓄墒的效果;在促进谷子生长方面,渗水地膜覆盖种植,谷子株高高于其他2个处理,产量较露地种植提高49.6个百分点,较普通地膜覆盖提高23.6个百分点,增产显著。  相似文献   

7.
渗水地膜覆盖冬小麦的生态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渗水地膜覆盖、普通地膜覆盖和露地3个处理,对比分析三者的生态效应。结果表明:全生育期内,渗水地膜的渗水、保墒、提墒作用均优于其它2种处理,其保墒、提墒效应在表土层最为明显,土壤含水量较普通地膜平均增加0.70个百分点;渗水地膜在整个生育期内的保温、增温效果优于普通地膜,同时还可以降低午后极端高温,使土壤温度较为稳定;由于渗水地膜的微通气作用,土壤容重降低,孔隙度提高,气相比例增加,土壤通透性增强。  相似文献   

8.
旱地谷子渗水地膜覆盖周年水分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试验设渗水地膜覆盖、普通地膜覆盖和露地三个处理,采用拉丁方设计,研究了谷子水分周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渗水地膜覆盖具有保墒和提墒的作用,各时期水分状况均优于普通地膜覆盖;渗水地膜覆盖0~80cm土层土壤含水量大部分时期内高于露地,80~140cm土层土壤含水量低于露地。  相似文献   

9.
旱地高粱渗水地膜覆盖的生态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郝科星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691-692,696
渗水地膜覆盖具有显著的渗水、保水和提墒作用,提高了旱地高粱自然降水利用率;在高粱生长前期,渗水地膜覆盖的增温、保温效果优于普通地膜覆盖,在生长中、后期地温略低于露地,具一定的缓温效应.  相似文献   

10.
可降解地膜覆盖对土壤养分和棉花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试验研究了3种可降解地膜对土壤养分和棉花产量的影响,并与普通地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覆膜处理在棉花蕾期显著提高了表层土壤中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同时EC值提高,可降解地膜处理的土壤EC值和养分含量均高于普通膜处理。3种可降解地膜与普通地膜覆盖比不覆膜处理棉花分别增产12.3%、10.2%、5.7%和4.7%。  相似文献   

11.
揭膜对棉田土壤温度、棉花产量及环保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2个棉花新品种为材料,研究适时揭膜(UPF)对棉田土壤温度,蕾铃发育和产量的影响及残膜回收的可行性。结果表明,UPF对棉田具有降温作用,UPF的平均土壤温度低于全生育期覆膜(MPF)0.47℃,从土壤深度上看,△t5 cm>△t10 cm=△t15 cm,从时间上看,△t14:00>△t20:00>△t8:00,综合土壤深度和时间2因素,△t5 cm,14:00最大(0.71℃)、△t10 cm,8:00最小(0.27℃);UPF蕾铃数前期小于MPF,后期大于MPF;UPF的产量、单株铃数、单铃质量、衣分均高于MPF,株高低于MPF,其中小区产量、单株铃数差异达到显著水平;每公顷棉田UPF可回收残膜57.78 kg,回收率达到85.56%。UPF有利于棉田土温降低、棉花后期生长及残膜回收。  相似文献   

12.
采用常规抗虫棉花品种中571,在郑州市黄河滩区一年一熟、地膜覆盖的栽培条件下,设计小播量(6.75kg·hm~(-2))、中播量(9.00 kg·hm~(-2))、大播量(11.25 kg·hm~(-2))3个免间定苗处理,以常规播量(22.5 kg·hm~(-2))间定苗为对照,研究了不同播量对机播免间定苗棉花成铃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大播量免间定苗处理的子棉和皮棉产量最高,子棉产量和皮棉产量分别比对照增加5.10%和4.93%。但3个播量机播免间定苗处理与对照的子棉和皮棉产量差异均不显著,而小播量免间定苗比大播量免间定苗处理的子棉显著减产。免间定苗处理对棉花纤维品质无不良影响。大播量免间定苗处理增产的主要原因是总成铃数显著增加,而铃重和衣分差异不显著。且大播量免间定苗处理成铃时空分布更加合理,有利于集中成铃和早熟。在本试验条件下,加大播量可以弥补免间定苗形成的株距分布不均,中571采用11.25 kg·hm~(-2)的播量免间定苗较为适宜,播量低至6.75 kg·hm~(-2)时造成棉花减产。  相似文献   

13.
对移栽地膜棉和移栽棉的土壤物理性状、根系活力,花芽分化特点、干物质积累分配及叶面积变化等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移栽地膜棉覆膜能增加土壤温度,保持土壤水分含量相对稳定性,降低土壤容重;花芽分化期提前3d,花芽分化强度较移栽棉每日每株高0.5个;移栽地膜棉比移栽棉皮株单产增32.4%,达极显著水平,10月20日前收花量高4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4.
渗水膜覆盖比普通膜覆盖具有较好的渗水、保水、保温和增产作用。本试验采用渗水膜覆盖、普通膜覆盖和不覆盖三种处理对谷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全生育期内渗水膜覆盖较普通膜覆盖各土层土壤含水量平均增加1个百分点,较对照增加1.05个百分点;渗水膜覆盖较普通膜覆盖平均增温0.94℃,最高增温为1.4℃;与对照相比,渗水膜覆盖平均增温2.92℃,最高增温为4.2℃;采用渗水膜覆盖,谷子产量较普通膜覆盖增加27.7%,较对照增加34.2%。  相似文献   

15.
浓度、温度对山楂汁流变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测定了25℃以下,不同浓度山楂汁的流变曲线。结果表明:山楂汁为牛顿流体。通过回归分析,得到了浓度或温度对山楂汁粘度影响的数学模型和浓度、温度对山楂汁粘度综合影响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6.
不同土壤湿度对膜下滴灌棉花根系生长和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目的】精量制定膜下滴灌棉花的田间水分管理制度和揭示滴灌棉花的增产机理。【方法】以田间试验为基础,设置90%θf、75%θf和60%θf(θf田间持水量)3个土壤湿度处理,在棉花不同生育阶段采用双向切片法测定棉花根系和根冠比;用时域反射仪测定土壤水分;最终测棉花产量。【结果】3个土壤湿度所对应的棉花根系生长过程呈“S”形变化,但是,由于75%θf处理的棉田土壤含水量始终处于适宜范围内,全生育期棉花根系生长速度快及最终根重大;90%θf处理的土壤水分太充足,根系生长速度缓慢,其根区土壤中根重最小;60%θf处理的根重介于其它2处理的根重之间。3个处理的棉花根重垂直分布呈锥形负指数递减模式,且随土壤湿度提高,深层根重减小幅度大,根系变浅。0~30 cm土层中,75%θf处理的棉花根系所占总根重比例最高。水平方向上棉花根系主要分布在膜下窄行和宽行土壤中,膜外裸地中根重很小;各土壤湿度处理中,75%θf处理下膜下窄行或宽行的根重都比90%θf和60%θf处理的根重大。棉花根冠比随着土壤湿度的增加有减少的趋势。不同土壤湿度处理对棉花产量有不同的影响,75%θf处理下的产量最高。【结论】膜下滴灌条件下土壤水分持续维持较高水平,对棉花根系生长及产量有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覆膜棉花调亏灌溉效应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通过系统的田间试验 ,确定膜上灌条件下棉花调亏灌溉施加水分胁迫的适宜时期和土壤水分亏缺限值。各处理棉花的耗水量及产量实测结果表明 ,蕾期适度的水分亏缺处理较对照丰水处理全生育期节水11.83% ,皮棉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 2 2 .83%和 39.2 6 % ,调亏灌溉对棉花具有显著的节水增产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的效应。  相似文献   

18.
为了系统探索覆膜对胡麻植株的全面影响,完善地膜胡麻生长发育规律。以常规露地条播为对照(CK),研究陇东旱塬区普遍应用的两种覆膜方式(全膜覆土穴播、膜侧条播)下胡麻根系生长情况和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全膜覆土穴播处理下0~100 cm土层土壤平均含水量(盛花期)和胡麻籽粒产量较CK分别显著提高21.71%和20.34%,膜侧条播与CK之间差异不显著;在胡麻现蕾期和盛花期,全膜覆土穴播和膜侧条播处理下胡麻0~10 cm主根直径较CK显著提高4.11%~103.39%,根干质量较CK提高21.76%~30.98%,根冠比较CK降低4.38%~29.46%,但在盛花期膜侧条播处理下胡麻主根直径、根干质量、根冠比与CK差异不显著;成熟期,覆膜处理对胡麻根系的影响效应逐渐减弱。综上所述,全膜覆土穴播和膜侧条播均能够促进胡麻根系生长,提高土壤水分含量和胡麻籽粒产量,且全膜覆土穴播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19.
从棉花形态性状和产量形成特征2个方面比较系统地研究了抗虫基因导入对棉花农艺性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转基因抗虫棉的单株结铃数、成铃率高于其受体品种;单株果枝数、单株果节数、铃重、衣分低于受体品种。抗虫基因导入引起的结铃性增强效应与铃重、衣分减弱效应相平衡,使得转基因抗虫棉的皮棉产量与受体品种基本持平。  相似文献   

20.
半干旱区沟垄集雨种植对紫花苜蓿出苗及草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利用沟垄集雨模式种植紫花苜蓿,观测不同沟垄比和垄覆盖方式对紫花苜蓿出苗率、土壤贮水量及干草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垄处理具有较高的出苗率、土壤贮水量和干草产量,分别比平作提高6.1%、16.1%和58.1%;土垄处理效果不明显,其出苗率比平作降低4.7%,土壤贮水量和干草产量分别比平作提高3.1%和8.4%;沟垄集雨种植增加了土壤贮水量,从而提高了干草产量,其中覆膜垄处理的增产效果显著;膜垄处理中,宽垄处理的增产效果要好于窄垄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