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 毫秒
1.
杂交玉米新品种毕单15号不同种植方式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强兴明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8):8830-8831
[目的]探讨适应杂交玉米新品种毕单15号的最佳种植方式。[方法]通过对杂交玉米新品种毕单15号进行5种不同种植方式的对比试验。[结果]结果表明:种植方式不同,玉米的产量、果穗性状、植株性状、根系分布范围和数量、叶面积大小和保绿期等不同;玉米实行宽窄行双行单株错位定向移植,保证了玉米沿着最佳的生物学轨道生长发育,比其他几种移栽方式和直播增产显著。[结论]该研究为确定杂交玉米新品种毕单15号的最佳种植方式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3.
为毕单15号在高海拔地区获得高产,采用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的方法,研究毕单15号产量与其主要栽培因子、种植密度及N、P、K肥施用量之间的关系。建立数学模型,解析各因子对产量的效应,通过计算机模拟寻优。得出毕单15号在高海拔地区获得产量≥11000.00kg/hm2的栽培方案:密度74827~79335kg/hm2,施纯N量436.56~480.05kg/hm2,施P205量233.7~274.65kg/hm2,施K2O量170.01~219.96kg/hm2。  相似文献   

4.
从播种前准备、适期播种、苗期管理、移栽、科学追肥、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等方面总结了杂交玉米新品种毕单15号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以期为杂交玉米毕单15号大面积示范推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代世英  范厚明 《农技服务》2012,29(5):528-529
为探讨杂交玉米毕单15号在织金县的最佳种植密度,特设置6个不同密度进行研究,试验采取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以织金县主要种植的常规密度53 325株/hm2为对照。结果表明:比对照产量高的密度有4个,产量最高的是68 370株/hm2的处理,平均产量11 523 kg/hm2,比对照增产22.6%。  相似文献   

6.
针对毕节地区复杂生态环境,选择自育的杂交玉米新品种"毕单15号"进行产业化开发。2006~2008年完成杂交玉米新品种毕单15号示范有效面积7.19万hm2,新增玉米总产5.40万t,新增副产品6.49万t,新增总产值9404.77万元,新增纯收入6702.13万元,新增投产比为1﹕2.48的经济效益,并进行了玉米高产栽培、制种、良种繁育等一系列的试验研究,为玉米新品种产业化开发及推广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杂交玉米新品种毕单15号产业化开发及效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毕节地区复杂生态环境,选择自育的杂交玉米新品种毕单15号进行产业化开发。2006~2008年完成杂交玉米新品种毕单15号示范有效面积7.19万hm2,新增玉米总产5.40万t,新增副产品6.49万t,新增总产值9404.77万元,新增纯收入6702.13万元,新增投产比为1﹕2.48的经济效益,并进行了玉米高产栽培、制种、良种繁育等一系列的试验研究,为玉米新品种产业化开发及推广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杂交玉米新品种毕单15号播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杂交玉米新品种毕单15号播期研究结果表明,在贵州高海拔山区,玉米栽培最佳播期为3月26日至4月5日。  相似文献   

9.
毕单4号系毕节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1978年始选玉米自交系,1982年以育成的玉米自交系405为母本、自交系411为父本杂交组配,经多年试验鉴定选育而成的杂交玉米新品种。该品种自1992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以来,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4年在黔西北山区及其相似生态区累计示范推广应用47.94万hm2,按农业科技经济效益计算方法分析,为社会累计新增玉米总产量40401.78万kg,新增总产值54224.88万元,新增纯收益52395.75万元,在其13年的经济效益计算年限内,年新增纯经济效益达4030.44万元,科技投资收益率为28.65,科研投资收益率为3540.25,推广投资收益率为37.47,生产投资收益率为7.47。其在生产上的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0.
毕单 10号是毕节地区农科所于 1993年用自选玉米自交系W 2 6 0作母本、自选玉米自交系 4 11作父本杂交组配而成的杂交玉米新品种 ,2 0 0 0年 12月经毕节地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2 0 0 3年 7月 2 1日经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高产稳产 ,品质好 ,抗逆性强 ,适应性广。 1999~ 2 0 0 2年示范推广 2 5 733 3hm2 ,增产玉米 16 76 2 1万kg ,增值 16 0 9 16万元 ,社会经济效益极为显著  相似文献   

11.
高密度种植条件下春玉米氮素的需求规律与适宜施氮量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研究高密度(75 000株/hm~2)种植条件下,东北中部春玉米群体氮素需求规律与分配特征,及其对氮肥运筹的响应,以制定高密度群体玉米的氮素管理措施。【方法】试验于2011—2012年在吉林省公主岭市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试验田进行,以先玉335为供试材料,在大田条件下设置了5个氮肥施用水平(不施氮(N1),70%推荐施氮量(N2),推荐施氮(N3),130%推荐施氮量(N4),高量施氮(N5)),结合高产栽培管理模式,通过两年田间定点试验,系统监测了不同生育时期植株干物质和养分在各器官中的累积与分配特征,并研究了氮肥施用水平对玉米产量、氮素转运效率的影响。【结果】不同氮肥处理间产量、生物量和氮累积量差异显著,且氮肥处理与年际间交互作用显著;玉米籽粒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呈现单峰曲线变化,以N3处理下产量最高,产量差异主要来自穗粒数和千粒重;春玉米干物质累积随生育进程呈现先快后慢的累积动态,合理的氮肥施用可以提高籽粒的累积量和氮素转运效率,是其增产的重要基础,处理间以N3处理籽粒所占总干物质比重最高;N3处理下吐丝后氮素累积比例显著高于其他4个处理,这表明合理的氮肥运筹可能更有助于植株生育后期对氮素的吸收;通过两年定点试验数据拟合,建立了产量与施氮量的一元二次回归方程y=-0.1715x~2+79.73x+3940.1(R~2=0.963);计算得出最佳经济施肥量为225.1 kg·hm~(-2)。【结论】合理的氮肥运筹显著提升植株干物质向籽粒中转移,并增加吐丝期后植株氮素的吸收和转运能力;在东北中部黑土区中等土壤肥力条件下,基于75 000株/hm~2的种植密度,春玉米氮肥施用量可根据品种及肥力特征在225 kg·hm~(-2)左右进行微调。  相似文献   

12.
玉米品种嫩单15种植密度与农艺性状及其产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明确嫩单15的适宜种植密度,发挥群体优势,获得高产,以玉米新品种嫩单15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嫩单15的农艺性状及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嫩单15的株高、穗位高和秃尖长逐渐增加,穗长、百粒重和单穗重逐渐减少;群体密度6.00万株.hm-2时产量最高,在中等偏上的水肥条件下的适宜密度为5.25万~6.75万株.hm-2。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和磷钾吸收利用的影响,于2015—2016连续2年在河南省禹州市开展大田试验,选用伟科702和中单909,设置不施氮(0 kg·hm-2,N0)、低氮(180 kg·hm-2,N180)、高氮(360 kg·hm-2,N360)三个施氮水平,4.5×104(D45)、6.0×104(D60)、7.5×104(D75)、9.0×104 株·hm-2(D90)四个种植密度,分析不同因素对玉米产量及构成、磷钾累积及吸收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产量随密度提高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相同密度下低氮处理提高了玉米产量,密度越高增产量幅度越大,D45、D60、D75、D90密度下玉米产量分别增加0.49%、0.73%、5.38%、7.81%;高密条件下,伟科702的N180处理比N360处理增产17.28%,而中单909的两个处理的产量间无差异。随着密度增加,有效穗数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下降;施氮量对有效穗和千粒重的影响较小,对穗粒数的影响与产量变化趋势一致。大喇叭口期以后,各处理玉米磷、钾吸收的差异逐渐变大。随着密度增加,玉米磷、钾吸收量逐渐增加,密度从D75增加至D90,则磷、钾累积量降低,其中伟科702降幅显著高于中单909。相同密度下,N180比N360处理提高了玉米磷、钾素累积,成熟期磷和钾素累积量平均提高了15.30%和17.91%。随密度增加,磷、钾偏生产力和吸收效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而收获指数和利用效率呈下降趋势。低氮处理提高了玉米的磷、钾吸收效率,且增密处理(D75和D95)提高了磷、钾偏生产力及磷收获指数,但降低了钾收获指数和磷、钾转运效率。本研究条件下,施氮180 kg·hm-2和种植密度7.5×104株·hm-2可提高玉米产量和磷、钾素吸收,优化磷、钾肥的利用效率,研究结果为我国玉米合理栽培与施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及磷钾吸收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和磷钾吸收利用的影响,于2015—2016连续2年在河南省禹州市开展大田试验,选用伟科702和中单909,设置不施氮(0 kg·hm-2,N0)、低氮(180 kg·hm-2,N180)、高氮(360 kg·hm-2,N360)三个施氮水平,4.5×104(D45)、6.0×104(D60)、7.5×104(D75)、9.0×104 株·hm-2(D90)四个种植密度,分析不同因素对玉米产量及构成、磷钾累积及吸收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产量随密度提高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相同密度下低氮处理提高了玉米产量,密度越高增产量幅度越大,D45、D60、D75、D90密度下玉米产量分别增加0.49%、0.73%、5.38%、7.81%;高密条件下,伟科702的N180处理比N360处理增产17.28%,而中单909的两个处理的产量间无差异。随着密度增加,有效穗数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下降;施氮量对有效穗和千粒重的影响较小,对穗粒数的影响与产量变化趋势一致。大喇叭口期以后,各处理玉米磷、钾吸收的差异逐渐变大。随着密度增加,玉米磷、钾吸收量逐渐增加,密度从D75增加至D90,则磷、钾累积量降低,其中伟科702降幅显著高于中单909。相同密度下,N180比N360处理提高了玉米磷、钾素累积,成熟期磷和钾素累积量平均提高了15.30%和17.91%。随密度增加,磷、钾偏生产力和吸收效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而收获指数和利用效率呈下降趋势。低氮处理提高了玉米的磷、钾吸收效率,且增密处理(D75和D95)提高了磷、钾偏生产力及磷收获指数,但降低了钾收获指数和磷、钾转运效率。本研究条件下,施氮180 kg·hm-2和种植密度7.5×104株·hm-2可提高玉米产量和磷、钾素吸收,优化磷、钾肥的利用效率,研究结果为我国玉米合理栽培与施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江苏春玉米区特定生态条件下苏玉30的春季高产种植提供参考,采用二次正交回归组合设计方法,以施氮量和种植密度为试验因子,建立纯氮用量、密度与产量关系的数学模型,并模拟优选出苏玉30的适宜密度和氮用量。结果表明:密度对苏玉30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均大于施氮量;提出苏玉30高产条件下单位面积的穗粒结构、叶面积指数、花后光合势、籽粒库容量、穗部性状等群体质量指标;得出苏玉30产量≥9 000kg/hm2的栽培方案:种植密度72 180~88 425株/hm2,纯氮用量309.0~370.5kg/hm2。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兴玉1号在兴安盟地区的最佳种植密度和合理的施氮量,研究了玉米新品种兴玉1号在兴安盟地区种植密度、施氮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在60 000株·hm~(-2)以内,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玉米产量呈上升趋势,但密度超过60 000株·hm~(-2)后,产量反而下降;一定密度条件下,增施氮肥,有利于玉米产量增加,但氮肥施用量要适当,施用量超过300kg·hm~(-2)会造成产量下降。因此,推荐兴玉1号在兴安盟地区的适宜种植密度是60 000株·hm~(-2),最佳施氮量为300kg·hm~(-2)。  相似文献   

17.
施氮量与种植密度对烟草品种CB-1生长及产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进一步完善福建省南平烟区主栽的清香型烟草品种CB-1的配套生产技术措施,采用双因素四水平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不同施氮量与种植密度对南平烟区CB-1品种的生长及产质量影响。结果表明:生育期、病害以及移栽60d农艺性状受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影响较小;采烤前烟株的株高、茎围、叶片数和最大叶面积均随施氮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随种植密度的提高呈下降趋势,施氮量对采烤前农艺性状的影响大于种植密度的影响效应;产量受种植密度影响极显著;产值受施氮量影响极显著,受种植密度影响显著;适合南平烟区CB-1品种的施氮量水平为6.5~7.0kg/667m~2,种植规格为120cm×45cm。  相似文献   

18.
种植密度对玉米杂交组合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3个玉米杂交组合为试验材料,研究了3种种植密度对他们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贵农318、PGX-5、PGX-6玉米杂交组合之间产量差异显著,不同密度间的玉米产量存在极显著差异,供试玉米杂交组合的最佳种植密度均为6.3万株/hm2,但杂交组合与密度互作之间差异不显著。杂交组合与密度互作对玉米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不同种植密度间的淀粉含量存在显著差异,不同玉米杂交组合之间可溶性糖含量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9.
玉米品种丹科2151在辽宁不同地区的种植密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玉米品种丹科2151为材料,在辽宁不同生态气候区域选择6个试点研究该品种的最适宜种植密度。结果表明,综合产量和倒伏等因素,丹科2151在辽宁东南部及辽西沿海地区合理种植密度为45 000株/hm2,辽宁中北部地区为52 500株/hm2,辽西内陆地区为52 500-60 000株/hm2,该结果可为玉米生产提供合理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