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以提高古蜡梅的组织培养和试管苗移栽及栽培效果为目的,用嘉定钱门塘的古蜡梅为起始材料,进行了无菌苗诱导、快速繁殖、生根和移栽试验.结果表明,1/2MS作为基本培养基明显优于Read、WPM、N6;诱导培养基中添加2.0mg/L2iP、0.2mg/L IAA、0.5 mg/L GA3和1.5~5.0mg/L PVP可提高古蜡梅的繁殖系数和抑制外植体褐化;适当降低快繁培养基中的激素浓度可以防止玻璃苗的发生;添加0.5mg/L IBA和0.05mg/L NAA可使古蜡梅组培苗的生根率在75%左右.试管苗移栽前进行1~2d的炼苗和移栽后2周内保湿防晒可以提高成活率;抑制杂草可以促进试管苗健壮生长;控制地下水位可以提高试管苗的根系活力.  相似文献   

2.
通过几年的研究,摸索出一套小型卡特利亚兰品种杂交子代和茎尖培养生产种子苗和分生苗的组培技术和适宜生长的培养基配方。配方内添加适量的兰花生长营养素(花宝1号、速滋)和香蕉泥,有利于种子的正常萌发和生长;椰汁量、细胞分裂素和植物生长素的浓度配比(BA/NAA),以及如何有效抑制外植体的褐变,成为茎尖培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甘蔗茎尖脱毒及再生苗扩繁中培养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甘蔗脱毒茎尖及茎尖分化的茎段外植体为试材,研究基因型、培养基类型、激素种类、活性炭及复合抗氧化剂对甘蔗茎尖及外植体生长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甘蔗基因型茎尖成活率、褐化率不同,褐化率越低,成活率越高;MS改良培养基较MS培养基和B5培养基利于甘蔗外植体生长;培养基中添加激素6-BA5.0 mg/L有利于材料的分化,NAA的添加不利于甘蔗外植体的分化;活性炭添加量为0.8 mg/L时可有效吸附酚类物质,促进外植体分化。添加柠檬酸、亚硫酸钠及抗坏血酸组成的复合抗氧化剂能显著降低外植体褐化率,提高不定芽分化系数。采用改良MS培养基,并添加适量激素、活性炭及抗氧化剂组合能有效解决目前甘蔗工厂化育苗过程中的褐化问题,显著提高甘蔗组培苗的分化率。  相似文献   

4.
以两面针[Zanthoxylum nitidum (Roxb.)DC.]带芽嫩茎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抗褐化剂对两面针组织培养中试管苗褐化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在初代诱导培养基中添加1.0 g/L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外植体褐化程度轻,萌发率最高,为62.50%。3种添加抗褐化剂组合对试管苗抗褐化均起到一定抑制作用,添加PVP处理效果最理想,PVP浓度为1.0 g/L时,试管苗褐化率仅为11.67%,增殖系数为5.03,其次为活性炭(AC),抗坏血酸(维生素C)的抗褐化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笔者从山药不同外植体(叶、茎段、零余子)、培养基中添加抗氧化剂和不同培养基质3个方面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山药不同外植体的褐化程度也不一样,茎段褐化程度最轻;MS培养基中添加150mg/L聚乙烯吡咯烷酮(PVP)能有效抑制外植体的褐化;在山药组培苗的快繁阶段采用液体基质培养方式能显著降低褐化程度,提高山药组培苗成活率。  相似文献   

6.
兔眼蓝莓组织培养过程中褐化与生根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兔眼蓝莓茎尖和茎段形成的愈伤组织和长期继代培养的试管苗为材料,接种于改良的WPM和1/2WPM的培养基中,研究活性炭与Vc液对兔眼蓝莓外植体和愈伤组织形成中褐化的影响以及外源体、活性炭对无根苗瓶内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培养基中加入Vc液并含100~200 mg·L-1的活性炭时,能有效防止外植体褐化的发生;当培养基中加入Vc液并含200~500 mg·L-1活性碳时,可有效防止愈伤组织褐化发生。蓝莓继代培养试管苗在1/2 WPM的培养基中添加0.2 mg·L-1IBA,并含100~200 mg·L-1活性炭时生根情况最为理想,经过7 d暗培养,30 d后生根率高达87.8%。  相似文献   

7.
以火焰兰的茎段为外植体,探讨不同植物激素配比对茎段侧芽萌发和生根壮苗的影响,以及不同培养基配方和不同添加剂对火焰兰生长过程中褐化现象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最佳侧芽诱导培养基为MS+6-BA3.0 mg/L+NAA 0.5mg/L,培养40 d,后诱导率可达97.95%;添加活性炭0.3 g/L可有效抑制侧芽诱导过程中的褐化现象,褐化率仅为13.17%;1/2 MS+6-BA 0.2 mg/L+NAA 1.0 mg/L+AC 0.5 g/L生根效果最好,生根率达到100%,且植株生长健壮。利用火焰兰茎段侧芽能够离体再生获得瓶苗,建立高效的火焰兰茎段为外植体的离体再生体系,为扩大拓宽火焰兰组织培养外植体来源和快速繁殖技术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以蝴蝶兰品种‘兄弟女孩’的再生幼芽为外植体,进行丛生芽增殖培养以及幼苗的生根培养,分析不同浓度及配比的细胞分裂素(6-BAP)与生长素(NAA)对蝴蝶兰丛生芽分化和增殖的影响,并研究了添加物椰子汁、香蕉泥、蛋白胨和酪蛋白对抑制外植体褐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基1/2 MS+10.0 mg/L 6-BAP+0.1 mg/L NAA+ 200 mL/L椰子汁,丛生芽的增殖倍数最高;1/2 MS+2.0 mg/L 6-BAP+1.0 mg/L NAA+200 mL/L椰子汁+2 g/L活性炭,是蝴蝶兰壮苗生根的最佳培养基.培养基中添加椰子汁能抑制褐化,提高丛生芽增殖倍数,利于芽苗生长.  相似文献   

9.
以大花香水月季(R. odorata var. gigantea)单芽茎段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培养基、抗褐化剂以及不同时长黑暗低温预处理对组培过程中褐化的影响。结果表明:WPM培养基为适合的基本培养基;添加有3 g/L活性炭(AC)的培养基中褐化率降至最低的9%,但外植体萌发率远低于2 g/L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下的78%,硝酸银(AgNO3)未达到预期效果;24 h的黑暗低温预处理可减轻褐变。试验表明:大花香水月季外植体于4℃下黑暗低温处理24 h后,接种于含有2 g/L PVP的WPM+6-BA 1.5 mg/L+NAA 0.1 mg/L培养基上,3周后褐化率为15%,萌发率可达83.3%。  相似文献   

10.
山药茎段愈伤组织褐变与外源药物抑制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山药节间部茎段愈伤组织及其分化出的组培苗为外植体.在外源药物预处理、培养基中添加抗氧化剂及不同培养基质等方面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将茎段外植体在接种前用100mg/L Vc溶液浸泡30min,褐变现象能得到明显抑制;MS培养基中添加150mg/L聚乙烯吡咯烷酮(PVP)能有效抑制茎段分化过程中的褐变;在山药组培苗的快繁阶段采用液体基质培养方式能显著降低褐变程度,提高组培苗成活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三褶虾脊兰(Calanthe triplieata)无菌播种快繁技术体系。【方法】以三褶虾脊兰种子为外植体,采用种子→原球茎→完整植株途径,探讨不同组合(0.5mg/L6-BA、0.1mg/LNAA和1.0g/LAC)、附加物[椰汁(CM)、土豆泥、香蕉泥]及基本培养基(花宝1号、1/2花宝1号、MS和1/2MS)对三褶虾脊兰种子萌发、原球茎诱导、增殖、分化、生根的效果,筛选适宜的培养基。【结果】成熟种子在1/2花宝1号+0.5mg/L 6-BA+0.1mg/L NAA+200ml/L CM+1.0g/L AC+20.0g/L蔗糖培养基中培养150d左右可形成原球茎,萌发率超过80%以上;诱导原球茎在1/2MS+100mL/LCM+2.0mg/L6-BA+0.1mg/LNAA+1.0g/LAC+20.0g/L蔗糖培养基上的增殖效果最好,增殖率为4.5;原球茎接种于花宝1号+0.1mg/L6-BA+0.1mg/LNAA+100.0g/L土豆泥+1.0g/LAC+20.0g/L蔗糖培养基上分化培养40d后,再转入花宝1号+0.1mg/LNAA+100.0g/L土豆泥+2.0g/LAC+20.0g/L蔗糖培养基上培养40d,可诱导形成完整植株。在花宝1号培养基中添加NAA和土豆泥或香蕉泥,原球茎生根率均达100.0%,但土豆泥的成本最低。【结论】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王褶虾脊兰无菌播种和快繁技术体系,为其种质资源保护、种苗繁育以及产业开发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三褶虾脊兰(Calanthe triplicata)无菌播种快繁技术体系。【方法】以三褶虾脊兰种子为外植体,采用种子→原球茎→完整植株途径,探讨不同组合(0.5 mg/L 6-BA、0.1 mg/L NAA 和 1.0 g/L AC)、附加物[椰汁(CM)、土豆泥、香蕉泥]及基本培养基(花宝1号、1/2花宝1号、MS和1/2MS)对三褶虾脊兰种子萌发、原球茎诱导、增殖、分化、生根的效果,筛选适宜的培养基。【结果】成熟种子在1/2花宝1号+0.5 mg/L 6-BA+0.1 mg/L NAA+200 mL/L CM+1.0 g/L AC+20.0 g/L蔗糖培养基中培养150 d左右可形成原球茎,萌发率超过80%以上;诱导原球茎在1/2MS+100 mL/L CM+2.0 mg/L 6-BA+0.1 mg/L NAA+1.0 g/L AC+20.0 g/L蔗糖培养基上的增殖效果最好,增殖率为4.5;原球茎接种于花宝1号+0.1 mg/L 6-BA+0.1 mg/L NAA+100.0 g/L土豆泥+1.0 g/L AC+20.0 g/L蔗糖培养基上分化培养40 d后,再转入花宝1号+0.1 mg/L NAA+100.0 g/L土豆泥+2.0 g/L AC+20.0 g/L蔗糖培养基上培养40 d,可诱导形成完整植株。在花宝1号培养基中添加NAA和土豆泥或香蕉泥,原球茎生根率均达100.0%,但土豆泥的成本最低。【结论】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三褶虾脊兰无菌播种和快繁技术体系,为其种质资源保护、种苗繁育以及产业开发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蝴蝶兰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通过组织培养的方法诱导蝴蝶兰花梗上的腋芽萌发,可以得到无菌的蝴蝶兰不定芽。以不定芽上的幼叶为外植体,建立蝴蝶兰的无菌培养体系。结果表明:诱导腋芽萌发的培养基为MS+5 mg/L 6-BA;利用幼叶进行原球茎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MS+5 mg/L 6-BA+0.5 mg/L NAA+0.1 g/L活性炭(AC)+150 mL/L椰汁(CM);原球茎增殖的培养基为3 g/L花宝一号(HyponexNo.1)+5 mg/L 6-BA+1 mg/L NAA+150 mL/L CM;生根培养基为3 g/L Hyponex No.1+0.1 mg/L6-BA+1 mg/L NAA+0.5 g/L AC+100 mL/L土豆汁。  相似文献   

14.
同色兜兰种子非共生萌发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基本培养基、种子成熟度及次氯酸钠溶液处理对同色兜兰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授粉后150 d的种子在1/4MS基本培养基附加0.5 mg/L NAA、100 mL/L椰子水、1.0 g/L活性炭和20 g/L蔗糖的培养基上萌发率最高,播种后90 d萌发率可达70.3%;授粉后240 d的种子在含有0.5%有效氯的次氯酸溶液中处理40 min能最有效地提高种子的萌发率,成熟种子的萌发率从14.3%提高到69.0%。  相似文献   

15.
石橄榄种子无菌播种和快速繁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建立石橄榄种子无菌播种和快速繁殖技术体系。[方法]以MS为基础培养基,添加不同浓度6-BA、NAA、有机添加物,筛选适宜的诱导、增殖及壮苗生根培养基组合。[结果]以MS+6-BA 1.0 mg/L+NAA 0.5 mg/L+椰子汁50 mL/L为石橄榄种子最佳诱导培养基,14 d可见种子萌动,45 d可分化形成丛生幼苗;以MS+6-BA 1.0 mg/L+NAA 0.1 mg/L+椰子汁50 mL/L为最佳增殖培养基,其增殖倍数可达2.750倍,假鳞茎形成率达24.5%;以1/2MS+NAA 0.1 mg/L+AC 1 g/L为最佳壮苗生根培养基,苗高可达3.82 cm,根数1.9条。[结论]该研究为石橄榄野生种质资源保护、快速繁育优质种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以文心兰的侧芽为外植体,对侧芽的选择、处理,外植体的消毒方法、培养基的选择等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最适合的材料为叶片还未展开的侧芽,二次消毒对文心兰侧芽消毒效果最好。义心兰理想的诱导培养基为MS+6-BA5.0mg/L+NAA0.5mg/L+椰子水100mL/L.增殖培养基为MS+6-BA2.0mg/L+NAA0.2mg/L+椰子水100mL/L,壮苗培养基为MS+香蕉20g/L,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1.0rng/L+香蕉50g+土豆20g/L+AC2.0g/L。同时通过对炼苗时间、移栽前的处理及移栽后管理方法的综合研究.摸索出一套适合文心兰移栽的方法.移栽成活率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17.
鼓槌石斛种子萌发培养与小苗组培快繁技术研究(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鼓槌石斛蒴果,通过无菌播种萌发发育成苗及小苗快繁技术试验研究,从而获得大量种苗。[方法]用鼓槌石斛种子通过无菌播种获得大量原球茎,分别转接到4组不同的诱导芽培养基上,筛选出鼓槌石斛最适合小苗分化和成长的培养基,以其设置以N6为基本培养基,添加浓度均为1.0、1.5、2.0mg/L的NAA和IAA,筛选最适合鼓槌石斛小苗生根壮苗培养基。[结果]将鼓槌石斛种子在MS+6-BA1mg/L+10%香蕉汁+20g/L蔗糖+6g/L琼脂+1g/LAC培养基上进行培养种子,种子萌发率达90%以上;最利于原球茎分化的培养基为N6+NAA2mg/L+BA0.5mg/L+10%香蕉汁+20g/L蔗糖+0.5g/L牛肉蛋白胨+5.8g/L琼脂+0.5g/LAC,培养出的苗整齐度高,均匀;最佳生根壮苗培养基为N6+NAA1.5mg/L+10%香蕉汁+20g/L蔗糖+5.8g/L琼脂+1g/LAC,苗生根数多、粗壮、整齐,叶浓绿。[结论]该研究结果为鼓槌石斛快速繁育技术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以大花金挖耳(C arp esium m acrocepha lum F ranch.et Sav)种子为材料,进行了种子消毒和愈伤组织诱导及继代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对大花金挖耳种子进行消毒的最佳条件为,以体积分数70%的乙醇消毒5 m in后,再用50%的N aC lO3处理30 m in。在大花金挖耳无菌苗的根形成愈伤组织的正交试验中,基本培养基对愈伤组织诱导率的影响最大,NAA次之,6-BA影响最小,对愈伤组织诱导的较优组合是B5+NAA 3.0 m g/L+6-BA 0.2m g/L,诱导率为100%;在优化诱导愈伤组织的激素浓度配比试验中,B5+NAA 2.0~3.0 m g/L+6-BA 0.2~0.4m g/L对大花金挖耳愈伤组织的诱导率为100%,且产生的愈伤组织多为淡黄色、质地疏松、生长势极好、褐化时间长,适合于大花金挖耳愈伤组织的诱导。在培养基中分别添加500 m g/L VC和10 000 m g/L PVP能抑制大花金挖耳愈伤组织的褐变,且有利于愈伤组织的继代。  相似文献   

19.
为建立姜花离体再生体系,对姜花离体培养过程中种子萌发诱导与不定芽增殖培养基的筛选,以及试管苗生根、移栽等关键技术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诱导外植体萌芽的最适培养基为MS;培养基MS+6-BA 1.0 mg/L+NAA 0.2 mg/L利于诱导丛芽及增殖,芽的增殖系数可达4.76,培养基1/2 MS+IBA 0.5 mg/L适宜再生苗的生根诱导。  相似文献   

20.
国槐植株再生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袁秀云  张仙云  马杰  桑慧敏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5):11418-11419
[目的]筛选国槐组织培养的最佳培养基,建立国槐植株再生体系。[方法]将灭过菌的国槐种子分别接种到4种无菌苗诱导培养基上,待苗长出2~4片真叶时,将叶、下胚轴、子叶分别接种于4种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上,然后将子叶产生的愈伤组织分别接种在2种芽分化培养基中,再将继代培养获得的有效苗转入生根培养基,对国槐种子进行无菌苗萌发和植株再生的研究。[结果]培养基的激素配比对种子萌发的影响不大;6-BA能促进愈伤组织的产生;最适宜的胚状体诱导培养基为MS+2.0mg/L6-BA+0.2mg/LNAA+0.5mg/LKT;芽诱导培养基MS+6-1.0mg/LBA+0.1mg/LNAA;生根培养基为1/2MS+0.3mg/LNAA,活性炭不利于国槐的生根培养。[结论]种子的萌发率与国槐的种子质量有关,与培养基的种类关系不大。子叶最适合诱导愈伤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