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冬小麦杂交育种实践60年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眸60年(1954~2013)的冬小麦育种实践,深刻认识到市场经济铁律是市场决定生产。从生产实际出发,选育抗旱、高产、多抗的广适性品种,成果颇丰;偏离了育种方向,则徒然而不达。育种工作者要善于捕捉高产育种信息,瞄准前沿;突破性的进展取决于关键遗传资源的发现与创新;对于增产潜力大、缺点较多的关键遗传资源的改良,采取多亲本渐近杂交法较易获得成功;亲本选配要"强×强"组合,关键是创新种质要到位;杂种后代采取旱、水地和高、中肥水交替选择法,是选育抗旱、节水、高产品种的有效途经。从育成品种的系谱分析来看:农林10号(Norin10)可能携带抗旱高产基因,应深入研究利用。  相似文献   

2.
水稻是一种重要的农作物,采用的育种方法是杂交选育为主的常规育种.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细胞工程育种和基因工程育种日益显示出优越性.杂交育种、细胞工程育种及基因工程育种,已成为现代育种学的三个方面.加快基因工程育种的步伐,是我国育种工作者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3.
“鱼类遗传育种学”是高等农业院校水产养殖学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研究鱼类遗传变异基本规律、鱼类育种基本原理和应用技术的一门生物科学学科,其教学内容随着科技的发展日益更新并逐渐向更深层次延伸。为适应鱼类遗传育种学的迅速发展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将鱼类遗传育种学发展的科研成果渗透到教学内容中,有利于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专业兴趣,有利于增强知识点的系统性,有利于把握知识面的整体性。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提升科研素质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小规模在线课程(SPOC)是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慕课,MOOC)与传统线下课堂教学融合的新型混合教学模式。园艺植物育种学总论是研究园艺植物新品种选育与良种繁育原理和方法的一门学科,是园艺本科专业的核心课程。根据园艺专业培养目标,以育种途径为核心,从课程设计理念、课程特点与目标、内容设计、课程考核等方面探讨园艺植物育种学总论SPOC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5.
文章论述涉及:(1)我国水稻育种的历史演变和重大贡献,当前水稻育种面临因人口增长,社会经济及自然资源变化引起的严峻挑战,提出实现我国水稻育种新飞跃的内容和目标设想;(2)世界主要产稻国和地区超高产育种涉及的观念和内涵,“超级稻“称谓容易误导和误解;(3)我国水稻生产和品种选育的两条基本途径:建设高产稳产稻田,选育增产潜力大的超高产品种,改造中低产稻田,推广适应性强的高产品种;重视生态条件特异稻区的高产品种选育;(4)概述了遗传学研究发展与水稻育种发展前景的关系,强调经典遗传学理论及其指导下的育种方法和技术与生物技术相结合,在继续改良栽培稻种中的主导作用;呼吁我国新一代水稻育种学家关心遗传学的发展,提高自身的理论修养,发扬谦虚务实的传统高尚风貌,为发展水稻育种科学多作贡献.  相似文献   

6.
关于我国水稻高产育种的我见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文章论述涉及:(1)我国水稻育种的历史演变和重大贡献,当前水稻育种面临因人口增长,社会经济及自然资源变化引起的严峻挑战,提出实现我国水稻育种新飞跃的内容和目标设想;(2)世界主要产稻国和地区超高产育种涉及的观念和内涵,"超级稻"称谓容易误导和误解;(3)我国水稻生产和品种选育的两条基本途径:建设高产稳产稻田,选育增产潜力大的超高产品种,改造中低产稻田,推广适应性强的高产品种;重视生态条件特异稻区的高产品种选育;(4)概述了遗传学研究发展与水稻育种发展前景的关系,强调经典遗传学理论及其指导下的育种方法和技术与生物技术相结合,在继续改良栽培稻种中的主导作用;呼吁我国新一代水稻育种学家关心遗传学的发展,提高自身的理论修养,发扬谦虚务实的传统高尚风貌,为发展水稻育种科学多作贡献.  相似文献   

7.
小麦高产抗旱育种实践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针对山西省干旱缺水的气候特点,以抗旱节水、高产优质为育种目标,不断调整育种方向、明确育种目标、突出培育重点性状等,利用与创新关键遗传种质资源,不断充实提高基因库整体水平,采用科学有效的选择方法及选育环境,育成了晋麦46号、晋太170等优良小麦新品种。运用的理论与方法对提高小麦育种水平和育种效率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冬小麦育种实践50年回顾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半个世纪以来,作者组配了蚰包麦、烟农15和鲁麦14号等品种的亲本组合,为这些品种的育成奠定了基础;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完成了白蚰包和烟农78小麦的选育工作;主持育成了鲁麦13号、鲁麦21号2个品种。后者在非灌溉条件下创造了10404 6kg/hm2的高产纪录,是我国抗旱超高产品种选育上的重大突破。从50年的育种实践中深刻地认识到:正确的育种目标源于生产发展与社会需求;突破性的进展取决于关键遗传资源的发现与创新,并组配出适合育种目标需求的基因新组合;杂种后代采取异地、水浇地、旱地和不同肥力地块交替选择法,是选育高产、稳产、低成本品种的重要手段;高产要靠品种遗传力的突破和高产潜力在生产上的最大发挥,良法配套至关重要;创建高产展示田对品种推广与政府决策有重要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9.
《小麦育种的理论基础》一书,是由英国著名育种学家F.G.H.Lupton主编,23位欧洲小麦遗传育种方面的专家参加编写,体现八十年代水平的关于小麦育种综合方法的权威性著作。该书综合了小麦育种各有关研究领域的信息和资料,讨论了这些研究在选育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中的应用。全书分为十七章,内容包括:小麦的分类和进化;小麦栽培史,小麦育  相似文献   

10.
作物遗传育种学科的创新发展,对促进现代农业的健康发展和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大的意义。作者总结了近年来我国在作物遗传育种学方面取得的主要进展,从基因组学、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新基因挖掘、作物杂种优势机理及利用、分子标记育种、分子设计育种、作物细胞工程和诱变育种等方面分析了"十三五"重点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北方粳稻新株型超高产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37,自引:3,他引:37  
 以沈阳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40多年来的研究成果为主,从籼粳稻杂交、新株型创造及新品种选育等方面综合评述了北方粳稻超高产育种理论与实践研究进展,讨论了水稻超高产有关的生理与遗传基础问题,指出新株型超高产育种是实现水稻单产第三次飞跃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前人的分裂选择,高低杂交法,穿梭育种的研究结果及我们的育种实践,综述两端育种的理论与现状.认为两端育种利用修饰基因的缓冲作用,在群体内的优劣两端个体间进行多次轮回选择及杂交,开发作物的潜在变异.在选择方法上两端育种利用不同的地理环境,异地间交叉进行选择,选择适应性广的基因型,同时提出在人工创造的上下限两端栽培条件下进行选择的两端选择法及两端育种和生物技术结合应用于今后育种实践的新设想.  相似文献   

13.
小麦品种烟农23号的选育与育种思路、策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育种预见性和选择效率,对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烟农23号的育种设计思路与选育策略进行了探讨。认为:正确的育种计划与选育思路是育种工作者摆脱盲目性、提高科学性的有效途径。在杂交方式上,采用复式阶梯杂交,实现优良基因的转移、互补、重组、积累,逐渐优化性状组合;选育策略上采用多组合小群体筛选组合与少组合大群体选育品种相结合,重点组合重点选择;在杂种后代处理上采用以穗代株选择法,较好地综合了系谱法和混合法的优点,增强了选择性和目标性,提高了育种成效;在高代品系鉴定上,创造育种环境的多样化,使育成品种的主要目标性状得到全面鉴评,有利于选育出丰产性、稳产性、多抗性和广适性结合较好的基因型,达到以空间争取时间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以《作物灰色育种学》为开发蓝本,以Java 2为开发平台,以MS SQL Server 2000为后台数据库,研制出作物灰色育种智能决策系统。阐述了该系统的开发流程、主要模型,并结合实例介绍了其应用情况。在此基础上,讨论了作物灰色育种电脑决策系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李胄 《西北农业学报》2017,(12):1732-1753
综述了新中国成立至今60余年棉花育种研究的进展历程,包括育种方法、人工变异技术、远缘杂交技术、抗枯黄萎病及抗棉铃虫技术、杂交制种技术以及杂交优势利用技术、棉花植株性状等研究,认为常规育种,尤其是系统育种是最重要和最基本的育种技术,其中田间"选择变异"的功夫,是植物育种的灵魂,是育种工作者看似简单但却最难掌握的核心技术!育种就是克服千难,历尽万辛,打破早熟、高产、优质、多抗等性状之间的负相关,实现在田间选择出集各有利性状于一体的新品种的小概率事件!  相似文献   

16.
虚拟植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当今植物科学和计算机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作为科学与艺术的结晶——虚拟植物模型的研究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在数据采集上,从简单的手工采集发展到以激光扫描、近景摄影等方法,极大地提高了数据获取的速度和质量,加速了植物建模的过程,提高了植物建模的精度。在建模方法上,从结构建模、图像建模发展到结构与图像建模相结合的手段。在模型的类型上,分为功能性模型与非功能性模型。功能性模型的研究范围也从单一的生态性研究发展到生态生理性研究。现在,已经发展到了微观水平,开始研究基因与植物形态关系,形成了以虚拟植物模型为中心,以植物个体形态为主导的宏观、中观和微观3个层次的研究格局。  相似文献   

17.
作物耐低钾营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从作物对低钾反应遗传多样性及适应钾营养胁迫的生理特性两个方面综述了国内外作物耐1代钾营养研究状况,利用作物耐低钾的遗传特性,运用现代遗传育种技术,选育和推广耐低钾优良品种是缓解我国钾源短缺的最好途径,而且是高产、高效的生物学途径。  相似文献   

18.
稻——蛙生态种养技术模式研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蛙生态种养是种植业和水产养殖业结合的一种生产模式,该模式利用水稻和蛙类共生关系,使稻田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利用更充分,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更合理。介绍了稻—蛙种养模式的生态学原理,技术要点,以及稻—蛙种养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总结了稻—蛙种养模式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提出今后应推进稻—蛙生态种养规模化发展,促进农民增产和增收。  相似文献   

19.
邢继岩 《农技服务》2008,25(4):18-18
随着马铃薯生产的发展及马铃薯消费市场的变化,对马铃薯育种工作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育种目标已从最初的高产型转为抗病虫型以及特殊性状的选育,育种方法也从常规的杂交选择转为利用生物技术改良品种,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笔者通过马铃薯育种试验的数据分析,指出了传统技术与生物技术在马铃薯育种上的差异及其结果对比,这对今后马铃薯育种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针对市场经济日益发达、人地矛盾不断加剧、产品需求日趋多样的现实 ,结合长江下游沿江农区的生态特征和资源特点 ,研究并提出了沿江稻区种植业实行粮饲经菜多元多熟结构的优化途径。开发出粮饲肥、粮饲果、粮饲菜、稻田超高效等类型的多元多熟种植模式。与此同时 ,研究了与多元多熟种植模式相配套的高产高效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