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2.
星豹蛛生物学生态学及保护利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星豹蛛生物学生态学及保护利用的初步研究董慈祥,李国泉,杨青蕊,邓如志,赵平厚,巩凤田(菏泽地区农田蜘蛛研究协作组菏泽274025)星豹蛛(PardosaastrigeraL.Koch)属狼蛛科,在菏泽地区农田中分布广、数量大,持续时间长,能捕食多种害...  相似文献   

3.
狼蛛科(Lycosidae)蜘蛛是一类游猎型蜘蛛,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是重要的捕食天敌之一,狼蛛科蜘蛛在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国内外对狼蛛科蜘蛛的研究已取得了较多的成果,其资源的保护利用研究也受广泛关注。为同类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从狼蛛科蜘蛛的分类学、生物学及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等方面进行概述,并从加强狼蛛科蜘蛛毒素资源、同类相食在营养生态中的作用及作为害虫天敌在生物控制上的潜在用途等方面展望其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拟水狼蛛染色体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附肢形成之前的蜘蛛胚胎细胞为材料,经秋水仙素处理,纸渗,固定,制片及染色,对拟水狼蛛的体细胞染色体进行了初步观察。结果表明 :拟水狼蛛的染色体数为:雄性2n=26,雌性2n=28,性别决定机制为X1,X2O.C-带分析表明,所有染色体都为端着丝粒染色特异性染色质存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了褶管巢蛛( Clubiona corrugata)的生物生态学特性。[方法]分别在田间和试验室条件下对褶管巢蛛( Clubiona corrugata)进行观察。[结果]褶管巢蛛以成、若蛛越冬,若蛛6-8次蜕皮发育成成蛛。在湖南1年可发生2-3代,田间具世代重叠,世代平均历期158.2天,寿命223.2天。雌、雄蛛均可多次交配,雌蛛一生平均产卵371.5粒,孵化率为85.4%。雌雄性比为1∶1。在稻田中可捕食稻飞虱、稻叶蝉、纵卷叶螟、稻苞虫等多种害虫。抵抗干旱和饥饿的能力比较强,经室内观察,该蛛在无水无食的条件下可生存25-61天。[结论]试验中褶管巢蛛的行为被详细记录,雌蛛通常有比较强的保护蛋囊和幼蛛的能力。目前国内外未见有关褶管巢蛛生物生态学特性的研究报道。  相似文献   

6.
狼巴草属于外来草,是延边地区的检疫对象.延边地区五大河流流域均大量发生美国狼巴草(Bidens frondosa L.)和狼巴草(Bidens tripartita L.),同时在龙井地区稻田还发现柳叶鬼针草(Bidens cernua L.).狼巴草已经成为稻田周围的优势草种,开始侵入稻田.稻田深水管理可以抑制狼巴草种子的发芽出土;稻田化学除草剂在正常剂量条件下,丁草胺(Butachlur:60%,1500mL/hm^2)药效差,农得时(Bensulfuron—methyl:10%,300g/hm^2)、草克星(Pyrazosul—fulron—ethyl:10%,210g/hm^2)药效较好,苯达松(Bentazone:48%,3000mL/hm^2)、2甲4氯钠盐(MCPA:70%,1000g/hm^2)药效最佳.  相似文献   

7.
以附肢形成之前的蜘蛛胚胎细胞为材料,经秋水仙素处理、纸渗、固定、制片及染色,对拟水狼蛛的体细胞染色体进行了初步观察.结果表明:拟水狼蛛的染色体数为:雄性2n=26,雌性2n=28,性别决定机制为X1X2O.C-带分析表明,所有染色体都为端着丝粒染色体,端部有特异性染色质存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室内饲养草间钻头蛛的主要生物学特性,探讨草间钻头蛛在室内饲养的可行性。[方法]在室内饲养条件下,观察不同温度下草间钻头蛛F1代的发育历期,2龄蜘蛛耐饥、耐旱能力,喂食不同食物的亚成蛛的捕食量和体重增长,F1代产卵数量、孵化率等指标。[结果]草间钻头蛛的发育历期随温度增加而缩短;2龄草间钻头蛛的饥饿历期平均为(8.94±2.79)d,耐旱历期平均为(1.30±0.57)d,耐饥、耐旱能力较亚成蛛、成蛛弱;喂食不同食物的的捕食量在2头左右,体重增长不同,饲喂果蝇和棉铃虫的亚成蛛较饲喂人工饲料增长快;草间钻头蛛F1代平均产卵4.85次,第1次产卵间隔平均为(6.62±1.56)d,以后产卵间隔缩短;F1代室内饲养孵化率为96.9%,较室外蜘蛛的自然孵化率高。[结论]室内饲养草间钻头蛛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真水狼蛛Pirata piraticus卵黄蛋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真水狼蛛Pirata piraticus卵中提取出了雌性特异性蛋白质——卵黄蛋白.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免疫扩散试验证明,该蛋白质为生殖期雌蛛所特有.真水狼蛛的卵黄蛋白为糖脂结合蛋白,等电点为pH6.7~7.5. 氨基酸组份分析表明其谷氨酸、天门冬氨酸的含量较高,而含硫氨基酸甲硫氨酸和半胱氨酸含量较低. 卵黄蛋白的分子量为255 kD,其分子由4个亚基组成,亚基分子量分别为84 kD,69 kD,63 kD和49.8 kD. 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卵黄蛋白含量下降明显. 合适的温度和多种食物混合饲养有利于卵巢的生长发育和卵黄蛋白的合成. 真水狼蛛的卵黄蛋白可能是由卵巢自身合成的. 通过比较卵巢中卵黄蛋白含量和卵粒直径大小,探讨了温度和食物对蜘蛛繁殖力的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10.
穴居狼蛛(Lycosa singoriensis)雌蛛平均体长31.9 mm,头胸长15.1 mm,腹长17.2 mm,体重4.2 g.头胸部梨形,前部隆起,中间有黑、褐、白相间的辐射状斑,两侧被灰黄色毛,腹部椭圆形,背面密布黑色小斑点,中间有黑褐色心斑,并有6对黄白色肌斑,胸板和腹部腹面密生黑色毛.雄蛛平均体长26.8 mm,头胸长14.6 mm,腹长12.9 mm,体重2.6 g,形状与雌蛛相似,但体色较浅,腹部明显较小.新疆已知分布于32个县市.生活在草原、森林、荒漠、农田、果园、山坡等地,筑穴而居,洞口圆形或椭圆形,平均直径2.65 cm,洞深31.6 cm.白天多在洞中隐伏,傍晚或夜间在洞口附近猎食,用直接袭击法捕食各类昆虫.雄成蛛一般不筑洞穴,游猎生活,主动寻找洞穴中雌蛛在洞内或将其引出洞外交配.交配可分3个阶段,即:雄蛛求婚、雌雄交配、雄蛛离开,历时1~1.5 h,但实际交配时间仅10~30 min.未发现雌蛛在交配后残杀雄蛛的事例.雌蛛于4~7月织卵袋产卵,卵袋椭圆形,灰白色,由两片组成,平均体积20.0×16.8×14.3(mm)3,每袋平均含卵466.3粒.卵自产出之日起至发育成若蛛并走出卵袋,平均需21 d.若蛛出袋后,先群聚于雌蛛腹背上,随雌蛛出外活动,有时下到地面吸水或采食雌蛛食剩的虫体或残屑,平均经11.8 d离开母体独立生活.雌若蛛经6~7次蜕皮成熟,10月下旬至次年3月上旬为越冬期,若蛛或成蛛将洞口用丝网封闭蛰伏在洞内越冬.雌蛛平均寿命2年,雄蛛1年左右.  相似文献   

11.
白杨透翅蛾生物学·生态学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新林  胡长效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7):1176-1177,1191
从分布、寄主、生物学、生态学、综合治理等方面综述了白杨透翅蛾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2.
菜蚜茧蜂的生物学生态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菜蚜茧蜂是菜蚜及其他蚜虫的重要寄生性天敌,对蚜虫的危害有一定的自然控制力。本文就菜蚜茧蜂生物学、生态学及其保护利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综述。着重论述了菜蚜茧蜂的寄主、不同品系繁殖力以及气候因子、寄主、天敌等对菜蚜茧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采用4亚种分类系统(东北亚种Microtusfortispelliceus、指名亚种M.f.fortis、长江亚种M.f.calamorum和福建亚种M.f.fujiandensis),对中国东方田鼠(M.fortis)生物生态学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①中国东方田鼠的分类地位有争议,乌苏里江亚种(M.f.pelliceus)是否属于东方田鼠仍有待进一步研究;迄今为止,对长江亚种进行的研究较多,而对其它亚种的研究甚少。②从南部到北部都有东方田鼠分布,多栖息在低海拔地区,偏爱湿地生境。③该鼠主要以草本植物的绿色部分为食,为农林害鼠,化学防治东方田鼠采用敌鼠钠盐和复方灭鼠剂88-1对人畜比较安全,汛期还可结合物理方法对迁入洞庭湖稻田区的东方田鼠进行灭杀。④从南到北胎仔数、怀孕率有增加的趋势,繁殖期逐渐缩短。⑤沼泽扩展导致东方田鼠种群数量增加,而湖面围垦致使其数量下降。⑥该鼠昼夜均活动,但季节间存在差异,有季节性迁移行为,雌雄鼠均具有杀幼行为。  相似文献   

14.
人工饲养奇异獾蛛,观察和记录其生物学特性及越冬生态特点,测定其耐饥耐旱能力,发现幼蛛的发育历期为109~181 d,2龄幼蛛的历期最短,随着蜘蛛的生长,各龄期的历期越来越长。3龄之后,蛛体越来越大,蜕皮的间隔期也逐渐延长,4龄之前和6龄之后蜘蛛的生长速度均比较慢,4~6龄之间蜘蛛生长速度最快;奇异獾蛛以成蛛、亚成蛛和幼蛛3种蛛态越冬,其中幼蛛所占比例最多,约为50%。其耐饥耐旱能力与蜘蛛的发育阶段和性别有关,平均生存天数是成蛛亚成蛛低龄若蛛,雌成蛛雄成蛛。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狼蛛进食黑腹果蝇后的消化情况,于狼蛛进食3头果蝇后0、1、2、4、8、16、24h分别提取基因组DNA,采用PCR扩增黑腹果蝇CO-1基因,检测狼蛛消化道靶标虫体的残留量,并通过Gel-Pro analyzer4.0软件计算黑腹果蝇CO-1基因质量浓度,分析靶标猎物在狼蛛体内的消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延长,狼蛛体内检测到的黑腹果蝇成分逐渐减少。在有效时间内,狼蛛体内果蝇CO-1基因残留量与消化时间满足方程y=-0.757 9x+15.742(R2=0.674)。其中,狼蛛进食0h时,其体内黑腹果蝇CO-1基因质量浓度为25mg/L;进食16h时,黑腹果蝇CO-1基因质量浓度降至2.2mg/L;进食24h后,狼蛛体内未检测出黑腹果蝇DNA。  相似文献   

16.
昆虫性信息素生物学研究与应用进展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近年来,利用昆虫本身生理生化特性和行为学特点作为害虫防治的新技术日益受到重视,其中性信息素的研究尤为突出。性信息素是昆虫交配时两性相互寻找过程中的重要纽带和必备因素,可以保证昆虫在种群内雌雄个体之间性的联系及物种有条不紊的繁衍。昆虫性信息素具有专一、高效、无毒、无污染、不伤益虫等优点。就近些年来的昆虫性信息素生物学特性及应用的情况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概述,并对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调查了廊坊地区有文献记载的主要动物种类25a间的变化情况。结果发现,多数动物种群数量不断减小,有些种类甚至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分析了人类活动和农村生产生活对农业生物多样性产生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人类活动、自然界的干扰造成了正常的生态系统出现退化,近年来,对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的研究逐步深入。综述了生态退化的形成原因、生态退化的主要类型、退化生态系统的特性及生态重建等方面研究取得的进展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对捕捉于东北地区的10只狼颅骨及牙齿形态结构进行了研究并与家养大型狗比较。结果表明:狼颅骨及牙齿外形结构和狗的十分相近,齿式相同;仅在某些方面存在着一些可鉴别差异。根据测量数据分析,狼的颅骨比狗的大18%左右;颞窝比狗的更宽,有助于容纳更发达的咀嚼肌;听泡形状比狗的更隆突而近球形;牙齿更强壮,排列更紧密等。并就狼与狗颅骨及牙齿的形态结构方面的差别与生活习性及演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