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我国种子丸粒化加工技术现状(综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介绍了当今种子加工领域丸粒化种子加工技术的研究概况:丸粒化包衣的类型、丸粒化包衣的作用,同时比较详细地说明丸粒化包衣一般使用的包衣材料、包衣用粘合剂、一些包衣材料的功能、几种丸粒化加工方法以及种子丸粒化加工工艺流程等。同时分析了国内外在种子丸粒化加工技术上的差异,提出该研究所今后的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种子丸粒化是一种新型的种子处理加工技术,种子丸粒化的研发对种业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其主要制作过程是种子在丸粒机内通过机械和汽流旋转带动种子旋转和悬浮翻滚,然后加入雾化的液体使种子表面湿润,再加入粉剂和粘合剂形成丸粒种子。丸粒化种子的应用推广具有提高种子发芽率、抗病虫害能力、实现精细化机械播种等优点。国外在农作物、蔬菜、花卉等微小粒型种子上丸粒化技术已走向成熟。国内在甜菜、棉花、玉米、高粱、水稻等作物上的种子丸粒化技术也逐渐趋于成熟,但与国外的成熟技术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今后应注重丸粒化的填料、药剂筛选和其对环境的影响以及丸粒化种子的整齐度;提高种子生长发育和抵抗病虫害的能力,加强质量检测,降低材料成本。  相似文献   

3.
种子丸粒化技术是一项新型种子处理技术,现已成为现代农业种子处理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对中药材小粒种子丸粒化加工技术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中药材小粒种子丸粒化加工技术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牧草种子多半既轻又小,有的还带芒,常常给机械播种带来麻烦,并造成播种不均匀。美国“北美作物育种中心”(简称NAPB)用一种简便的“丸粒化”工艺,使上述问题得以解决。 种子丸粒化,就是给种子“穿”上一层外衣,使之形成整齐而光滑的丸粒。在种子丸粒化的过程中,大部分的“芒”将从种子上脱去,另一些芒则被卷曲于丸粒中。丸粒化后,种子表面光滑,重量增加,均匀一致,这样便能顺利通过排种机构,保证播种作业正常进行。 丸粒化工艺简单,除在车间进行外,也可在农场或农户家里,以手工进行操作。  相似文献   

5.
柠条是干旱半干旱地区水土保持的重要树种之一,为了提高柠条丸粒化种子播种造林成活率,筛选出合适的丸粒化配方,研究了不同粘着剂浓度、丸粒化材料和丸粒化倍数对柠条丸粒化种子的吸水性、崩解率影响。结果表明:当羧甲基纤维素钠浓度为1.25%时,柠条丸粒化种子吸水性最好,达到18.83%,丸粒化材料对吸水性的影响差异不显著;选择羧甲基纤维素钠浓度为1.25%,丸粒化倍数为7,丸粒化充料配比为B3(粘土∶滑石粉∶高岭土=3∶3.5∶3.5)和C2(粘土∶滑石粉=4∶6)是干旱半干旱地区柠条丸粒化种子播种造林较合适的配方。低于2%含水量的土壤环境,能延长丸粒化种子的崩解时间,降低崩解率。  相似文献   

6.
一、种子包衣的意义种子包衣技术可根据所用材料性质(固体或液体)的不同,分为种子丸化技术和种子包膜技术。种子丸化技术是用特制的丸化材料通过机械处理包裹在种子表面,并加工成外表光滑,颗粒增大,形状似"药丸"的丸(粒)化种子(或称种子丸)。  相似文献   

7.
三江源地区禾本科牧草丸粒化种子种植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禾本科丸粒化种子与禾本科非丸粒化种子、不同种植方式、不同牧草种子的3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分别种植于三江源地区阴坡地和阳坡地,测定当年各处理的出苗数、叶片数、叶片长、根长和最大根长。结果表明,丸粒化种子和未丸粒化种子的披碱草在三江源地区的黑土滩当年出苗多、生长快;同德老芒麦在三江源地区的黑土滩的阳坡地当年出苗多、生长快;青海中华羊茅、青海冷地早熟禾当年出苗少、生长慢。在三江源阴坡地丸粒种子与非丸粒化种子的单位面积出苗数差异不显著,但丸粒种子的单株叶片数、最大叶长、根数、最大根长明显高于非丸粒化种子;在阳坡地丸粒种子的单位面积出苗数、单株叶片数明显高于未丸粒化种子。不管阴坡还是阳坡地,丸粒化牧草种子直播出苗数明显高于翻地开沟、播种、镇压的种植方式和耙地开沟种植方式。在三江源地区阳坡地的出苗与长势均好于阴坡地.  相似文献   

8.
玉米种子丸粒化加工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对4种填充剂粉料膨润土、硅藻土、大白粉、粉煤灰和2种粘结剂107胶、羧甲基纤维素(CMC)进行了种子丸粒化材料筛选试验。通过试验选出膨润土、107胶作为加工玉米丸粒化种子的丸衣材料,确定了玉米丸粒化种子的加工工艺流程,并对丸粒化种子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证明经过丸粒化处理的玉米种子不影响其发芽率,为实现玉米精量播种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为了适应机械化精量播种,以陇藜1号为材料,通过种子丸粒化技术,对藜麦种子进行了不同倍数的丸粒化加工,改变藜麦种子形状、扩大藜麦种子体积。并对不同倍数的藜麦丸粒化种子进行发芽试验和大田种植试验,从而筛选出最适的藜麦种子丸粒化倍数(藜麦种子丸粒化的外壳重量是整个种子重量的倍数,以下简称倍数)为滑石粉∶膨润土∶自制添加剂=15∶5∶2,3.0倍加药处理。  相似文献   

10.
植物源农药用于蔬菜种子丸粒化包衣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自制丸粒化配方包衣青菜和花椰菜种子,测试种子发芽状况及田间使用效果。室内试验表明,丸粒化包衣青菜和花椰菜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苗高、根长与对照没有显著差异,常温干燥贮藏2年,丸粒化包衣处理对青菜和花椰菜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没有影响;田间药效试验表明丸粒化包衣处理降低了青菜和花椰菜种子苗期猝倒病发病率,减少了小地老虎危害率。  相似文献   

11.
在盆栽条件下,采用不同土壤水分的处理,从齐穗期开始对基部节间伤流强度与穗颈节间伤流强度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基部节间与穗颈节间的伤流强度差异显著,但它们在不同时期的变化趋势却大体相同。它们之间的差异说明穗颈节间的伤流强度不但与根系活力有关,可能与叶片、茎鞘及库容活性也有密切联系。土壤含水量达到100%时有利于水稻的中后期生长。  相似文献   

12.
水稻穗颈节伤流势与源库质量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就禾谷类作物而言,生产和输出光合同化物的叶片和贮藏物质的茎鞘作为源对产量的作用已有大量研究〔1~3〕。籽粒中蛋白质合成所需的氨基酸有些是叶片不能合成的(如色氨酸等),均来自于根系,矿质元素和水分也通过根系的吸收,因此,根也应该属于源的一部分。从系统学的整体性观点出发,相对于经济产量库容,禾谷类作物的源应包括叶源、茎鞘源(简称鞘源)和根源三部分。笔者认为,三源制造和运输的物质、能量和信息均需通过穗颈节进入产量库容,单位时间内输进库容的物质越多、持续时间越长,库容的充实度就越高。因此,把经济产量形成…  相似文献   

13.
水稻颖花伤流量与群体质量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大田条件下,对水稻茎基伤流量、穗颈伤流量与产量库及群体质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颖花穗颈伤流量与粒叶比、抽穗至成熟期积累的干物量关系密切,颖花茎基伤流量与实粒数/cm^2(叶)、粒重/cm^2(叶)关系密切。颖花伤流量可作为水稻经济产量形成期源库关系的质量指标。  相似文献   

14.
不同田间配置方式对水稻穗颈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3个水稻品种在两种行距和两种穴苗数的不同田间配置方式下,观察水稻穗颈组织性状。结果表明,颈横切面积、颈壁面积、总维管束面积3个性状。在不同品种间存在显差异,不同田间配置方式对穗颈组织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5.
不同穗型水稻品种穗部参数及其相互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5个不同穗型的杂交稻品种主要穗部性状参数及其相互关系。分析了穗长、枝梗分布、枝梗颖花数及其结实率、穗部维管束数目和开花期单茎干物重对穗粒数的影响。初步确立大穗型品种所需参数指标。讨论了株型设计中大穗型的培育方向。结果表明:不同穗型品种的穗长与颖花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基部和颈部直径与穗粒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培育基部节间粗的品种,并以单位干物重的高颖花数作为选择指标,可以增强抗倒伏能力,也是培育适合当今种植需要的大穗型品种的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16.
炭基肥料种类对土壤物理性质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炭基肥料是利用生物质炭与其他肥料混合制成的长效肥料,具有肥效高、无毒无害、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不污染环境、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等优点。为了筛选适于玉米生产的炭基肥料,以玉米郑单958为试材,以玉米专用肥为对照,在施肥量均为1 080 kg/hm2条件下,研究了炭粉和氮磷钾养分配比不同的4种炭基肥料对商丘地区土壤pH值和容重的影响以及在玉米上的施用效果。结果表明:施用炭基肥料可以调节土壤pH值向中性靠近,提高疏松土壤的容重从而改善其通气透水性能,且这种调节作用均随炭粉施用量的增加而加大,但在较短时间内效果并不显著。不同炭基肥料对玉米产量性状和产量的影响不同,其中,施用YT3炭基肥料的玉米穗长、穗粗、出籽率、穗粒数和千粒重均最大,最终产量最高为9 726.90 kg/hm2,较CK增产10.94%,增产极显著;施用YT2炭基肥料的产量(9 339.45 kg/hm2)次之,增产率为6.52%,增产显著。在商丘地区,施用YT3和YT2炭基肥料均可以优化土壤的物理性状,改善玉米的产量性状,最终显著提高玉米产量,其效果明显优于施用化学肥料。  相似文献   

17.
黑麦染色质诱导小麦群体数量性状变异及特异株系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普通小麦 (TriticumaestivumL .)My84 4 3与栽培黑麦 (SecalecerealeL .)自交系R3的远缘杂交回交后代(BC2 F5)群体中的 119个株系 2 340个单株与产量构成因素有关的数量性状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黑麦染色质导入小麦背景后 ,在回交和连续多代自交过程中 ,小麦和黑麦染色体相互作用 ,形成了与小麦亲本性状完全不同的特性 ,数量性状发生了较大变异。黑麦染色质的导入 ,对穗颈距的长短影响最大 ,结实小穗数的影响最小 ;单株变异系数以穗颈距 >穗粒数 >有效穗 >千粒重 >株高 >穗长 >剑叶长 >结实小穗数为序而变化 ;与对照相比 ,达显著水平变异株系的频率以株高 (73 3% ) >穗颈距 (6 6 7% ) >穗长 (6 0 % )和穗粒数 (6 0 % ) >千粒重 (5 3 3% ) >结实小穗(46 7% ) >剑叶长 (33 3% ) >有效穗 (6 6 7% )为序而变化。黑麦染色体的导入可以有效地获得株高 ,穗颈距 ,穗长 ,穗粒数和千粒重 ,结实小穗 ,剑叶长等一系列变异株。通过黑麦染色体导入 1RS/ 1BL背景 ,能够有效地降低株高 ,增加穗长、穗颈距和穗粒数 ,从而为改良小麦育种群体提供理论与方法  相似文献   

18.
用模拟酸雨淋溶法研究红壤和红色石灰土的盐基迁移状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用模拟酸雨对红壤和红色石灰土的原状土柱进行连续淋溶,探讨土壤盐基的淋溶强度、容量以及土壤pH和交换性盐基的变化规律。结果指出,酸雨对红色石灰土的盐基淋溶强度和容量大于红壤。交换性盐基的淋溶速率也有同样趋势;土层厚度的增加能大大降低酸雨对盐基的淋溶强度、容量和淋溶速度;红壤的pH对酸雨淋溶较敏感。而红色石灰土的交换性盐基对酸雨的反应较敏感。所以就土壤酸化速率而言,以土壤pH为指标时,则红壤大于红色石灰土;但以盐基淋失量为指标时则相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指导未来小麦生产和品种选育及推广.[方法]以山东省内若干年代25个主推冬小麦品种为研究对象,旨在表明高、低肥力条件下品种产量的演变规律,明确农艺性状与产量间的相关关系.[结果]不同肥力条件下产量提高趋势相同,各年代高肥产量较低肥产量增产程度不同;土壤肥力对穗粒数、穗数、50及60年代小麦产量无明显差异,对其他指标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肥力与品种互作对穗数影响较大;不同肥力下产量构成因素间呈正相关性,表现为:穗数>千粒重>穗粒数;土壤肥力对穗长、小穗数有明显影响.[结论]维持较高的地力条件,可促进产量构成因素协调增长.  相似文献   

20.
青海省湟水流域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青海省湟水流域绿色食品产地土壤、灌溉水质和大气环境质量状况进行详细调查,并应用国家标准和农业部的评价方法,对湟水流域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该地区的土壤、灌溉水质和大气质量状况均符合生产绿色食品的环境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