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试验结果表明,白浆土上施有机肥,连作大豆产量显著高于施化肥,而施化肥高于秸秆还田和不施肥处理。有机肥和化肥可保持土壤有效磷含量,长期施入土壤中的磷素向Al-P和Fe—P形态转变。  相似文献   

2.
1997~2002年在东北农业大学校内农学试验田进行了作物定位轮作的长期试验研究,1997年对土壤微生物数量进行了测定,以探讨轮作与连作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研究表明,土壤细菌和放线菌在前期数量较低,在生育盛期和成熟期较高,土壤真菌数量在前期呈现较高的水平,后期数量反而较低;大豆对各类土壤微生物的繁衍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这种促进作用在作物生育中后期才有表现;玉米连作使土壤微生物数量略有减少;小麦连作更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繁衍。大豆田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变化与大豆生长发育状况相关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轮作,连作及不同耕法对氮,磷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87-1992六年试验结果表明:轮作、连作氮、磷肥料利用率均以普耕最高,平均氮32.1%,磷12.4%,其次是深松为氮26.1%,磷9.1%;免耕最低为氮17.3%,磷6.2%,而连作高于轮作。供试作物氮甩利用率轮作:大豆〉玉米〉小麦;连作:小麦〉玉米〉大豆,磷肥利用率轮作、连作均为玉米〉小麦〉大豆。不同年份间氮、磷肥料利用率变化大。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大豆氮、磷肥料利用率与7月份降水量相关显著  相似文献   

4.
40多年来,新疆农业结构的调整是从以小麦为主导地位的作物结构向棉花占主导地位的作物结构的转变过程,但在植棉比重越来越高的过程中,棉花连作对新疆棉区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日渐突出,导致棉区病虫害加剧、地膜污染严重、土壤肥力下降.本文分析了土地质量、规模及土地承包制度、经济效益、非农产业、交易成本对棉花轮作的影响和替代农作物的选择空间,提出实施棉花轮作补贴,推进农业产化化进程,降低机动地比重,扩大棉花轮作替代作物选择空间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探索施肥对长期轮作下土壤氮素变化及产量的影响,对优化氮素管理具有重要作用。通过优化施肥方案,对关中地区冬小麦-夏大豆长期轮作模式下作物产量及土壤全氮、硝态氮、铵态氮、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动态变化进行定位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全氮、硝态氮、铵态氮含量秋冬季较高,春夏季较低,微生物生物量氮变化趋势与之相反。土壤中氮素各组分含量均表现为表层土高于下层土,土壤全氮、硝态氮、铵态氮平均含量及铵态氮层化比、土壤硝态氮与铵态氮比值随着化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硝态氮层化比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减少。与不施肥相比,优化施肥促进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的提升,而常规施肥导致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下降。试验连续运行9 a后,施肥导致土壤pH和水分含量下降,对小麦、大豆产量有显著影响,与不施肥处理相比,小麦、大豆平均增产50.20%、45.29%。麦豆长期轮作种植模式下优化施肥在基本保证作物产量的同时,降低土壤中全氮、硝态氮、铵态氮含量,增加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减少化肥施用量。  相似文献   

6.
7.
麦稻轮作高产条件下施磷对土壤速效磷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经过4年的田间定位试验,结果表明:在含磷量较高的土壤条件下(速效磷在25mg/kg^-1以上),随着施磷量的提高,土壤速效磷含量明显增加,在土壤中有累积现象,后作利用前茬磷肥后效,土壤速效磷有降低趋势,水稻施磷,当季产量具有明显增产效果,而且磷肥残效亦可满足后茬小麦对磷的需求,产量亦可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根据施磷后土壤儿磷的规律及作物产量结果分析表明,在麦稻轮作高产栽培条件下,水稻麦施P2O5 90kg/hm^-2为宜,小麦季施P2O5 135kg/hm^-2为宜,每年一次性施磷即可满足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根据我们的研究结果,水稻季施磷可降低磷肥用量,并能保持稻麦两作较高的产量水平,根据北方稻区小麦播种采取带稻撒播而不利施肥的耕作特点,认为水稻季施磷在北方麦稻轮作区是一项有利的,可行的高产低耗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8.
以加工番茄里格尔87—5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分区试验方法研究不同连作和轮作年限下加工番茄的生长发育状况、病害发生及产量、交售等级等情况。结果表明:随着加工番茄连作年限的增加,其病害发生、农药使用成本、烂果率都随之增加,果实单果质量、产量及交售等级随之降低;轮作技术可有效缓解连作障碍,轮作年限越长,其作用效果越显著。  相似文献   

9.
麦稻轮作高产条件下施磷对土壤速效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过4年的田间定位试验,结果表明,在含磷量较高的土壤条件下(速效磷在25mg*kg-1以上),随着施磷量的提高,土壤速效磷含量明显增加,在土壤中有累积现象.后作利用前茬磷肥后效,土壤速效磷有降低趋势.水稻施磷,当季产量具有明显增产效果,而且磷肥残效亦可满足后茬小麦对磷的需求,产量亦可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根据施磷后土壤速效磷的变化规律及作物产量结果分析表明,在麦稻轮作高产栽培条件下,水稻季施P2O590kg*hm-2为宜,小麦季施P2O5135kg*hm-2为宜,每年一次性施磷即可满足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根据我们的研究结果,水稻季施磷可降低磷肥用量,并能保持稻麦两作较高的产量水平;根据北方稻区小麦播种采取带稻撒播而不利施肥的耕作特点,认为水稻季施磷在北方麦稻轮作区是一项有利的、可行的高产低耗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10.
11.
轮作和休茬对日光温室黄瓜连作土壤的改良效果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大葱、豇豆、番茄、糯玉米4种作物与黄瓜轮作及常规休茬处理对日光温室黄瓜连作土壤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与连作相比,轮作可以不同程度地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孔隙度,而休茬土壤的容重增大,孔隙度降低;轮作和休茬可提高土壤pH,降低EC,平衡土壤养分,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减轻次生盐渍化。轮作和休茬有利于改善土壤的微生物区系,增强土壤酶活性,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增加,真菌数量减少,氨化细菌和硝化细菌的数量显著增加。大葱、糯玉米与黄瓜轮作对土壤的改良效果较理想。  相似文献   

12.
保护地连作对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采集了不同连作年限的保护地土壤和与其邻近的露地土壤,共36个样品,分别对其土壤养分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连作保护地土壤的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均处于较高的养分水平。  相似文献   

13.
采用稀释平板培养法,分析不同轮作方式下牡丹江地区烟田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其主要生理类群分布规律。结果表明:3大类土壤微生物中细菌数量占绝对优势,占总菌数的99%以上;放线菌次之,真菌最少。烟田土壤微生物各主要生理类群中,好气性纤维素分解菌数量最多,氨化细菌次之,好气性固氮菌最少。各土层土壤微生物类群间具有较为显著的相关性。不同轮作方式对烟田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和分布会产生很大影响,微生物总数量上,轮作样地(I1、I2、I3)及迎茬样地(I5)显著高于连作样地(I4、I6),连作4a地块(I4)微生物数量少于连作1a地块(I6),说明连作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会随着连作年数的增加而加剧。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玉米连作与轮作制度下,不同时期及不同土层土壤含水率的定位采样测定,研究比较不同种植方式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规律和空间立体分布,揭示土壤含水率与种植方式的关系。结果表明:轮作区较连作区土壤含水率在玉米播种-拔节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0~20 cm及0~40 cm分别增加2~4.2 mm和2.6~6.7mm;各处理土壤含水率时间变化趋势相同,但变幅不同,均在拔节前及收获前最低,在土壤结冻前最高。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植物秸秆完全腐解对种植作物连作及土壤的影响作用,以辣椒为研究对象,通过试验研究及数据分析,重点研究玉米秸秆、万寿菊秸秆以及芹菜秸秆腐解对辣椒生长及土壤的影响.结果 显示:①秸秆腐解提高辣椒的株高、茎粗,与对照组相比,玉米、万寿菊及芹菜作物秸秆腐物较辣椒株高和茎粗分别提升5%、2.9%、3.3%以及8.7%、7.6...  相似文献   

16.
北京石灰性潮土长期轮作的磷肥合理运筹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中国农业大学昌平试验站11年肥料试验结果为依据,分析了北京地区潮上在长期轮作条件下,磷肥的施用与作物产量、肥料经济效益、磷肥迭加效应、土壤速效磷变化趋势以及作物对肥料和土壤磷的吸收比例等的关系,据此并结合近期研究进展提出:在冬小麦—夏玉米→春玉米轮作条件下,每年施磷肥(P2O5)112.5kg·hm-2,并作为冬小麦、春玉米基肥,是一个既能获得作物持续高产和肥料高效,又能维持或不断提高土壤供磷能力的优化磷肥运筹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了施用东圣宝液态有机肥对连作黄瓜的土壤改良效应和黄瓜生长状况的影响,为利用有机肥来解决蔬菜土壤连作问题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取设施连作的土壤,采取盆栽黄瓜试验的方法,测定土壤EC、p H、养分含量以及初瓜期的黄瓜株高、地上部干重、叶面积等指标。[结果]施用东圣宝液态有机肥的土壤EC值为0.93 m S/cm,比对照降低27.91%;土壤p H为5.89,较对照上升0.86%;初瓜期黄瓜地上部干重、株高、叶面积分别比对照增加283.08%、242.12%、254.02%;黄瓜植株蔓枯病的发病等级均在2级以下。施用复合肥后,盆栽土壤EC值为1.53 m S/cm,比对照上升18.6%;土壤p H为5.09,比对照下降12.84%;初瓜期的黄瓜地上部干重、株高、叶面积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32.31%、-37.24%、26.20%;黄瓜植株蔓枯病发病等级均在2级以上。[结论]施用有机肥可以有效地克服连作土壤的盐渍化和土壤酸化问题,提高黄瓜植株抗蔓枯病的能力,促进植物生长。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不同连作方式对大豆生物固氮的影响。[方法]在长期定位试验中设置正茬(大豆-小麦-玉米-大豆)、重茬(小麦-小麦-大豆-大豆)和迎茬(小麦-大豆-小麦-大豆)3种连作方式,研究不同连作方式对大豆根瘤形成和固氮量的影响。[结果]结荚期和鼓粒期正茬大豆体内含氮量较重茬、迎茬多。3种连作方式的大豆根系形成根瘤的数量表现为正茬>迎茬>重茬,迎茬、重茬的大豆根瘤数分别较正茬减少1.3~1.4、13.4~20.5个/株。大豆通过共生固氮作用固定的氮素表现为正茬>迎茬>重茬,重茬、迎茬大豆固氮量分别比正茬降低18.4%、6.5%。大豆产量表现为正茬>迎茬>重茬。[结论]大豆体内含氮量、根瘤数、固氮量和产量都表现为正茬>迎茬>重茬。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不同间作模式对番茄连作障碍的影响,将生菜和芹菜2种作物分别与番茄间作,研究间作对番茄产量、品质及根系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间作处理可以显著增加连作土壤中微生物总量、细菌数量和细菌/真菌的比例,显著降低真菌数量,同时提高土壤中蔗糖酶、脲酶、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从而减轻连作对番茄生长的影响,提高番茄产量,缓解番茄连作障碍。  相似文献   

20.
河西荒漠灌区不同耕作方式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河西荒漠灌区比较了小麦、玉米、大豆3种作物在连作、轮作、间作方式下的产量,结果表明,小麦产量以小麦与玉米轮作最高,为6 839.3 kg/hm2,较连作增产23.6%;玉米产量以小麦与玉米间作(小倒茬)最高,为12 915.0 kg/hm2,较连作增产50.8%;蚕豆产量以玉米与蚕豆间作(连作)最高,为3 654.0 kg/hm2,增产率达50.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