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山西省粮食增产影响因素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建平 《农业与技术》2006,26(5):131-134
运用多元统计分析中的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山西省建国以来粮食生产的发展变化趋势以及粮食增产的主要影响因素的贡献大小进行了分析,确定单产对粮食增产的贡献最大,其次是有效灌溉面积,而化肥等生产要素的投入在不同时期的贡献不同。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山西粮食生产今后发展方向是: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增加科技投入,提高粮食单产;有机与无机肥的配施,提高化肥增产效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节水农业,提高有效灌溉面积率。  相似文献   

2.
为了揭示河北省粮食单产变化的时序特征及其决定因素,利用1993—2013年相关数据,基于改进的拉氏因素分解方法,构建粮食单产变化的因素分解模型,从作物和区域的角度对河北省粮食单产变化进行定量分解。结果表明:河北省粮食单产呈明显上升趋势,但单产变化的稳定性降低;从单产变化的作物贡献看,小麦和玉米的单产变化效应最大,对河北全省单产变化的平均贡献率达108.91%;从单产变化的区域贡献看,邯郸、沧州、邢台和保定发挥主导作用,其中邯郸市对河北全省粮食单产变化的贡献最大;从生产力效应和结构效应的综合作用看,生产力效应是粮食单产变化的主导因素,平均贡献率达76.43%,而粮食结构效应贡献相对较小,平均贡献率为23.57%。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粮食生产影响因素的技术分析与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科技和物质能量投入的逐年增加是促进粮食增产的主要动力1.1全区对农田的物质能量(技术载体)投入逐年增长1980年以来农田基本建设投资以16.8%的年增长率增加,2004年比1980年增加了40倍。农机总动力年增长率达4.8%,2004年比1980年增加2倍,农业用电以农作物播种面积计(下同)平均每hm2从95.6kW/h提高到451.0kW/h。  相似文献   

4.
我国粮食“十一连增”主要因素贡献分析及政策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14年,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历史性的"十一连增",并实现了连续8年粮食产量稳定在500万t以上。粮食种植面积的扩大、单产的提高以及种植结构调整等因素都是促进粮食生产持续增长的重要原因。将粮食"十一连增"的贡献因素分解为粮食单产的提升、播种面积的增加以及种植结构调整三部分,并对三者的贡献率进行测度。结果表明:"十一连增"期间,播种面积、单产、种植结构三者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分别是36.65%、48.27%和15.08%;分品种来看,稻谷、玉米和杂粮的增产主要由种植面积扩大而带动,仅有小麦的增产是由于单产的拉动,种植结构调整对我国粮食生产"十一连增"的贡献也不容忽视。鉴于资源约束日益趋紧以及新时期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今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实现粮食的可持续增产关键在于科技创新、提升农业基础建设以及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等措施来提高粮食作物的单产水平。  相似文献   

5.
政策法规     
《新农业》2012,(3):8-9
农业生产进入更加依靠科技新阶段据报道,农业部部长韩长赋接受中央台记者专访时说,2011年粮食生产八连增、农民收入八连快,农业科技功不可没。2011粮食单产增加对总产提高的贡献率达到85.8%,提高单产主要靠科技,农业增长的科技贡献率达到53.5%,农业机械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4.5%,这说明我们的农业生产已经到了更加依靠科技的发展阶段。韩部长同时表示,虽然我国农业科技进步  相似文献   

6.
伍国勇  刘烨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8):4255-4256,4269
根据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以2004~2008年我国农业经济数据为基础,对资本、劳动力、土地及化肥等生产要素的投入对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贡献程度作计量研究。结果表明,对资本、劳动力、土地及化肥等生产要素对农业的总贡献达65.24%,贡献总额达73053.31亿元;化肥施用量对农业发展的贡献最大,达38.30%,贡献量为42886.91亿元;农业机构总动力(资本)的贡献达25.41%,贡献量为28453.17亿元;土地与劳动力的贡献率也分别达到0.16%和0.38%。最后有针对性提出加强农业生产要素的投入和有效利用,促进农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一、我国玉米的增产贡献我国玉米生产对国家粮食增产做出了重大贡献,其增产主要来自面积增长,而单产增长较缓慢,今后增长压力和潜力并存。最近23年(1990~2012年),我国玉米生产发展比较快,为全国粮食增产做出了巨大贡献。从1990年到2012年,玉米总产量从9880万吨增加到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宁夏地区主要农产品单产变化与农业总产值、中间消耗、增加值的关系,文章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对2004~2014 年宁夏自治区的五大类农产品单产和农业总产值、中间消耗、增加值的变化进行 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五大类农产品单产对农业总产值的贡献:粮食> 蔬菜> 油料,蔬菜种植的农业总产值、增加值的贡献高于药材和油料作物,农业中间消耗贡献却较低。胡麻籽、玉米、瓜菜单产增加对在农业增加值的增长贡献较大。宁夏农业结构转型升级过程中,应大力发展蔬菜(瓜菜类为主)种植,适度发展油料(胡麻籽)和药材种植,控制稻谷和小麦等粮食作物种植,实现宁夏农业经济效益提升。  相似文献   

9.
根据山西省50多年来粮食生产的相关调查与统计资料,运用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山西省粮食产量和作物结构的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49年以来山西省粮食总产与单产在波动中呈增长趋势;粮食作物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粮食总产的提高主要归功于粮食单产的增加,其中玉米单产的增加对粮食平均单产的提高作用最大,其次是小麦。并提出如下建议:依靠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增加粮食单产;稳定小麦播种面积,满足人们对小麦口粮消费的需求;玉米作为粮食和饲料兼用的高产高效作物,今后的种植面积应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10.
新型种业体系建设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新型种业体系的重要意义种业发展有需求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生产和消费国,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战略问题。2004年以来连续8年粮食增产,2011年粮食总产达5.5亿吨,其中种业的发展为农业稳定和保障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在种业科技创新方面,我国  相似文献   

11.
贠蒲军  邵天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2,(36):17822-17825
以新中国成立以来陕西省的年鉴统计资料为依据,从粮食生产总量、耕地面积、粮食单产3个方面对粮食生产安全的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粮食生产总量和单产变化规律基本趋于一致,都呈波动增长趋势;耕地面积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下降趋势减缓;粮食生产总量由耕地面积和单产决定,当耕地面积逐渐减少时,粮食生产总量的增长只能依赖于粮食单产大幅增加;制约粮食单产的主要因素有:自然灾害、农业基础实施建设与农业投入、农业生态环境、土地政策、耕地质量、农业科技水平和劳动力文化水平等,所有这些因素都使得提高粮食生产综合能力的潜力变得极为有限.为保障陕西省粮食生产安全,针对陕西省粮食单产的影响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以陕西省的年鉴统计资料为依据,对其粮食生产总量、耕地面积、单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粮食生产总量和单产的变化规律基本趋于一致,都呈波动增长趋势;耕地面积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下降趋势有所减缓。粮食生产总量由耕地面积和单产决定。制约粮食单产的主要因素有:自然灾害、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与农业投入、农业生态环境、土地政策、耕地质量、农业科技水平和劳动力文化水平等。  相似文献   

13.
为说明粮食潜力与估产的关系,定义了"粮食潜力实现率"的概念,它是与粮食潜力预测值相比,当年实际达到或能够达到的百分比,它将潜力值和当年估产值或实际产量结合在一起,可用来评价潜力实际达到的程度,并可反映气候年型。应用结果表明:2010年各省单产和总产潜力平均实现率围绕100%波动,说明科技进步对增产仍然起到支撑作用,而1999—2008年各省单产和总产潜力平均实现率低于100%,说明科技进步对增产作用在减小。因此,粮食潜力实现率可以用来评价粮食增产趋势和科技进步的贡献,其方法实用、误差小。  相似文献   

14.
采用最小人均耕地面积、耕地压力指数模型、回归分析方法和平滑预测法及Excel软件,在分析1986~2005年济南市耕地、人口、粮食动态变化的基础上,对未来15年耕地、人口、粮食、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1986年以来,虽然济南市人均耕地面积持续减少,但由于耕地生产率不断提高,粮食总产量和人均粮食产量总体上呈增加趋势;未来15年,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将进一步降低。可见,依靠增加投入和科技进步从而不断提高耕地生产率,是减轻耕地压力、保证粮食安全生产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5.
中国耕地的粮食生产能力与粮食产量对比研究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目的】通过耕地粮食生产能力与粮食现实产量的对比,分析耕地的粮食增产潜力及其省际差异。【方法】以105个农业生态小区为研究单元,在确定能够充分发挥当地气候资源潜力的种植制度的基础上,根据粮食作物审定品种的区域试验产量,计算了各区域各个耕地亚类的粮食单产能力;再分别乘以各县2004年相应耕地亚类的面积,得到2004年各县的耕地粮食总生产能力,进而汇总出各省以及全国的耕地粮食总生产能力;结合近3年(2002~2004年)的粮食现实产量,分析耕地的粮食增产潜力、粮食生产能力开发程度及其省际差异。【结果】2004年全国耕地粮食总生产能力为9.20亿t,远高于全国近3年4.52亿t的粮食平均产量,目前粮食安全的耕地资源保障程度较高。从各省的计算结果来看,除新疆以外,单位耕地的生产能力和增产潜力均表现出从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趋势,其中内蒙古、宁夏、甘肃、青海、西藏5个从东北向西南延伸的省区最低;位于中国广大北部、西南部的省市,受土壤质量、灌溉条件的限制,粮食生产能力的开发程度低,粮食生产虽有一定增产空间,但实施难度较大或需大量投入。【结论】保障粮食安全首先要抓好中国农业生产基础较好的东部、中部地区的粮食生产;同时也要加大广大北部、西南部地区的农业基础设施投入,积极开展土地整理、中低产田改造,进一步开发这些地区的粮食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16.
为揭示福建省粮食单产的波动变化和影响粮食单产的人文社会因素,获取福建省统计年鉴中1986~2012年的若干组基础数据作为影响因子,依据主成分分析原理在SPSS操作平台下进行福建省粮食单产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27年以来福建省粮食单产呈波动上升趋势,其中前20年增长速度保持持续增长,后续产量达到最高值后趋予稳定。运用主成分分析结果,将影响福建省粮食单产的人文社会因素归结为经济要素,人口、农业投入与运输要素,消费与投入压力要素3方面。鉴于经济要素的贡献最大,提出依靠经济发展是促进福建省粮食单产、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基于甘肃省黄土高原区所辖36个县域的统计数据,研究了1991-2012年间粮食产量及结构的变化特征,以及单产和种植结构对粮食总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预测分析了2030年区域粮食需求和生产能力,并提出粮食产量提高以满足消费需求的途径。结果显示:1991年来甘肃省黄土高原区粮食总产、单产及播种面积整体呈波动增长趋势,粮食总产量增加主要来自于单产的提高,单产提高的主要贡献来自于地膜覆盖技术的应用和玉米、马铃薯播种面积的扩大。预测2030年甘肃省黄土高原区粮食需求达到935.76万t,而生产能力仅为645.48万t,粮食自给率为69.0%。要解决未来区域粮食需求不足的问题,地膜覆盖面积必须要扩大到122万hm2,占粮食总播种面积的79.9%,地膜使用量增加3.1万t,单产年均提高1.76%,才能实现区域粮食自给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基于多元线性回归的广西粮食产量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构建广西粮食产量预测模型,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对影响粮食产量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建立广西粮食产量的预测模型。【结果】对粮食产量贡献最为明显的因子是种植面积,其次是单位面积产量,降水量对粮食产量影响最小。粮食产量与种植面积、粮食单产、降水量的回归方程为:y=-517.759+0.158x1+0.382x2-0.001x3。应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预测2012年广西粮食产量为1464.381万t。【建议】在保证土地面积的前提下,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和完善促进粮食生产的相关政策,以保证广西粮食生产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9.
基于多元线性回归的广西粮食产量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构建广西粮食产量预测模型,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对影响粮食产量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建立广西粮食产量的预测模型。【结果】对粮食产量贡献最为明显的因子是种植面积,其次是单位面积产量,降水量对粮食产量影响最小。粮食产量与种植面积、粮食单产、降水量的回归方程为:y=-517.759+0.158x1+0.382x2-0.001x3。应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预测2012年广西粮食产量为1464.381万t。【建议】在保证土地面积的前提下,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和完善促进粮食生产的相关政策,以保证广西粮食生产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