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采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农田灌溉水中砷的含量。水样经硝酸溶液消解,用50 g/L硫脲-抗坏血酸混合溶液预还原,在盐酸(10+90)溶液中,加入10 g/L硼氢化钾溶液使与溶液中砷离子反应生成氢化物。砷的质量浓度在125μg/L以内与其荧光强度呈线性关系。方法的检出限(3s/k)为0.0372μg/L,相对标准偏差(n=7)为2.47%。应用此方法分析了3个农田灌溉水样品中砷的含量,加入砷标准溶液做回收试验,测定回收率在95.3%~104.7%之间,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均小于2.0%。  相似文献   

2.
采用重铬酸钾法、快速消解-分光光度法、完全氧化法对含有不同Cl~-浓度(500、1000、1500mg/L)的2种不同ρCOD(300、700mg/L)的标准水样进行测定,比较分析了Cl~-干扰对3种方法准确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绘制ρ_(CODCr),Cl~-~-ρ_(Cl~-)浓度标准曲线,扣除氯离子干扰的完全氧化法测定结果与标准值基本符合,说明该方法能较为有效地消除Cl~-干扰,但该方法耗时较长;重铬酸钾法对300mg/L的COD水样的测定结果与标准值偏差不大,但对700mg/L的COD水样时与标准值偏差均在10%以上,说明高COD水样有机物的消解过程明显被Cl~-(500~1500mg/L)干扰,测定结果显著偏高;快速消解-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受Cl~-干扰最大,对300mg/L的COD水样的偏差即达到52%,进一步分析表明ρ_(Cl~-)/ρ_(COD)(浓度比)是影响该方法偏差的主要因素,考虑到快速消解法操作效率高,在实际含Cl~-水样测定时可设参数进行校正。  相似文献   

3.
采用液相色谱-原子荧光光谱法(LC-AFS)对大米中的亚砷酸根As(Ⅲ)、二甲基砷DMA、一甲基砷MMA、砷酸根As(Ⅴ)4种砷形态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As质量浓度10~50μg/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检出限分别为0.005、0.010、0.006、0.008 mg/kg,相对标准偏差在2.5%~3.4%之间(n=7),方法回收率为在95.0%~105.0%之间。该方法精密度、重现性良好,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实用性强,适合普通实验室使用。  相似文献   

4.
厌氧水稻土中水溶性As(Ⅲ)和As(Ⅴ)的测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现行土壤污染物环境标准和分析方法都是用总砷表示,而对水溶性砷研究较少的现状,选择蠕动注射方法添加还原剂KBH4-NaOH溶液,通过控制样品溶液pH,对As( )和As( )进行了分步还原,用硝酸银-聚乙烯醇-乙醇溶液作吸收液来吸收还原生成的AsH3,分光光度法在400nm波长下测定吸收液的吸光度,求算As( )和As( )含量。用这种方法对模拟环境砷污染水样和厌氧水稻土中As( )和As( )的测定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砷质量浓度为0~0.5mg/L时,吸光度和砷质量浓度符合朗伯-比尔定律,标准溶液测定的相对误差为-3.60%~2.20%,检测限为0.6μg;环境水样测定的As回收率为97.14%~103.4%,与Ag-DDC标准方法比较无显著差异;水稻土中总砷和As( )的回收率分别为98.36%~102.8%及56.02%~65.34%;对22种无机离子的干扰试验测定表明,在容许量内无干扰。  相似文献   

5.
在碱性介质中,鲁米诺与高锰酸钾反应产生化学发光,而砷Ⅲ对该体系发光强度有显著的增强作用,据此建立一种测定饮用水中砷Ⅲ的新方法。结果表明,砷Ⅲ对鲁米诺-高锰酸钾体系的发光强度有明显增强作用,而发光强度的增强随着砷Ⅲ浓度的增加而减小,且在最佳实验条件下即砷Ⅲ浓度为8.0×10-4~7.0×10-2m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5.4×10-5mg/mL。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自动化程度高、容易实现在线检测以及即时预警等优点,可用于饮用水中砷Ⅲ的快速测定。  相似文献   

6.
在碱性介质中, 铽(Ⅲ)离子对Luminol-KMnO4体系化学发光强度具有抑制作用, 据此建立了一种简便、快速测定铽(Ⅲ)的化学发光新方法. 在优化实验条件下, 化学发光强度与铽(Ⅲ)浓度在1.0×10-7~1.0×10-5 mol/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 其检测限(3σ)为2.0×10-8 mol/L, 对8.0×10-7 mol/L的铽(Ⅲ)溶液进行11次平行测定, 相对标准偏差为1.19%. 将本法应用于合成样品中铽(Ⅲ)的测定, 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在碱性介质中, 铽(Ⅲ)离子对Luminol-KMnO4体系化学发光强度具有抑制作用, 据此建立了一种简便、快速测定铽(Ⅲ)的化学发光新方法. 在优化实验条件下, 化学发光强度与铽(Ⅲ)浓度在1.0×10-7~1.0×10-5 mol/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 其检测限(3σ)为2.0×10-8 mol/L, 对8.0×10-7 mol/L的铽(Ⅲ)溶液进行11次平行测定, 相对标准偏差为1.19%. 将本法应用于合成样品中铽(Ⅲ)的测定, 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在碱性介质中, 镧(Ⅲ)对鲁米诺-高碘酸钾体系的化学发光反应有显著的增敏作用, 据此, 建立了测定镧(Ⅲ)的反相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新方法. 方法的线性范围为1.0×10-5~1.0×10-3 mol/L;检出限(3σ)为2.0×10-6 mol/L;相对标准偏差为1.1%(1.0×10-4 mol/L La3+, n=11). 将此法用于合成样品的测定, 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反相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三价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碱性介质中, 镧(Ⅲ)对鲁米诺-高碘酸钾体系的化学发光反应有显著的增敏作用, 据此, 建立了测定镧(Ⅲ)的反相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新方法. 方法的线性范围为1.0×10-5~1.0×10-3 mol/L;检出限(3σ)为2.0×10-6 mol/L;相对标准偏差为1.1%(1.0×10-4 mol/L La3+, n=11). 将此法用于合成样品的测定, 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用改进的高碘酸钾氧化分光光度法测定海水中的Mn(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改进的高碘酸钾氧化分光光度法对海水中Mn(Ⅱ)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研究了操作条件对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5 mL水样中,加入10 mL焦磷酸钾-乙酸钠缓冲溶液(焦磷酸钾浓度为0.24mol/L,乙酸钠浓度为0.40 mol/L),1.0 mL高碘酸钾(0.77 g/L),海水中无沉淀生成;显色时间可选择5~30 min,比色波长仍选择525 nm;Mn(Ⅱ)测定方法的工作曲线直线范围,海水为1~50 mg/L,淡水为1~30 mg/L;变异系数为0.31%~26.61%,回收率为76%~112%.  相似文献   

11.
谷子高度雄性不育系不育基因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0个华北谷子品种与谷子高度雄性不育系高117A和高146A测交,根据F2代、BC1F1代分离群体的育性反应,对不育系的不育基因进行了遗传分析。根据结果,认为这2个不育系的不育性受1对隐性主效基因控制,同时受微效多基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济宁市土壤放线菌资源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济宁市采集土样,采用高氏1号琼脂和淀粉铵琼脂两种培养基分离放线菌,按国内外通用方法进行鉴定,并对土壤放线菌主要属——链霉菌属的类群进行分析与鉴定。结果表明:同一样品在高氏1号琼脂培养基上分离得到的放线菌要高于淀粉铵培养基上的。放线菌组成中,链霉菌占绝大多数,达放线菌总数的70%以上,其次是小单孢菌属,马杜拉放线菌属和诺卡氏菌属;链霉菌类群的组成较复杂,主要为白孢类群和粉红孢类群。  相似文献   

13.
以谷子为试材,发现:4mmol/L的MeJA浸穗处理对谷子的颖花开放有显著的诱导效应,在离体穗情况下4mmol/L的MeJA处理谷穗后6h谷子雄性不育系高117A的颖花开放率为37.4%,比对照(水处理的)增加23.2%,高146的颖花开放率为25.8%,比对照增加13.7%,恢复系晋谷34的开颖率为23.6%,比对照增加8.8%。在连体穗情况下4mmol/L的MeJA处理谷穗后260min谷子雄性不育系高117A的颖花开放率为42.6%,比对照(水处理的)增加37.5%,高146的颖花开放率为35.6%,比对照增加30.0%,恢复系晋谷34的开颖率为16.0%,比对照增加6.2%。  相似文献   

14.
德宗朝是唐代自然灾害频发的四个时期之一,几乎无年不灾、无处不灾。本文通过对德宗时期灾荒发生的频次、时空分布进行整理分析,多方面展现这一时期灾荒的多发性、群发性等特点。灾害频发,给百姓带来人口伤亡、农业生产遭到破坏等诸多危害,扰乱国家正常秩序。朝廷在灾后的救济中发挥主导作用,采取赈济、蠲免等方式赈灾救民,而民间救济在此时也有发展,作为辅助,弥补官赈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5.
记述了采自云南的黄蚜小蜂属Aphytis chrysomphali-种团的2个新种———滇黄蚜小蜂( A.dianensis Gao et Li, sp.no v.)和拟日黄蚜小蜂( A.pseudoajp onicus Gao et Li, sp.nov.)。详细记述了成虫的形态特征和分布,并附有特征照片;编制了chrysomphali-种团中国所有已知种类的检索表。所有模式标本均保存在东北林业大学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16.
采用三种方法诱导较难开花的甘薯品种红皮早开花,并对不同方法、不同砧木及处理间的诱导效果进行比较。观察结果表明:重复法和嫁接蒙导法具有普遍良好的诱导效果,嫁接法较差;砧木以茑萝诱导效果最好,牵牛次之,月光花最差;九个处理中,红/茑+短日、红/高/牵、红/高/茑和红/牵十短日等处理诱导效果较好。试验分析了温、湿度对现蕾开花的影响,并认为现蕾前十天左右的温、湿度比现蕾当时的对幼蕾分化,形成更具有重要生理意义,对影响现蕾开花的湿度范围作了较为明确界限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谷子高异交结实雄性不育系的创制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选育高异交结实率的谷子高度雄性不育系、抗除草剂恢复系,配制优势杂交组合,"二系"配套,实现谷子的杂优化生产。【方法】对现有的不育系、恢复系进行杂交改良,系谱法选育符合目标的不育系和恢复系。【结果】选育出4个农艺性状好、异交结实率高的谷子高度雄性不育系高117、高146、高229、高236,选育出K103等具有较高配合力的抗除草剂恢复系,研究创建了完整的谷子"二系"杂交种选育技术体系,育成第一个适宜中国谷子中晚熟生态区种植的抗除草剂谷子杂交种长杂谷2号。【结论】高异交结实率谷子不育系的育成,解决了谷子杂交制种和不育系繁种难题,实现了谷子的杂优化生产。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山药栽培历史与利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药原产中国,环境适应性强且易于栽培,在我国南北方广泛分布,河南、安徽、浙江、福建等省盛产优质品种。已知最早的山药人工栽培记录出现于南朝宋,在长期的生产实践过程中其栽培技术不断发展完善,出现山药块茎切断育种、零余子栽植、宿根头繁殖和山药栽子培育等多种栽培方法。因山药营养丰富,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和良好的调养效果,人们加工利用山药的方式多种多样,并采用窖藏、焙干的方法延长其食用年限。  相似文献   

19.
从害虫综合防治体系对药剂使用的基本原则要求,以及从更好地提高拟除虫菊酯类药剂的经济使用效益和节约能源等角度考虑,我们认为这类高效、低残毒的广谱系药剂应用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是较大幅度降低施药剂量和减少施药次数。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从二代棉铃  相似文献   

20.
Breeding of male-sterile lines has become the mainstream for the heterosis utilization in foxtail millet, but the genetic basis of most male-sterile lines used for the hybrid is still an area to be elucidated. In this study, a highly male-sterile line Gao146A was investigated. Genetic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he highly male-sterile phenotype was controlled by a single recessive gene a single recessive gene. Using F2 population derived from cross Gao146A/K103, one gene controlling the highly male-sterility, tentatively named as ms1, which linked to SSR marker b234 with genetic distance of 16.7 cM, was mapped on the chromosome VI. These results not only laid the foundation for fine mapping of this highly male-sterile gene, but also helped to accelerate the improvement of highly male-sterile lines by using molecular marker assisted breeding metho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