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黄河兰州段分布最广泛的芦苇-假苇拂子茅群落和酸模叶蓼-灰绿藜群落为研究对象,研究2个群落的植物物种组成和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芦苇群落有植物22种,隶属于13科20属,酸模叶蓼群落有植物24种,隶属于11科22属,2个群落的共种有10种,相似性系数为43.48%,菊科、禾本科、藜科、蓼科是该植物区系的优势科。物种多样性的分析说明2个群落的Pielou指数(J)波动比较小,Simpson指数(D)和Shannon-Wiener指数(H)均波动都比较大,并且H指数与J指数存在明显的正比例关系,而与D指数呈显著的反比例关系。方差分析表现出两群落S,H,D和J指数的差异并不明显,说明组成两群落的物种有一定的相似性和连续性,也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2.
物种多样性与植物系统发育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通过植物系统发育过程中古老和年轻类群的生活型构成,地理分布和物种多样性格局以及纬度地带性植物群落和海拔梯度上垂直地带性植物群落生活型构成和物种多样性分析,探讨了植物群落物种多样笥与植物系统发育的关系。主要结论是:资源生产力的变迁始终贯穿于植物系统发育与物种多样性形成的全过程,高生产力的环境发育和保存了古老的植物区系和最大的物种多样性;低生产力的环境为现代植物种演化发生了创造条件,植物区系组成中以年轻成分为主,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发育程度较低。  相似文献   

3.
湿地是重要的生态资源之一,对生态系统内部平衡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本文在对张掖黑河湿地生物多样性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该区域环境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就如何加强张掖湿地生物多样性法律保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甘肃尕海湿地不同海拔草地群落组分及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青藏高原东部甘肃尕海湖西侧坡地为研究对象,在尕海湖边到坡地顶部(海拔3 485~3 650 m)内,调查了不同海拔梯度上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和群落特征数据,分析不同海拔草地群落特征、物种生活型变化及人类活动的影响,以期探讨高寒湿地附近草地群落组分与物种多样性对海拔梯度和人为干扰的响应。结果表明,尕海湖西侧坡地共调查到59种被子植物,分别属于20科46属,其区系特征以温带分布为主,且植物生活型和功能型以多年生和非固氮植物为主。在不同海拔梯度上草地群落可分为早熟禾-银莲花群落、羽毛委陵菜-平车前群落、紫花针茅群落、早熟禾-菭草群落、早熟禾-嵩草群落和嵩草-莎草群落。人类活动严重影响着草地群落特征,即在人类活动较弱的区域以禾本科和莎草科为主,而在人类活动较强的区域,由早熟禾为主的高寒草原群落类型演变为羽毛委陵菜-平车前群落和紫花针茅群落。此外,物种多样性指数与海拔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即物种丰富度、物种密度、相邻群落间共有物种数目和相似性指数随海拔升高而逐渐降低。可见,海拔和人类活动强烈影响着高寒草地群落的组成和多样性,尤其人类活动影响更为剧烈。因而,为保证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和物种多样性的维持,应采取合理有效的保护措施,尽量减少人类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畜禽物种多样性及其保护和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就我国畜禽物种多样性资源的现状、保护和利用等方面进行阐述,为生态脆弱的喀斯特地区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采用样带法研究了玛曲高寒湿地的植物群落特征及生物多样性,结果表明,出现在样地内的主要植物有24种,隶属于14科22属,优势种为高山嵩草(Kobresia pygmaea),次优势种为珠牙蓼(Polygonum viviparnm)、鹅绒委陵菜(Potentilla anserina)、矮藨草(Scirpus triquete)等。群落生活型组成中地面芽植物占优势,占总数的83%;群落垂直结构明显,大体分3层;通过对4条样带上生物多样性指数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其中丰富度指数(R1、R2)、多样性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D、Shannon Wiener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E1、E2)分别为17.75、1.50、1.34、0.39、0.23和0.09。  相似文献   

7.
黄河兰州段湿地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黄河兰州段湿地作为一个独立的植物区系单元,对其种子植物分别从科,属和种3个层次进行了统计分析,同时,对科,属和种的分布区类型进行了划分,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该区种子植物的地理成分。结果表明:黄河兰州段湿地种子植物区系含种子植物31科、84属、115种,分别占中国种子植物科、属、种数的11.00%,2.89%和0.48%,相对于该区较小的面积尺度,其种子植物种类较丰富,物种多样性较高;该区系以被子植物占绝对优势,其中,以禾本科(21属,25种)和菊科(13属,22种)为优势科,这两个科共含有34属、47种,分别占该区系总属数和总种数的39.53%和40.17%,表明他们对该区系的构成起较大作用;黄河兰州段种子植物区系中科、属、种的地理分布类型都以温带成分占绝对优势,该区系中有世界广布属25个,占该区总属数的29.4%,各热带分布型共11属,占本区总属数的12.95%,各温带分布型共49属,占该区总属数的57.65%,其中,北温带分布有20属,占总属数的23.53%,世界温带分布有9属,占总属数的10.59%,种的分布型也以北温带分布型占优势,此分布型共计55种,占总种数的47%,其次是温带亚洲分布型,有17种,占总种数的14.53%;热带分布型的种较少,仅占总种数的19.65%,表明该区系的温带成分明显多于热带成分,温带性质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8.
荒漠草原自然恢复中植物群落组成及物种多样性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张晶晶  王蕾  许冬梅 《草业科学》2011,28(6):1091-1094
摘要:通过调查封育3、4、5、6、7年及未封育荒漠草原群落的特征,研究了不同封育年限下草原植物群落组成及生物多样性的变化,以期探明封育对荒漠草原群落恢复的影响。结果表明,封育改变了草原植物群落组分,表现为随封育年限延长,多年生草本植物,特别是短花针茅(Stipa breviliora)等一些地带性物种比例增加;封育草原的Shannon Wiener指数、Pielou指数、Simpson指数均比未封育草地高,封育5年草原的多样性指数最大。  相似文献   

9.
以尕海湿地区内的典型沼泽泥炭和沼泽化草甸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的方法,研究了尕海湿地退化过程中植物生物量及物种多样性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尕海湿地退化过程中,湿地的地上、地下生物量均显著降低,但地下生物量降低幅度较大,地下、地上生物量比例系数呈减小趋势;尕海湿地退化过程中植物群落特征发生明显变化,具体表现为,泥炭沼泽退化过程中的优势种从未退化时乌拉苔草(Carex meyeriana)演变为退化时的问荆(Equisetum arvense)。沼泽化草甸退化过程中的优势种从未退化时藏嵩(Kobresia tibetica)演变为轻度和中度退化程度时的青藏苔草(Carex moorcroftii)和密毛白莲蒿(Artemisia sacrorum.var mess-rschmidtiana);重度退化程度时仅有零星的冷蒿(Artemisia frigida)、珠芽蓼(Polygonum viviparum);主要伴生种表现为湿生植物逐渐消失,中、旱生毒杂草逐渐增加。泥炭沼泽的植物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呈增加趋势,沼泽化草甸为先增加后降低,均匀度指数恰好相反;群落相似性系数逐渐降低。说明尕海湿地原有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分布格局向杂草型退化方向演替,建议减少放牧压力,采取人工措施促进尕海湿地生态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0.
三江平原地区农业开发与动物物种多样性保护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三江平原地区位于中国的东北角,总面积10.89万km2,其中山地面积42240km2,平原面积66640km2,原始沼泽面积为44330km2,为全区面积的41.05%,为我国最大的湿地,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据统计本区有脊椎动物377种。丰富的自然条件为本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特别是农业的发展,本区的开发始于50年代末,随着农业的发展,本区已成为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但是缺乏合理开发利用的长远规划,自然环境日益恶化,生物多样性遭到极大破坏。为了挽救濒危物种,许多合理开发利用计划已制定,科学研究亦得到广泛开展,同时加强了法制教育和自然保护区建设,为濒危物种提供安全、安静的栖息环境。许多物种已得到恢复。  相似文献   

11.
戴兴安  胡曰利 《草业科学》2012,29(4):629-635
以长沙市辖五区及周边郊区10 km范围内湿地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湿地类型植物物种多样性及其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根据不同湿地类型中植物种组成,探讨了植物种在湿地中的分布及定居特点。研究表明,长沙市不同湿地类型中主要有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菖蒲(Acorus calamus)、菱(Trapa bispinosa)、野艾蒿(Artemisia lavandulaefolia)、问荆(Equisetum arvense)、苍耳(Xanthium sibiricum)、一年蓬(Erigeron annuus)、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等20个植物群落;植被类型以草本群落为主,并且主要为二年或多年生植物,共有24种,其次有14种一年生草本,而灌木与乔木等木本植物分布较少;不同湿地类型植物种丰富度差异不大,植物种丰富度最高为23个种,其中特有种只有5个。从河流湿地到沟渠,种多样性指数变化没有明显规律,Simpson指数和Shannon Wiener指数最大的是沟渠,分别为18.08和3.75,其次是山塘水库;Pielou均匀度指数表现出与多样性指数大体一致的状况,沟渠>山塘>河流>湖泊>景观水面。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以黄河源区发草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生境地植物群落物种结构组成、多样性分布、土壤理化特性等调查,采用相关分析和RDA排序法分析了黄河源区玛沁县5个发草适生地植物群落多样性特征和土壤影响因子及其关系,以期揭示影响发草种群在复杂多样高寒沼泽异质生境中适应性的关键环境因子.结果表明:1)不同发草适生地植物群落结构、组成和多...  相似文献   

13.
黄河湿地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湿地是具有独立特殊功能的生态系统。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湿地及其生态系统的保护也日益关注。兰州是全国惟一黄河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兰州市城区黄河湿地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不仅是兰州市创建山水城市的依据,也是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基础。针对兰州市城区黄河湿地的类型、面积与分布情况,阐释了兰州市黄河湿地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湿地的保护管理不完善、水资源破坏严重、缺乏湿地管理协调机制以及宣传、教育工作相对落后等。最后,分别从行政和技术两方面提出黄河湿地的保护与合理利用的措施和建议,为合理利用湿地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兰州银滩黄河湿地4种植物的光合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华  康雅茸  徐春华 《草业科学》2016,33(4):622-634
本研究以兰州银滩黄河湿地自然生长的千屈菜(Lythrum salicaria)、芦苇(Phragnites awstralis)、藨草(Scirpus triqueter)、菖蒲(Acorus calamus)为研究对象,对4种典型植物生长季不同阶段的光合特性及其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进行比较分析,探讨了4种植物对湿地的适应特性和机制。结果表明,1)5月11日千屈菜、芦苇的净光合速率(P_n)呈不明显的双峰曲线,藨草和菖蒲的Pn变化较为平稳,日均P_n表现为芦苇千屈菜菖蒲藨草;8月19日,千屈菜、芦苇、藨草的Pn呈双峰曲线,光合"午休"现象明显,菖蒲为单峰曲线,日均Pn表现为芦苇菖蒲千屈菜藨草。2)5月11日,光合有效辐射(PAR)、大气温度(Ta)、大气CO_2浓度(C_a)、相对湿度(RH)、蒸腾速率(T_r)、气孔导度(G_s)、胞间CO_2浓度(C_i)、水分利用效率(WUE)与4种植物P_n的日变化存在不显著、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P0.001)的正相关关系;8月19日,PAR、C_a、T_r、G_s、WUE、土壤湿度(SM)与4种植物P_n的日变化存在不显著、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3)5月11日,PAR、C_a、T_a、RH对4种植物的P_n影响较大,是主要的环境生理影响因子;8月19日,PAR、T_r对千屈菜、藨草的Pn影响最大,PAR、WUE对芦苇、菖蒲的P_n影响较大,是主要的环境生理影响因子。尽管各因子对4种植物的光合速率均有不同影响,但PAR是对植物光合生理特性产生影响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5.
任国华  邓斌  后源 《草业科学》2015,9(8):1222-1229
利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的方法,研究了黄河源区沼泽湿地退化过程中植物群落空间分布特征的变化。结果显示:在湿地退化过程中,经沼泽化草甸、高寒草甸到退化草地,1)群落内物种发生更替,优势种藏嵩草(Kobresia tibetica)逐渐退出群落,多年生杂类草则逐渐增多并演变成优势种;2)物种丰富度、均匀度和多样性指数先升后降,优势度指数先降后升,峰值均出现在高寒草甸阶段;3)群落生产力呈现下降态势,多年生杂类草所占比例随演替年限的增大而急剧增加;4)物种-多度格局由生物统计型的对数正态分布逐渐转变为生态位型的Zipf Mandelbrot分布。  相似文献   

16.
青藏公路沿线植被多样性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藏高原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青藏公路从北至南穿青藏高原而过,研究沿线植被物种多样性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调查分析了沿线29个样点(从西宁市到拉萨市编号依次为1~29号)的植被群落学特征,并分析了它们同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从北向南植被总盖度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其中7号样点(阿尔茨托山)最低;物种丰富度呈先降低后增加再降低的趋势,其中14号样点(风火山隧道)最低,26号样点(甲赤岗)最高;香农指数和辛普森指数随样点呈降低趋势;Pielou指数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其中22号样点(托青村)最低;Alatalo指数变化趋势与Pielou指数相反,但波动较大。对物种多样性指数和环境因子进行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发现,物种盖度、物种丰富度和Pielou均匀度指数特征主要受水分因子控制,物种多样性指数(香农指数和辛普森指数) 与物种Alatalo均匀度指数特征与短波辐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7.
流动沙丘是科尔沁沙地土地沙漠化的产物之一,植被恢复重建是流沙治理的主要措施。本研究以1996年围封的流动沙丘为研究对象,调查了流动沙丘自然恢复过程中植被组成、物种多样性及土壤性状的变化,并分析了流动沙丘植被与固定沙地植被的物种相似性。结果表明流动沙地自然恢复过程中,一年生植物和多年生植物的物种数变异较大,而在固定沙地2种类型植物的物种数相对稳定。从1996到2000年,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明显上升,但2000年以后呈微弱的下降趋势,这种下降可能与当时的气候干旱有关。植被均匀度指数的变化与多样性指数的变化相似。土壤有机碳、全氮显著增加,中粗砂含量显著下降,极细砂和粉粒含量明显增加。植被组成的相似性指数和对应分析结果说明,流动沙地植被组成的变化直接反映流动沙地向固定沙地的演替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