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为探讨李树在秦安地区的丰产栽培技术,我们于2002年春引入澳大利亚14号李新品种。在海拔1 350m的西川镇李洼村试栽,面积为8.73hm2。土壤为黄绵土,大多无灌溉条件,经试验观察,定植后第2年结果,第3年株产8.20kg,2006年每亩产量达2 160kg,经济效益显著,现将栽培技术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2002年武宁县从浙江湖洲引进食籽用栝楼(吊瓜),采用直播栽培,当年平均亩产干籽126kg,第2年平均亩产干籽149.2kg,第3年平均亩产干籽161.6kg,高产田达到亩产190.8kg。栝楼有1年种多年收,投资少、见效快的特点,现已成为武宁县农业支柱产业,全县栽培面积0.1万hm^2。笔者根据多年的调查研究,总结了无公害食籽用栝楼直播高产栽培技术,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水稻免耕直播节水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11  
水稻免耕直播节水高产栽培技术具有减轻水土流失、减轻劳动强度、减轻纹枯病危害、节水、省工、省本等许多优点。我们1996—1999年先后在早稻、中稻上进行了旱床育秧、直播、直播与薄露灌溉试验,总结出水稻直播薄露栽培技术;2000—2004年我们在原有的基础上又在早稻、中稻上进行了免耕、免耕直播与薄露灌溉等多项试验推广,总结出水稻轻型节水高产栽培技术,现已推广了188hm^2,早稻平均产量达6573.7kg/hm^2、中稻产量达8606.8kg/hm^2,分别比对照田增产10.8%、11.2%。现将该栽培技术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4.
针对影响黔东南中低产田水稻产量的气候因子和栽培条件,通过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理论和多年生产实践经验,系统集成组装中低产田水稻超增产栽培技术体系,为水稻大面积生产提供技术指导。该技术在海拔1320m的雷公山进行示范,产量达622.9kg/亩,突破了当地历史记录;2010—2011年在全州推广应用100.05万亩,平均亩产494.8kg,比非技术区每亩平均增产88.6kg,增产21.8%.实现了黔东南山区中低产田水稻平均亩产量从406.2kg提高到494.8kg的超增产水平。  相似文献   

5.
2002-2005年,我们开展了魔芋与枇杷、柠檬、荔枝、香蕉间套种栽培技术研究,共示范种植4560亩,经实地测产调查,蕉园套种魔芋模式平均单产最高,魔芋产量达1895.2kg/亩,按当地市场价每kg0.8元计,产值达1516.2元,比其它模式增收360-520元,复合产值达5600元。该模式的成功示范为蕉农增收开辟了一条新途径。现将蕉园套种魔芋栽培技术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南瓜,又叫番瓜、倭瓜、金瓜,既是菜又是粮,营养十分丰富;同时南瓜又是一味良药,具有补中益气的功效。韭葱假茎和叶片生食、炒食或煮食皆宜,风味如同大葱。宁夏回族自治区隆德县从2004年开始研究南瓜复种韭葱栽培技术,经过几年的试验示范,其栽培技术逐步完善,一般南瓜产量达6.00万kg/hm^2、韭葱产量达5.2j万kg/hm^2,产值8.70万元/hm^2,纯收入达6.90万元/hm^2,目前已成为隆德县菜农致富的一条新途径。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转基因抗虫杂交棉KBQS01(QS01)的增产潜力,为其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介绍其选育经过、品种表现、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结果]KBQS01特征特性优良:生育期125d左右,株高120cm左右,第1果枝节位5.9节,单铃重6.37g,大样衣分41.35%,小样衣分41.59%,子指11.5g。KBQS01纤维品质较优,产量较高,2010年湖北省区试结果:子棉平均产量4155.0kg/hm2。比对照增产9.49%,居第1位;皮棉平均产量1611.0kg/hm2,比对照增产8.35%,增产显著,居第3位,8个点全部增产;霜前皮棉平均产量1240.5kg/hm2,比对照增产6.41%。2009、2010年湖北省区试,KBQS01耐枯萎病、耐黄萎病、抗棉铃虫。[结论]KBQS0a性状优良,产量较高,纤维品质较好,适合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8.
渝糯8、号是重庆市农科院选育的杂交糯玉米新品种,2006年由沙县农技站引进,在我镇春秋二季试种,表现为高产、抗病,该品种质优、食味佳、商品性好,一般栽培鲜穗产量为860kg/667m^2,按市场批发价1.6-2.0元/kg计算,产值可达1376-1720元/667m^2,经济效益可观,深受农户欢迎。现将其主要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1986年春在江苏省沛县魏小楼果园栽植了以“长富2”苹果“三当苗”为主的乔砧密植园18.8亩,2092株,以其中2.25亩“长富2”为试验田,实现了栽后第3年(2年生)见花,第4年亩产1870.7公斤,第5年亩产2933.3公斤,平均单果重210克,累计盈余12433.25元/亩,现总结富士苹果幼树早丰优质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10.
甘蓝型油菜胞质雄性不育及其杂交种陕油8号的选育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陕油8号是利用212A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与改良恢复系1102杂交选育而成的“三系”杂交种,1998-1999年参加国家黄淮区域试验,2年综评居参试品种第1位,平均单产2087.33kg/hm^2,比对照品种秦油2号(单产1978.88kg/hm^2)增产5.48%。1999年参加陕西省生产试验,平均单产2266.8kg/hm^2,比对照秦油2号(平均单产2090.25kg/km^2)增产8.45%。陕油8号突出表现为高产、优质、抗病毒病、耐菌核病,适应性广,芥酸含量0.28%,硫甙含量25.71μmol/g,含油量41.04%,属双低油菜品种。  相似文献   

11.
“浙双6号”又名“鉴6”,是浙江省农科院作物所油菜育种组选育的双低优质油菜品种,我市2000年品试结果表明,“浙双6号”平均亩产为2012kg,比CK“汇油50”增产14.6kg,增幅7.82%;2003年品试结果表明,“浙双6号”平均亩产为194.5kg,比CK“中杂油1号”增产34kg,增幅21.18%;两年增产幅度均达显著水平。2004年在我市马桥街道先锋村连片示范种植8.34万m^2,平均亩产为160,10kg;2006年在我市硖石街道军民村连片示范种植589万m^2,平均亩产达171.92k,其中姚一峰农户种植面积767.05m^2,平均亩产达205.22kg。现将该品种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2.
经过2年枣树引种和栽培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引进枣树品种梨枣、辽盖1号,利用冬季埋土40~50cm进行防寒越冬,采用每年春季平茬、回缩矮化修剪措施,枣树可以在黑龙江省寒地栽培。栽植当年即可结果,平均株产1.5kg,2年生树平均株产2.8kg。通过鉴选品种特性观察和生长发育规律研究,提出了寒地枣树矮化栽培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13.
刘征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2):94-94,170
以中芝12作试验材料,在太和县农业科学研究所内进行了配套栽培技术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中芝12的集成高产栽培技术如下:适宜播期为5月下旬至6月上旬;适宜密度为13.5~15万株/hm^2;1hm^2施46%尿素225kg、12%过磷酸钙525kg、93%氯化钾112.5kg、硼砂18kg、硫酸锌15kg,氮磷钾比例1:0.6:1;生育期应用始花后25d打顶打顶,在第3对真叶期喷施缩节胺等技术,能获的较高的产量。中芝12在太和县是一个推广利用前景十分广阔的芝麻品种。  相似文献   

14.
大豆大垅三行等距穴播栽培技术是在垅作的基础下,采用130cm的垅体,以垅沟和苗带间深松,分层施肥和垅上三行等距穴播四项技术为核心的综合高产栽培技术。该项目自2006年开始研究,2006、2007和2008年示范,三年共计示范了373.3km^2,平均单产188.96kg/667m^2,比近三年的三垅栽培平均单产101.95kg/667m^2,增产85.34%。  相似文献   

15.
为增加棉农的经济收入,农二师三十四团在棉花行间套种小茴香,小茴香产量8.5kg/666.7m2,增加净效益100元/666.7m2以上,全团套种面积1.2万亩,经济效益达120万元。该种植方式经济效益显著,现将棉花套种小茴香成功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黄金梨无公害高效栽培技术总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金梨是韩国用新高梨与20世纪梨杂交育成的中晚熟名优品种,果点,外观漂亮,肉质脆嫩,果核小,果汁多而甜,品质上佳,成熟期适逢国庆,秋双节,市场前景好。是梨中“贵族”珍品。2001年,我县在良邑乡引栽黄梨233hm^2,通过实施无公害高效栽培措施。建成黄金梨出口创汇基地。定后第二年挂果株率45%,第三年亩产量620.8kg。第四年亩产1230.5k;均单果重345g。优果率91.3%。现将其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周口位于豫东南黄淮平原腹地,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适宜小麦的生长发育。2011年全市72.5万hm2小麦亩产507.8kg,单产、总产持续6年创历史新高,巩固和提高了本市粮食生产核心区地位。现把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旱地玉米全地面覆膜双垄沟集雨沟播栽培试验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旱地玉米全地面覆膜双垄沟集雨沟播栽培技术连在玉米常规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基础上的延伸和突破。对旱地玉米不同覆膜方式研究结果表明:全地面覆膜双垄沟玉米可增产1468.0kd/hm^2产量,增幅为14.68%,全地面覆膜双垄沟栽培方式处理的水分利用率为43.6kg/mm;半覆膜栽培方式处理的水分利用年为37,9kg/mm;一膜两用栽培方式处理的水分利用率为34.2kg/mm。  相似文献   

19.
美国杂交向日葵LD5009是早熟和抗旱的品种,在黑龙江连续2年引种试种取得成功。该品种产量达到3000kg/ha,比常规品种高近1000kg,矮秆、果盘直径大,子粒饱满,果长、宽2.1×0.8cm,百粒重18~20g,适合炒制干果,深受广大农民的认可,是葵农首选的优良品种,现将其栽培技术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吕艳霞  常睿 《现代种业》2007,(2):30-30,33
河南省三门峡卢氏县东明村2001年从山东省果树所引进黑宝石李,经过近几年的试栽,示范,表现出早果性强,栽植后2年见果;3年平均株产25kg,4年平均株产40kg,5年平均株产75kg,最高株产90kg;口感好,耐贮运,易栽培,年年丰产,现将其高产高效优质配套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