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自从体外重组DNA技术出现以来,分子生物学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并且已经发展到了实用的阶段。转基因鱼就是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水产育种方面应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2.
<正> 随着人们对高蛋白食品要求的增加,可以预期水产养殖业将逐渐承担起满足人类需求的重任。因而培育个体大、生长迅速的鱼类优良品种,其经济价值的潜力是显而易见的。现代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使体外进行DNA操作已成为现实。转基因鱼的出现就是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水产研究方面的应用实例。目前,转基因鱼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鱼类加速生长、抗病性及抗低温能力提高等方面。已有的成果表明,这是创造鱼类新品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一种保存鱼类鳍条的便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鳍条是研究鱼类分子生物学常用的组织样本,长期保存的鳍条为实验提供源源不断的基因组DNA。本研究介绍一种便捷保存鱼类鳍条用于DNA提取的方法---干燥法,并说明了用此方法保存鲤(Cyprinus carpio)、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和虹鳟(Onchorynchus mykiss)鳍条效果。采集新鲜鳍条,贴在滤纸等吸水性强的纸张上,覆盖另一张滤纸,防止受潮、霉变,自然干燥后在室温保存3个月。剪取部分鳍条样本,用常规酚、氯仿抽提法提取基因组DNA,分别用紫外分光光度计、琼脂糖凝胶电泳、PCR扩增方法检测基因组DNA的质量。结果显示:用干燥法保存的3种鱼类的鳍条样品,提取获得的基因组DNA的OD260/OD280值在1.82-1.89之间, OD260/OD230值在2.29-2.70之间,琼脂糖凝胶电泳条带清晰明亮,可以用于后续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本研究证实用干燥法长期保存鱼类鳍条能够获得高质量的基因组DNA,为珍贵样品的长期保存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也为远距离、大样品的采集和保存提供了便捷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开展鱼类种质保存的研究,不仅可以保护鱼类种质资源和生物多样性,而且也是对鱼类种质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和利用的前提条件。目前鱼类种质保存包括分子(DNA)保存、细胞保存和活体保存等。其中,分子(DNA)保存按照技术难易程度分为基因组DNA保存、基因组文库保存、cDNA文库保存、DNA芯片保存4种;细胞保存一般可分为配子保存、胚胎保存、细胞系保存3种;而活体保存按鱼类生长环境不同可分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2种。综述了多种海、淡水鱼类种质保存的研究现状与进展,包括鲤科、鲆科、鲷科、鲱科以及鲽科等科鱼类种质保存的具体情况,为我国鱼类种质保存提供参考资料,同时对今后鱼类种质保存研究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鱼类生长激素基因的研究如基因结构和功能的关系、表达的调控以及转基因的整合机理等正在逐步深入。目前,基因克隆技术、重组DNA技术、基因表达技术以及核酸序列分析等技术已广泛应用RT-PCR技术取鲮鱼的脑垂体对鲮生长激素cDNA进行克隆,  相似文献   

6.
<正>精子运动所需要的能量来自于原生质中的营养物质,由于精子的原生质极少,能量有限,故精子排入水中被激活后的寿命很短。精子的能量还用于调节细胞内外渗透压平衡。鱼类精液的保存就是利用降低精子代谢率的方法减少能量的消耗,从而达到延长精子寿命的目的。随着鱼类养殖业的迅速发展以及杂交育种、优良品种的选育与提纯复壮等工作的开展,鱼类精液保存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鱼类精液的保存方法有  相似文献   

7.
水产养殖病原微生物的分子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水产养殖集约化程度的提高,虾类、贝类和鱼类养殖业受到病原微生物的严重影响。因此如何快速准确预测和诊断水产动植物疾病,就成为当前水产养殖业十分重要而突出的问题。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以核酸杂交、PCR、DNA指纹和16SrRNA检测等为代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水产养殖病原体检测中已有大量应用并显示出巨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鱼类精子的长期保存对于遗传育种、生物多样性保护、濒危物种保护、渔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重视.低温生物学的不断研究和发展为精子的长期稳定保存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方面的支持.近年来鱼类精子的冷冻保存在保存原理和技术方面都取得了极大的成就,实现了多种鱼类精子冷冻保存的技术突破,并对冷冻保存的原理、冷冻损伤机制等方面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冷冻精子的生产应用方面也越来越趋于成熟稳定.本文仅针对鱼类精子冷冻保存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作以阐述,以期对更加深入广泛的研究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分子生物学技术,近几年来已在鱼类分类学上开始应用,受到国内外鱼类学分类学家的重视。过去鱼类分类学研究一般采用形态学分类法,此方法简单直观,易于掌握。研究个体差异较小时,按照形态结构进行分类,易造成分类学上的错误。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在鱼类分类研究中也逐步得到广泛应用。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鱼类分类,概括为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0.
《水产科技情报》2022,(2):119-120
<正>蛙病毒(Ranavirus)是一类能跨种感染全球各地变温动物(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等)的核质大DNA病毒(NCLDVs)成员,但其复制和转录机制在较大程度上仍属未知。近日,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水生病毒学学科组基于建立高效蛙病毒重组、基因复制及功能测试系统,以及从鱼类细胞新生DNA中分离特定蛋白、重组病毒亲和层析和纳米荧光素酶Nano Luc互补及质谱分析技术,鉴定并揭示了蛙病毒复制和转录机器的组织架构及相关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1.
王晓辉  杜雄伟 《畜禽业》2009,(12):42-43
<正>分子遗传标记是以分子遗传学和分子数量遗传学为理论,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来改良畜禽品种的一门新型学科。随着基因工程特别是DNA重组技术的发展,现在人们已确知动物不但有毛色、体态、血型、染色体等的多态性,而且有DNA水平的多态性,特别  相似文献   

12.
随机引物扩增多态性DNA技术(即RandomAmplifiedPoly-morphicDNA,RAPD)是1990年由美国科学家Williams和Welsh分别建立起来的一项基于PCR技术的DNA多态性检测技术。它继承了PCR技术敏感、快速、简便、检测容易等优点;同时具有引物的随机性、对DNA纯度要求不高、无须事先了解物种相关分子生物学信息等特点,所以在鱼类遗传多样性、物种分类和演化、品种鉴定、构建遗传连锁图谱、标记辅助育种、性别鉴定、监测遗传渐渗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一、RAPD技术的原理和特点1、RAPD技术的原理RAPD技术是以PCR技术为基础,利用一系列随…  相似文献   

13.
暖水鱼类链球菌病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鱼类链球菌病在世界各主要鱼类养殖国家均有发生,对温带和热带、亚热带地区养殖鱼类危害尤为严重。该病主要是由海豚链球菌和无乳链球菌所引起。本对暖水性鱼类链球菌病的流行病学情况如疾病的分布、易感鱼种类、发病特征、病样的采集、运输及保存,病原菌的分离鉴定,病原菌药敏试验,疫苗的开发等诸多方面进行综述。重点在详细介绍病原菌的基础上阐述现代化分子生物学技术在鱼类链球菌的快速鉴定上的应用及利用疫苗防治鱼类链球菌病的可行性及成果,以期能对鱼类链球菌病的临床防治有指导意义。[编按]  相似文献   

14.
生物PCR技术又称聚合酶链反应,是一种体外核酸扩增系统,通过反复循环反应,使模版DNA得以扩增,用于放大特定的DNA片段,可看作生物体外的特殊DNA复制。PCR技术是近10年来发展最快、应用最广的分子生物学技术,与传统诊断方法相比,它具有敏感性及特异性高、简单、快速等特点,可应用于医学、生物及水产养殖病毒检测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黄鳝精子保存液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鱼类的繁育工作中,为解决雌雄亲鱼性成熟不同步、雄性亲鱼少、精液不足等问题,开展了鱼类精液保存技术的研究,以提高雄亲鱼的利用率。目前对鱼类精子的保存技术已取得明显进展,“四大家鱼”的冷冻精子保存技术已用于生产实践,并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而对黄鳝精子的保存尚未见报道。笔者用不同种类的保存液保存黄鳝精子,观察对精子活力的影响,以筛选出保存效果好的精子保存液,并在人工授精技术的研究中应用,现将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东平湖是黄河下游重要滞洪湖泊,也是南水北调东线最后一个调蓄湖泊。为探究东平湖鱼类多样性现状及鱼类群落特征,本研究采用环境DNA (environmental DNA, eDNA)技术,与传统网具捕捞调查进行对比分析,阐述东平湖鱼类群落多样性特征,探讨环境DNA技术在东平湖鱼类多样性长期监测中的可行性。结果显示,应用环境DNA技术共检测到5目7科23属23种鱼类。进一步分析显示,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平均值为1.04,变幅在0.21~2.36;Pielou均匀度指数平均值为0.54,变幅在0.29~0.81;Margalef丰富度指数平均值为0.75,变幅在0.13~2.09。相似性分析(analysis of similarities, ANOSIM)表明,多样性指数在湖区与河道之间没有显著差异。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non-metricmultidimensionalscaling,NMDS)显示,东平湖鱼类群落可划分为4个群聚结构,分别位于东平湖沿岸、湖心以及两条河道内,群聚结构总体差异显著(R<1,P<0.05)。传统网具捕捞调查共捕获4目6科21属24...  相似文献   

17.
鱼类DNA条形码技术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基于DNA序列进行物种鉴定的DNA条形码技术自2003年问世以来,经过十几年的快速发展,不仅在各种动植物的物种鉴定方面取得巨大成就,而且在动植物区系、生态和物种保护、生物安全、食品安全等方面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并取得一系列成果。鱼类是最具多样性的脊椎动物,全球预计有多达40000种鱼类[1]。由于在发展过程中具有高度的多样性,传统的鱼类物种鉴定方法存在很多问题。DNA条形码在鱼类物种鉴定中最早获得应  相似文献   

18.
为建立长江中游常见鱼类的快速鉴别方法,文献调研了7目11科50属64种鱼类名录,GenBank共获取168条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I (COⅠ)序列,分析了序列特征、不同阶元Kimura-2-paramater(K2P)遗传距离及系统进化关系。结果显示,64种鱼类的种间遗传距离(平均值为0.084)明显大于种内(平均值为0.0079),NJ树上不同物种均能以较高支持度聚类成独立分支,以线粒体COⅠ序列作为DNA条形码可准确鉴定所研究鱼类;综合利用分子生物学软件筛选物种特异性探针,最终43种鱼类可筛选出112条物种特异性探针,物种识别率为67.2%。本研究验证了DNA条形码芯片技术在长江中游鱼类物种鉴定的可行性,可为该地区鱼类物种多样性保护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9.
尝试提取鲫(Carassius auratus)肠道菌群总DNA,为研究鱼类肠道菌群结构提供依据。以鲫肠道内容物为样本,用PBS多次洗涤,离心样品,沉淀菌体。使用试剂盒法提取肠道菌群总DNA,电泳结果显示,样品DNA条带明亮,无降解现象,可用于后续分子生物学试验研究;通过设计的细菌通用引物,对其16S rDNA基因进行PCR扩增,得到较清晰的图谱,条带整齐;表明采用该方法提取鱼类肠道微生物群落的DNA较为简单、准确、可行。  相似文献   

20.
鱼类线粒体DNA控制区的分子结构及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鱼类线粒体DNA控制区新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介绍了鱼类线粒体DNA控制区的分子结构、结构的分区情况和各区域的结构特点以及鱼类线粒体DNA控制区多态性及其主要检测方法;综述了最近有关鱼类线粒体DNA控制区在鱼类系统学、地理种群识别、类群的起源、地理分化和扩散等研究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