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省湟水流域玉米套小麦关键栽培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省湟水流域温暖灌区自1990年引进玉米带状种植技术以来,栽培技术不断改进,混合单产逐年提高,出现了一些“吨粮田”高产典型,积累了许多高产栽培技术经验,本文归纳总结了当前带田生产的关键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
通过二类资源调查数据总结了青海湟水流域的红桦林的分布及生境、组成与结构、林型、生长规律及更新与演替。调查结果表明:红桦林分布地区气候干湿季分明,分布区海拔2300~2900m;林分结构和组成不稳定且复杂;林型同龄单层纯林居多,主要有为苔草红桦林和灌木红桦林2种,相林不整齐,生长缓慢,树干分叉多枝,干形弯曲,尖削度较大,立木多呈团状分布。林分分层明显,可分为乔木层、下木层、草被层、苔藓层等四个层次;20龄后开始结实,40年后进入盛期,非常有利于天然更新。现有红桦林绝大部分是云杉林被破坏后而形成的次生林,红桦幼树随着年龄的增大,需光量也随之增加,常因不能忍受林内较弱的光照而逐渐衰弱和死亡,属云杉林演替过程中的一个过渡阶段。  相似文献   

3.
王杰  张旺生  张伟  肖清华  朱创鑫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7):5264-5265,5299
以戴维斯提出的地貌侵蚀循环学说和斯特拉勒(A.N.Strahler)提出的面积-高程分析法为基础,在MapGIS单一系统下研究了湟水流域的地貌演化过程。结果显示:研究区地貌发育普遍处于比较年轻的阶段,侵蚀强烈;研究区内南部地貌发育老于北部。  相似文献   

4.
青海省湟水流域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青海省湟水流域绿色食品产地土壤、灌溉水质和大气环境质量状况进行详细调查,并应用国家标准和农业部的评价方法,对湟水流域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该地区的土壤、灌溉水质和大气质量状况均符合生产绿色食品的环境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5.
小麦是重要粮食作物之一。人们把小麦看作粮食中的一宝是不誇大的。我国自古就栽培小麦,它与黄河流域文化交织在一起成为中华农业文化中一株美丽的花朵,并由此传播到世界各国。  相似文献   

6.
探讨园林与神话传说之间的关系。从神话思维的角度重点分析“天人之际”的宇宙观念对传统园林以及国林模式的产生所起的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青海湟水流域降水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及与气温的关系。【方法】以湟水流域7个气象站点1971-2007年近37年的实测降水及气温作为研究资料,分析降水量长期变化趋势的时空分布特征及气温对降水量的影响。【结果】1971-2007年湟水流域近37年平均降水量略有增加,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6-8月),而降水量增加主要发生在春季(3-5月)。降水相对变率在1971-2000年明显增加,可靠性降低;2001-2007年降水相对变率减小,可靠性增加。在降水量丰沛和偏少的地区,降水量增加幅度不明显;而降水量中等地区,降水量增加趋势明显。1971-2007年湟水流域气温呈增加趋势;气温与降水量间大致呈负相关。【结论】流域内近37年平均气温明显增加,降水量略有增加,气温与降水量大致呈负相关,气温低的地区降水相对较多,气温高的地区降水相对较少。气温与降水量变化的关系比较复杂。  相似文献   

8.
基于CLUE-S模型,以青海湟水流域为研究区,分别利用1987年和1996年两期土地利用数据,运用逻辑斯蒂逐步回归方法选择自然和社会经济等18种驱动因子,对湟水流域2007年土地利用空间分布格局进行模拟.在此基础上,构建流域2008-2027年土地利用变化的4种不同情景,并模拟了4种情景下2027年土地利用空间分布格局.研究结果表明:(1)两期模拟总体精度分别达到了88.31%和89.96%,4种Kappa指数均大于0.82,表明CLUE-S模型在湟水流域具有良好的土地利用模拟能力.(2)流域2008-2027年不同情景下,城乡居住建设用地在4种情景下均表现为明显增加,主要沿湟水河谷区域扩展,而3种退耕情景下的坡耕地空间格局模拟结果存在着明显的空间差异,从情景二、情景三到情景四,流域内坡耕地范围逐步减小,林地、草地面积范围增大,退耕部分主要分布在流域东部、西部和北部:东部地区退耕的范围主要是集中在乐都县和民和县;北部地区退耕的范围主要是集中在大通县县城北部;西部地区退耕范围则主要在湟源县县城西北部的湟水河两岸.研究结论可为湟水流域未来土地利用管理、规划及政策的制定等提供参考依据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9.
关于中国小麦的起源问题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引言小麦是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现在全世界小麦的播种面积和总产量,都居于所有作物的首位。我国栽培小麦的历史悠久,至迟在先秦时期已经栽培小麦。但是,近来有些日本学者却说什么中国的小麦是张骞通西域后传入的,他们说中国西汉前期以前古书里所说的麦完全是指大麦,其理由是在这以前的历史文献中没有看到有关明确记载小麦方面的材料,明确记载小麦方面的最早见于西汉《汜胜之书》,他们还说在这之前中国没有粉食和磨面工具。因  相似文献   

10.
以圆锥小麦、一粒小麦以及B染色体组可能的供体种(拟斯卑尔脱山羊草、沙融山羊草、西尔斯山羊草、两角山羊草和高大山羊草)作母本,与黑麦属的五个种杂交。结果表明,圆小麦与森林黑麦杂交不成功,与栽培黑麦和山地黑麦杂交一般只产生无胚乳的种子,与非洲黑麦和瓦维洛夫黑麦杂交则结出正常的种子。这种可杂交性特点是B染色体组提供的,在所有可能的B染色体组的供体种中,只有拟斯卑尔脱山羊草和沙融山羊草具有上述可杂交性特点,表明这两个种是B染色体组的供体种。  相似文献   

11.
侯外庐依据马克思主义的经典理论,采用文献与考古资料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中国古代文明和国家的起源作了独创性的研究,得出了亚细亚生产方式与"古典的古代"同属于奴隶制社会阶段,但二者走着不同的发展路径的结论。第一次全面系统地论述了中国文明起源的特色,推动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和复种指数的提高,黄淮流域晚茬小麦的播种面积不断增加.由于晚茬小麦个体弱,群体不足,而且易受自然灾害的影响,因而产量低而不稳,严重影响着小麦生产的持续发展.认真分析晚茬小麦的生育特点和低产原因,系统地总结,推广晚茬小麦的增产技术经验,对于挖掘晚茬小麦的增产潜力,促进小麦大面积均衡增产,提高经济效益,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茶道的虚静之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凯亚 《农业考古》2005,(4):93-95
我国茶道审美文化的最显著特征之一,即乃虚静之美也。 若是追溯起来,则早在先秦时代,诸子百家对于虚静之说,就曾经有过种种论述,云:——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老子) ——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天地之本也。(庄子) ——以虚静推于天地,通于万物,此谓之天乐。(庄子) ——心何以知,虚一而静。(荀子) ——虚者乃万物之始也。……静乃得之,躁则失之(管子)  相似文献   

14.
江淮流域小麦赤霉病菌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赤霉病是温暖潮湿和半潮湿地区麦类作物的重要病害.小麦感染赤霉病后,不仅减产严重、品质变劣,而且病菌产生的毒素还会对人畜健康产生危害.引起小麦赤霉病的镰刀菌至少有20种,鉴定病原菌及种群结构对赤霉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我国江淮流域江苏、河南、安徽、湖北省的赤霉病菌株,利用7对种属特异性引物进行种属鉴定,在此基础上依据RAPD和AFLP分子标记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所有供试菌株均属于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 Schw),分子标记Shannon多样性指数(I)以及Nei氏基因多样度(h)均显示江淮流域禾谷镰刀菌具有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遗传标记相似系数变异范围为0.57~0.99,表明菌株间存在明显的遗传多样性.以相似系数0.63为阈值,可将供试菌株划分为3类,亚类分析表明江淮流域收集菌株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分布.  相似文献   

15.
彭头山遗址与九黎祝融氏──兼论水稻的起源湖北省仙桃市仙桃中学张佩琪中国水稻的起源,人们的探索点已越过河姆渡文化遗址,着眼到了九千年前左右的彭头山文化遗址。遗存证明,那里已经进行了“早期形态栽培稻”①的生产。而且还证明,那里不是孤立的一个点,而是有其上...  相似文献   

16.
谷类及食用豆类之起源与早期栽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丰饶的农业是所有文明昌盛的主干。中国史前文化开始繁盛并传播即当中部平原、长江下游盆地南岸边界区域,及可能之邻接地区的作物生产同时呈现有进展之时。黍 shu(mille-t)、稷 chi(millet)、稻 tao(rice)、麦 mai(大麦和小麦)、以及菽(大豆)shu(soybeans)——神话传说中所谓之五谷——为以后中华文化之扩张与发展提供了基本要件。本文系自多种学科获得之知识为基础而综合叙述主要粮食作物之早期历史。有关生态的、土壤的,及生物环境等方面亦加入讨论,俾供更多的见解。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衡水市冬小麦产量变化规律,利用灰色系统理论GM(1,1)模型,依据黑龙港流域中心的衡水市1976-2006年的冬小麦产量,建立预测模型为:X(1)(k+1)=46 967.685 785 e0.042 467-45 857.685 785。据此模型对衡水市2007-2030年的冬小麦产量进行预测,并对冬小麦产量潜力影响因素以及对策进行了讨论,可为有关部门规划农业生产、调整种植结构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阿克苏河、渭干河流域小麦高产栽培的限制因素后,提出了应以"高产、稳产、安全、低成本"为目标,采取"适群体、壮个体,促前、控中、防早衰、防倒伏"的高产栽培途径和七大措施,以此挖掘小麦高产栽培潜力。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适合黑龙港流域种植的小麦品种以及配套的节水稳产技术,研究了不同浇水次数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为节约水资源,宜优选春季灌水1次,在拔节期浇水,结合浇水追施尿素225 kg·hm~(-2);在同等土壤肥力和栽培条件下,为提高产量,宜优选烟农172、尧麦16、邯115276、洛麦7号和济麦23;3种浇水处理条件下,株高均直接或间接地对产量产生显著影响,一定程度下株高越高产量相应越高。  相似文献   

20.
人类起源神话普遍存在于世界各民族之中,是一种世界性的神话。人类起源神话旨在解释最初的人类是如何产生的这样一个重大问题,这是人类起源神话的一个共同母题。但具体到每一个民族,对这一问题的解释又不尽相同。本文就古希腊与西域哈萨克族人类起源神话进行比较,分析其中的异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