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3 毫秒
1.
硒(Se)是动物必需微量元素,它与动物的生长、发育和疾病发生有着密切的联系。近年来发现的一些结构和功能与硒密切相关的生物大分子,丰富了对硒生物功能的认识,现对硒在动物体内的分布、存在形式、代谢、生物学功能以及其在鱼类营养中的应用作以简述。  相似文献   

2.
硒是高等植物生长所必需的矿物质元素,对于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以CL255、F17和F43三个品种辣椒为试材,采用生物纳米硒溶剂(A1)、生物纳米锌硒营养剂(A2)、生物纳米硒植物促生长剂(A3)三种生物菌肥分别喷施辣椒后,测定辣椒硒的含量,并观察不同生物菌肥处理对辣椒农艺性状和辣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CK)相比,不同硒肥处理下三个辣椒品种中的硒含量均显著增高。农艺性状方面,A1处理下,三个品种辣椒的株高、单果质量、单株产量均显著增高。A2处理下,CL255品种的株高、单果质量、单株产量显著增高;F17单果质量、单株产量显著增高;F43株高显著增高。A3处理下,CL255品种株高、单果质量均显著增高,F17和F43单果质量、单株产量均显著增高。此外,三种硒肥处理下各辣椒品种的辣度均未见显著变化。研究表明富硒生物菌肥对辣椒植株体内硒转化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为下一步将其在大田辣椒种植中的推广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硒(Se)作为人和动物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在维持机体健康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鉴于目前我国部分缺硒地区人均日摄入硒量仍不能满足卫生行业标准(WS/T 578.3—2017)推荐量,因此,寻找硒富集量大、有机硒转化效率高且生物可利用率高的硒强化材料的任务依然迫切。硒在生物体新陈代谢过程中多与氨基酸结合,进而参与构成蛋白质。蚯蚓是一类蛋白质含量较高的土壤动物,系统分析了蚯蚓对硒的富集转化、蚓体硒的生物可利用率、硒对蚯蚓生长繁殖和蚓体营养成分的影响,并对蚯蚓作为动物源硒强化材料的应用潜力进行了讨论与展望,以期为富硒农业产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科学支持。  相似文献   

4.
硒在植物抵御胁迫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硒是有益于植物生长的微量元素之一,在植物抵御生物胁迫与非生物胁迫中发挥重要作用。从硒在植物中的代谢途径出发,介绍了硒在不同环境胁迫下使植物抗逆性提升的作用机理,综述了硒在植物抵抗生物胁迫与非生物胁迫中的作用,以及硒与其他元素的交互作用,以期为未来硒在农业生态安全领域的研究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硒的生物有效性是决定硒在土壤-植物系统中转运、积累的关键因素,然而目前关于该方面研究进展还缺乏系统的总结和论述。本文结合赣南富硒脐橙调查研究结果,以硒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的运移为切入点,系统总结和论述了硒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的氧化-还原、吸收、转运过程,探讨了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施肥、农艺管理和植物生长阶段等对硒生物有效性和迁移的影响,并提出未来硒的研究热点:土壤微生物活性与硒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耦合关系;植物生长、果实品质与硒代谢相关的分子机制;结合同位素示踪技术和薄膜扩散梯度(DGT)技术原位探究硒在生物地球化学中的归趋。本综述可为土壤硒生物有效性调控、植物体系中硒的有效积累和农艺生物强化富硒措施方面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通过阐述硒在土壤中的含量和分布特点,了解不同土壤类型中硒含量的分布和差异,明确硒元素在土壤中的普遍迁移规律,重点总结了影响硒在土壤中生物有效性的因素,系统说明如何通过调控技术提高土壤中硒的生物有效性.对于探索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硒元素的迁移规律,提高土壤中硒的生物有效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土壤中硒的生物可利用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土壤中硒的赋存形态、生物可利用性,以及影响土壤硒生物可利用性的土壤理化性和植物本身的因素。提出了加强对土壤硒生物可利用性的影响机理及其在植物中的作用机制,以及开发富硒植物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不同修复措施对硒镉高背景区水稻的降镉增硒效果,在田间试验条件下,设置不同土壤调理剂处理进行效果对比,分析其对水稻产量、不同部位镉硒吸收转运、土壤pH、有效态镉含量及镉的化学形态等的影响。结果表明:除单施钙镁磷肥外,其余处理产量均较对照显著增加,增产范围在11.95%~25.98%。不同调理剂均较对照降低籽粒中镉含量以及提升硒含量,各处理下籽粒硒含量均达到《富硒稻谷》标准,除石灰处理外其余各调理剂处理籽粒镉含量均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0.2 mg·kg-1)以下,其中生物有机肥对水稻籽粒降镉增硒效果最好。相较对照,施用不同调理剂土壤pH值增加0.10~0.61个单位,从而降低了土壤有效态镉的含量,使土壤镉向残渣态转化。其中森美思处理下土壤镉的弱酸提取态降幅最大,达到17.59%;生物有机肥处理下土壤镉的可还原态降幅最大,为40.13%。钙镁磷肥+硫酸钾、森美思和生物有机肥处理下投入产出比显著高于其余处理,分别为3.39、3.31和3.18。综合来看,在硒镉高背景土壤中安全生产富硒水稻时,施用生物有机肥可以有效降低土壤镉有效性,抑制水稻中镉的迁移转运并促进籽粒对硒的富集,且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9.
硒是人体和动物生长发育必需的有益微量元素之一,硒具有抗癌防癌、防衰老、抗氧化和解毒等作用。植物是人体硒的直接来源,给植物补硒可通过施用富硒肥来实现。富硒肥包括有机富硒肥、无机富硒肥、基施富硒肥、叶面富硒肥、生物富硒肥、纳米富硒肥和缓释富硒肥等。每种富硒肥都有与农作物相适应的最佳施用量和适宜施肥时期。  相似文献   

10.
硒是生物的一种必需微量元素,它与工农业生产及人类健康关系密切。缺硒会使人的免疫功能下降,导致多种疾病,硒过多也会引起中毒。硒在电子、冶金、医药及环保等方面用途广泛,在农作物和畜牧业生产也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土壤硒水平对两种春大豆硒吸收与转化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采用盆栽试验,在不同硒水平的土壤上研究春大豆成熟时硒在各器官中的分配与存在形态。结果表明, 高硒土壤上两品种大豆籽粒中硒的积累量没有明显差异。在低硒土壤上, 大豆籽粒硒的转化效率低于高硒土壤,但高硒大豆中硒的植株内转运且向籽粒的富集的能力显著较强,且有机硒/无机硒比率较高。这提出了不同品种在不同土壤硒水平下的硒运转与有机硒合成能力的不一致性问题。同时,外源富硒条件下获得的硒可能有更高的生物活性, 这对于富硒大豆的生产和加工是十分有利的。  相似文献   

12.
建立了顺序注射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富硒农产品中硒的分析方法。探讨了富硒农产品中无机硒和有机硒的分离及提取方法。考察了酸度、硼氢化钾浓度及载气流量等条件对硒原子荧光强度的影响。在最佳工作条件下,硒的检出限为0.026 ng/ml,相对标准偏差为0.58%,线性范围为0~100 ng/ml,应用本方法测定不同富硒农产品中的总硒含量为43.8~648.2ng/g,有机硒含量为30.6~509.8 ng/g,无机硒的加标回收率为91.5%~104.5%。该方法简便、灵敏、重现性好、干扰少,适合富硒农产品中的总硒和有机硒的测定。  相似文献   

13.
土壤施硒对大蒜生理特性、含硒量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不同量亚硒酸钠进行大蒜土壤施硒的田间试验,研究硒对大蒜生理特性、含硒量及产量影响。结果表明,0.45 g/m~2硒施用量,大蒜叶片叶绿素含量最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最大;大蒜鳞茎硒含量随硒施用量的增加而显著提高,硒含量最高可达1.4 mg/kg,为对照的100、72倍,其全硒、有机硒和无机硒含量也随之提高,且有机硒的转化率与硒用量增加成正比,0.75 g/m~2硒施用量转化率高达93.1%;硒施用量低于0.6 g/m~2时有利于大蒜增产,硒施用量0.45 g/m~2时增产最多;综合各因素,大蒜土壤施硒以0.45 g/m~2为宜。  相似文献   

14.
硒是人体和动物体内的必需微量元素,适量硒对人体健康有重要的作用,硒的形态对硒的吸收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四川省万源市是重要的富硒地区之一,对万源市不同区域土壤硒及其形态进行分析,详细分析了土壤中硒的形态特征,并对硒形态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以便为今后开发硒产品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万源市土壤中硒各形态的量和所占全量的比例均为残渣态〉有机态〉酸溶态〉交换态〉水溶态,有效态所占比例超过10%,部分在20%以上;不同片区土壤硒的含量和形态特征有所不同,总体上大竹河片区土壤硒的总量和有效态高于其他片区;pH值的大小与水溶态、交换态和残渣态的关系较为明显,与酸溶态的关系次之,与有机态的关系最差;除水溶态外,土壤各形态硒与土壤总硒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广州市土壤硒含量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广州市不同地区的土壤硒含量、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广州地区表层土壤的硒含量相对较高。总硒含量的变幅为0.02~2.87 mg·kg-1,GM为0.314 mg·kg-1,有效硒的变幅为1.01~115.01μg·kg-1,GM为19.879μg·kg-1。广州地区土壤硒的空间分布呈现较大差异,富硒地区主要集中在南沙区、番禺区南部及增城区东部。广州地区土壤硒含量主要受成土母质的影响,酸性条件下富含有机质的砂质粘土和花岗岩硒含量较高。pH、土壤有机质含量和CEC对土壤硒的分布也有影响。  相似文献   

16.
 针对我国有72%地区属于缺硒或低硒地区,2/3的人口存在不同程度的硒摄入不足的现状,研制强化硒香肠。通过采用天然色素着色方法取代亚硝酸盐的发色,并在该香肠中添加有机富硒粉,制成无硝富硒香肠。经感官评定,具有较好的感官指标;人体试验表明无硝富硒香肠具有一定的补硒效果。这将对广大缺硒地区的人群提供一条方便和安全的补硒途径。  相似文献   

17.
Selenium (Se) is an important element from the environmental and biological point of view. In the world, deficiency of Se in a diet occurs more often and nutritional supplements are recommended.The ability of several plants to accumulate and transform inorganic Se forms into its bioactive organic compounds has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human nutrition and health. This work gives a brief overview of the study carried out to characterize Se species produced by different enriched edible plants which were grown in the presence of different Se species.  相似文献   

18.
豆芽菜对硒的富集特点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东北黄豆品种和恩施本地黄豆品种为试验材料熏采用不同硒浓度处理,研究不同黄豆品种的芽菜对硒的富集及硒对芽菜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同时采收的芽菜熏随着处理硒浓度的增加熏两个品种芽菜硒含量都呈现增加趋势,且随着生长时间的延长熏在同一处理硒浓度下熏东北黄豆芽的硒含量呈现增加趋势;恩施黄豆芽的硒含量在<6mg·L-1时呈现减少趋势熏在9、12、15mg·L-1时熏芽菜中硒含量有增加趋势。并且发现熏处理硒浓度在<6mg·L-1时黄豆芽生长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采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同时测定土壤样品中As和Se含量的可行性。[方法]研究炉高、负高压、灯电流、载气流速、屏蔽气流速、还原剂种类、酸度浓度、硼氢化钾浓度对原子荧光法同时测定As和Se含量的影响,采用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同时测定土壤样品As和Se含量。[结果]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测定As的检出限为0.370 ng/m L,Se的检出限为0.430 ng/m L,As和Se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28%和2.73%。[结论]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用于同时测定土壤样品中As和Se含量可行,能完全满足土壤样中As、Se的测定要求。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我院表皮葡萄球菌致医院感染状况及耐药性,以便采取更有效的控制措施。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08年1月间我院365例医院感染患者的各个感染部位进行表皮葡萄球菌的分离和耐药性检测。结果表皮葡萄球菌检出率逐年增加,菌株分布以呼吸道最多见,其次为伤口和血液;321株分离的表皮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菌株(MRSE)逐年递增;MRSE对头孢霉素类、红霉素、庆大霉素及环丙沙星等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但对阿米卡星耐药率仍<20%,对利福平和左氧氟沙星耐药率<50%;甲氧西林敏感表皮葡萄球菌(MSSE)对大多数药物依然保持较低的耐药率;未发现对万古霉素的耐药株。结论表皮葡萄球菌的分布广泛,耐药情况严重,MRSE菌株逐年增多,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抗生素的使用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参考本地区耐药趋势作出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