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迈向新世纪:中国农业现代化内涵拓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世纪之交,我国农业现代化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当前,有必要站在新的高度,在更宽广的视野中对农业现代化进行界定,拓展其内涵。农业现代化内涵的拓展,既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由重点突进转向全面推进的要求,也是农业、农村、农民“三位一体”格局被打破的要求。拓展后的农业两现代化内涵,包含农村现代化和农民现代化,由农业产业现代化、农业环境现代化、农业主体现代化三大块构成。 相似文献
2.
结合全国农业科技年,从“发展优质特色作物、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建设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发展无公害农产品”4个方面对我市农业发展进行了现状分析;提出了“加工体系不发达、市场体系不完善、服务体系不健全、保护体系不完备”是制约我市农业产业和种植业效益发展的4大主要因素;根据发展的需要,提出从“提升六大产业、拓展五个功能、做好四方面工作”上对提升我市农业产业、拓展农业功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拓展农业外延: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先从社会进步与体制变革,时机与条件以及产业分类目的三方面,揭示把农业外延拓展为“以动植物生物为中心,产前,产中,产后三领域全部内容的总和”的必然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论证拓展农业外延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农业现代化内涵的再界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借鉴吸收他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农业现代化的内涵给予了拓展和重新界定。从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商品化、农民素质的现代化以及农业现代化的开放性、系统性、动态性和可持续性等方面论述了农业现代化的内涵,指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农业现代化进程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是一个殊余同归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农家空间拓展与农业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农家生活空间“圈”及其扩张的角度,分析了农业现代化的演进过程,得出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实质是由农户必然性行为圈到农户选择行为圈,再到农户完全自主性行为圈的不断拓展的过程,亦即由必然性农业到选择农业再到完全自主性农业的过程,并在此基础上强调:农业现代化固然是农业工程技术与生物技术的现代化,但归根结底是建立在工程与生物技术现代化基础之上的农民生产与生活行为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6.
农业现代化是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方向,是整个国民经济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自1998年,广饶县被山东省委、省政府列为农业现代化建设试点县以来,全县上下从广饶实际出发,不断深化农村改革,推进科技进步,加快农业和农村市场化进程,农业现代化建设保持了良好的态势。从广饶的实践看,农业现代化要重点抓好七个方面的建设内容:农业物质装备现代化一是建立现代化的水利系统。引、蓄、排、灌、节“五水”并举,旱、涝、风、沙、碱综合治理,不断增强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二是建立现代化的农机装备体系。坚持提高土地产出率… 相似文献
8.
9.
张宝海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3)
农业产业化是企业与千家万户的农民风险同担、利益共享的经济联合组织。由于共同利益的驱使 ,其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有利于带领广大农民进入市场 ;有利于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 ,科技投入增加 ,增长方式创新 ,实现两个根本转变和可持续发展 ;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农村城市化 ;有利于抓住加入WTO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给予我们的机遇和优惠待遇 ,并能化解或减少其对我国的不良影响。由于这种机制顺应世界经济发展潮流 ,具有很强的应变能力和生命力 ,为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早日实现开辟了一条大通道。 相似文献
10.
论我国农业现代化与农业机械化的内涵及基本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将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内涵和基本特征概括为十个方面,即生产技术高科技化、人力资源知识化、增长方式集约化、经营循环市场化、生产组织社会化、生产过程机械化、农业生产绩效高优化、农业标准化、农村社会城镇化、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并提出农业机械化要与新型工业化道路相适应、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城镇化进程相结合、与三大战略相结合、与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印度的农业政策与农业现代化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登伦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7,9(1):90-93
农业是印度国民经济的基础,充满活力的农业对其国民经济持续增长至关重要。独立后,印度政府制定了以制度改革为主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政策,之后政策随着形势不断变化。半个世纪过去后,在粮食产量的增长、农业生产技术的现代化、商品化程度及产业化经营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就。 相似文献
12.
王善芝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5(2):63-64
现代化具有整体性和关联性。农业、农民、农村(“三农”)问题的解决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解决“三农”问题,必须创新体制,以解决农民问题为突破口,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14.
农业科技革命与我国农业现代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分析农业科技革命的内涵及当代农业科技革命宏观发展趋势的基础上 ,探讨农业科技革命和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关系 ,指出推进农业科技革命是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对现阶段农业科技革命和创新中的制约因素及相应对策措施也作了较详细的阐述。参 3 相似文献
15.
金融支持农业现代化发展实证研究?——基于湖南省宏观数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高金融支持农业现代化效率,有助于提升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步伐。基于湖南2005-2014年的相关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法和多元线性回归法,分析湖南金融支持农业现代化的促进作用,探讨湖南金融支持农业现代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人均农业存款越多,越能为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提供资金,金融支农效率就越高;金融从业人员数量越多,说明金融服务的覆盖面越广,有利于提高金融服务水平;而二元经济结构制约城乡协调发展,严重阻碍了农业现代化进程;农村金融机构覆盖率与金融支农呈负向显著关系,这表明仅仅依靠增加金融机构数量不能有效提高金融支农效率。因此,为提高金融支农效率和加快金融支持农业现代化发展,提出扩大金融机构和金融从业人员的覆盖面,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鼓励吸收农业存款,加大对农业现代化的资金供给;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障碍,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等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江西发展创意农业的优势和劣势,为实现江西从传统农业大省向现代农业强省转变、推动其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实地调查和文献资料研究,分析婺源“油菜花”和“凤凰沟”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两个成功模式的经验,理清江西发展创意农业的优势和劣势,有针对性地提出江西发展创意农业的对策建议。【结果】江西在资源、区位、政策及特色农产品等方面具备发展创意农业的优势;其劣势在于缺乏整体规划、同质化现象严重,观念意识有待提高,科技创新能力较低,缺乏专业的创意人才,部分创意农业资源未得到充分开发。【建议】加大对创意农业的整体规划和政策支持,转变观念、增强创意农业意识,加强创意农业的市场营销,以科技创新驱动农业创意,加大创意农业人才培育力度及资金支持力度,以推动江西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文章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利用知识图谱研究方法和CiteSpace V可视化软件,对1998—2018年世界农业现代化相关文献进行关键词共现分析、文献共被引分析和突现性分析,探究了农业现代化研究的知识基础、研究趋势变化和研究前沿。结果表明,世界农业现代化研究呈现出显著的地域特征,具体表现为,欧洲发达国家在知识密集型农业体系的研究方面领先一步,发展中国家更多的是自给型农业向市场型农业转型研究;其知识基础构成包括食物安全、灌溉现代化、"三农"问题、农业生态现代化和农业价值链,对应的研究前沿包括土地整理、农业价值链提档升级、可持续集约化、食物主权、动植物传染病与食物安全、生物多样性农业和农业水资源生产力等。另外,早期农业现代化研究较多关注主流农业体系,以及如何消除主流农业体系出现的负外部性问题,近年则更多考虑农业体系生态转型,呼吁乡村全面振兴。因此,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未来我国农业现代化应该拓展其在乡村与农业社区繁荣方面的时代内涵,深化对"农业现代化也是改造现代农业"这一理解;农业现代化研究在关注工业化农业的同时,应该重视替代农业体系的发展壮大,支持形成多元体系共同发展的格局。这要求我国农业现代化研究在吸收传统农业实践经验的同时,要注意借鉴欧美发达国家的生态转型经验,创新农业生态现代化的形式,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生态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18.
论生态农业与农业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农业是适合我国基本国情的一种可持续发展农业模式,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本文在对生态农业发展必要性和其典型模式分析的基础上,对生态农业的发展和建设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党的二十大明确了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目标,提出要加快推进农业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农业保险对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全面总结中国农业保险取得的主要成效,分析农业现代化风险趋势,探讨农业保险面临的主要挑战,提出服务农业现代化的对策建议。研究表明,近年来我国农业保险在发展规模、服务理念、保障体系、助力脱贫、产品创新、科技应用和制度体系建设等多个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然而,农业现代化面临风险更加集中和复杂的趋势,农业保险仍然存在灾害补偿能力不足、保障程度不高、体制体系不平衡和制度运行不规范等问题和挑战。因此,新时期应从强化政府主导职能、优先推进三大主粮和重要农产品保险全覆盖、完善风险减量和分散机制、优化产品分类和区域定价机制、实施分级分类财政补贴政策、高质量推进保险机构服务能力建设等方面着手,全方位、广覆盖、高水平构建中国特色农业风险保障体系,高质量服务农业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20.
农业现代化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基础。在弥补以往研究理论和应用不足的基础上,本研究基于技术诱导理论,系统阐释了农业现代化路径选择的理论逻辑,分析了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的经验路径,并利用2000—2021年我国31个省(区、市)(不包含港澳台地区)的面板数据和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实证分析了中国不同区域的要素产出弹性变化特征,提出了区域农业现代的适宜路径。研究结果表明,立足要素禀赋的技术创新路径,决定了农业现代化的模式方向。美国、日本、德国、以色列等典型发达国家的农业现代化路径,遵循了技术诱导的理论逻辑。中国2000年以来劳动力要素产出弹性为负,整体呈现“先减后增”的变化趋势。化肥要素产出弹性逐步减小且仅东部地区仍为正值,机械要素和土地要素产出弹性不断增长,二者优势最为明显的地区分别是东北和中部,也基本遵循技术诱导的内在逻辑。因而,在区域层面上,中国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分别适宜日本精耕细作集约型路径、德国生产集约与机械技术复合型路径、以色列环境优先与科技创新相结合的精准型路径、美国规模经营型农业现代化路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