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昆阳磷矿山损毁林地生态植被恢复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山损毁林地生态破坏严重,植被恢复困难,在生态植被恢复时,需要先进行客土覆土重建植生土壤,再进行人工植被重建;通过研究,提出了磷矿山损毁林地植被恢复技术模式8种,从各参试树种生长状况来看,乔木树种旱冬瓜、藏柏、墨西哥柏、清香木等树种适应性较好,生长迅速;从参试的灌草长势及适应性来看,火棘、车桑子、马桑、苦刺、多花蔷薇、迎春柳、戟叶酸模均较好,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边坡长势最好的是藏柏、其次是旱冬瓜和云南松,但由于植被恢复的时间较短,植被恢复后得群落稳定性、生物多样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昆明地区大面积宜林荒山的特点和课题的目的要求,进行了树种选择试验。通过试验,筛选出银荆、墨西哥柏、旱冬瓜、冲天柏、柳杉、藏柏、华山松、滇石栎、槲栎、麻栎等树种,可以在滇中宜林荒山造林中大面积运用。  相似文献   

3.
袁军 《林业调查规划》2002,27(Z1):118-121
据 2 0 0 2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 ,大理市有桉树 (主要是蓝桉 )林分面积 2 2 13hm2 ,其中低值、劣质林分占85 8% ,因此必须进行改造 ,其措施包括 :①用云南松、冲天柏、麻栎、栓皮栎、旱冬瓜、车桑子等更换蓝桉 ;②进行带状和块状整地、清林、造林 ,营造混交林。  相似文献   

4.
昆明地区荒山造林树种选择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根据昆明地区大面积宜林荒山的特点和课题的目的要求,进行了树种选择试验。通过试验,筛选出银荆、墨西哥柏、旱冬瓜、冲天柏、柳杉、藏柏、华山松、滇石栎、槲栎、麻栎等树种,可以在滇中宜林荒山造林中大面积运用。  相似文献   

5.
为揭示植被恢复对磷矿土壤质量的影响,以昆阳磷矿人工林植被恢复样地的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综合指数法和加权求和法对土壤养分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昆阳磷矿矿区废弃地不同恢复林地的土壤养分含量存在较显著差异,与未进行植被恢复的废弃地土壤相比,各养分指标含量均显著提高;(2)p H和速效钾对土壤质量的作用分值较小,是影响研究区土壤质量的限制性因子;(3)有机质含量的权重最大,速效氮和速效钾次之;(4)7种植被类型的土壤养分质量综合指数均高于废弃地土壤,大小依次为旱冬瓜+圣诞树林栓皮栎林蓝桉林圣诞树林旱冬瓜林直干桉林藏柏林,其中,旱冬瓜+圣诞树林和栓皮栎林的质量指数均大于0.8,说明这2种林分的表层土壤质量较优,蓝桉林和圣诞树林的质量指数在0.6-0.8之间,说明此2种林分土壤的综合质量良好,旱冬瓜林、直干桉林和藏柏林土壤的综合质量处于中等水平。  相似文献   

6.
根据野外典型样方调查结果,以群落植物区系特征、层次结构特征、种群大小级结构以及物种多样性几项指标,分析松山自然保护区旱冬瓜群落特征.结果表明:该群落植物种类丰富,地理成分复杂,主要由热带和温带区系成分组成,并具有明显的过渡性特征.群落层次分明,有乔木、灌木和草本3个层次,其中,乔木层、草本层分别形成以旱冬瓜、紫茎泽兰占绝对优势的单优种群.群落层间植物及蕨类植物甚少.旱冬瓜群落物种多样性由高到低依次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群落中旱冬瓜天然更新缺乏,处于生长衰退期,在群落中处于很不稳定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2010~2013年在马关都龙曼家寨锌铟矿山采用墨西哥柏、旱冬瓜、川滇桤木、小叶榕、滇朴、湿地松、黄杨、小叶女桢、木豆、类芦、苇状羊茅、黑麦草12个树(草)种进行10种配置模式试验,对其3年生各树(草)种生长量及不同模式土壤养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充分考虑试区生态环境现状、特点及植被恢复的目标,筛选出了适应性强、造林成活率及保存率高、生长旺盛的川滇桤木、木豆、旱冬瓜、类芦4个树(草)种作为矿区初期、终期植被恢复的造林物种,采用川滇桤木+类芦和木豆+类芦2种乔草、灌草配置的模式进行植被恢复,可加快植被正向演替的进程,并能形成良好的乔木、灌木、草本层次错落具异林复层的林分结构,造林成活率达95%以上,保存率达87%以上。3年生川滇桤木平均树高为4.79 m、平均胸径为4.5 cm;木豆平均株高为2.16 m、平均地径为2.8 cm;类芦平均株高达2.18 m以上。在植被恢复的初期,适宜的造林物种进行合理的配置,不仅能保持物种的多样性,形成良好的群落层次结构,且对改善和提高土壤肥力具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8.
以湖南省会同县炼山造林后4个不同年龄杉木人工林为对象,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研究了炼山造林后杉木人工林林下植被多样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4个不同年龄杉木人工林林下植被多样性丰富,总物种数达到167种,分属于65科,127属;4个年龄阶段林下植被物种总数分别为74、85、76、68,草本的总数量在3 a时就达到最大值,平均高到7 a时,达到最大值;灌木的株数密度在7 a达到最大,随后开始降低,平均高则随林分年龄的增加而增大;林分中藤本的数量基本不变。随着林分年龄的增加,林下植被的物种相似性指数相对降低;菝葜Smilax china、狗脊蕨Woodwardia japonica、广东蛇葡萄Ampelopsis cantoniensis的重要值在所有样地中均大于5,是会同县杉木人工林的常见植物种;3 a时,五节芒Miscanthus floridulus的重要值最大,17a以后,杜茎山Maesa japonica和五叶地锦Parthenocissus quinquefolia的重要值最大。不同年龄阶段林下植被群落的Simpson指数在不同生活型中存在一定差异,灌木呈下降趋势,草本则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特点,藤本波动较为明显,先降低后升高最后又降低。Pielou均匀度指数在藤本中变化较大;灌木Pielou均匀度指数在恢复初期增加,7 a时达到最高,随着林木分化和物种竞争,灌木均匀度下降;草本Pielou均匀度指数在炼山造林后17 a时达到最高,随后开始降低;表明炼山造林后杉木人工林群落的物种演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炼山造林和幼林抚育时,建议多采用穴状整地和除草,以保持杉木人工林林内物种多样性。  相似文献   

9.
本项研究选取云南切梢小蠹寄主植物云南松的针叶和藏柏、樟树、滇青冈等20种非寄主树种的叶与云南松针叶混合物(质量比为1∶4),利用Y型嗅觉仪测定其趋向行为,测试云南切梢小蠹对纯云南松针叶、混合样及空气间的趋向行为选择的差异性.结果表明,以云南松针叶作参照,云南切梢小蠹对云南松+藏柏、云南松+缅桂、云南松+滇朴、云南松+旱冬瓜的趋向率较低,分别为32.3%、33.4%、32.3%、31.5%;以空气作参照,混合样趋向率由小到大依次为云南松+藏柏、云南松+缅桂、云南松+滇朴、云南松+旱冬瓜,分别为38%、39%、40%、42%,均小于50%;藏柏、缅桂、滇朴、旱冬瓜4个树种对云南切梢小蠹表现较强的趋避作用,可作为营建抗云南切梢小蠹虫危害的混交树种.  相似文献   

10.
以地处滇东的富源喀斯特地区典型人工林即华山松纯林的幼树阶段、始材林阶段和成熟林阶段及华山松-麻栎人工针阔混交林的始材林阶段为研究对象,用空间代替时间选取其调查样地,依调查数据研究了该地区华山松人工纯林各生长阶段及华山松-麻栎人工林的群落结构特征.其中应用物种丰富度、Simpson指数、Shannon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分别分析了华山松人工纯林各生长阶段及华山松-麻栎人工混交林始材林阶段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和群落总体的植物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华山松人工纯林不同生长阶段林分各生活型的植物物种多样性都在始材林阶段达到最大,而草本层的植物多样性最小值出现在幼树阶段,灌木层和群落总体的植物多样性最小值出现在成熟林阶段.华山松-麻栎人工混交林始材林阶段草本层和灌木层的植物物种多样性都低于华山松人工纯林的始材林阶段;而乔木层和群落总体的植物物种多样性则比华山松人工纯林始材林阶段高.华山松人工纯林幼树阶段灌木层的植物物种多样性大于草本层,进入始材林阶段后为草本层大于灌木层并大于乔木层.华山松-麻栎人工混交林始材林阶段草本层和灌木层的植物物种多样性分化不大,而以乔木层为最低.  相似文献   

11.
大兴安岭火烧迹地植被天然恢复效果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大兴安岭新林林业局宏图林场3个不同火烧恢复时期森林植被恢复的调查,以火烧迹地内生物多样性为研究对象,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各调查区恢复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火烧迹地各层物种数随火烧后恢复时间的推移,乔木层与灌木层的变化不是很明显,而草本层变化较大,随着时间的推移物种数逐渐降低;各层的物种多样性随火后恢复时间的推移先增加后减少,之后逐渐处于平稳;各层的物种均匀度随火后恢复时间的推移也是先增加后下降,之后逐渐处于平稳,其中波动变化最大的是灌木层,说明火干扰对灌木层空间分布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油松人工林皆伐前后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变化及与土壤水分的关系,为在油松林皆伐后植被恢复和发育阶段维持生物多样性、保持林分结构稳定、发挥更高生态效益等方面提供科学依据和经营措施建议。【方法】采用时序研究法,在河北平泉地区选择立地一致的不同林龄油松人工林(32年中龄林、40年近熟林、53年成熟林)和皆伐后不同时间(5、10、24 a)的天然更新林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油松人工林下植物物种组成与多样性的变化规律及与土壤水分间的相关性。【结果】1)皆伐前后6种林分样地共出现灌木植物21种,草本植物65种,不同样地林下植物组成存在差异。胡枝子在各林分样地均有出现,且重要值均> 20%,在灌木层优势地位明显;草本层中菊科植物种类最多,有18种,其次是蔷薇科和禾本科,分别为6种和4种。2)不同林分样地林下植物多样性指数均表现为草本层>灌木层,皆伐前随着林龄增加林下植物多样性逐渐增加;皆伐后灌木层植物多样性表现为先下降后增加再下降,且变化幅度明显,伐后10 a灌木层Margalef丰富度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最大,分别为1.40、0.61、1.24和0.74,与53年样地差异不显著。皆伐后不同时间的天然更新林草本层植物多样性均与伐前53年样地的差异不显著,皆伐对灌木层植物的影响较大。3)不同林地土壤水分变化规律较一致,表现为伐前随林龄增加而逐渐增加,伐后5~10 a仍保持较高水平,伐后24 a出现下降,经相关分析植物多样性指数与土壤水分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草本层的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结论】伐前林下植物多样性变化主要与林分密度降低、光照条件改善有关,伐后主要与油松天然更新及种间竞争有关。依靠油松天然更新恢复的林地保持了较高的生物多样性,但在皆伐10 a后出现下降的趋势,建议在此时对油松更新苗进行人工抚育、降低密度以维持植物多样性。土壤水分是影响植物多样性的关键生态因子,良好的土壤水分条件和林下植被的恢复和发展可以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13.
北京八达岭植物群落多样性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34个样地的调查资料,分析了该地区森林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特征:群落内各层物种丰富度指数的大小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多样性指数的大小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灌木层与草本层的多样性指数随林分郁闭度变化而变化,在林分郁闭度为25%的侧柏黄栌混交林中,灌木层的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小于草本层;在郁闭度53%的杂木林中,灌木层和草本层的多样性指数接近;在郁闭度53%以上的各个群落内,草本层的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基本上都大于灌木层。人工林中的物种多样性变化多样,明显低于天然林,林分层次单一,更新不良,缺乏灌木层和地被植物,生态系统很不稳定。  相似文献   

14.
不同森林类型物种多样性及影响因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对雾灵山不同森林类型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用逐步回归方法研究影响森林物种多样性的主要因子。结果表明,在不同森林类型中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多样性由高到低依次为: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多数森林类型草本层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均高于灌木层,而均匀度指数则相反。影响灌木层物种多样性的主要因子包括林龄、郁闭度和坡向,影响草本层物种多样性的主要因子包括林分公顷株数、郁闭度和土层厚度。  相似文献   

15.
小陇山辽东栎次生林的结构特征和物种多样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运用混交度、角尺度、大小比数、林层数等林分空间结构参数,直径分布和物种多样性等非空间结构参数,对小陇山林区辽东栎天然林林分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小陇山林区辽东栎天然林群落的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丰富,多样性高;乔木层物种多样性指数明显低于灌木层和草本层;直径分布特征表现为典型的异龄林直径分布特征;林分天然更新良好,辽东栎实生苗占幼苗总数的46%;林分中林木个体分布角尺度均值为0.541,林木个体水平分布格局属团状分布;群落的树种隔离程度较高,平均混交度高达0.71,群落中77.4%以上的林木处于中度混交以上,处于强度混交的比例也接近于24%;林分中各树种以胸径作为比较指标的大小比数排序为:锐齿栎辽东栎漆树灯台树华山松青榨槭三桠乌药椴树秦岭白蜡梾木;在垂直结构方面,林分的平均林层数为2.45层,林层分化明显。依据辽东栎林分的天然更新和结构特征提出经营建议。  相似文献   

16.
采用相邻格子样方法对种植外来种群落的百山祖主峰一带和周围未种植外来树种植被进行了野外调查,并对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作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百山祖主峰一带引栽外来树种后,虽增加了木本植物的物种多样性,但抑制了本地乔木树种的生长;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恶劣的生境条件,从而增加了灌木层的物种多样性;木本植物的增多,降低了草本植物的物种多样性。  相似文献   

17.
浙西北天然次生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浙西北地区天然次生林群落植物物种多样性特征进行了研究,测定了群落植物生长型构成以及各层次植物物种的重要值,采用多种测度方法计算了群落各层次植物物种的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1)浙西北地区天然次生林群落各层次优势种比较明显,乔木树种以青冈为主,灌木树种以柃木和檐木占优势,草本植物则以箬竹为主;(2)该地区天然次生林群落植物物种比较丰富,乔木树种种数最多,草本植物稀少;就各层次而言,草本层物种数最多,乔木层和灌木层比较接近,各层次的均匀度指数的趋势是灌木层最高,草本层最低,乔木层居中;以多种指标计算各层次物种多样性指数结果均显示,灌木层多样性指数最高,草本层最低,尽管草本层具有最高的丰富度;(3)封育时间长、人为干扰轻的地区具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指标以及数量指标,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相似文献   

18.
Direct seeding is a less expensive practice than planting and has the potential to become a viable alternative to transplanting for afforestation and regeneration purposes. As an effective and a less costly regeneration method, aerial seeding has been applied with several tree species. As early as 1956, Chinese people engaged in aerial seeding and stands with a total of 2.97×107 hm2 have been developed up to 2004. Our study tested whether the growth of planted Chinese pine (Pinus tabulaeformis Carr.) seedlings and its undergrowth development in northwest aspects differ from that of aerially sown seedlings on the northern and northwestern aspects of slopes. In 2007, we collected data such as height, diameter at breast height (DBH), clear bole height and canopy widths of trees, abundance, coverage, and frequency of shrubs and herbs from 21-year-old planted Chinese pine stands on a northwestern aspect (PNW), aerially sown stands in a northwest aspect (ANW) and aerially sown stands in a northern aspect (AN).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elation of crown area and mean DBH was best fitted by a double inverse model for the ANW and AN forests and by a quadratic model for the PNW forest.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the growth between ANW and AN forests, while growt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PNW forest than in the ANW and AN forests. That was consistent with the Sorenson diversity indices in the shrub and herb layers, indicating that there was a large number of the same species in both aerially seeded stands, although their locations were different. Both the number of species in the undergrowth and the Shannon-Wiener index in the shrub layer were higher in the PNW stands than in the ANW and AN stands. Dominant families for all three stands were Rosaceae and Compositae in the shrub and herb layer, respectively. The dominant species for all three stands was Spiraea pubescens in the shrub layer, while the dominant species was different from each other in the three stands. The discrepancy in diversity and composition of species in the herb layer show that herbs are sensitive to shrubs in the three forests. High mortality and skewed diameter distributions reflect severe competition and too high a density in the aerially seeded forests. Thus, aerial seeding is a viable and effective regeneration technique, but management practices, such as thinning, should be applied to these forests.  相似文献   

19.
根据64个植被样方调查资料,分析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熊猫栖息地植物群落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熊猫栖息地不同植被类型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值H'、D和均匀度指数Jsi基本表现出一致的变化趋势:常绿落叶阔叶林>温性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温性针叶林>亚高山针叶林,而物种丰富度S变化为温性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林>亚高山针叶林>温性针阔混交林.在不同的植物群落中,由于地形地势、坡度、土壤、水热条件等原因,其物种多样性指数不同,但其多样性测度指标除物种丰富度外均呈现出基本一致的变化趋势.随海拔的升高,大熊猫栖息地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变化先增加,然后下降,最后趋于平稳.坡度不是影响卧龙野生大熊猫栖息地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因子.不同的坡向其物种丰富度S变化为西>北>东>南,物种多样性指数H'、D呈现西>南>北>东的递降格局,均匀度指数Jsi呈现南>西>东>北的递降格局.在不同的群落中,物种丰富度变化表现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且42.9%群落中乔木层大于灌木层、64.3%群落中乔木层大于草本层、92.9%群落中灌木层大于草本层,落叶针叶林乔木层树种丰富度小于灌木层和草本层,但其灌木层物种丰富度大于草本层.在同一或不同生长型中,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变化大体一致.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桂西南岩溶区不同恢复模式群落的生物量及其林下植物多样性的特点,为该区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功能恢复效果评价积累基础数据。[方法]以桂西南岩溶区4种不同恢复模式为研究对象,采用样方法对林下植物多样性进行研究;采用收获法研究灌木层与草本层的地上、地下生物量及凋落物层现存量;采用异速生长模型来估算乔木层的地上生物量,并参考IPCC根茎比来量化乔木的地下生物量。[结果]表明:共调查记录林下植物85种,隶属于46科,81属,其中,灌木植物25科,46属,50种;草本植物21科,35属,35种;不同恢复模式群落生物量的变化趋势为自然恢复林(166.66 t·hm-2)任豆林(48.61 t·hm-2)吊丝竹林(36.54 t·hm-2)灌草坡(0.96 t·hm-2)。[结论]不同恢复模式灌木层物种丰富度差异不显著,最高的为灌草坡(16种),其次为任豆林(15种),最低为自然恢复林(12种);草本层物种丰富度最高的为任豆林(12种),其次为灌草坡(10种),最低为自然恢复林(4种)。自然恢复林乔木不同组分生物量与任豆林、吊丝竹林之间差异显著(P0.05);灌草坡的灌木、草本地上生物量与吊丝竹林、任豆林、自然恢复林之间差异显著(P0.05)。吊丝竹林、任豆林的灌草生物量表现为草本层灌木层,而灌草坡与自然恢复林的灌草生物量则表现为灌木层草本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