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通过总结我国近60年的海岛棉育种历史,了解海岛棉不同阶段的种植规模、产量水平和品质性状,分析当前海岛棉育种工作的长处和不足,提出今后海岛棉育种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采用海岛棉与陆地棉杂交育成的优质中间材料作亲本,与陆地棉抗病品种杂交,经过连续多代的选择培育,育成了高品质棉花新品种蜀棉2号,表明利用海岛棉及其质源作亲本,改良陆地棉的纤维品质,是完全可行的。同时,研究了不同生态条件对高品质棉纤维性状的影响,表明为了充分发挥高品质棉的优良特性,高品质棉应当安排在温、光条件好的宜棉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3.
海岛棉所生产的细长纤维,为特种工业所必需的原料,我国需要很为殷切。以往国内未大量种植,主要依赖国外进口。从自然条件来看,我国有些地区适于种植海岛棉,根据几年试验的结果,在云南、广西和南疆等地区海岛棉产量可以达到相当高的水平。现将海岛棉在这些地区的生育情况及产量品质等情况,胪列叙述以供参考。为便于比较起见,首先将世界上生产细绒棉的几个主要国家的气候条件加以叙述:一、世界海岛棉主要生产国产区的气候及产量概况:1、苏联:海岛棉主要产区在土库曼和塔吉克两共和国的南部,位于北纬37——38度;年雨量一般为100毫米,主要分布在冬春,夏季5——10月几乎无雨;4——10月分平均温度在21——23℃,7——8月分平均在26——29℃;无霜期230——240天。1956年塔吉克共和国平均每亩产籽棉308斤。2、埃及:棉区位于北纬22——31度的尼罗河流域;全为沙漠地带,气候炎热干旱,北部年雨量180  相似文献   

4.
通过选择不同株型海岛棉品种4个(短果枝和长果枝各两个),设置4个密度水平(16.5、24.0、31.5和39.0株/m~2),研究密度对不同株型海岛棉品种其产量和品质方面的影响,探讨和分析不同株型海岛棉品种的最佳种植密度。结果表明:密度对不同株型品种(系)的衣分没有影响,而与单铃重和籽指呈负相关;在籽棉单产方面,松散型品种(系)较紧凑型品种(系)在高密度下能发挥更好的产量性状。密度与马克隆值、断裂比强度呈负相关,而纤维长度表现为先升后降的趋势。因此在棉花种植时需要考虑株型来确定适宜的播种密度,以保证产量和品质达到最优化。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海岛棉不同时间杂交制种效果的比较,结果表明不同海岛棉组合杂交结铃率差异较大,杂交组合的杂交结铃率性状的优劣,应作为杂种优势利用的一个指标;南疆海岛棉杂交制种适宜时间为7月上中旬,8月初开始,杂交结铃率有较大下降,对海岛棉杂交制种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郭长生 《中国棉花》2012,39(6):38-38
用海岛棉做砧木、陆地棉(抗虫杂交棉)做接穗形成的嫁接棉是无性繁殖的组合体。从2006年开始,经过6年多的时间,在不同镇、村联系户试验,从2007年几十株到2008年上百株,发展到2011年上百亩的连片种植。2011年射阳县阜余镇沙东村皋锡明7.33hm2嫁接棉,在遭遇多雨、棉花普遍  相似文献   

7.
随着纺织业的发展,对高品质原棉(适合纺60~70支以及70支以上的高支纱)的需求日益增加,占总消耗量的10%;而我国除新疆种植海岛棉生产少量高品质原棉外,全部需进口。市场缺口大;且海岛棉受区域限制产量有限,进口原棉成本高,制约了我国高档纺织品的发展。为满足纺织工业对优质原棉的需求,有必要研究和发展高品质的陆地棉新品种,所以,高品质陆地棉品质创新和新品种选育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海7124是江苏省农科院经作所于50年代从埃及海岛棉米努菲中选育的一个品系,我们于1984年引入河南安阳,种植3年,表现早熟、抗病、丰产,是多年来在黄河流域棉  相似文献   

9.
南疆海岛棉中后期 叶病的发生及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南疆地区海岛棉新品种(系)不断推广,海岛棉单产迅速提高,加上棉花价格差异,一些地方和团场逐步扩大了海岛棉种植面积,并且已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但在最近几年调查中发现,海岛棉中后期叶病发生比较普遍,特别是铃期至吐絮期叶病的发生更为严重,并且有越来越...  相似文献   

10.
2012年10月28日至11月29日,对云南省东南边境地区进行了棉花种质资源考察收集。考察组先后考察了勐腊、勐海、孟连、西盟、江城等9个县(市)、35个乡镇、97个村(寨),考察以乡镇为中心,向村寨进行"拉网式"搜索,共收集到地方棉花品种资源94份,其中亚洲棉25份、海岛棉67份和陆地棉2份。本次考察进一步说明云南省是我国海岛棉和亚洲棉早期种植和利用的中心,但现在不少地方品种已经丢失。  相似文献   

11.
土壤微生物对海岛棉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高产和一般产量海岛棉田土壤养分和土壤微生物数量进行了测定 ,并对两种产量棉田海岛棉生长和产量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 :不同产量的棉田土壤养分和土壤微生物数量存在差异。由于土壤养分和土壤微生物数量不同 ,导致海岛棉生长势及产量的明显不同。同时提出了棉秆、油渣还田是海岛棉集约化种植条件下培肥土壤最为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根据已公布的陆地棉GhHOX4序列设计适当引物,以海岛棉Giza75第一链cDNA为模板,用PCR方法,首次在海岛棉中克隆出GbHOX4的基因全长cDNA序列,用BamHI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经改良带有绿色荧光蛋白标签的pBI121载体,构建了海岛棉GbHOX4基因荧光载体。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海岛棉全生育期内不同品种及同一品种不同果枝部位蕾铃脱落动态变化及其差异,对4个品质和产量性状有差异的海岛棉品种蕾铃着生、脱落情况进行连续观察。结果表明:落蕾高峰期在6月下旬,以中部果枝落蕾较多;落铃高峰期在7月中下旬,以上部果枝落铃较多。所有品种的落铃率均高于落蕾率,蕾铃总脱落率与果枝数均具有较高的相关性。丰产型海岛棉品种蕾铃脱落率低于优质型海岛棉品种。  相似文献   

14.
海岛棉的若干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6~1992年在温室条件下,利用海岛棉的再生性培育成功了多年生海岛棉63株,其中7年生海岛棉4株。在此过程中,对海岛棉的若干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的研究。1.棉株生态类型海岛棉可分为长果枝和零式果枝两个类型。这两个类型的多年生植株在形态结构上有明显的区  相似文献   

15.
适应当前及21世纪育种需要的印度棉花种质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度棉花品种资源较为丰富,具有7000多份栽培种、杂交种及棉属野生种,其数量居世界第三位。其中陆地棉4000份,亚洲棉1700份,海岛棉1700份,非洲棉400份,除了24份棉属野生种外,还有400份特异的多  相似文献   

16.
南疆海岛棉机采试验示范效果及存在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南疆塔里木河流域具有适宜海岛棉生长的特殊的气候条件、高水平的农业现代化装备以及优越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是全国最大的优质长绒棉生产基地。但近年来,海岛棉人工采收成本大幅上升,海岛棉种植范围日益萎缩,种植规模不断下滑。  相似文献   

17.
为探索氟节胺类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海岛棉化学打顶的效果。以喷施不同用量(300 mL·hm-2、750 mL·hm-2、1 200 mL·hm-2)25%(质量分数)的氟节胺悬浮剂为处理,以人工打顶为对照,研究氟节胺对海岛棉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用量氟节胺处理对海岛棉的株高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可以达到一定的打顶效果;施用300 mL·hm-2的25%氟节胺,能获得较高的籽棉产量;不同剂量氟节胺处理对海岛棉纤维品质指标均无明显影响。这些研究结果可为海岛棉高产栽培和化学打顶技术优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新疆海岛棉育种现状及存在问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对新疆海岛棉从20世纪50年代初至今的品种更新演替情况及近10年自育海岛棉品种主要性状分析,总结了目前海岛棉科研育种现状,指出了海岛棉育种存在的问题与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利用广西南部充足的光热资源,为陆海杂交种的选育及其宿生栽培利用提供参考。研究陆地棉和海岛棉及种间杂种的主要性状表现,并对一、二年生海岛棉及陆海杂种的主要性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相对陆地棉和海岛棉亲本,陆海杂种具有出苗率较高、生长速率较快、植株比较粗壮的特点,生育期长于陆地棉而短于海岛棉,且其产量较高、品质较好;(2)二年生与一年生棉花相比,皮棉产量增高64.97%~94.11%;而纤维品质均无显著差异。因此,陆海杂种及其宿生栽培在广西南部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科棉3号是江苏省科腾棉业有限责任公司推出的高品质棉花新品种,它是以9287(海岛棉7124×苏棉2号杂交后代选系)×338(冀棉7号×野生棉雷蒙德字棉杂交后代选系)配组的杂交一代种,2003年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通过审定,2004、2006年分别为江苏省农林厅、安徽省农业委员会批准引进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