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魏达  旭日  王迎红  姚檀栋 《草地学报》2011,19(3):412-419
青藏高原广泛分布着以高寒草甸和高寒草原为主的陆地生态系统。由于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异质性较大,对高寒草地主要温室气体通量的估算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为研究高寒草原温室气体通量规律及其驱动因子,并为动态碳-氮耦合模式在高寒生态系统的参数化与检验提供数据支持,于2008年7-9月,使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在位于青藏高原腹地的纳木错高寒草原开展了主要温室气体通量(CO2,CH4,N2O)及环境因子的同步观测。结果表明:纳木错高寒草原生态系统CH4,N2O通量和CO2排放分别为:-0.047 mg·m-2·h-1,0.49μg·m-2·h-1和208.2 mg·m-2·h-1;在季节尺度上,土壤温度与CO2排放呈显著正相关,与N2O和CH4通量线性关系不显著;土壤含水量与CH4和N2O通量呈正相关关系,但与CO2通量无显著相关。在日变化尺度上,土壤湿度稳定,土壤温度变化与N2O和CO2通量成正相关,对CH4通量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青藏高原退化高寒草甸草原分类的遥感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涂军  石承苍 《草地学报》1998,6(3):226-233
应用遥感技术,探讨了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坡,青海省达回县段退化高寒草甸草原的类型、分布、面积和遥感判译标志。将研究区内高寒草甸划分为五个类,两个亚类和三个退化草原型。重点分析了高山草甸草原退化的主要原因和遥感影像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牧业区,局部草甸载畜能力与局部草甸成土母质的理化特性密切相关。制定科学合理的放牧载畜量应考虑成土母质因素。  相似文献   

4.
青藏高原牧区发展现代草原畜牧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了当前青藏高原牧区发展草原畜牧业过程中的几种典型的认识误区和存在的的问题.对草原畜牧业的地位和作用、青藏高原牧区产业结构变化、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和发展模式的选择、建立草畜平衡机制等进行了较深入的阐述,提出了发展思路与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青藏高原东北边缘牧区气候变化及其对畜牧业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利用青藏高原东北边缘的甘南高原牧区草原牧场气候资料和牧业生态定位观测资料及统计资料,分析青藏高原东北边缘的甘南高原牧区草原牧场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畜牧业的影响.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东北边缘的甘南高原牧区大部分区域降水量年际变化呈下降趋势,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存在6~7、15 a的年周期振荡特征.气温年际变化趋势呈上升趋势,增温速度均大于全国增温速度.20世纪70年代之后持续偏暖.草地年干燥指数变化呈显著上升趋势,使牧区草场产草数量和质量下降,劣等牧草、杂草和毒草的比例越来越高,草场生产力进一步下降.由于冬、春季气温升高,降雪减少,牧区雪灾趋于减少,牲畜死损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幼畜成活率1984年之后持续在一个较高水平上.  相似文献   

6.
7.
王彦星  郑群英  晏兆莉  卢涛 《草业科学》2015,9(10):1687-1694
气候因子与草原产权制度是牧区畜牧业生产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本研究利用青藏高原东缘红原牧区1961-2007年期间的气象观测资料及畜牧生产统计资料,分析该牧区的气候变化特征,以及草原产权制度变迁对当地牲畜数量、结构、幼畜成活率以及牲畜死亡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红原牧区气温呈持续上升趋势,增温幅度0.27 ℃·10 a-1,且冬季增温最为显著;降水呈减少趋势,降低幅度-11.98 mm·10 a-1;干燥度呈上升趋势。该区的气候特征总体上有利于提高幼畜成活率,但极端气候的增加对牲畜死损率的影响明显。然而,相对于气候变化的影响,草原产权制度的变迁对该区畜牧业的发展起着主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草原毛虫是青藏高原主要害虫之一,受到气候变化的强烈影响。预测未来气候变化影响下的草原毛虫虫害发生情况,有利于制定合理的草原管理政策。【方法】基于从公开文献获取的 24 个草原毛虫虫害发生位点 ,利用 MaxEnt 模型和 GIS 软件模拟了两种社会共享经济路径(Shared Socio-economic Pathways,SSPs)下当前(2021-2040 年)和未来(2081-2100 年)草原毛虫虫害的潜在发生区。【结果】1)在两种 SSPs 下主导当前和未来草原毛虫虫害发生的环境因子均为年降水量和坡度;2)在两种 SSPs 下,未来草原毛虫虫害发生的最适宜年降水量较当前有所升高,最适宜坡度较当前降低;3)在两种 SSPs 下,未来草原毛虫虫害发生中高风险区面积较当前有所降低;4)未来草原毛虫虫害发生中高风险区海拔范围在 SSP126 下下移,其海拔分布上限和下限在 SSP585 下分别下移和上移。 【结论】气候变化将不利于草原毛虫虫害的发生。未来制约草原毛虫虫害发生的主要环境因子是年降水量。现有的基于野外控制试验的草原毛虫研究不足以模拟气候变化情境下的情况,未来草原毛虫相关研究需着重关注降水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青藏高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草原文化区。由于受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的影响,人与自然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更为紧密,千百年来青藏高原牧民与草地生态环境之间探索出一套独特的相处法则,形成了具有青藏高原浓厚色彩的农业伦理观,造就了保存完好的青藏高原草原文明。文章从青藏高原放牧制度、高原牧民的宗教信仰、高原传统法规体系和高原生活习俗四方面出发,剖析了青藏高原牧民与自然相处中体现出来的"不违农时","施德于地","取予有度"和"道法自然"的农业伦理内涵,在生态安全日益重要的今天,深入挖掘和发扬青藏高原草原文明中的农业伦理观,对于当前青藏高原草地生态治理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日前从东北农业大学获悉,由东北农业大学崔国文教授承担的《青藏高原羊八井社区饲草增产增效关键技术》项目,于9月7日进行了现场测产,测产显示此次试种的人工牧草高度最高达1.28米,鲜草产量每亩达1445公斤,是当地原始草原产草量的近50倍以上。在海拔4600米青藏高原人工种草取得成功,填补了当地在4300米以上高海拔地区饲草高产栽培技术的空白。该项试验的成功,对改善当地藏族牧民生活、有效缓解当地冬春季节的草畜矛盾、提高养殖效益和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青藏高原高寒草原生态系统土壤碳磷比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67个样点数据,研究了青藏高原高寒草原土壤碳磷比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土壤碳磷比的平均值为24.45,变化幅度为1.05~177.69。在水平方向上,土壤碳磷比呈现出西北高东南低的总体态势和斑块状交错分布的格局,高值区主要集中在藏北高原腹地和喜马拉雅北麓湖盆区,不同草地型和不同自然地带土壤磷含量差异显著; 2)19个草地型不同土层(0~10 cm,10~20 cm,20~30 cm,30~40 cm)碳磷比的平均值分别为26.15,33.59,30.33和22.76,表土层(10~20 cm)与底土层(30~40 cm)碳磷比差异显著。土壤剖面自上而下,碳磷比可分为低-高-低-高型、低-高-低型、高-低-高-低型、高-低-高型和由高到低型等5个类型; 3)土壤碳磷比与植被盖度、植被高度、20~30 cm土壤容重、10~20 cm土壤含水量、30~40 cm土壤含水量、HCO3-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与≥10℃年积温、年均相对湿度、10~20 cm地下生物量、0~10 cm土壤容重、0~10 cm土壤含水量、速效钾、有机质、总有机碳、水解性碳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青藏高原具有丰富的牦牛角资源,牦牛角中含有丰富的氨基酸,特别富含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如果人体缺乏任何一种必需氨基酸,就可导致生理功能异常,影响机体代谢的正常进行,最后导致疾病。因此,对牦牛角中氨基酸[1-2]与人体健康关系的研究具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畜禽产品需求量的增加,及中央到地方各地政府有关大力发展畜牧业的一系列扶持政策的相继出台,养殖业有了迅速的发展,尤其是各级政府对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养鸡场(户)迅速增多,给养殖户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同时在疫病防治方面也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因此笔者于2006~2008年对青藏高原地区的23个养鸡场,尖扎、同仁等8个县养鸡相对集中的14个乡的564个散养户进行了系统的疫病调查,了解疫病发生的情况和流行规律,并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防制措施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青海湖流域草原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青海湖流域草地生态环境概况 青海湖流域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是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按照行政区划,青海湖流域隶属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的刚察县与海晏县,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天峻县与海南藏族自治州的共和县管辖。整个流域地势高寒,干旱少雨、太阳辐射强烈、气温日差大。  相似文献   

15.
《中国家禽》2012,34(12):42-43
2005~2009年,浙江大学周继勇教授对青海湖地区的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暴发及其病原特点开展了一系列研究,涉及病原特性、自然宿主、病原遗传进化等方面,理清了青藏高原禽流感病毒的来源,为我国高致病性禽流感的  相似文献   

16.
青藏高原地区是干旱草原,草比较低矮,产草量低,仅能供牲畜暖季放牧,不能刈割满足越冬需求。青藏高原地区又是季节性草原,1年当中8个月是寒冷的枯草季节,导致冬季牲畜缺草少料和饥寒交迫。因此,冬季足青藏草原最脆弱的时期,也是牲畜掉膘减量的季节。  相似文献   

17.
气象灾害对我国畜牧业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幅员辽阔,青藏高原、新疆、内蒙古等草原地区和四川、云南等山区地形复杂、气候多变,气象灾害比较频繁,主要有干旱、雪灾、风灾、冰雹、雷暴等,是引起畜群掉膘、感染疫病、遭受损失的重要原因.特别是畜牧生产目前及今后很长一段时期还不能完全实现机械化、集约化、现代化,放牧饲养受气象条件的影响很大,对依靠天然草场粗放经营为主的草原牧业区.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显得更为严重.因此,要充分认识和掌握灾害性天气的发生、发展规律,趋利避害,把气象灾害对畜牧业生产的影响降至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18.
在21世纪初,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人们开始重新审视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汉民族服饰作为汉族人的文化象征受到广泛关注,其本质就是通过服饰来寻求民族文化归属感,形成了颇具规模的汉服运动。基于传统华夏文化的现代中式婚礼,作为传统礼仪文化的载体同时被广泛关注,逐渐开始形成复兴传统礼仪的文化潮流。在婚  相似文献   

19.
张同吾 《草原》2012,(9):94-96
正大约十年前,由高延青、扎拉嘎胡策划,那顺德力格尔主编的《静谧的秋夜》,即《新时期蒙古族文学丛书·诗歌卷》,布赫副委员长为之撰写了序言,他首先称道:"蒙古族具有悠久的文化传统,他们不仅长于骑射,而且善于吟咏歌诗。在苍茫辽阔的草原上,史诗和民间文艺哺育着游牧民族善良的心灵。蒙古族十分推崇翰墨华章,把诗  相似文献   

20.
对草原的渴望由来已久。"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辽远,"草原情歌"、"敖包相会"的浪漫,"那达慕"盛会的热情奔放,"蒙古包"、"毡房"的神秘,尤其是蒙古族歌手腾格尔歌声里描述的《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