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在民勤治沙综合试验站樟子松种子育苗技术研究,总结出适合于干旱荒漠区樟子松的实生繁殖技术。研究表明在干旱荒漠区进行樟子松种子育苗是完全可行的,同时用种子育苗,节省地,出苗整齐,受自然灾害影响较小,幼苗越冬前需埋土保护,出苗量大且苗壮苗齐,存活率远远大于通过外地调运来的幼苗的存活率,此项技术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樟子松是沙地造林优良树种,由于在神木县采种困难、调运费用大、出苗率和造林成活率低等因素,樟子松造林成效相对较慢。近几年经过大田育苗试验,通过营养袋育苗和滴灌等措施,苗圃出苗率、造林成活率均得到很大提高,取得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总结了神木县营养袋樟子松育苗与沙地造林技术,包括整地做床、种子处理、营养土配制与安装喷灌、播种与苗期管理、沙地造林等内容,以期为神木县樟子松造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不同容器对青海云杉强化苗的培育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就不同容器对青海云杉强化苗的培育效果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应用轻基质网袋容器进行育苗,从育苗生产、苗木生长、造林效果等多种因素综合分析,其效果都略好于塑膜连体杯和育苗盘。该容器育苗透气性强,出苗快,在炼苗、造林中无需取杯体,可带容器栽植,使根系完整,育苗成苗率和造林成活率高,可在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从种子采收、贮存、浸种等方面介绍了牛大力恒温保湿催芽育苗技术。采用该技术,牛大力种子催芽效果好,可以实现产地采种、异地育苗,克服非产地育苗因早春气温偏低出苗延迟的问题。同时,结合轻基质无纺布育苗容器杯点播育苗发芽率高,且出圃合格苗率较高。  相似文献   

5.
沙地的降雨量较低,能够种植的树木品种有限,而樟子松是能够在沙地生长的主要品种之一。樟子松具有极高的耐寒、旱性,同时樟子松的枝叶繁茂且具有较强的抗风作用,所以,榆林市投入在沙地樟子松的种植技术上的研究力度很大,樟子松的种植有利于榆林市绿化造林速度的加快。本文就是针对榆林市沙地樟子松育苗技术进行的讨论。  相似文献   

6.
樟子松温室容器育苗出苗率达95%以上,表现为生长快,造林成活率高,通过温室容器育苗缩短育苗周期,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7.
在党川林场樟子松育苗实践的基础上,总结了樟子松容器小苗及大苗的培育、移植技术,为小陇山林区推广培育樟子松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8.
容器育苗是各种容器中装入配制好的营养土进行育苗,以黑龙江省主要造林树种棒子松为例来研究容器苗造林技术. 一、樟子松容器苗抗旱造林技术的内容及其优点 试验研究和生产实践证明,樟子松容器苗抗旱造林技术,是适于樟子松造林的最佳工艺.它的内容概括起来说,就是集中育大(大苗),集约经营,实行“四改”,简化工序,一次成林直至主伐利用.它的主要优点概括为“四改”、“五不”、“四提高”.  相似文献   

9.
利用钢架拱棚进行马铃薯种子漂浮育苗试验,通过对马铃薯种子漂浮育苗的基质、温湿度、池水营养液、出苗和成苗率、株高、分枝数、干物质积累量和控苗技术等方面进行探讨研究,探索出了出苗率和成苗率、分枝数、成活率高,干物质积累量多,根系发达,叶片、株高适中,苗的综合素质较好的马铃薯种子漂浮育苗的育苗移栽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10.
<正>樟子松的耐旱性、耐寒性、适应能力较强,是水土保持的首选造林树种。但是因辽西部分地区环境条件日益恶劣,采用传统的裸根造林成活率很低,因此容器苗造林日益普及。基于此,探究容器育苗的发展现状及造林技术,并以樟子松为例,总结容器育苗的管理策略。1樟子松与容器育苗樟子松从属松科植物,为针叶类常绿乔木,有着极好的耐旱及耐寒性能,适应能力很强,广泛种植于我国的东北和西北大部地区及部分华北地区。樟子松在辽西地区长势良好,有  相似文献   

11.
樟子松是固沙造林树种之一,樟子松育苗在林业生产中具有重要地位,为探索在沙地培育樟子松苗木的技术,以便于更好的发展林业经济。经过反复研究本文主要从育苗地的选择、施肥与改土、种子选择、种子处理、播种、播种地的管理、苗期管理及越冬保护八个方面入手阐述了樟子松的育苗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2.
樟子松是沙地造林先锋树种,耐寒、耐旱、耐贫瘠。探讨樟子松营养袋育苗技术,大量培育樟子松苗木是治理毛乌素沙漠及绿化西北地区的迫切需要,快速成功的培育樟子松优质种苗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对樟子松采用容器育苗时,采取不同的覆沙厚度、不同的洒水次数、遮阳网遮阳等技术措施后容器苗的保苗率及生长量的调查,总结出樟子松容器苗育苗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4.
容器育苗是各种容器中装入配制好的营养土进行育苗,以黑龙江省主要造林树种樟子松为例来研究容器苗造林技术。  相似文献   

15.
樟子松是改善沙化地区常用的造林树种,拥有耐贫瘠、抗旱、抗寒的特点。但是由于樟子松的种植环境差,樟子松幼苗的抵抗力较低,因此树苗的成活率也比较低。轻基质网袋容器育苗技术的应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樟子松树苗的成活率。本文将主要研究樟子松的轻基质网袋容器育苗以及造林技术。  相似文献   

16.
甘草常规育苗存在着育苗成本高、成苗率低、产量低等突出问题,采用甘草宽幅育苗技术可以降低成本、提高甘草成苗率及出苗量,是一项可示范推广的实用技术。文章从选地整地、种子处理、播种覆膜、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甘草宽幅育苗技术。  相似文献   

17.
干旱荒漠区樟子松幼苗的抗逆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干旱荒漠区樟子松种子育苗时缩短出苗期时间非常关键,需进行种子处理、催芽、土壤消毒;播种后自流水灌溉结合喷灌、遮荫等人工措施保持苗床湿润、改善环境条件,可大大提高出苗率和成苗率。幼苗对土壤盐分很敏感,不同的土壤含盐量对樟子松种子发芽率和幼苗保存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育苗地土壤总盐量以 0.5 %为极限。经苗地冬灌后露地越冬、冬灌后苗木埋土越冬试验观测,其越冬率为 36.8 %和 95.0 %。春季风大沙多,气温多变,易对苗木造成生理干旱,一般到 4 月中旬气温稳定时除去覆土,及时灌水,有利于苗木成活和生长。  相似文献   

18.
为促进精量穴盘播种技术在林业的生产应用,应用气吸式精量穴盘播种机对樟子松芽种进行播种,观测樟子松容器苗的出苗时间、出苗率、地径生长量、生长形态变化、损伤情况。结果表明:随着吸种嘴孔径的增大,其出苗时间缩短同时地径生长量增加。吸种嘴孔径为0.9 mm时,各指标均优于其他两组,其平均出苗时间较吸种嘴孔径0.5和0.7 mm的试验处理分别缩短了19.28%和26.81%,地径生长量和出苗率是其他两组的1.4倍左右;吸种负压值为6.7和7.7 kPa时,对出苗时间的影响不显著,而吸种负压值增大到8.7 kPa时,其出苗时间的增加较为明显。6.7 kPa试验处理下的樟子松容器苗生长状况优良,其地径生长量和出苗率较7.7 kPa别高出28.85%和11.95%,较8.7 kPa处理分别高出35.35%和26.59%。催芽时间对出苗时间的影响不显著,对地径生长量和出苗率的影响显著,播种机吸种嘴对催芽时间为4 d的芽种对造成的损伤不显著。从樟子松容器苗的出苗时间、出苗率及初期生长速率方面来看,吸种嘴孔径为0.9 mm、吸种负压值为6.7 kPa、催芽时间为4 d的试验处理优于其他试验组合。  相似文献   

19.
介绍樟子松的特征特性,并总结其容器播种育苗技术,包括育苗地选择、整地做床、种子采集、基质配置、种子处理、播种、苗期管理、苗木出圃等方面内容,以为樟子松容器播种育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目的]托盘育苗是一种新型的机插水稻育苗方法,本文探明适合此方法的育苗介质和出苗方式。[方法]以南粳9108为供试材料,研究了营养土和草木灰育苗基质2种育苗介质及托盘内露天出苗、托盘内覆膜出苗、暗化叠放出苗等3种出苗方式对机插秧苗素质的影响。[结果]相较于草木灰育苗基质,营养土育苗能显著提高出苗率和成苗率;缩小叶鞘高度差及叶片长度差,使株型更紧凑;株高、茎基宽、干物质积累、根系生长等性状得到显著改善,秧苗素质显著提高。3种出苗方式对秧苗形态均无显著影响,秧苗素质一致,但托盘内覆膜出苗方式和暗化叠放出苗方式相较于托盘内露天出苗方式能显著提高水稻出苗率和成苗率。[结论]营养土作为托盘育苗方法的育苗介质具有较好的育苗效果,考虑到生产中的具体情况,建议使用暗化叠放出苗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