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问现在食品工业中使用的天然食用色素越来越多,那么天然食用色素的来源和品种有哪些答人们传统上都是用天然色素来为食品调色的,但天然色素的着色性和稳定性受光、热、氧化和介质的pH值影响很大,而且提取困难,成本较高,限制了天然食用色素的开发和应用。1856年英国人发明出第一种合成色素苯胺紫之后,这种色泽鲜艳、着色力强、稳定性高、价格又低的合成色素迅速取代了天然色素。20世纪60年代,科学研究发现,有些合成色素会形成致癌物质β-苯胺和α-氨基萘酚,人们开始高度重视合成色素的安全性,合成食品色素品种从最多时的100多种大幅度下降(…  相似文献   

2.
RP-HPLC测定软糖中的食用合成色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立了一种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快速检测软糖中食用合成色素含量的方法。色谱条件为Zorbax eclipse XDB C18150mm×4.6mmi.d色谱柱,以甲醇与醋酸铵(浓度为0.02mol/L)体积比为25∶75作为流动相,流速为1.00mL/min,检测波长为254nm。结果表明,香橙味软糖中的食用合成色素柠檬黄、胭脂红、日落黄的平均含量分别是0.1665,0.0066,0.1665g/kg,RSD为0.24%~0.78%,回收率为98.23%~100.20%。该方法快速、准确、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3.
天然食用色素是非常重要的食品添加剂,它赋予食品以诱人的色泽,给人以美的享受,对增加食欲有重要作用,同时还是鉴别和评价食品质量的基础.天然食用色素已经成为当今人们崇尚自然、崇尚安全的世界食品发展潮流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4.
色素的种类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色素是影响食品感官性状的重要因素之一,食品的颜色给消费者视觉以第一印象。天然的杨梅、柑橘、葡萄等水果的固有特性颜色,满足了人们的视觉,能增进食欲。天然食品的颜色受光、热、氧以及加工处理过程的影响,有时会失去其天然色泽,使人产生食品变质的错觉,商品价值大大降低。为了使食品的外观色泽均匀一致,就必须利用各种食用色素来改善食品的外观,提高产品的商品性。  相似文献   

5.
问 现在食品工业中使用的天然食用色素越来越多,那么天然食用色素的来源和品种有哪些 答 人们传统上都是用天然色素来为食品调色的,但天然色素的着色性和稳定性受光、热、氧化和介质的pH值影响很大,而且提取困难,成本较高,限制了天然食用色素的开发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亚硝酸盐是腌肉制品中广泛使用的一种发色剂,但由于其具有毒性和产生的亚硝胺具有致癌性,研究人员开始寻找亚硝酸盐替代物。相对合成色素而言,天然色素由于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而成为研究人员的首选,其中亚硝基血红蛋白色素、红曲色素、高粱红色素这3种天然色素能赋予肉制品较好的色泽。  相似文献   

7.
食品中违禁添加的非食用色素检测技术综述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本文综述了国家卫生部发布的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名单中7种非食用色素(碱性嫩黄O、碱性橙Ⅱ、酸性橙Ⅱ、苏丹红、玫瑰红B、美术绿和孔雀石绿)的性质、危害及相应国内外检测技术,并分析了各种检测技术的优缺点和适用性。作者认为非食用色素检测技术将趋于更快速、高效、环保、低成本、准确精密、高自动化程度发展,建立多种非食用色素同时检测的方法,并针对不同的检测需求制定不同检测方法标准。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一种新颖、便捷的检测液体食品中VC含量的方法和试纸。试纸组件以2,6-二氯靛酚遇VC变色的滴定原理检测液体食品中的VC含量,该试纸的测量范围为0.05~2.00 mg/m L,可精确到0.05 mg/m L,测定精密度较高,并且采用EDTA试剂和亚硫酸氢钠试剂,可以阻止金属阳离子和花青素等色素对检测的干扰,具有便捷快速测定的优势,同时操作十分简单,对操作者基本没有技术要求,适合于食品样品的现场检测和日常生活中检测VC的含量。  相似文献   

9.
随着世界各国有关法律法规的制订,大部分有毒化学合成色素已被淘汰。那些不仅具有染色功能,而且还有营养和保健功效,并能赋予食品许多新功能的天然色素将迎来广阔的市场前景,相关企业将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 我国疆域辽阔,有着天然色素生产所需的丰富植物资源,目前已经开发出 80余种不同原料来源的食用天然色素。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食用色素的年产量约为 2.1万 t,主要品种有焦糖、辣椒油树脂及辣椒红、栀子蓝、高粱红、可可壳棕、甜菜红、虫胶红、叶绿素铜钠、姜黄色素、紫草红、红花黄、紫苏色素、萝卜红及紫甘蓝色素等。 随着…  相似文献   

10.
万寿菊是一种叶黄素含量很高的草本花卉植物,其成熟后的鲜花经过萃取,可以提炼出含有各种维生素的脂溶性的红色膏状物,这种膏状物是一种、无毒、无害又能增进人体健康的天然食用色素,可广泛应用于各类饮品、面食糕点和化妆品的颜色添加,是目前世界上广泛应用的添加色素。在人们  相似文献   

11.
食品腐败变质是引起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探索绿色、快速的食品腐败变质检测和监测方法,提出以天然色素为新型气敏材料的气味可视化检测方法。以桃花、映山红、紫薯、黑米为原料,采用无毒无害方式提取其中的天然色素(桃花色素、映山红色素、紫薯色素和黑米色素),并研究了4种天然色素在不同pH值条件下的显色特性;选取对pH值显色敏感的天然色素作为气体敏感材料,固定于基底材料制成可视化传感器;并用于检测猪肉变质过程中产生的气味。结果表明,以天然色素为气敏材料的可视化传感器能够检测食品腐败变质产生的气味。该新型传感器与文献已报道的可视化传感器相比,具有不包含对人体有害的化学成分,检测过程中不会污染检测样本等优点,但应用时应避光。  相似文献   

12.
甘蓝型黄籽油菜主要品质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来源的51份甘蓝型黄籽油莱种质为材料,对粒重、色泽、蛋白质、硫甙和芥酸含量等主要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种质间千粒重差异大,变幅在1.54~4.76 g之间,平均为3.65 g,多数集中在3.4~3.8 g之间;影响种皮色泽的主要是黑色素和花色素;根据其含量的不同,可分为高花色素类、高黑色素类和低色素3个类群;种子颜色等级与种子含油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种子颜色等级与种子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的负相关;种子舍油量为31.8%~46.4%,蛋白质含量为23%~34.9%,芥酸含量为0.56%~5.40%,硫甙含量为6.95%~76.43%;且种子的含油量与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芥酸含量与硫甙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硫甙含量与含油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发酵温度是影响微生物繁殖和代谢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利用红曲菌以荞麦为基质进行固态发酵,考查发酵温度对发酵产红曲荞麦中的生物量、色价和总黄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发酵的前6 d,生物量随着发酵温度的升高而增大;6 d之后,30℃条件下生长量增长最快;发酵4 d后产生色素,黄、橙、红3种色素的色价在30℃条件下都增长最快。荞麦基质中的黄酮含量在发酵过程中变化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观赏植物花色的分子设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花色是观赏植物最重要的观赏性状之一,基因工程改良花色是一条重要的育种途径之一.观赏植物的花色素由类黄酮、类胡萝卜素及其他色素组成,且类黄酮是大多数花色形成的决定性色素群.目前,花青素苷生物合成途径已经解析,经过该途径合成的天竺葵色素苷、矢车菊色素苷和飞燕草色素苷是形成有色花的主要色素物质,其中飞燕草色素苷是重要的蓝色花色素成分.本文归纳了利用基因工程改良花色的最新进展,尤其对于蓝色香石竹以及蓝色月季的分子育种进行了介绍.此外,基于目前对花色关键结构基因功能的了解,本文分析了蓝紫色花、白色-浅粉色花、黄色花、橙红色-红色花以及彩斑的花色呈色机理,并提出了利用基因工程手段改良这些花色的分子策略,即通过导入外源基因,使其异源表达或抑制内源基因的表达来调控花色的改变.此外,本文还对基因资源的选择,转基因后外源基因与内源基因的互作关系以及转基因植株花色的稳定性进行了讨论,以期为定向改良观赏植物花色性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食用板栗壳棕色素的染色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从板栗壳中采用碱提法提取的板栗壳色素作为试材,并与标准品焦糖色素进行对比,研究其特性。采用分光光度计测定不同波长下的吸光值和分光测色仪测定L值和a值的方法,重点研究板栗壳色素对蛋白质和淀粉类食品的染着性和在不同pH下的变化,以及色素色率和红色指数。试验结果表明:碱提取的板栗壳色素对淀粉和蛋白质有较强染着性,且稳定性很好;板栗壳色素色率低于焦糖色素,但是红色指数高于焦糖色素;板栗壳色素的色率和红色指数均随pH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6.
鹤望兰黄色花萼色素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鹤望兰黄色花萼色素成分分析,对研究其花色形成机理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对鹤望兰黄色花萼进行紫外-可见光谱分析、花色表型测定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结果发现,黄色花萼含有类胡萝卜素和黄酮类化合物。在类胡萝卜素中,β-胡萝卜素含量最高,达825.80 μg/(g·FW),其次是β-隐黄质含量[322.28 μg/(g·FW)],含量最少是叶黄素[3.87 μg/(g·FW)]。该项研究为鹤望兰花色素成分的进一步分离和鉴定等工作提供了参考,同时也为鹤望兰花色的分子育种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7.
采用大孔树脂柱层析纯化樟树果实红色素,薄层层析法对色素组分进行分离并研究了色素的稳定性。结果表明:D-406树脂对樟树果实色素吸附效果较好;正丁醇-浓盐酸-水(65:10:45)是硅胶薄层层析法分离樟树果实色素的较好展层剂,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以添加量为0.8 %,层析温度以25 ℃较为适宜,能分出6个组分(4种红色素,2种黄色素);Rf值为0.711的红色组分对大多数食品添加剂及金属离子较稳定,但Fe3+、Fe2+ 、Cu2+对色素有破坏作用。纯化后的樟树果实红色素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可望用于酒类及酸性食品的着色。  相似文献   

18.
以3个红叶山茶品种‘红叶黑魔法’、‘黑魔法’和‘黑蛋石’为试验材料,分别测定叶片不同发育阶段叶绿素、类胡萝卜素、总花青苷含量及叶色参数L~*、a~*、b~*值,并通过相关性分析探讨叶色参数与叶片色素含量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首先,3个不同发育阶段叶片中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呈上升趋势,不同品种同一发育阶段的色素含量相近。‘红叶黑魔法’和‘黑蛋石’叶片总花青苷含量在新叶展开10 d左右达到最大值,此后极显著下降,而‘黑魔法’叶片的花青苷含量则变化不大。其次,从色素比值来看,在新叶展开10 d时,花青苷的所占比值最大,‘红叶黑魔法’和‘黑蛋石’的花青苷比值分别达到87.88%和79.08%,极显著地高于叶绿素所占比值。到50 d时,花青苷比值下降至31.74%和23.68%,且3个品种花青苷含量相近,而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比例则显著增加,这一结果较好地解释了这3个品种叶片的呈色变化,说明花青苷含量及其各种色素含量的比例变化是导致红叶山茶叶色变化的主要原因。最后,3个品种的a*值均与花青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呈负相关,a~*值可作为描述红叶山茶品种叶色变化的代表性参数。  相似文献   

19.
紫茄皮红色素分离与主要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付莉  靳京  顾英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33):285-289
为了给紫茄皮的应用和稳定性研究提供基础,以紫茄皮为原料,对红色素进行提取鉴定,利用乙醇溶液和石油醚对紫茄皮红色素进行提取和纯化,提取液经过浓缩,纸层析进行分离后,分离的成分进行pH值梯度试验,最大吸收波长的测定、与HCl-镁粉、中性醋酸铅及FeCl3的显色反应等实验。采用正丁醇:盐酸:水(6:1:0.5)为展开剂,色斑分离效果最好;分离出的三点在光谱扫描下在278 nm、507~536 nm附近有最大吸收峰,表明该3个色带为花色苷类色素;与HCl-镁粉、中性醋酸铅及FeCl3的显色反应颜色均发生变化,表明3种色素均为黄酮类的化合物;在pH=1时其吸光度值最大,当pH>1时,其吸光度趋于减少,光谱曲线变得平坦,说明紫茄皮红色素属于黄酮类的花色苷色素。  相似文献   

20.
食用色素与化学染料对桔梗切花的染色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6种食用色素与20种化学染料对桔梗切花的染色效应。结果表明:桔梗切花对日落黄、苋菜红适应性较好,其次为亮蓝、胭脂红,对鸡蛋黄、果绿适应性较差。不同食用色素适宜的染色浓度和染色时间分别为日落黄(18g/L、6h)、苋菜红(15g/L、7h)、亮蓝(12g/L、6h)、胭脂红(15g/L、6h)、鸡蛋黄(18g/L、8h)、果绿(18g/L、8h);桔梗对化学染料的适应性均较差,在20种供试的化学染色剂中,只有7种能够不同程度的染色,其中溴酚蓝(6g/L,8h)、甲基蓝(5g/L,8h)染色效果较好。温度高、切花开放程度大时染色速度快,花枝去叶与否对染色效果影响不明显。染色后的桔梗瓶插寿命显著缩短,但能达到切花所要求的4~6d的观赏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