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比较冬季喷施石硫合剂、白僵菌和土施白僵菌等3种封园处理对次年春茶期茶橙瘿螨Acaphylla theae、茶小绿叶蝉Empoasca onukii发生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封园处理对次年春茶期茶小绿叶蝉发生数量无显著影响.冬季喷施45%石硫合剂晶体120倍对茶橙瘿螨防效好,且持效期长,药后129 d,处理区螨口减退率为100%,对照区螨口减退率为-2137.50%.  相似文献   

2.
假眼小绿叶蝉合理用药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是在研究茶园害虫生态控制的前提下,为做到合理施用化学农药,以达到控害保益,逐渐恢复生态平衡的目的而进行的。通过几年的药剂筛选试验,业已确定优乐得是防治假眼小绿叶蝉的特异性药剂,残效长,对蜘蛛等天敌伤害小。根据假眼小绿叶蝉的发生特点进行合理施药试验,结果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静电喷雾技术控制茶园假眼小绿叶蝉的效果.结果表明,应用静电喷雾每亩使用功夫菊酯0.5 g,对假眼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达到96%,与每亩氯吡硫磷20 g和吡虫啉5 g常规喷雾效果相当.印楝素对假眼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很低.  相似文献   

4.
对夏季轻修剪、深修剪和不修剪的有机茶园中节肢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与不修剪相比,轻修剪1、2个月后对茶树害虫和天敌均产生了显著影响,深修剪的影响更大。修剪1个月后,轻修剪和深修剪茶树上假眼小绿叶蝉、茶尺蠖、茶橙瘿螨和蜘蛛的数量显著下降;修剪2个月后,轻修剪和深修剪茶树上假眼小绿叶蝉的数量显著增加,说明两种修剪方式均可推迟假眼小绿叶蝉虫口高峰出现的时间,深修剪还可有效避过茶橙瘿螨的危害。修剪3、4个月后,轻修剪、深修剪和不修剪茶树上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和益害比差异不显著。轻修剪对有机茶园吸汁性害虫的持续控制效果可达1个月,深修剪的控制效果更好,但是需要统筹考虑防虫、养蓄天敌和后续茶叶的生产,要慎重选择。  相似文献   

5.
使用石硫合剂防治茶树害螨的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螨类是我省茶树主要害虫,为害性仅次于假眼小绿叶蝉。在闽东茶区发生的主要有茶检疫螨、咖啡小瓜螨、茶短须螨、茶黄螨等。它们主要以成、若螨刺吸茶叶汁液,不但阻碍茶树芽叶生长,而且影响下一轮茶芽萌发,导致茶叶减产、品质下降。更由于害螨发生代数多,世代重叠,加之成、若螨虫体很小,肉眼难以察见,往往被忽视而致成灾。为了有效地控制螨类的为害和保护天敌及降低农药残留。笔者于1998年冬季在茶园使用石硫合剂进行螨类等害虫的冬防清园试验,取得显著的效果。现将结果整理如下。1材料及方法三.且试验农药品种及浓度石硫合剂,原…  相似文献   

6.
对夏季轻修剪、深修剪和不修剪的有机茶园中节肢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与不修剪相比,轻修剪1、2个月后对茶树害虫和天敌均产生了显著影响,深修剪的影响更大。修剪1个月后,轻修剪和深修剪茶树上假眼小绿叶蝉、茶尺蠖、茶橙瘿螨和蜘蛛的数量显著下降;修剪2个月后,轻修剪和深修剪茶树上假眼小绿叶蝉的数量显著增加,说明两种修剪方式均可推迟假眼小绿叶蝉虫口高峰出现的时间,深修剪还可有效避过茶橙瘿螨的危害。修剪3、4个月后,轻修剪、深修剪和不修剪茶树上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和益害比差异不显著。轻修剪对有机茶园吸汁性害虫的持续控制效果可达1个月,深修剪的控制效果更好,但是需要统筹考虑防虫、养蓄天敌和后续茶叶的生产,要慎重选择。  相似文献   

7.
有机乌龙茶生产中修剪对假眼小绿叶蝉的控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周年调查发现,乌龙茶在全年采茶过程中共有大约20%的卵量因受其采摘标准的限制而未被消灭。试验结果表明:采茶结束后实施修剪措施的茶园,全年假眼小绿叶蝉种群数量低于不修剪的药剂控制茶园,修剪茶园假眼小绿叶蝉的高峰出现的时间晚且数量低。修剪措施对假眼小绿叶蝉的控制效果可以达到与药剂控制相同的水平。  相似文献   

8.
肖强  姚惠民 《中国茶叶》2001,23(3):17-17
假眼小绿叶蝉是当前茶叶生产中最主要的一种害虫,一年可发生10~13代.其发生和危害有季节性的变化规律,全年一般有两个发生高峰,第一个高峰在春末夏初,第二个高峰在秋季.为了寻求新型高效防治假眼小绿叶蝉的药剂和方法,1998~1999年笔者用3%莫比朗乳油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取得了良好的防效.  相似文献   

9.
水溶性替代农药对茶假眼小绿叶蝉的防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水溶性农药存在的水浸出率高、农残超标严重等茶叶质量安全隐患,试验采用几种脂溶性农药防治茶假眼小绿叶蝉进行比较,旨在逐步替换当前使用防治茶假眼小绿叶蝉的水溶性农药,降低茶叶农残浸出率。结果表明,150 g/L凯恩防治茶假眼小绿叶蝉效果最好,与茶蝉净、联苯菊酯等其它药剂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药效持久。  相似文献   

10.
2013-2014年,通过检叶法对无锡地区假眼小绿叶蝉的种群动态进行调查,并对5种药剂防治假眼小绿叶蝉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无锡地区茶树假眼小绿叶蝉种群全年呈现2个发生高峰,第1高峰在6月,第2高峰发生在11月,第1次虫口高峰的虫量高于第2次发生高峰。茚虫威乳油、虫螨腈悬浮剂和噻虫·高氯氟微囊悬浮-悬浮剂对假眼小绿叶蝉均具有较高的防效,药后1d防效达90%以上,药后14 d内防效均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11.
叶面分离Bt及对茶树主要害虫高毒力菌株的筛选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分离培养基和分离方法的筛选,得到了从叶面分离Bt的有效方法。用此法从25种植物叶面分离出54株Bt,利用茶尺蠖、茶小绿叶蝉和茶橙瘿螨作为靶标昆虫,筛选对茶树主要害虫有毒力菌株,得到了对鳞翅目有效的菌株10株,对同翅目有效的菌株4株,但所有测试菌株均对茶橙瘿螨无效。  相似文献   

12.
茶小绿叶蝉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国内近十多年来对茶小绿叶蝉生物防治的研究进展,包括对茶小绿叶蝉天敌、植物源农药的研究,提出了今后茶小绿叶蝉生物防治的研究重点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在福安进行了4种不同类型农药使用效果综合评价茶园小区试验,0.5%藜芦碱粉剂800倍液防治茶小绿叶蝉、茶蚜、茶丽纹象甲效果良好,对茶园蜘蛛有一定的杀伤力,但药后15 d可正常恢复,对茶园节肢动物群落结构总体上有积极作用;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15000倍液防治茶小绿叶蝉、茶蚜效果良好,对茶园蜘蛛安全,对茶园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相对较轻;99%矿物油50倍液防治茶小绿叶蝉、螨类的效果较好,对茶园蜘蛛有一定的杀伤力,但药后15 d可正常恢复,对生态系统结构有负面影响趋势;2.5%联苯菊酯乳油1000倍液防治茶蚜、螨类效果较佳,对茶园蜘蛛有较强的杀伤力,对生态系统结构有负面影响趋势。  相似文献   

14.
虫生真菌粉虱拟青霉的培养性状和寄主范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详细描述了粉虱拟青霉的形态及在多种培养基上的培养特征,对菌丝生长、产孢、大量培养条件及寄主范围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菌在PDA、麦麸汁等培养基上生长速率较快,在察氏、萨氏等培养基上生长缓慢,培养19 d菌落直径分别为40-42 mm,29-35 mm。该菌产孢缓慢,增加光照与添加N源显著促进其产孢。液体扩大培养的最适培养基为10%麦麸+2%蔗糖。固体发酵(稻壳+麦麸)孢子产量较低,为1.6-6亿/克;浅盘静置培养孢子产量则较高,为6.4-30亿/克。该菌可以寄生黑刺粉虱、椰圆蚧和温室白粉虱,不能寄生茶尺蠖、假眼小绿叶蝉、茶橙瘿螨和茶蚜。  相似文献   

15.
在茶园开展了24%螨危悬浮剂防治茶橙瘿螨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4%螨危悬浮剂3000~5000倍液防治茶橙瘿螨效果良好,药后1 d的防治效果即达81.08%~99.37%,药后15 d防治效果达100%,速效性和持效性均较好,适用于防治茶橙瘿螨,建议使用浓度为5000倍液.3000~5000倍液施用对茶树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相对湿度对茶橙瘿螨种群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华才  殷坤山 《茶叶》2001,27(1):41-43
研究了不同相对湿度下茶橙瘿螨的种群动态,表明相对湿度对茶橙瘿螨种群增长有明显的影响,相对湿度太低(RH<50%)或太高(RH>(90%)都不利于茶橙瘿螨种群的增长。在适宜温度下,最有利于茶橙瘿螨种群增长的湿度为75%<RH<90%。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天敌友好型色板与普通黄板对六堡茶有机茶园茶小绿叶蝉的诱捕效果,以及对天敌蜘蛛的影响,通过开展对比试验,调查不同时期、不同悬挂高度的两种粘虫板对茶小绿叶蝉和天敌蜘蛛的影响.结果显示,天敌友好型色板诱捕茶小绿叶蝉的效果较好,对天敌蜘蛛的影响较小.不同悬挂高度实验结果显示:6月份和8月份,天敌友好型粘虫板悬挂高于茶蓬面...  相似文献   

18.
保护茶园蜘蛛控制叶蝉为害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阐述了用化学农药治蝉的弊端和保蛛治蝉的主要意义,总结了保蛛治蝉的成效。  相似文献   

19.
捕食螨控制叶害螨生物防治技术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苏国崇  林坚贞等 《茶叶》2001,27(4):27-30
在茶园释放两种食虫性螨,结果显示,与对照相比,释放食虫性螨试验区第10天和第30天茶橙瘿螨虫口密度比对照分别低62.81%-93.19%和48.49%-64.52%,其效果优于化学防治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