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科学家成功找到了利用“传递杀虫病毒的卵寄生蜂”防治害虫的新方法。这种卵寄生蜂通过寻找寄主的方式,将病毒带入目标害虫的卵表面,完成病毒的“卵期”接毒,导致初孵幼虫染病,“制造”病毒流行病,在害虫种群中形成二次感染,达到持续控制害虫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广东农业科学》2006,(2):84-84
我国科学家成功找到了利用“传递杀虫病毒的卵寄生蜂”防治害虫的新方法。这种卵寄生蜂通过寻找寄主的方式,将病毒带入目标害虫的卵表面,完成病毒的“卵期”接毒,导致初孵幼虫染病,“制造”病毒流行病,在害虫种群中形成二次感染,达到持续控制害虫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生物导弹防治农林害虫新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物导弹防治农林害虫新技术"为中科院武汉病毒所开发,主要利用卵寄生蜂为媒介在目标害虫中传播病毒造成流行病,达到长期有效防治害虫的目的,是一种新型生物治虫技术.文章从技术原理特点、应用前景等方面对该技术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4.
一、生物导弹(BGWM)技术的应用 “生物导弹”(BGWM)技术是21世纪高新生物技术,该项技术把寄生蜂和病毒防治技术组配在一起,可有效控制害虫的发生,如果病毒是杀死害虫的“弹头”的话,寄生蜂就是精确的“导弹制导系统”。据试验,由广赤眼蜂和甜菜夜蛾核多角体病毒组配的“生物导弹”,一枚“生物导弹”可存放60粒附有大量昆虫病毒的柞蚕卵,孵化出3600头赤眼蜂,每一头赤眼蜂携带最低100个病毒,一枚“生物导弹”可释放出36万个病毒。每667m。只用5枚,控制效果在87%以上,使甜菜夜蛾的种群密度控制在防治指标内(30头/百株),并长期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5.
信息     
有关“长期食用反季节蔬菜容易造成慢性或急性中毒”的说法在近日引发了社会普遍关注。冬春季节,反季节蔬菜占蔬菜供应量50%以上。是否可以食用呢?农业大学专家指出,蔬菜是否被污染与其是否采用反季节种植方式无关,而是与农药、化肥施用合理还是过量等因素有关。只要严格按照标准操作,大棚蔬菜的安全性完全可以得到保证,而且大棚蔬菜的质量并不比露地蔬菜低。摘自《中国园艺文摘》2006-3-64反季节菜不安全说法不准确卵寄生蜂传递病毒防治害虫新技术问世我国科学家成功找到了利用“传递杀虫病毒的卵寄生蜂”防治害虫的新方法。这种卵寄生蜂通…  相似文献   

6.
该技术是以昆虫病毒流行病学理论为基础,以卵寄生蜂为媒介传播病毒,使病毒在寄主昆虫种群形成流行病,起到事半功倍、长期稳定控制目标害虫的效果。该技术经专家鉴定,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技术拥有2项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其特点是使用安全,对人畜无毒无害;防治费用是使用化学药物的30%,效果好,持效期长,不伤害自然天敌;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研究吐鲁番地区榆树食叶害虫榆黄毛萤叶甲Pyrrhalta luteola(Müller)寄生蜂,为利用该寄生蜂对榆黄毛萤叶甲的生物防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对吐鲁番地区榆黄毛萤叶甲成虫及其卵粒进行采集,并带回实验室内进行饲养、观察,解剖并鉴定羽化自卵粒的寄生蜂。【结果】从榆黄毛萤叶甲的卵中饲养得到了一种寄生蜂榆毛萤叶甲啮小蜂Oomyzus gallerucae(Fonscolombe),并对其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结论】报道了新疆榆树重要害虫榆黄毛萤叶甲的卵寄生蜂,发现其自然寄生率比较高,是榆树害虫榆黄毛萤叶甲的重要寄生性天敌,该寄生蜂的发现对吐鲁番地区榆黄毛萤叶甲的生物防治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8.
生物防治技术 该技术主要是利用卵寄生蜂为媒介传递病毒而达到防治害虫的目的。我国农业专家研究成功的这一新技术使用安全、防治效果好、持效期长,它对丘陵、山区及水源缺乏地区的农林害虫防治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0 引言 赤眼蜂属膜翅目、小蜂总科、赤眼蜂属昆虫,是许多农林害虫的重要天敌,也是世界范围内害虫生物防治中研究最多、应用最广的一类卵寄生蜂,可以寄生鳞翅目、膜翅目、双翅日、半翅目、直翅目等多种昆虫的卵,通过室内人工繁殖赤眼蜂,于棉田二代棉铃虫发生期释放可有效控制其危害.  相似文献   

10.
正一、绿色防控基本情况玉米绿色防控示范区建设在安阳县瓦店乡高标准粮田内,涉及大王寨、西曲店2个行政村,示范区面积667万平方米,其中核心区新技术推广335000平方米。在示范区内设置绿色防控核心区、不防治空白对照田3335平方米和化学农药防治区3335平方米。二、"生物导弹"技术原理利用"生物导弹(携毒卵寄生蜂)"传递病毒防治玉米螟、棉铃虫等害虫,实施卵期接毒,并诱发病毒流行达到控制幼虫的发生与危害,充分发挥了卵寄生蜂与病毒两者的优势,该技术省工、环保、成本低,能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1.
对太行山区涉县柴胡的害虫类群构成以及螟蛾幼虫、赤条蝽、蛾类幼虫、蚜虫等优势种害虫的为害特点进行了调查研究,初步明确该区柴胡害虫有15科20种,天敌昆虫8科11种。在国内首次发现柴胡种子寄生蜂为长尾小蜂科大痣小蜂属的小蜂,并首次发现一种啮小蜂为该寄生蜂的重寄生蜂。针对优势种害虫提出了防治方法,为今后柴胡害虫的综合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水稻的害虫主要有二化螟、三化螟、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等。生物防治就是利用有益生物或生物代谢产物来防治作物病虫害的方法。它包括利用微生物防治作物病虫、天敌昆虫防治害虫、捕食螨和蜘蛛治虫、有益脊椎动物除虫、信息素及农用抗生素的利用等。生物防治具有高度选择性,对人、畜和有益生物及作物较为安全,不污染环境,对病虫的发生有较长期的抑制作用等优点。因此,生物防治在水稻上有很大的应用前景。一、以虫治虫以虫治虫包括天敌昆虫防治害虫和蜘蛛治虫。1.利用寄生蜂防虫水稻害虫卵期的寄生蜂有稻螟赤眼蜂、螟黄黑卵蜂和稻虱缨小蜂等,…  相似文献   

13.
寄生蜂感受器的形态与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寄生蜂的触角、足、产卵器上感受器的形态、分布和功能,比较了两性间的差异,概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寄生蜂感受器超微结构方面的研究进展,描述了它们在寻找寄主、将卵产入寄主体内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稻田周围植物上鳞翅目昆虫卵寄生蜂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稻田周围杂草上鳞翅目昆虫卵及其寄生蜂的种类。通过游草上鳞翅目昆虫卵寄生蜂发生动态的调查,初步明确了游草上鳞翅目昆虫卵及其寄生蜂种类大都与水稻相同,稻苞虫卵量尤多。是繁殖赤眼蜂的良好场所。赤眼蜂种群数量随寄主卵量而变化,其高峰期基本上与稻苞虫卵量一致或相差几天。7月初、10月和11月份赤眼蜂种群数量较多。还调查了稻田周围柑桔、白玉兰、香蕉和荸荠上部分鳞翅目害虫卵寄生蜂种类。这些害虫的卵上存在着与稻田相同的卵寄生蜂—拟澳洲赤眼蜂 Trichongrammaconfusum。不同生境香蕉弄蝶卵寄生蜂种类组成不同。  相似文献   

15.
玉米为我县主要夏粮作物,常年种植面积在120万亩左右,玉米螟是夏玉米的主要害虫之一,为切实提升我县玉米品质,减少玉米螟危害损失,我县连续3年引进"生物导弹"防控玉米螟,防控效果显著,农民收益提高,推广带动明显。在推广过程中本人积累了一定的推广经验,以利于我们在推广应用中借鉴。一、产品来源及技术原理"生物导弹"产品由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提供产品支持,其杀虫原理是以昆虫病毒流行学为基础,以卵寄生蜂(赤眼蜂)为媒介传播病毒,使初孵幼虫患病,从而诱导种群患病达到控制害虫的目的,利用了两方面的杀虫作用,一是赤眼蜂寄生,二是赤眼蜂传毒。  相似文献   

16.
叶蝉类害虫是最重要的农业害虫之一,可传播植物病毒病,危害多种经济作物,对农业生产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寄生蜂种类和数量极多,已报道的种类超过12万种,寄主范围广,可寄生某一虫态或几个虫态害虫,利用寄生蜂特别是卵寄生蜂防治叶蝉类害虫,具有较好的绿色防控效果。为寄生蜂资源的开发利用及同类研究奠定理论基础与提供借鉴参考,从叶蝉寄生蜂的多样性、分子鉴定、遗传多样性和多样性的影响因素等方面对中国叶蝉寄生蜂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郑和斌 《湖南农业》2012,(11):17-18
(续2012年第10期17页)四、赤眼蜂放养技术1.主要作用稻田释放人工饲养的赤眼蜂,赤眼蜂成虫在某些害虫卵内产卵,卵孵化为幼虫后,取食害虫卵内的营养物,使害虫卵不能发育孵化而杀死害虫。几天后,卵寄生蜂化蛹,不久变为成虫,咬破寄主卵壳飞出再寻找新的寄主,从而达到以蜂治虫,减轻害虫危害的目的。目前在水稻上应用比  相似文献   

18.
生物防治技术 该技术主要是利用卵寄生蜂为媒介传递病毒而达到防治害虫的目的。我国农业专家研究成功的这一新技术使用安全、防治效果好、持效期长,它对丘陵、山区及水源缺乏地区的农林害虫防治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太阳能消毒法 该法一般在阳光充足、气温高的7月、8月进  相似文献   

19.
1982~1984年在福建福州、三明等地田间调查和室内饲养结果,获得柑桔鳞翅目害虫寄生性天敌50种,隶属于膜翅目和双翅目的12科.首次记载黑颈茸毒蛾寄生昆虫5种,重寄生1种、白囊蓑蛾寄生蝇1种;白落叶蛾寄生蜂9种.新增加桔潜蛾寄生蜂5种.从柑桔鳞翅目害虫寄生性天敌的组成和结构的分析结果,可以明显看出,它们以小蜂总科为优势,这是柑桔园生态系中寄生蜂组成的一大特点.通过食物链关系,本文将鳞翅目害虫及其寄生蜂所组成的网络结构分为2大部分,第2部分又分为3个亚群,对各亚群的结构特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害虫生物防治中,应用最普遍的天敌昆虫首推赤眼蜂。作为一种卵寄生蜂,将害虫杀死在卵期,可有效地阻止害虫的幼虫对作物的危害。加之该蜂较易大量人工繁殖,应用技术也相对容易,因而赤眼蜂的研究也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一、赤眼蜂的分类 赤眼蜂科Trichogrammatidae是一种卵寄生蜂,一般体长0.5—1.0毫米,最小的只有0.17毫米。这样微小的体形给分类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直到采用雄性外生殖器结构作为鉴定依据以后,赤眼蜂的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