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野外袋栽香菇,浸水催菇是整个管理过程的关键。现将浸水期管理中应注意的问题简介如下:(一)区别品种,适时浸水。①早熟品种浸水:在正常温度下,一般58~65天脱袋,常常脱袋后即可出菇。这类品种大部分具中、低温型特性,在较  相似文献   

2.
适时适度对香菇菌筒进行浸水,是保证香菇菌丝体正常生理活动,促使原基形成,夺取香菇高产的关键措施之一.目前我国福建、浙江、江西等香菇主产区,都是沿用传统的沟式打桩加板压砖石浸水法.此法不仅工序烦琐,用工多,耗资大,而且上下层菌筒浸水不匀,还容易造成菌筒断碎和浸水沟倒塌.为了改革这种浸水方法,休宁县溪口高级职业中学香菇试验场在县食用菌开发公司的指导下,于1988年试验成功了一种利用水的压力浸菌筒新工艺.具体做法如下:首先要挖水沟,即将传统供浸水用的沟适当加深至90厘米左右,沟宽以便于操作为宜,沟长不限.先在  相似文献   

3.
适时适度的对香菇菌筒进行浸水,是保证香菇菌丝体的正常生理活动,促使原基萌发,夺取香菇增产丰收的关键性技术措施。传统的沟式打椿压板浸水法,即将失水的香菇菌棒均匀地排放于浸水沟内,在沟顶两侧打桩系铅丝,然后用木板压顶,再用铅丝牢牢捆札,并压以石块、铁板、水泥砖等重物,才能开始引水浸筒以防止菌筒浮出水面。此种操作方法不仅工序烦琐,浸水不匀,用工多,投资大,而且易造成菌筒断碎,春雨连绵季节,常因菌筒巨大浮力反冲,而使浸水沟倒塌,菇农在菌筒浸水期须付出繁重的劳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我县用小段木栽香菇有了较大发展,但由于秋冬干燥,菇木偏干,霜降至小雪期间很少出菇。为了促使菇蕾形成,在1979和1980年于11月份进行了浸水催蕾试验。1979年11月5日在下告大队畜牧场,将3万斤接种一年半的成熟菇木行浸水催蕾;1980年11月3日将本公司接种一年半的成熟菇木10段从中锯断,分为两组,一组浸水催蕾,另一组喷水作对照。  相似文献   

5.
“老法”浸水,在浸水前用8号铁丝在菌筒的两头各打一个6~10厘米深的洞,采用这种方法浸水有两大弊病:一是浸水时间短,菌皮没浸软,菇蕾难以顶破菌皮,不利出菇;二是菌筒内部吸水较多,含水量偏大,易造成霉菌烂筒。“新法”浸水在浸水前不打洞,而是采用拍筒、划痕的办法,促进菌筒吸水。其方法是:当采完一批菇后,要加强通风,降低菌筒内含水量,使菌筒偏干,养菌7-15天后用拖鞋拍打菌筒,并用小刀在菌筒四周划4至8道痕(以划破菌皮  相似文献   

6.
段木栽培香菇,传统的菇木浸水催菇,是在接种后菌丝经过春夏两季生长,气温适宜出菇时进行。根据我们的实践,最佳的浸水时机应视菇木直径大小而定。直径10~20厘米的菇木,必须经两年或两年以上的菌丝生长期,待菌丝已深入到菇木的各个部位(除芯材外)才可进行浸水;直径大于20厘米的菇木,必须经过三年的菌丝生长期才可浸水。  相似文献   

7.
锯木屑代料栽香菇,随着出菇次数的增多,菌块中水份散失量较大。常规的补水方法是将菌块长时间(10~12小时)浸水,这非但难以达到合理的含水量,且常常会造成菌块松软、破损,甚至使菇蕾水  相似文献   

8.
香菇出菇期分为春夏期、夏季高温期、早秋期、秋冬期4个时期,管理要点如下.1 春夏期管理(4—6月)此期白天气温高,晚上气温较低,空气相对湿度低,气候干燥.香菇上架(越冬)完成后要利用昼夜温差、湿差刺激菇蕾发生.白天将风口关闭,造成高温条件.傍晚揭开,结合喷水增加湿度、降低温度,将昼夜温差加大到10℃以上.经过3~5天的连续刺激,菌袋表面就会形成白色裂痕,继而发育成菇蕾.  相似文献   

9.
10.
露地袋栽香菇,脱袋转包后即进入出菇期管理。本文分秋冬菇和春菇管理两个阶段进行介绍。 (一)秋冬菇管理从11~1月间长出的菇称为秋冬菇。秋季和冬季因菌筒营养丰富,早中熟品种一般脱袋后8~10天即可出菇(边转色边出菇),俗称“开袋菇”。  相似文献   

11.
以新鲜香菇为试验材料,通过测定香菇浸水后的质量、颜色、水分存在状态,以及多酚氧化酶活性和微观结构等指标,探索了浸水处理对采后香菇褐变和质地的影响。结果表明,浸水处理显著降低了香菇表面亮度,增加了总色差,浸水处理0~10 min内,香菇质量增加呈现先慢后快再变慢的趋势,不同部位香菇以外层菌皮吸水能力最强;浸水处理导致香菇T22弛豫时间延长,半结合水显著增加。然而,浸水处理降低了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和总酚含量,扫描电镜观察显示,浸水后香菇表面菌丝孔隙较少。因此,水分引起的采后香菇褐变不是多酚氧化酶酶促褐变的结果,而是水分导致了香菇表面结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在袋栽香菇生产上,优质壮龄的菌种、彻底灭菌的料袋、严格的无菌操作,还必须通过发菌期的科学管理,才能确保菌袋成品率,把污染减少到最低限度.不少菇农接种后对菌袋疏于管理,麻痹大意,致使污染严重,前功尽弃.根据大量的生产调查,现将香菇袋栽发菌期管理污染的表现与原因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浅谈金针菇的菇期管理201106上海农科院园艺所陈海荣,陈幼源菇类生产,尤其是金针菇的生产因其种植比较简便近年得到大力发展,但有许多的种植户对于菇期管理的要点掌握不够,产量上不去。笔者针对上述情况,结合两个高产菌株(常金和白金),经过多次试验比较,总...  相似文献   

18.
香菇栽培的无水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料栽培香菇,出菇期管理非常重要,如何搞好管理是一个值得研讨的问题。一般管理法是晴天每天喷水2~3次,但喷水不易均匀,并且当培养料含水量降低到一定限度时,还需要采取浸水的方法补充水分,这样既需要大量的水,又需要许多劳力,劳动强度也很大,同时在浸水搬运过程中造成很大的损失,如养料流失,碰断碰缺,搬运过程中自行断裂破碎等。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经过近三年的探索,多次实验,结果证明,香菇栽培的出菇期管理完全可以实行无水管理,即在整个出菇期不喷水,不浸水。  相似文献   

19.
秋冬香菇管理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8~10月,浙江省各地气温偏高,湿度偏大,对常规秋冬香菇生产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接种成品率普遍较低。许多菇农通过2~3次翻堆,使原本属于同一批次的菌棒,被分成了几个批次,既延误了生产季节,又给生产管理带来许多麻烦,处理不当容易造成损失。根据当前生产实际,秋冬香菇应特别注意做好管理,避免因季节延误造成生产损失。1分别视菌棒的不同情况翻堆翻堆的目的是使菌袋的光照、空气和温度均匀,促进发菌平衡。翻堆时结合解套袋口、脱套袋、刺孔通气等措施可加快发菌速度。由于翻堆延误生产季节,应增加菌棒的翻堆次数。菌袋在菌丝培养阶段宜翻堆3~4次。翻堆可以与检查杂菌结合进行,第一次一般在接种后7~10天,以后可隔10~15天进行一次。随着发菌范围扩大,呼吸作用增强,要注意散堆和通风换气,并视天气情况调整堆形,降低堆叠层数。翻堆时不要随意丢弃污染菌棒。对于后期感染杂菌的菌棒,只要香菇菌丝生长尚占优势,就可保留,以减少损失。对于接种孔感染黄曲霉、毛霉、根霉的,只要香菇菌丝萌发良好并深入料内,仍可继续保留,香菇菌丝覆盖这些杂菌后亦能正常出菇。感染菌棒脱袋时,可切去杂菌污染部分,保留有香菇菌丝的部分,用竹签、木签把它们连接起来,再排...  相似文献   

20.
何永梅 《蔬菜》2007,(1):17-17
春季是香菇的盛产期,气温逐渐升高,温差大,降雨多,管理的重点是控好温湿度,做好通风防霉工作,及时补充水分,后期结合补水添加适量营养物,提高产量。现将具体管理方法介绍如下:一、保温防寒2-3月,气温偏低,常有冷空气出现,应注意保温,根据气温状况,减少菇棚遮阳物,增加光照,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