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保险市场逐步开始萌芽和发展,农业保险保费规模从2008年的110.68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479.06亿元,实现了质的飞跃。农业保险的政策目标是保障农民收入、提高农民抵御风险的能力、繁荣农村经济。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农业保险经营的亏多赚少,不适应我国农业发展的形势、农民收入较低,支付农保费的能力不足、相关法律体系不健全、农业保险专业从业人员较少、经营技术落后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加强宣传、完善农业保险立法、建立农业保险政策性业务商业化运行模式、构建农业再保险体系等对策。  相似文献   

2.
《农家致富》2012,(9):51
中国保监会近日指出,近年来,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农业保险逐步改变与农业生产和农民需求不相适应局面,实现历史性突破。农业保险的保费规模和保险覆盖面持续较快增长2011年,我国农业保险保费收入达到173.8亿元,同  相似文献   

3.
美国农业风险管理政策及启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近年来,在世界农产品市场形势变化和世贸组织农业谈判的双重影响下,美国的农业政策重点(表现在政府的农业政策支出方面)发生了一系列显著的变化,农业保险政策日益成为一个重点和热点问题。美国国会2000年6月刚刚通过了一项《农业风险保护法》,计划在未来5年内提供总计82亿美元财政支出,补贴农业保险。对这种农业保险政策取向和效果,评价不一。一、美国农业保险的发展现状在美国,农民可以采取的规避风险措施有以下几种:多种经营、生产合同、销售合同、期货保值、期权保值、产量保险、作物收入保险等。各种措施各有特点,前几种均为…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业生产需要农业保障,但农业保险高风险、高损失的特点使得农业保险经营出现连年亏损,商业保险公司基本上退出了农业保险,农业保险无法为农民增收保驾护航。只有从多方面采取措施,才能办好农业保险。  相似文献   

5.
农业保险在稳定农业生产和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现阶段我国的农业保险还不成熟。本文针对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状况,学习国际先进经验,提出了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保险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民占大多数,农业经济的发展面临众多风险,而农业保险的发展却严重滞后于农业和保险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其对农民生产、生活的保障功能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其中,农民收入较低、农业保险发展模式不合国情、农业保险的法律基础匮乏是其主要原因,本文针对农业保险的现状及造成原因,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业保险发展模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保险具有准公共物品性,农业保险自身的风险性导致它又是一项弱势产业。农业保险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农业发展的四大支柱之一,在稳定农业生产和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同时又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因此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保险发展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广东农业保险现状与发展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省自然灾害频繁,农业风险巨大,农民自主抗灾能力薄弱,迫切需要农业保险的支持.近年随着农业保险受到政策性的关注,广东农业保险迎来了较好的发展机遇且有了一定的进展,但由于广东省灾害频繁、农业保险缺乏总体规划和保险产品单一等多种问题依然严重制约着农业保险的发展.结合广东农业保险的现状及实际情况,对广东农业保险今后发展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何苗 《安徽农业科学》2014,(24):8388-8390
农业保险是关乎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经济制度,然而目前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处于停滞不前、日益萎缩的尴尬局面.该研究在借鉴美、日、法、前苏联以及东亚等国家发展农业保险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构建以政府为主导,农民基层互助合作保险为基础;多种经营主体参与的商业化保险运营模式是促进我国农业保险持续发展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10.
农业保险对于保证农业和粮食安全、稳定和增加农民收入有着重要的意义,我国政府正大力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发展,但仍然面临农业保险管理经验的不足和人才的缺乏问题.文章认为,一个合格的农业保险经营管理人员应该做到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具有保险业从业经验、熟悉农业生产专业知识,理解农民的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11.
钟祝 《现代农业》2008,(3):81-8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保险业整体发展迅速,但农业保险发展严重滞后,农业风险保障严重缺乏,农业发展的后劲不足。对于我国农业保险发展滞后的原因,学术界多归于政府行为的缺失。本文认为,我国农业保险发展滞后既有外在因素,如缺乏必要的法律、财税、行政等政策的长期有效支持;更有内在因素,农业保险特殊的技术障碍,保险供求结构失衡,农民购买力较低等原因。认真总结农业保险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从而进一步完善农业保险市场。编织农业安全网。  相似文献   

12.
一、我国农业保险的现状 1949年新中国成立不久,我国就开办了农业保险。由于农业保险没有法律法规保障,保险公司的企业行为与农业保险的特殊性和政策要求相矛盾,单纯由国家商业性保险公司向农民收费保险,引起了农民的误解,到1953年农业保险被列为农村“五多”被停办。1979年  相似文献   

13.
程丹  常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4,(29):10402-10404
在农业现代化不断加快的大背景下,完善农业政策性保险制度刻不容缓。结合田野调查,研究发现在农业政策性保险发展方面虽取得一定成果,仍存在农民认识不充分、参保意愿不高、法规体系不完善、财政补贴方式不科学、抵御巨灾能力较弱、监管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应从加大宣传力度、发展信贷保险模式、完善法律法规、加大财政补贴力度、建立巨灾基金、发展再保险、明确监管责任等方面解决我国农业保险发展难题。  相似文献   

14.
政策性农业保险是一项支农惠农的好政策,各级财政通过保费补贴方式减轻农民购买农业保险经济负担,鼓励农民购买农业保险。但是农民购买保险还少,还需要大力推广。基层农技推广机构要把推广农业保险作为重要工作,大力去推广。  相似文献   

15.
农业保险中主体行为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农业保险的市场化经营和农业保险的特殊性不相适应,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业保险的发展一直处于停滞不前、日益萎缩的局面.运用动态博弈理论对其原因进行探讨,并分析作为"经济人"的农业保险主体农民、政府、保险公司三者的行为选择,得出当前中国农业保险必须采用政策性与商业性相结合的方式,政府必须从全社会的利益出发,大力支持农业保险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基于历年安徽省统计年鉴和 2007 年在安徽部分地区的农业保险需求调查问卷,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并利用 logit 模型对安徽省农业保险需求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民的年纯收入、是否购买过农业保险对农业保险需求影响显著,并与其呈正相关关系,其他几个因素对农业保险需求影响不显著。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周瑞洋 《农技服务》2011,28(9):1375-1376
从农户的角度分析我国农业保险发展中的制约因素。表明,制约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重要因素首先是我国农民的收入水平较低,对农业保险的需求不足;其次,农民风险意识不强,购买保险意识薄弱,积极性不高;第三,农村信用环境欠佳。笔者对这些因素进行研究探讨,提出发展农业保险的应对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农业气象灾害保险与农业防灾减灾能力构建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张恒  鲍文 《农业现代化研究》2012,33(2):166-169,248
本文对农业气象灾害保险及其内涵进行了界定,认为目前的农业保险是以气象灾害保险为主,且存在农业灾害风险分散机制不完善与农户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日益突出、农业气象灾害保险法律法规滞后、农业灾害保险尚未规范化和农业气象灾害保险制度建设任重道远等问题。指出衡量农业气象灾害保险成败的四个关键因素,即农民自愿参保率的高低、政府参与气象巨灾风险分担、促进农民保收增收和适度的商业化运作。提出推进我国农业气象灾害保险发展的对策和建议,即完善农业气象灾害保险法规和标准体系、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农业气象灾害保险制度、大力推进天气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引入农业气象灾害保险市场竞争及灾害救济向参加灾害保险的客户倾斜的机制、加强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与政府防灾减灾能力的建设、培养农业气象灾害专业人员和加强农业气象灾害保险组织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9.
关于中国农业保险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保险的重要作用日益显现。农业保险作为一种政策性保险,要在政府的力量之下来进行推广和覆盖,需要政府、保险公司和农民共同参与。通过对中国农业保险的发展现状,中国农业保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中国农业保险发展思路的探讨,分析了加速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给出了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几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基于提高农业保险覆盖率视角,对河北省石家庄市农业统筹互助保险的实践和河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 的发展进行了分析可知农业统筹互助保险可以贴近农民的需求,降低农业保险的交易成本,提高农业保险的覆盖 率,并从政策支持层面、业务经营层面和监督管理层面分析了进一步发展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