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近年来高职教育的飞速发展,高职教师的成长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尤其是专业教师的职后培训成为研究的热点.然析高职语文教师,作为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却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本文拟从高职语文教师的来源、影响高职语文教师成长的因素、高职语文教师的成长途径三方面对高职语文教师的成长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职教教师的专业发展与其职后培训密不可分,职教教师的职后培训工作主要依靠职教师资培训基地进行。从职教教师专业发展的视角看,当前各基地在职教师资培训中存在诸多问题。职教师资培训基地要长远发展就必须重视职教教师的专业发展,加强自身的内涵建设。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分析新职人员岗前资格性培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通过创新校企合作培训方式,解决培训力量薄弱、教学不规范、质量不平衡等问题,努力实现新职人员资格性培训集中管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更好地适应铁路快速发展对新职人员培训的需求。  相似文献   

4.
高职教师用户信息需求的特点决定了针对这部分读者的用户培训必然有自己的原则和策略。目前,学术界对高职院校教师读者的用户培训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对于教师用户的培训手段还处于传统方式时期。以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的调查数据为基础,简述了图书馆开展用户培训的必要性,分析了高职院校教师用户信息需求特点,建立了用户培训模型,提出在新形势下针对高职院校教师读者的用户培训策略与改进措施。这些措施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大量新任教师扩充到教师队伍中,他们虽然具有较高的学历,但教学能力方面明显存在着不少问题。要提升高校新任教师的教学能力,必须重视职前培训,加强职后培养,提高职业道德素养,使新任教师尽快成长为教学能手。  相似文献   

6.
对于刚入职高职院校教师来说,要适应高职教育高速发展节奏,适应高职教育对教师提出的要求,就必须尽快完成角色转变。本文从角色转变、理念转变、学-教转变等方面为切入点,结合高职教育要求、教育对象特点,讲解新入职教师如何加快角色转变,使之成为一名符合要求的高职教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农业高职院校英语教师个性化培训模式,为提升高职院校英语教师个性化培训水平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通过文献资料、实地调查、访谈等方法,以广西农业类高职院校英语教师个性化培训实践为例,分析目前农业高职院校英语教师个性化培训存在的问题,构建个性化培训的模式。【结果】实践表明,"双师型"教师培训模式可以提升教师个性化素质,是行之有效的主要模式;短期培训、寒暑假培训、商业培训、职教培训基地、校企联合培训等非学历培训模式是提升英语教师个性化素质的重要构成部分;国际农业项目合作、国际交流与国际合作办学等涉外培训项目模式是提升英语教师个性化素质的有效补充。【建议】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拓宽培训渠道;加强英语教师农业专业知识培训;重视英语教师职业生涯规划。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我国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寻求可借鉴的成熟经验。【方法】通过文献资料和考察交流,调查分析澳大利亚、德国、美国等发达国家的高职教师培训模式与特征,借鉴经验提出促进我国高职教师成长的建议和措施。【结果】发达国家高职院校教师培训模式主要有:澳大利亚全程培训、德国"双元制"培训、美国生涯阶段培训模式,具有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开展教师培训、课程资源与培训形式丰富多彩、规范的培训管理制度、校企相融的培训机制等四大特征。【建议】受发达国家高职教师培训模式启示,为促进我国高职教师成长,应制定我国高职"双师型"教师发展标准、构建科学的教师考核评价体系、培育企业积极参与的长效机制、完善校级教师培训体制机制等。  相似文献   

9.
随着国际间竞争的加剧,在国家必须进行产业升级的大背景下,各行各业对高职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越来越具体,完善"双师型"教师培养体系,加强"双师型"高等职业教师队伍建设就显得十分必要和迫。通过查找目前"双师型"教师培训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如高职教师准入门槛不合理、专业设置等与现代产业需求匹配度不高等,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推进"双师型"教师培训体系的完善,加快建成高素质专业化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10.
高职院校师资的建设内涵中,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提升是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分析高职院校在实践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提出高职院校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提升,应在政府部门的主导下,企业负起责任积极参与师资培训,高职院校结合本校实际制定相关的措施、激励机制,调动教师参与实践教学能力培训、改革、评价的积极性,丰富和创新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提升途径和内涵,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1.
"双高计划"背景下,打造高水平双师队伍既是建设任务,也是建设目标。打造高水平双师队伍,是高职院校教师群体专业发展的过程,其目标重在提升教师队伍素能、打造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但目前产教融合平台对双师队伍建设支撑度不够,双师队伍评价缺乏制度性保障和约束以及职教师资职后培训不足等问题的存在制约了高职院校高水平双师队伍建设。"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高水平双师队伍建设要坚持以德为先,持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落实符合职业教育类型特征的职教师资入口关,畅通校企人员流动渠道,建立校企人员双向交流协作共同体,打造高水平产教融合平台。  相似文献   

12.
农村初中参与式教学培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存在着培训经费不足、参加培训的教师人数少等问题;而农村中学班级人数多、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及教学硬件设施的不完善也制约了其在农村中学教学中的运用。建议采取加大教育培训投入,增加培训次数与人数,制定参加培训人员的统一标准等措施,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培训,促进全体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新经济时代,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呈现出信息化、智能化、知识密集化特征,培养适应“互联网+”企业和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高职教师的信息素养亟待提升。结合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一方面,学院应加大教师信息化培训力度,搭建教师信息化教学平台,健全激励制度;另一方面,教师应自觉完善信息道德,巩固积极的信息意识,提高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能力,多方协力共同完成使命。  相似文献   

14.
阐述高职教师科研能力培训的概念和背景,以省级培训项目"职业教育科研方法与项目申报"为个案,整理该项目五年的培训数据,分析参训教师概况、总结运行成效,剖析了存在问题并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5.
英语教学一直是高职院校中的一个老大难问题,本文主要从受教育的主体─--学生,英语教育实施者─--教师,以及进行教育的基地─--学校三个方面加以分析。学生主要存在着基础薄弱且参差不齐;课堂纪律乱;想学学不会;心里对英语不重视等问题。教师问题主要是对学生的认识不够;教学及考试方法陈旧;外聘教师教学质量难以保障。学校也存在着师资不足,硬件缺乏以及对英语教师的培训力度不够等问题。本文并对高职英语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以求对目前的高职英语教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信息技术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平台和支撑,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保证。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高职教师的专业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挑战。通过对高职教师专业化特性的阐述,提出了培训进修对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意义,并对信息时代高职教师培训进修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旨在进一步提升高职教师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7.
依据《教育法》和《职业教育法》,要努力建立符合国情的职前与职后教育培训相互贯通的体系,使初等、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与培训相互衔接,并与普通教育、成人教育相互沟通、协调发展。实施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规划。依托普通高校和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建设职业教育专业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培养培训基地。继续实施初中后教育的分流,从各地实际出发,积极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并努力达到《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的目标。极少数尚未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地区,对不能升入初中的小学毕业生应实行职业技术培训。要按照“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对各类新…  相似文献   

18.
为进一步搞好四川省、重庆市职业中学师资队伍建设 ,四川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项目组对两省、市一般职业中学师资现状进行了一次专题调查。调查表明 :两省、市一般职业中学教师素质状况总体良好。存在问题 :①队伍结构不合理 ;②队伍有不稳定倾向 ;③教师业务能力亟需加强。据此建议 :加快中等职业学校结构调整步伐 ;学校引进竞争激励机制及教师合理流动机制 ;设立教师培训基金 ;职技高师改革招生形式、办学形式及学制等  相似文献   

19.
课程思政是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的重要依托。农业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取得一定进展,但在建设和实践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师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能力不足,学校团队建设氛围不够,课程思政的有效资源缺乏以及相关工作机制不完善等。针对存在的问题,立足农业高职院校食品类专业,从完善机制、集群建设、联动建设三个方面提出对策。通过完善“培训教育—专项建设—日常应用”相结合的制度体系,推进专项建设项目集群化建设,加强“目标链—元素链—资源库”联动建设等措施,提升课程思政建设的质量和水平,提高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效。  相似文献   

20.
为探索“双高计划”改革发展任务中“提升教师信息化水平、提升师生信息素养”的路径,调查了高职院校教师信息素养现状,分析了教师信息素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从转变教育观念、丰富信息化资源、制定考核制度、打造信息化教学团队和加强信息化培训方面提升高职教师信息素养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