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天津市宝坻区玉米测土配方施肥肥料利用率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津市宝坻区地处华北平原北部.京津唐三角地带,总面积1450km2。宝坻区是农业大区,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现有耕地面积76133hm2,主要农作物为玉米、小麦、水稻、棉花和蔬菜,其中玉米是最大的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45853hm2,总产量330647t,占全区粮食总产量的56.68%。典型种植制度为玉米一小麦,一年两熟。宝坻区为2007年测土配方施肥资金补贴试点项目区县,2010年至今为巩固县。  相似文献   

2.
小麦玉米秸秆全量还田减量施肥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试验对小麦、玉米秸秆全量还田情况下,氮磷钾的不同配比施肥,对小麦、玉米当季产量及全年总产量的影响进行研究,找出最佳施肥配比。结果表明:1秸秆还田及秸秆还田与施肥量互作对小麦、玉米当季产量及全年总产量影响不显著,秸秆还田处理的小麦、玉米当季产量及全年总产量平均较不还田处理减产99.0、271.5、370.5 kg/hm~2。秸秆还田条件下获得全年最高产量的施氮量为541.5 kg/hm~2,最高产量为18 698.7 kg/hm~2。秸秆不还田条件获得全年最高产量的施氮量为613.5 kg/hm~2,最高产量为18 869.55 kg/hm~2。2施氮量对小麦籽粒产量及其构成要素有极显著影响,随施氮量增加千粒重降低。秸秆还田条件获得小麦最高产量的施氮量为225 kg/hm~2,最高产量为8 614.5 kg/hm~2。秸秆不还田条件获得小麦最高产量的施氮量为249 kg/hm~2,最高产量为8 455.5 kg/hm~2。3秸秆还田条件下,玉米百千克籽粒消耗氮磷钾量分别较不还田减少0.05、0.06、0.06 kg,秸秆还田会导致氮、钾素当季利用率下降,磷素当季利用率提高。4最佳处理组合为N36P18K12,小麦、玉米及全年籽粒总产量平均分别为9 028.5、10 602.0、19 630.5 kg/hm~2。  相似文献   

3.
多元复混肥对夏玉米和冬小麦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2004年以小麦和玉米为试材,研究了多元复混肥对夏玉米和冬小麦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三元肥处理比较,多元肥处理夏玉米提早抽雄2d,秃顶长度短0.2cm,单穗重高21g,千粒重高8.5g,减少金边叶和条纹叶病叶率;小麦成穗率高13.0%,穗数和穗粒数高,但千粒重差异不显著;小麦-玉米总产量高7.76%.主要原因可能与多元肥能够协调供应氮磷钾及微量元素营养有关.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化肥利用率很低,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同时,低利用率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资料显示,科学施肥,降低化肥用量,产量不但不会降低,反而略有增加,在本地小麦、玉米上的试验也表明,小麦在减少20%化肥用量基础上,增产615kg/hm2,增产率11.6%,节约化肥投资306元/hm2,增效984元/hm2,节本增效1290元/hm2,氮肥利用率达到41%,比原来30%提高了个11百分点;玉米采用以上技术,在减少20%化肥用量基础上,平均增产750kg/hm2,,增产率11.1%,节约化肥投资174元/hm2,增效1050元/hm2,节本增效1224元/hm2,氮肥利用率达到41%,比原来31%提高了个10百分点。因此,推广提高化肥利用率的科学施肥技术,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5.
张伟 《现代化农业》2007,(11):19-21
玉米是世界上主要的粮饲兼用作物,素有饲料之王之称,播种面积和总产量次于小麦、水稻居第3位,单位面积产量居粮食作物之首,在国际贸易中约占世界粮食贸易总额的1/3。玉米何时传入我国尚未定论,大约已有460年的历史。发展到现在,我国玉米种植面积和总产量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2位  相似文献   

6.
张芳 《河南农业》2020,(7):31-31
内乡县是一个山地、丘陵、平原各占1/3的农业大县,农作物秸秆资源比较丰富。农作物播种面积为8.20万hm2,主要种类有小麦、玉米、花生等,其中小麦秸秆、玉米秸秆产量占总产量的80%以上。2017年全县农作物秸秆可利用总量为65.87万t。一、秸秆综合利用量从利用数量来看,2017年,内乡县秸秆总产量77.16万t,利用量65.87万t,综合利用率达到85.4%,其中,夏季小麦秸秆综合利用率较高,达到96.2%。  相似文献   

7.
小麦种植过程中的施肥技术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是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世界上粮食总产量榜上排名第二,仅次于玉米。小麦是人类的主食之一,面包、馒头、饼干、水饺等的存在都是小麦经过加工而形成的。苏州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非常适合农作物的生长,以种植水稻、小麦和油菜为主。了解到小麦的重要性,小麦种植过程中的施肥技术非常重要,本文以苏州为研究对象,对小麦种植过程中的施肥技术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8.
《山西农业科学》2017,(10):1646-1650
在驻马店地力为中低水平的砂姜黑土上进行玉米小麦田间试验,研究砂姜黑土区高效施肥技术。结果表明,与只施用磷钾肥相比,施用氮肥显著提高了玉米产量,玉米增产幅度为19.4%~41.8%,小麦增产幅度为35.4%~50.1%;小麦玉米2个试验点控释肥一次性基施处理产量达到最高,玉米达到8 803.5,9 137.0 kg/hm~2,与等氮量处理相比分别提高了91.5,289.5 kg/hm~2,小麦达到7 736.0,7 816.5 kg/hm~2,与等氮量处理相比提高了50.0,53.0 kg/hm~2,且控释肥处理提高了氮肥利用率,降低了土壤剖面硝态氮含量;在最佳施氮量的基础上减施20%的氮肥,玉米产量显著提高,说明与农民习惯施肥相比,可降低20%的施氮量,而小麦产量下降,说明与农民习惯施肥相比,减施氮肥存在减产风险。  相似文献   

9.
小麦-绿肥-玉米-大豆配套多熟种植模式的增产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麦与绿肥分带种植,小麦收获绿肥翻埋后,在本地块采用三元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进行玉米密度、播差期、玉米大豆带型配置试验,对贵州省中海拔地区玉米、大豆间作体系的产量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玉米密度和播差期是影响玉米大豆间作体系综合总产量的主要因子。其中,玉米密度对总产量的影响最大,播差期对总产量的影响随玉米密度的不同有所不同;玉米密度为51 000株/hm2、播差期为20 d,玉米大豆带型配置指数为2∶2的处理,玉米产量及玉米大豆综合总产量均表现为最高,玉米干物质积累较多,叶面积较大,净同化率较高。  相似文献   

10.
绿洲灌区典型间作模式的产量和光能利用效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寻求河西绿洲灌区低耗水、高光效、高产多熟种植模式,在限量灌水条件下,通过大田试验对该区主要种植模式的产量和光能利用率进行了量化分析.结果表明:4种间作模式土地当量比均大于1,排序为玉米/豌豆>玉米/油菜>小麦/玉米>小麦/大豆;在同等可比面积上,小麦、玉米、豌豆和油菜在间作模式下均较单作表现出显著增产效应,但在不同模式下增产效应不同,小麦在小麦/玉米和小麦/大豆2种间作模式下产量分别提高49.14%、51.50%,玉米在玉米/油菜、玉米/豌豆和小麦/玉米3种间作模式中产量分别提高20.88%、53.48%、70.34%.各间作模式下的光能利用率为玉米/豌豆>玉米/油菜>玉米/小麦>小麦/大豆.玉米/豌豆间作模式可作为目前河西绿洲灌区低耗水、高光效型种植模式之一.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小麦、玉米肥料利用率试验结果的分析,研究不同施肥水平下小麦、玉米养分利用情况和谷秆比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土壤肥力水平越高,其地力贡献率也相对较高;土壤养分含量、施肥量、施肥方式等对肥料利用率有较大的影响;同时,不同施肥水平下小麦、玉米谷秆比有一定差异,不施钾肥对小麦谷秆比的影响较大,不施磷肥对玉米谷秆比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农业生产过程中化肥使用过量的问题普遍存在,黄淮海流域是我国粮食作物主产区,通过对该地区不同省份三大粮食作物肥料施用强度与生产水平的分析,提出在今后的实际生产中,(1)注重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与应用。(2)不同省份要侧重提高不同粮食作物的化肥利用率。江苏省要注重提高粳稻和小麦的化肥利用率;安徽省要注重提高小麦和玉米的化肥利用率;山东省要注重提高粳稻和小麦的化肥利用率,挖掘其生产潜力;河南省要注意提高粳稻和小麦的化肥利用率,挖掘其生产潜力。  相似文献   

13.
中美玉米生产成本及收益比较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玉米是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我国的玉米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1/4,占全世界玉米总产量的1/5.玉米生产近年来稳定增长,1996年和1998年我国玉米的总产量甚至超过了小麦,成为继水稻之后的第二大粮食作物.由于玉米在粮食加工和畜牧业生产中具有其它作物无法替代的作用,因而在我国粮食生产中的地位将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14.
研究采用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根据土壤养分亏缺状况,平衡微量元素后确定氮磷钾的适宜用量,研究小麦玉米带田的平衡施肥方案。试验结果表明,氮、磷、钾及微量元素的平衡施用改善了小麦、玉米的经济性状,提高了小麦千粒重、玉米的穗粒数、穗粒重和千粒重;平衡微量元素后带田中限制小麦产量的主要因子是氮、磷,限制玉米产量的主要因子是氮、磷、钾;平衡施肥处理的产量、产值与纯收入均增加,其中处理N2P2K2的产值与纯收入最高,分别为17085元/hm2和15240元/hm2。综合分析结果说明,小麦玉米带田高产平衡施肥配方应为N2P2K2。  相似文献   

15.
通过采用"3414"完全设计方案,在小麦套种玉米的生产中对参试肥料因子N、P、K进行肥效试验,从而获得在永宁县不同等级农田种植小麦套种玉米的最高产量和最佳经济合理产量的施肥量、施肥比例、施肥时期、施肥方法.分析N、P、K三因子之间的主效因和交互效因,构建永宁县不同肥力水平农田(不同农田等级)小麦套种玉米的施肥配方,为肥料配方和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提供科学的依据.研究结果:该地区与该试验田肥力相当的高、中产田进行小麦套种玉米生产最高产量的施肥量;小麦玉米两作最高产量12110.1kg/hm2,每公顷应施:纯N577.4kg、P:0,127.5kg、K2069kg.氮磷钾比例为N:P2O5:K2O=8.3;1.85:1.最经济合理的产量和施肥量应该是每公顷生产12106.3kg粮食需要施纯N571.23kg、P2O,121.38kg、K2O68.6kg,氮磷钾比例为N:P2O5:K2O=8.3:1.77:1.  相似文献   

16.
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麦收后玉米夏直播及小麦、玉米等行距种植,小麦玉米单季产量及总产量较传统的小麦、玉米种植方式(套种)均显著提高,各试点小麦、玉米连续两年的年均总产量显著高于传统的种植方式,年均增产率为8.1%-15.8%;各试点两年度玉米夏直播较传统套种的玉米田粗缩病发病率大幅度降低,只有0-3.5%和0-1.0%。  相似文献   

17.
新疆农田施磷量、磷肥效率及磷肥品种长期演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新疆农田磷肥施用量与新疆主要农作物磷肥利用率的长期演变,为新疆农田合理施用磷肥与磷素养分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1949~ 2012年新疆统计年鉴及CNKI文献中,有关新疆农田作物产量、施磷量、磷肥利用率及磷肥品种的数据资料,对其随年代演变进行统计分析,并对磷肥利用率的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新疆小麦、玉米和棉花的单位面积产量均随年代推移而增加,且明显表现为稳步上升(1949~1980)、快速上升(1981~ 1997)和缓慢上升(1998~ 2012)三个阶段.化肥和磷肥的施用量均随施肥年代推移而逐步增加,化肥(N +P2O5 +K2O)和磷肥(P2O5)施用量分别从1979年的35.4和8.3 kg/hm2增加到2012年的376.1和95.5 kg/hm2,年递增率则分别为7.4;及7.7;.小麦、玉米和棉花的化肥和磷肥的偏生产力均随着年代推移而逐渐降低,化肥偏生产力从1979年的44.2 kg/kg(小麦)、61.2 kg/kg(玉米)和9.3 kg/kg(棉花),分别降低到2012年的14.2、18.4和5.5 kg/kg.3种作物的磷肥偏生产力从1979年的189.1、262.0和39.8 kg/kg分别降低到2012年的72.5、55.9和21.5 kg/kg.Meta分析表明磷肥利用率随年代呈现微弱递增趋势,32年(1981 ~2012)磷肥利用率的平均值是18.2; (n =334).[结论]新疆磷肥施用量随施磷年代明显增加,但磷肥增产效益却随年代推移而下降.磷肥利用率随着年代推移呈现微弱递增趋势,磷肥占施肥总量的比例随着年代推移而增加.同时施用磷肥品种随着年代推移呈现由低浓度向高浓度演替,施用方法表现为由以基肥为主逐渐转变为基肥与追肥相结合的施磷方式.  相似文献   

18.
玉米科学施肥是以旱地土壤测试和田间试验为基础,根据玉米施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科学提出有机肥料和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施用数量、养分比例、施用时期和施用方法,是一项玉米提质增效的关键技术措施.针对龙陵县目前玉米施肥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探讨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制优化施肥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省农科院土肥所在河南省商丘市进行的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制优化施肥试验表明,氮磷钾平衡配施是夺取小麦玉米高产的关键。N:P:K以5:2:3为宜。每公顷施尿素985kg,过磷酸钙1440kg,硫酸钾587kg,可使小麦玉米总产达到13500kg。  相似文献   

20.
正西平县位于河南省中南部,处于驻马店市最北端。全县总耕地7.87万hm~2,是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的农业大县。小麦常年种植面积6.53万hm~2以上,总产量46万t左右;玉米常年种植面积6.67万hm~2,总产量43万t左右。西平县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之一。2019年,"西平小麦"被评定为国家地理标志。西平县处于亚热带向暖温带的过渡地带,常年降水在800 mm左右,光照适宜、降水充足,对小麦生长有利,但各种病虫害时有发生,给农业生产造成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