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用氯化亚铁、硫酸亚铁、硫酸亚铁铵和硫酸铁铵等形式的铁化合物过过氧化氢溶液构成引发剂,分别引发玉米淀粉-丙烯腈接枝共聚反应;用硫酸亚铁胺-过氧化氢引发玉米淀粉,小麦淀粉,交联玉米淀粉和交联氧化甘薯淀粉与丙烯腈的接枝共聚反应,以共聚物吸水力和产率为指标,研究了不同条件、引发剂及来源的淀粉对淀粉-丙烯腈接枝共聚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淀粉的来源并不重要,铁的形式对产物的吸水力和得率的影响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以硝酸铈铵为引发剂,甲基丙烯酸甲酯与玉米淀粉的接枝共聚反应,探讨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原料配比、加料顺序对反应的影响,并研究了酸对反应的影响,求得了接枝率和接枝效率。  相似文献   

3.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与丙烯酸发生接枝共聚反应,以过硫酸钾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制得玉米淀粉/聚丙烯酸钠高保水复合材料;通过干燥粉碎,进行性能测定,研究引发剂添加量、玉米淀粉添加量、丙烯酸和NaOH的中和度和交联剂添加量等因素对吸水倍率和耐盐倍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丙烯酸单体为50.00 g时,玉米淀粉添加量为10.00 g,引发剂添加量为0.15 g,交联剂添加量为0.02 g,中和度为90%时,生成的高保水材料性能最好,吸水倍率可达到240倍左右,耐盐倍率达到40倍左右。  相似文献   

4.
木豆淀粉/丙烯腈超强吸水剂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木豆淀粉在引发剂的作用下,接枝丙烯腈制备超强吸水剂,正交设计结果表明:接枝温度为30℃,引发剂用量为0.05g,丙烯腈用量为1.8g,NaOH用量为3.0g时得到吸水能力为272倍的超强吸水剂。  相似文献   

5.
以马铃薯、木薯淀粉及二者的混合淀粉为主要原料,采用氧化还原引发接枝共聚反应,合成绿色保水剂。通过正交试验研究找出不同类型混合淀粉保水剂的最佳合成工艺,并对接枝效率和吸水倍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单一淀粉保水剂接枝效率较低,而混合淀粉合成保水剂的吸水倍率和接枝效率均有所提高;不同类型混合淀粉保水剂接枝效率之间没有差异性,且混合淀粉保水剂的接枝效率明显高于单一淀粉保水剂。综合比较不同类型混合淀粉保水剂的合成条件,最优化条件为:单体与淀粉的质量比为15,中和度75%,引发剂用量为6mmol/L,反应温度45℃,交联剂用量为01g/100mL,在此条件下合成的保水剂吸水倍率为935g/g。  相似文献   

6.
微波条件下淀粉与苯乙烯接枝共聚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利用微波技术对淀粉-苯乙烯接枝共聚物的合成进行研究。[方法]以焦磷酸锰络阴离子为引发剂,以十二烷基硫酸钠为乳化剂,采用正交试验筛选通过微波加热,玉米淀粉与苯乙烯接枝共聚反应的最佳条件。[结果]淀粉与苯乙烯接枝共聚反应的最佳组合条件为:苯乙烯用量20ml,焦磷酸锰络阴离子浓度9mmol/L,反应时间14min(30s+30s)。[结论]该研究确定了淀粉-苯乙烯接枝共聚物合成的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接枝反应条件对羟丙基淀粉接枝共聚物的影响,选用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Dimethylaminoethyl methacrylate,DMAEMA)为接枝单体,过硫酸钾为引发剂,通过溶液合成法制备了羟丙基淀粉接枝共聚物.研究了反应温度、聚合时间、引发剂用量对接枝共聚反应的影响,并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热重分析、...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淀粉接枝引发的种类,综述了淀粉接枝丙烯腈类,丙烯酸类和丙烯酰胺类三大系列吸水树脂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并对其存在问题和今后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木豆淀粉接枝丙烯酸制备超吸水剂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木豆淀粉为原料,在引发剂的作用下,利用接枝丙烯酸制备超吸水剂;对主要影响因子进行了正交设计,并优化工艺参数,最终得到吸水倍数为200-250倍的超强吸水剂。  相似文献   

10.
甘薯秧制取高性能吸水树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甘薯秧中提取淀粉,将淀粉糊化,再以过硫酸钾为引发剂,在一定条件下让淀粉与丙烯酸接枝共聚制取吸水树脂.分析了聚合反应的温度、糊化时间、丙烯酸的中和度等因素对接枝产物吸水性能的影响,并测试了吸水树脂的保水性能.  相似文献   

11.
以硫酸铈铵盐和过硫酸钾-亚硫酸氢钠为引发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为乳化剂,引发可溶性淀粉与3种偶氮苯衍生物的乙烯基单体接枝共聚.通过TGA、DSC、SEM等手段对接枝共聚物结构的表征,证明发生了接枝共聚反应.  相似文献   

12.
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采用固相法合成了玉米淀粉/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接枝共聚物,并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热分析(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和凝胶渗透色谱(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GPC)等手段对所制备的淀粉接枝共聚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接枝改性不仅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玉米淀粉的结晶,导致结晶度降低,同时也改变了淀粉原有的聚集形态;淀粉接枝共聚物的接枝侧链主要由聚合度为1 350~2 350的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共聚物组成,相对分子质量主要分布在20~36万之间.  相似文献   

13.
对所制高吸水性树脂采用生物显微镜、扫描电镜、傅立叶红外光谱、X-衍射等检测手段对玉米淀粉接枝丙烯酸高吸水性树脂的性能进行分析.同时研究了高吸水性树脂吸液速率、保水性、重复利用性.结果表明:树脂表面看不见明显的淀粉颗粒,且不影响树脂的吸水倍率.影响树脂吸水率的主要因素是在树脂内部通过交联所形成的网络结构;在高温和高压下均...  相似文献   

14.
以香樟为试验材料,研究碱性土壤条件下,硫酸亚铁铵对香樟黄化叶片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硫酸亚铁铵能提高黄化香樟叶片叶绿素含量,POD活性,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促进可溶性糖的利用。外源施用硫酸亚铁铵是解决香樟叶片黄化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5.
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采用固相法合成了玉米淀粉/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接枝共聚物,并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热分析(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和凝胶渗透色谱(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GPC)等手段对所制备的淀粉接枝共聚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接枝改性不仅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玉米淀粉的结晶,导致结晶度降低,同时也改变了淀粉原有的聚集形态;淀粉接枝共聚物的接枝侧链主要由聚合度为1 350~2 350的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共聚物组成,相对分子质量主要分布在20~36万之间.  相似文献   

16.
以过硫酸钾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采用自由基聚合法使明胶与丙烯酸/丙烯酰胺进行接枝共聚,制备了一种明胶接枝丙烯酸/丙烯酰胺保水性缓释肥新型包膜材料,进行了吸水、保水、耐盐性检验并应用于包衣尿素的制备。结果表明:明胶用量为2.5%时,材料具有最大吸水率,在去离子水中达775 g/g,在自来水中为395 g/g。包衣尿素的氮素24 h和28 d释放率分别为12.11%、73.49%,缓释周期长达56 d,达到"缓释肥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7.
李云仙  付惠  曾珍  赵宁  雷然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6026-16028
[目的]研究改性木薯淀粉絮凝剂的制备与结构表征及其絮凝性能。[方法]在氮气保护下,以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NH4)2S2O8-NaHSO3]为引发体系,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了木薯淀粉与丙烯酰胺接枝共聚制备絮凝剂的条件,用红外光谱对共聚物结构进行了表征,并测定了该絮凝剂的絮凝性能。[结果]改性木薯淀粉絮凝剂的最佳制备条件为:反应温度40℃,合成时间3h,引发剂用量为5mmol/L,淀粉与单体质量比为1∶2.5;该絮凝剂适合在中性和酸性条件下使用。[结论]该絮凝剂投药量少,沉降速度快,受pH值影响小,是一种较理想的絮凝剂。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不同类型缓/控释硫铵肥料对土壤团聚体碳、氮贡献率及作物生长的影响,于2020年开始田间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共设置5个处理:常规尿素(AU),普通硫酸铵(AS),缓/控释硫酸铵Ⅰ型(ASN、硫酸铵+硝化抑制剂),缓/控释硫酸铵Ⅱ型(ASG、油脂包膜硫酸铵),缓/控释硫酸铵Ⅲ型(ASD、油脂-腐植酸包膜硫酸铵)。采用湿筛法对土壤进行粒径分级,分析土壤粒径组成、稳定性状况、各粒径团聚体及粉黏粒有机碳、全氮含量,并测定玉米产量。结果表明:1)ASG处理>0.250~2.000 mm粒径团聚体质量分数最高,比AU处理提高68.00%,且>0.250 mm粒径团聚体ASG处理占比最高,AU处理占比最低;2)ASG处理平均重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0.250 mm水稳性团聚体占比(R0.25)均高于其他施肥处理,相比AU、AS处理,ASG处理的MWD、GMD和R0.25分别升高36.18%、7.62%,70.35%、26.54%和50.74%、13.37%;3)ASG、ASD处理<0.053 m...  相似文献   

19.
刘波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3):1133-1134,1200
[目的]为保水剂正确使用和进一步开发提供依据。[方法]测定3种保水剂在尿素、碳酸氢铵、硫酸铵和氯化铵溶液中的吸水倍率及养分吸持量,研究不同氮肥对保水剂吸水、保肥性能的影响。[结果]保水剂在各种肥料溶液中的吸水倍率显著下降,并随肥料浓度的增加下降幅度增加。随着肥料浓度的增大,保水剂对尿素中氮的吸持量和吸持率增加,对碳酸氢铵、硫酸铵和氯化铵中氮的吸持量增加、吸持率降低。氯化铵对保水剂吸水倍率的影响最大,然后是硫酸铵、碳酸氢铵、尿素。在碳酸氢铵、硫酸铵和氯化铵浓度为10%时,3种保水剂的相对吸水倍率下降到10%左右,对氮的吸持量增加到741.1~814.6 mg/g。[结论]保水剂和肥料品种不同,吸水倍率、吸持量和吸持率也不同。最高浓度下,保水剂对氮肥吸持率按碳酸氢铵、氯化铵、硫酸铵、尿素次序依次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