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报道了由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drophila)感染团头鲂引起细菌性败血症的病理学变化.通过对人工感染病例的病理学观察,发现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鱼体多处出血,特别是体表的出血最为明显;有淡红色浑浊黏液状腹水,肛门红肿外突;心、肝、肾、肠等内脏器官充血、出血、肿大、变性、坏死以及红细胞发生溶血;血液学生理指标上表现出红细胞大量减少,白细胞大量增加等细菌性败血症的病理特征,并在病理变化观察的基础上探讨了该病发生的机理.  相似文献   

2.
团头鲂细菌性败血症的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由温和气单胞菌(Aerom onas drophila)感染团头鲂引起细菌性败血症的病理学变化。通过对人工感染病例的病理学观察,发现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鱼体多处出血,特别是体表的出血最为明显;有淡红色浑浊黏液状腹水,肛门红肿外突;心、肝、肾、肠等内脏器官充血、出血、肿大、变性、坏死以及红细胞发生溶血;血液学生理指标上表现出红细胞大量减少,白细胞大量增加等细菌性败血症的病理特征,并在病理变化观察的基础上探讨了该病发生的机理。  相似文献   

3.
以经肌肉注射途径人工感染鸭坦布苏病毒的110日龄麻鸭为试验材料,研究感染麻鸭的眼观及组织病理学变化。研究发现,感染麻鸭的眼观病变为卵泡充血、出血、变性。组织学病变为卵泡充血、出血,卵泡颗粒细胞坏死,卵巢内异嗜性白细胞浸润,卵黄液溶解;肝脏间质结缔组织及胆管增生;肝脏、胰腺、肾脏、腺胃中淋巴细胞浸润;肠道呈卡他性肠炎。以上结果表明,鸭坦布苏病毒感染麻鸭以卵巢病变为特征,表现为卵泡充血、出血、变性,卵巢内异嗜性白细胞浸润等症状。  相似文献   

4.
幼龄朱新城疫病的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例朱感染新城疫病毒死亡病例进行了系统的病理学观察.结果表明,朱与禽类感染新城疫的病理变化基本一致.眼观所见最显著的病变是腺胃、肌胃粘膜水肿、出血,肠道粘膜广泛出血,肝肾肿大、出血,脑膜充血、出血;病理组织学变化为胃、肠道粘膜上皮细胞坏死、脱落,固有层毛细血管充血、炎性细胞浸润,脑部可见“噬神经”、“卫星化”现象,间质毛细血管充血、出血;电镜观察发现,肝、肾、脑等组织以空泡变性为主,细胞中线粒体肿胀,内质网扩张,核染色质凝集、边移,并在肾脏上皮细胞内看到病毒样颗粒.  相似文献   

5.
幼龄朱鹮新城疫病的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 2例朱 感染新城疫病毒死亡病例进行了系统的病理学观察。结果表明 ,朱 与禽类感染新城疫的病理变化基本一致。眼观所见最显著的病变是腺胃、肌胃粘膜水肿、出血 ,肠道粘膜广泛出血 ,肝肾肿大、出血 ,脑膜充血、出血 ;病理组织学变化为胃、肠道粘膜上皮细胞坏死、脱落 ,固有层毛细血管充血、炎性细胞浸润 ,脑部可见“噬神经”、“卫星化”现象 ,间质毛细血管充血、出血 ;电镜观察发现 ,肝、肾、脑等组织以空泡变性为主 ,细胞中线粒体肿胀 ,内质网扩张 ,核染色质凝集、边移 ,并在肾脏上皮细胞内看到病毒样颗粒。  相似文献   

6.
一、暴发性出血病 暴发性出血病是由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的一种细菌性败血症。其发病速度快,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多发于夏季高温季节。症状 病鱼表现为上下颌、口腔、鳃盖、睛睛、鳍基及皮肤充血、出血,眼  相似文献   

7.
采用从鳗鲡分离的嗜水气单胞菌进行人工感染试验,以探讨感染后不同时期嗜水气单胞菌在欧洲鳗鲡肝脏、肾脏和肠道内的定位和由此引起的组织病理学变化.将细菌分2次对鳗鲡进行肌肉注射.第1次采用每克体质量103~107cfu的不同剂量注射以确定该菌的半数致死量,结果表明其半数致死量为5×104 cfu/g.第2次以每尾鱼1×107 cfu的剂量注射欧洲鳗鲡,此后分别在注射后6、24、48 h采集鳗鲡的肝脏、肾脏、肠道进行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定位研究.结果表明:3个时期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存在一定的差别,鳗鲡早期无明显病理变化,而后期主要表现为败血症症状;鳗鲡肾脏组织的病理变化较其他脏器明显,主要表现为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和肾小球坏死脱落;鳗鲡肝脏则主要表现为严重充血,肠道偶见肠粘膜脱落.免疫组织化学定位结果表明,感染细菌主要分布在鳗鲡肾脏内,肝脏和肠道也有感染细菌分布.  相似文献   

8.
蒋自立  李春涛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0):5946-5949
[目的]探讨黄颡鱼嗜水气单胞菌对草鱼幼鱼肝、肾和脾的影响,从而为预防鱼类细菌性疾病的相互感染及渔业生产提供依据。[方法]通过16 S rDNA基因序列分析,从患败血症的黄颡鱼脾脏中分离嗜水气单胞菌。然后,用半致死浓度的分离株感染草鱼幼鱼,取病鱼的肝、脾和肾进行组织病理切片观察。[结果]感染嗜水气单胞菌的鱼体肝、脾和肾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肿大。肝呈灰白色,实质结构明显被破坏,肝血管内血细胞减少,肝细胞肿胀、浑浊;肾间质比例增大,肾小管和肾小体数量明显减少,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变性;脾呈暗紫色,内部大量充血,脾淋巴细胞坏死,大量的棕色"小结"充斥于整个脾脏之中。[结论]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可导致草鱼幼鱼的肝、脾和肾发生不同程度的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9.
一、暴发性出血病 暴发性出血病是由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的一种细菌性败血症。其发病速度快,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多发于夏季高温季节。 症状病鱼表现为上下颌、口腔、鳃盖、眼睛、鳍基及皮肤充血、出血,眼球突出,鳃丝肿胀出血,腹部膨大,剖开后可见腹水,肝脏、脾脏、肾脏肿大,  相似文献   

10.
对2例朱Huan感染新城疫病毒死亡病例进行了系统的病理学观察。结果表明,朱Huan与禽类感染新城疫的病理变化基本一致。眼观所见最显著的病变是腺胃、肌胃粘膜水种、出血,肠道粘膜广泛出血,肝肾肿大、出血,脑膜充血、出血;病理组织学变化为胃、肠道粘膜上皮细胞坏死、脱落,固有层毛细血管充血、炎性细胞浸润,脑部可见“噬神经”、、卫星化”现象,间质毛细血管充血、出血;电镜观察发现,肝、肾、脑等组织以空泡变性为主,细胞中线粒体肿胀,内质网扩张,核染色质凝集、边移,并在肾脏上皮细胞内看到病毒样颗粒。  相似文献   

11.
鲤鱼穿孔病的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了一种由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的鲤鱼穿孔病的病理学研究结果。该病的主要特征是最初在体表出现红斑,进而表皮及真皮坏死和崩解,肌肉溃烂形成大小不一的溃疡灶,最后体壁穿孔而病鱼死亡。病理组织学上主要表现为表皮细胞变性坏死,真皮充血、出血及炎性水肿和坏死,肌肉呈变质性炎,病程较长的可见肉芽组织增生及修补。鳃和心、肝、脾、肠、胰、肾等内脏器官呈现变性、充血和发炎等变化。  相似文献   

12.
牛蛙(Rana catesbeiana)腐皮红腿症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牛蛙腐皮红腿症的病理学改变。【方法】通过石蜡切片,H.E染色法,对发生腐皮红腿症的牛蛙自然病例进行病理形态学变化观察。【结果】剖检发现病蛙头、背部皮肤腐烂,露出肌肉,腹部及腿部皮肤出血发红;肝肿大,严重充出血,呈花瓣状;脾、肾出血肿大,颜色加深;胃肠道黏膜出血发红,内充满大量淡黄色黏液。镜检以全身多组织器官充出血、实质细胞变性、坏死及炎症细胞浸润为主要特征,以皮肤肌肉、肝、脾、肾和胃肠道的变化最为明显。胃肠道表现为严重的出血性、卡他性炎症,胃肠黏膜上皮严重坏死、脱落;肝细胞严重空泡变性,并出现大面积坏死,肝间质充满大量炎症细胞;脾脏淋巴细胞、网状内皮细胞严重坏死;肾间质充血,肾小管上皮细胞广泛坏死,肾小球毛细血管严重充血。【结论】头背部体表皮肤溃烂,腹部及四肢出血,肝、脾、肾、胃肠道等多器官组织炎性病变是本病的示病症状。机体多器官组织严重病变是引起病蛙死亡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对一只野生大熊猫因创伤继发细菌感染引起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而死亡的病例进行了系统的病理学观察。结果表明大熊猫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剖检病变主要表现为腹水,肝、肾肿大,脾脏体积缩小,被膜皱缩;胃及小肠黏膜充血,出血,胰腺水肿,肾上腺肿大,心包积液,心脏扩张;肺充血,出血。病理组织学变化主要表现为全身多器官的水肿,变性,坏死和炎症细胞浸润及心、肺、肾、脑等器官的毛细血管兼或小血管内形成微血栓。  相似文献   

14.
应用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对临床初步诊断为嗜水气单胞病的一例死亡海南牛鼻鲼的消化道、脾、肝、肾等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消化道的病变主要在黏膜层,黏膜上皮细胞脱落、坏死,炎性细胞浸润;脾主要表现为急性败血型,红髓充血、出血严重,白髓几乎完全消失;肝呈现弥漫性坏死,组织结构被破坏;肾的病变以肾小球严重肿大和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为特征。心肌和骨骼肌也发生轻微病变。以上结果表明嗜水气单胞菌对海南牛鼻鲼的脾、肝和肾的危害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15.
对一只突然死亡朱鹮进行了系统的病理学检查。结果表明,该朱鹮与禽类感染沙门氏菌的病理变化相似。眼观显著的病变是肝脏、肺脏、脾、肾脏肿胀、出血、淤血;输卵管出血并与多数脏器粘连。病理组织学变化为肝细胞颗粒变性,肿胀,坏死,有炎性细胞浸润;肝窦隙扩张,淤血明显;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变性,部分坏死、脱落。间质毛细血管扩张、充血,部分地方有出血现象;肺脏严重出血,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肠黏膜脱落,黏膜下层血管扩张、充血,有炎性细胞浸润。微生物学诊断为沙门氏菌感染引起的卵黄性腹膜炎。  相似文献   

16.
朱鹮胃瘤线虫病的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 2例朱鹮死亡病例进行了系统的病理学观察。主要肉眼变化为肝、肾、脾肿大 ,腺胃表面有血红色瘤状突起 ,主要组织变化为肝变性、淤血 ,肾变性、坏死、出血 ,腺胃浆膜下有大量虫卵、虫体 ,粘膜上皮细胞坏死 ,间质出血 ,嗜酸性白细胞浸润。同时对雏鸟寄生虫病的危害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通过微生物方法确定为嗜水气单胞菌感染的110例中华鳖自然病例,采用病理学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以鳖红脖子为主的急性败血症病型,其肉眼病变以肝和肾肿大、出血,消化道严重出血、水肿,鳃状组织出血、坏死为主要变化;显微病变以全身各主要器官的细胞广泛性破坏,出血,溶血为特征;实质器官中以肝细胞被破坏最为严重,表现肝细胞空泡变性,细胞破碎、消失,有的只剩下肝组织结构的网状支架.文中还结合观察结果对中华鳖嗜水气单胞菌感染的发病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喹乙醇对鲤鱼蓄积毒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剂量定期递增法 ,测定了喹乙醇对鲤鱼的蓄积毒性 ,结果表明喹乙醇在鲤鱼体内的蓄积系数为 1 4 5~1 9,根据蓄积作用的评价标准 ,喹乙醇在鲤鱼体内有明显的蓄积作用。病鱼鳍条基部、嘴角和腹部充血、出血、发红 ,排出具有特征性的乳白色半透明黏液便 ,临死前出现神经症状 ,肝脂肪变性或水泡变性 ,肠呈卡他性肠炎 ,肾小管上皮细胞和心肌细胞空泡变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