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从2005年开始,互助县引进安格斯肉牛对本地黄牛进行改良,当年授配母牛648头,受胎369头,受胎率为56.9%.为了提高黄牛受胎率,笔者针对本地黄牛的体质状况和发情表现,在2006年用自拟的"促孕益胎散"对不孕母牛进行调理、试治,结果授配母牛825头,受胎756头,受胎率达到91.6%,效果明显,现介绍于下:  相似文献   

2.
实验旨在探讨母牛同期排卵定期输精法在生产中的应用效果。使用GnRH和PGF2α对16头经产和14头未产母牛进行处理,使之同期排卵,并进行定期输精。通过妊娠检查测定受胎率,评价GnRH和PGF2α对母牛同期排卵的效果。结果显示:经产牛的输精利用率为87.5%,受胎率为71.4%;未产牛的输精利用率85.7%,受胎率为75.0%。二者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3.
我场1979年饲养黄牛3,810头,其中成母牛1590头,计划受配母牛1500头,受胎率80%,配准1200头。实际受配母牛1509头,受胎1212头,受胎率80.3%见表1。其中三分场八队饲养成母牛147头,受配143头,受胎136头,受胎率达95.1%,创我场最高记录。  相似文献   

4.
郑宏 《中国畜牧兽医》2008,35(9):132-133
对471头黄牛和杂种牛进行提高受胎率的试验。结果表明,用LRH-A处理的母牛情期受胎率和总受胎率分别为56.69%和65.93%,明显高于对照组(24.40%和49.21%)(P<0.05);用hCG处理的母牛情期受胎率和总受胎率分别为53.33%和72.72%,明显高于对照组(33.69%和52.54%)(P<0.05)。  相似文献   

5.
选取121例乏情母牛随机分成4组:A为对照组:31头乏情母牛,常规饲养不做任何处理;B为功能性精补料Ⅰ组:30头乏情母牛,给予含Ca、P较多的精补料;C为功能性精补料Ⅱ组:30头乏情母牛,给予含Fe、Zn较多的精补料;D为功能性精补料Ⅲ组:30头乏情母牛,给予含Ca、P、Fe、Zn较多的精补料。结果表明:A组发情率9.7%,B组发情率63.3%,C组发情率70.0%,D组发情率86.6%;A组受胎率3.2%,B组受胎率50.0%,C组受胎率56.7%,D组受胎率80.0%。微量元素对乏情母牛有催情及提高受胎率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石阡县高魁、大岩两村用氯前列烯醇注射空怀健康的黄牛(86头)、水牛(46头)共132头母牛进行同期发情和冻配试验.结果表明:0~8 d发情牛共122头,同期发情率为92.42%(122/132),在2~6d发情的占总发情数的92.62%,有卵泡发育的母牛占发情母牛数的55%(22/40);冻配第一情期受胎率为43.59%(51/117),第二情期受胎率为60%(27/45).  相似文献   

7.
精河县的黄牛冷配技术更新从1996年开始,大面积推广应用细管冻精新技术,在实践中证明细管冻精冷配技术比颗粒冻精提高受胎率20%~30%,1996~2001年6年时间累积冷配母牛数已达9,815头,平均受胎率达74%,技术推广第一年(1996)全县冷配母牛数为148头,其受胎率为61%,到了2001年全县的冷配母牛数达5,065头,其受胎率预计达82%左右,2000~2001年县兽医站冷配点完成冷配520头,受胎率达到86%,个别家庭牛场和养牛专业户已达90%,双胎率达2%.  相似文献   

8.
砀山县从1979年以来,先后引进西门塔尔、夏洛来、抗旱王、荷兰等品种的冷冻精液,与当地黄牛进行杂交改良。1979至1989年10年间共用冻精输配母牛89859头,1979~1988年受孕母牛59752头,受胎率为76.74%,1988年全县授配母牛20113头,受孕16885头,受胎率由1979年的25.9%上升到1988年的83.7%。其中县站和唐砦站受胎率分别为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定时输精程序对产后难孕泌乳牛受胎率的影响,试验将40头已产3胎、体况良好、膘情适中、产后3个情期以上配种未孕中国荷斯坦成年母牛随机分为2组,每组20头。试验1组不进行激素处理,采用自然发情配种的方法;试验2组采用定时输精程序处理,统计分析两组的参配率和受胎率,同时对试验2组中有发情表现的母牛与未观察到发情表现的母牛的受胎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试验1组的参配率为5%,试验2组的参配率为100%,两组参配率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1组的受胎率为5%,试验2组的受胎率为40%,两组的受胎率差异显著(P<0.05)。试验2组中有发情表现母牛的受胎率为100%,没有发情表现母牛的受胎率为7.69%,两者的受胎率差异极显著(P<0.01)。说明定时输精程序提升了难孕母牛的受胎率且效果明显,试验2组中有发情表现母牛的受胎率高于无发情表现母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肉牛细管冻精人工授精和自然配种的受胎率。方法:将100头未产犊母牛设为观察组,100头未产犊母牛设为对照组,观察组母牛采用细管冻精人工授精,对照组母牛采用公牛自然配种受精,比较两组受胎率。结果:在实验期间,观察组平均受胎率为62.7%,对照组受胎率为70.0%,对照组受胎率高于观察组,但经x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然配种的受胎率略高于细管冻精人工授精,但受限于公牛配种能力,因此具有良好受胎率的细管冻精人工授精技术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对150头当年产母牦牛在发情季节进行犊牛断乳,同时对166头隔年产干乳母牦牛进行对照,观察了犊牛断乳后母牦牛发情周期恢复的规律。结果表明断乳组母牦牛发情率为69.33%,发情持续期为15d;隔年产母牦牛发情率为89.94%,发情持续期为62d。  相似文献   

12.
2008年10月中旬采用阿维菌素泼背剂对462头牦牛,分为两组进行牛皮蝇蛆病防治试验,并于2009年4月进行了防治效果考核,结果显示:试验组牦牛感染率为零,防治效果达100%;对照组166头牦牛中感染97头,感染率58.43%.平均感染强度6.70个瘤疱.  相似文献   

13.
对240头牦母牛进行为期一年的体况评分监测,发现牦母牛体况变化与草地饲草的供给状况相一致,牦母牛体况变化基本规律为暖季表现为快速上膘,冷季呈现逐步消耗。体况评分最低的时期为5~6月份,最高在10月和11月份。体况消长变化呈现两年一周期的模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了对比带犊牦牛同期发情与自然发情繁殖效果的差异,作者根据实施的科研项目进行了两组试验,以便为甘南牦牛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资料。[方法]于繁殖季节在试验组母牦牛阴道内放置“孕激素阴道栓”并肌肉注射“氯前列稀醇”(CIDR+PG)诱发牦牛集中发情。[结果]结果表明,甘南牦牛在当年生产后,通过犊牛统一断奶,改变营养供给,产后3个月试验组和对照组母牦牛自然发情率分别为8%和19.2%。试验组母牦牛应用“放置孕激素阴道栓+肌肉注射氯前列稀醇”方法诱导发情后,总发情率达89.1%。试验组带犊母牦牛激素处理后受胎率为89.1%,对照组母牦牛自然发情率较低,自然交配后受胎率为100%。试验组和对照组母牦牛繁殖率、犊牛成活率分别为86.9%和19.2%、97.6%和100%,试验组犊牛的平均初生重、断奶重、6月龄重分别比对照组高1.51 kg、2.37 kg、3.28 kg,经差异显著性检验,试验组犊牛相关年龄段体重与对照组犊牛对应指标相比,初生体重差异显著(P<0.05),断奶重和6月龄体重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使用外源性激素诱发带犊母牦牛当年集中发情,母牦牛当年...  相似文献   

15.
补饲对母牦牛的同期发情试验及适时授精后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8月初,对青海贵南县126头3-10岁受体母牦牛实施了同期发情试验,分别采用放置阴道栓和生殖激素肌肉注射法相结合的方法,并通过对所选取的受体母牦牛采取不同程度的补饲方案,结果表明补饲组Ⅰ发情率达到91.83%,受胎率达到77.56%,补饲组Ⅱ发情率达81.44%,受胎率达到77.11%,对照组发情率达到59.38%,受胎率达到53.13%;补饲组Ⅰ比对照组的发情率提高32.45百分点,受胎率提高24.43百分点;补饲组Ⅱ比对照组的发情率提高25.06百分点,受胎率提高17.78百分点。  相似文献   

16.
在青海省环湖地区390头3~10岁繁殖体况不同的母牦牛中,研究了不同繁殖卵巢机能状态及胎次,母牦牛同期发情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初产青年母牦牛与经产母牦牛中隔年犊牛组与当年产犊牛组的排卵率及妊娠率有显著差异(P<0.05),经产母牦牛中无黄体卵泡组与有卵泡组和有黄体组排卵率及妊娠率有显著差异(P<0.05)。研究表明,年龄和胎次及卵巢的机能状态对母牦牛的同期发情处理效果有较大影响。通过生殖激素处理,能够明显改善母牦牛的生殖机能状态,从而提高母牦牛的发情及排卵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为全面掌握娟姗种公牛在高寒牧区的适应性和生理机能变化情况,将6月龄娟姗种公牛引入牧区后观测生理机能变化情况,待体成熟后与牦牛开展自然交配。对牦牛自然交配和人工授精方式下的繁殖性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自然交配方式下母牦牛受胎率、产犊成活率、繁殖率比采用人工授精技术的母牦牛相应指标分别高19.26%、25.71%和23.12%,流产率和初生犊牛死亡率则比采用人工授精技术的母牦牛分别低8.54和5.64个百分点。同时对两种杂交技术下牦牛所产的后代娟犏雌牛进行犊牛生产性能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自然交配母牦牛所产的后代娟犏雌牛犊比人工授精的母牦牛所产娟犏雌牛犊的初生重、12月龄体重、初胎初乳量、初胎年均泌乳量分别高4.92 kg、21.86 kg、0.36 kg、197.89 kg,两组数据经差异显著性检验,自然交配组的娟犏雌牛犊初生重、12月龄体重、初胎年均泌乳量均极显著的高于人工授精组的相应指标(P<0.01),初胎初乳量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以1岁、2岁公牛和成年母牦牛为研究对象,了解冷季补饲对放母牦牛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选取1岁、2岁公牛和成年母牦牛各20头,不同年龄的牦牛均随机平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时间为2010年10月13日~2011年4月30日,共计183d。结果试验组1岁牛总增重-2.31kg,增重率为-2.53%。夏季平均体重116.53kg,增重25.17kg,增重率为21.60%。对照组1岁牛总增重-14.17kg,增重率为-18.34%。夏季体重90.36kg,增重13.11kg,增重率为14.51%。试验组2岁牛总增重-8.11kg,增重率为-6.00%。夏季体重178.55kg,增重43.44kg,增重率为24.33%。对照组2岁牛总增重-14.17kg,增重率为-18.34%。夏季体重147.61kg,增重24.27kg,增重率为16.44%。试验组成年母牛总增重-43.37kg,增重率为-24.16%。夏季体重208.44kg,增重25.17kg,增重率为21.60%。对照组成年母牦牛总增重-50.81kg,增重率为-22.42%。夏季体重188.11kg,增重32.79kg,增重率为17.43%。结果表明冷季补饲有助于放牧牦牛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9.
在青海省海南州贵南县塔秀乡,对32头带犊母牦牛进行了同期发情试验。试验结果显示:经CIDR+PMSG组合激素处理的试验I组母牦牛发情率达到83.33%,单激素PG处理的试验Ⅱ组母牦牛发情率为20.00%,对照组母牦牛在试验期间没有出现发情的母牛。试验I组母牦牛发情率极显著地高于试验Ⅱ组(P<0.01)。说明采用组合激素对处于哺乳期的母牦牛进行同期发情处理能提高牦牛的同期发情率。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旨在考察断乳及短期断乳后对产后母牦牛发情周期恢复及怀孕率的影响。18头初产母牦牛和24头经产母牦牛进行单纯的断乳后发现卵巢周期的恢复率分别达到55.56%和87.5%,怀孕率分别达到55.56%和66.67%;对照组仅为6.67%和0%。12头母牦牛在同期排卵处理方案的第7~9天中进行短期断乳,24头母牦牛作对照,发现短期断乳组人工授精的妊娠率分别为41.67%,高于对照组37.5%,但是二者在统计学上没有显著性差异。试验表明,产后母牦牛在发情配种期进行犊牛断乳,可以极大的提高产后母牦牛产后发情周期的恢复,提高其怀孕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