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五、母群的配种管理,配种管理的目标是用健康的公猪与符合种用体况的母猪适时配种,以提高受孕率、分娩率和产活仔数,控制流产、死胎和木乃伊。牧场的工作,从母猪成功受孕开始,对所有配种后的母猪来说,总有一部分不分娩,母猪每一次配种失败,至少需3周的时间再发情,这就失去了3周的繁殖力。  相似文献   

2.
(一)了解母猪的繁殖规律 1.母猪的生殖生理规律.一般本地母猪3月龄左右,外国及杂种母猪4~5月龄开始有发情表现.但此时还不宜进行配种,因为早配会影响母猪的生长发育,造成母体生长受阻,产仔少,仔猪成活率低.  相似文献   

3.
对17头申农I号猪零世代母猪及其29头一世代母猪产仔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申农I号猪一世代在头胎产仔性能及产活仔性能方面均优于零世代母猪。说明对猪群的繁殖性能进行选育,可获得明显的遗传进展。  相似文献   

4.
一个猪场母猪群的健康与否.直接决定着整个猪群的健康,而猪群的健康则是一个动态平衡状态.随着环境的变化.外部因素的干扰便会打破其原有的平衡状态.而发生不可预见的病变。为了让母猪群保持强劲的生产力.生产者应按计划更新母猪群。笔者根据经验将采取的措施作以简介,供业内人士参考。  相似文献   

5.
一、组建高产的核心群所有养猪生产者都明白,一个猪场母猪群的健康与否,直接决定着整个猪群的健康,而猪群的健康则是一个动态平衡状态,随着环境的变化,外部因素的干扰便会打破其原有的平衡状态,而发生不可预见的病变。为了让母猪群保持强劲的生产力,生产者不得不按计划更新母猪群。一个商品猪场母猪的年更新率约为30%左右,而一个种猪场的年更新率为40%左右,  相似文献   

6.
应用催产素提高猪人工授精效果试验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试验选用健康状况良好的经产母猪(长大和大长)212头,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06头,试验组96头,试验组的处理方法为,母猪出现"静立反射"后8~12小时,用20IU摧产素(PRL)一次肌注,3~5分钟后实施第一次人工授精(AI),随后相继间隔8~12小时进行第二和第三次人工授精.对照组不作任何药物处理,仅在发情后8~12小时后进行自然交配(NS)一次,随后相继间隔8~12小时进行两次人工授精,即"本交/人工/人工"配种方式(NS/AI /AI).试验结果表明,试验两组跟对照组的配种分娩率和窝均产活仔数差异均不显著(P>0.05),两组母猪断奶后发情均正常.该试验表明在人工授精前用催产素处理母猪在生产中是确实可行的,我们现正进行较大规模推广.  相似文献   

7.
林清波 《中国猪业》2007,(12):13-15
1组建高产的核心群一般而言,一个猪场母猪群的健康与否,直接决定着整个猪群的健康。而猪群的健康则是一个动态平衡系统.随着环境的变化,外部因素的干扰便会打破其原有的平衡状态.而发生不可预见的病变。为了让母猪群保持强劲的生产力。生产者不得不按计划更新母猪群。一个商品猪场母猪的年更新率约为30%左右。而一个种猪场的年更新率为40%左右,  相似文献   

8.
要提高母猪的生产能力就要从决定母猪生产能力的因素入手,找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提高整个生产母猪群的生产力。1 缩短母猪繁殖周期的措施1.1 诱导发情生产实践中,诱导断奶母猪及时正常发情排卵可以缩短母猪的繁殖周期,提高种猪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9.
1.母猪的生殖生理规律。一般本地母猪3月龄左右,外国及杂种母猪4~5月龄开始有发情表现。但此时还不宜进行配种,因为早配会影响母猪的生长发育.造成母体生长受阻,产仔少,仔猪成活率低。  相似文献   

10.
对申农1号猪群四世代到七世代母猪的初产和经产共计2829窝的产仔数和产活仔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申农1号猪群四世代到七世代母猪的繁殖性能差异不显著,说明经过近10年的选育,申农1号猪群的繁殖性能已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11.
对申农I号猪群四世代到七世代母猪的初产和经产共计2829窝的产仔数和产活仔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申农I号猪群四世代到七世代母猪的繁殖性能差异不显著,说明经过近10年的选育,申农I号猪群的繁殖性能已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12.
13.
申农Ⅰ号猪群繁殖性能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 1 7头申农Ⅰ号猪零世代母猪及其 2 9头一世代母猪产仔数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表明 :申农Ⅰ号猪一世代在头胎产仔性能及产活仔性能方面均优于零世代母猪。说明对猪群的繁殖性能进行选育 ,可获明显的遗传进展  相似文献   

14.
一、诱导母猪发情与发情检测 发情是后备母猪受胎能力和筛选的标记,是经产母猪受胎能力的标记,以及输精时间的标记。[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1增加胎产活仔数 1.1强化免疫养猪生产中,猪瘟、伪狂犬、细小病毒、乙脑、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等可不同程度地引起母猪繁殖障碍,导致胎产活仔数减少及繁殖失败。减少这些疫病的发生,要因地制宜地做好免疫程序。配种前必须搞好免疫,以提高母猪免疫力,减少死胎、弱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不同胎次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EZ猪场2005-2011年7年2万多条配种分娩记录发现,胎次对大白和长白母猪的受胎率和配种分娩率影响不大;1-9胎次母猪的受胎率相对比较理想,基本上在90%以上,4-10胎次母猪的配种分娩率相对较高。胎次明显影响母猪的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1-5胎母猪的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随胎次增加而逐渐增加,第4、5胎时总产仔数达到高峰(长白猪为11.49头,大白猪11.62头),长白母猪7胎时产活仔数明显下降,大白母猪9胎时产活仔数明显下降;为提高繁殖性能,EZ猪场的长白母猪以6胎后、大白母猪以8胎后淘汰为宜。  相似文献   

17.
气温对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气温对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对杭州市种猪试验场2004、2005两年3866胎长白和大白母猪的分娩记录、断奶后发情配种记录及75头长白公猪精液检测记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品种母猪产仔数随状气温上升而下降。长白猪2~6月份总产仔数及活仔数均高于年均值(9.62、9.02头),7月份产活仔数开始下降,8月份死仔数达1.08头,比年均值高1倍,8月份至翌年1月份产仔数都在年均值以下。大白猪表现同样规律,8月份死仔数为0.85头,也是年均值的2倍,7~11月份产仔数在年均值(10.37、9.96头)以下。两个品种的返情率都随气温上升而升高,8月份达到高峰,长白猪前后持续3个月,大白猪仅1个月。长白公猪的精液品质亦随气温上升而下降,精子活力与气温的相关系数为-0.77(P〈0.05)。长白母猪受热应激的影响比大白母猪要严重,在热应激下产生的负面影响母猪大于公猪。  相似文献   

18.
气温对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气温对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对杭州市种猪试验场2004、2005两年3866胎长白和大白母猪的分娩记录、断奶后发情配种记录及75头长白公猪精液检测记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品种母猪产仔数随状气温上升而下降.长白猪2~6月份总产仔数及活仔数均高于年均值(9.62、9.02头),7月份产活仔数开始下降,8月份死仔数达1.08头,比年均值高1倍,8月份至翌年1月份产仔数都在年均值以下.大白猪表现同样规律,8月份死仔数为0.85头,也是年均值的2倍,7~11月份产仔数在年均值(10.37、9.96头)以下.两个品种的返情率都随气温上升而升高,8月份达到高峰,长白猪前后持续3个月,大白猪仅1个月.长白公猪的精液品质亦随气温上升而下降,精子活力与气温的相关系数为-0.77(P<0.05).长白母猪受热应激的影响比大白母猪要严重,在热应激下产生的负面影响母猪大于公猪.  相似文献   

19.
卢文勇  邓子伟 《养猪》2001,(1):21-21
传统的母猪饲养是对妊娠母猪连续的日喂饲 2~3次 ,在农村甚至是日喂 4~ 5次 ,工作量大 ,劳动效率低下。美国、加拿大等养猪发达国家对妊娠母猪先后采用了隔天饲喂 ,一周母猪只有三天采食饲料 ,这种方法省时 ,劳动效率高 ,而且据Mahan和Murray试验表明 ,不但对母猪的生产性能毫无负面影响 ,而且在不同程度上略有提高。为了促进集约化猪场饲喂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笔者在 1 999年 9月~ 2 0 0 0年 3月先作妊娠母猪日喂一次对母猪繁殖性能影响试验 ,对受胎率、分娩率、产活仔数、仔猪初生重、断奶重等指标的影响 ,为今后采用隔天饲…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β-胡萝卜素对母猪繁殖性能及哺乳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采用非配对单因子随机分组设计,将18头繁殖性能基本一致的长大母猪分为2个处理,对照组C(11头)和试验组T(7头);对照组C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T在基础日粮中额外添加不同剂量的10%含量的β-胡萝卜素。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10%含量的β-胡萝卜素的试验组T每头母猪产活仔数较对照组C增加3.24头,显著提高38.9%(P〈0.05);与对照组C相比,试验组T每头母猪的仔猪断奶窝重显著提高36.6%(P〈0.01);平均出生窝重、平均断奶头数、仔猪平均断奶个体重分别提高为18.2%(P〉0.05)、25.8%(P〈0.05)、2.3%(P〉0.05);试验试验组T每头母猪平均窝产弱仔数、死胎数较对照组C分别减少0.06头、0.04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