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3 毫秒
1.
采用常规组织化学方法对SPF鸡的哈氏腺进行了一系列研究。结果表明,哈氏腺各级管腔上皮中有大量的杯状细胞,其分泌物主要是中性和酸性粘液物质的混合物,而腺泡上皮的分泌物主要是酸性粘液物质。改良甲苯胺蓝染色发现间质的淋巴细胞区域分布有少量的肥大细胞,管腔上皮及腺泡上皮胞浆中存在有大量异染性颗粒,预示肥大细胞在哈氏腺的局部免疫应答中起到一定的作用。苏丹黑B染色发现脂肪颗粒主要分布在上皮下。酶组织化学染色表明:各级管腔上皮及腺上皮分别为ATP酶阳性,AKP、ACP及ANAE阴性。间质中淋巴细胞区域ACP为强阳性,ATP、AKP为弱阳性,ANAE染色发现间质中有大量的T淋巴细胞和一定数量的巨噬细胞。此结果证明:哈氏腺是一个功能活跃的外分泌器官,T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在哈氏腺的局部免疫应答的调控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132只25日龄雏鸡的眼结膜结合淋巴组织(Conjunctiva-AssociatedLymphoidTissue,CALT),通过光镜、扫描电镜和透视电镜观察其组织细胞结构特征,使用不同示踪物(辣根过氧化物酶、碳和酵母菌)研究其摄取抗原功能.结果表明鸡CALT主要位于下眼睑近侧端结膜穹窿处。扫描电镜下,覆盖淋巴组织表面的扁平上皮细胞呈多边形,表面积大,晶格状排列,微绒毛粗短而不规则,细胞之间连结紧密,偶见杯状细胞开日。透视电镜下,鸡CALT上皮由浓染和淡染的两种扁平上皮细胞组成。浓染上皮细胞微绒毛多,胞浆多突,空泡丰富、胞核不规则。淡染上皮细胞微绒毛极少,表面多微褶,胞浆小有多量微丝,核圆形或椭圆形。上皮层内散见淋巴细胞。上皮基底膜下的淋巴组织中具有高内皮小静脉。手术封闭的结膜腔内注入示踪物试验证明,鸡CALT具有摄取和传递抗原功能,示踪物均出现在CALT内。辣根过氧化物酶可见于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中。研究结果表明:鸡CALT是粘胶免疫系统的组成成分,是点眼免疫时抗原的摄取部位,在眼区粘膜免疫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ACP是非洲、加勒比地区、太平洋地区英文的简写。ACP组织由70多个国家组成,他们通过洛美公约和欧盟建立互惠关系。ACP组织的最初建立是为了使欧洲和它的原殖民地国家之间建立特惠经济贸易的桥梁。然而,ACP组织现在已经放宽了会员国申请资格以便接纳更多国家,纳米比亚和埃塞俄比亚于1994年加入,而南非则于1997年加入。目前,ACP组织包括:所有非洲国家,阿拉伯国家除外;所有独立的加勒比岛国,古巴除外;三个拉丁美洲国家;伯利兹、圭亚那、苏里南;太平洋地区的八个岛国。共有42个ACP国家。出口观赏植物…  相似文献   

4.
应用免疫组化ABC法研究了催产素和加压素在犬泡状绦虫的定位和分布。在犬泡状绦虫中枢神经系统的脑神经节、2条主要纵神经索和环神经内观察到大量阳性纤维和少量阳性细胞。周围神经系统可见阳性神经纤维在皮层和实质形成神经网。从纵神经索和环神经发出的阳性纤维向生殖器官和皮层的肌肉分布。顶突的小钩之间的肌肉存在阳性反应物,小钩周围有较明显的阳性反应环。生殖器官呈现着色深浅不同的阳性反应,以卵囊—梅氏腺复合体最为明显。结果表明,催产素和加压素的免疫反应物具有相同的分布,它们可能参与虫体的神经内分泌调节。  相似文献   

5.
含双稠吡咯啶生物碱(PAs)的植物广泛分布于海拔800~4000m的地区,种类繁多,尤以菊科千里光属、橐吾属和狗舌草属,豆科猪屎豆属及紫草科聚合草属和天芥菜属的多种植物中PAs的含量大,危害严重;含PAs的植物全草有毒,幼叶最甚,开花前,PAs约占干物质的1.2%,开花后,约占0.4%~0.5%。已知有30余种PAs具有毒性,主要损害肝脏,有些还兼具肺毒性。本文综述了动物PAs中毒的病因、病理变化、PAs的结构和中毒机制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探讨了PAs中毒病研究现存问题和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6.
AFLP作为一种新的分子标记技术,其成功的关键依赖于DNA的酶解效果,本文使用PstI、TaqI两种限制性内切酶,选用不同的酶切方式与不同的反应离子的组合对家蚕BC1代基因组DNA进行酶切、通过人工接头连接、二次扩增及PAGE电泳、银染检测,结果显示是两酶在25mMTris-Acetate(PH7.8)、100mMKAc、10mMMGAc2、1mMDTT反应系统中能得到多态性丰富、重复性好的DNA指纹图谱。同时,表明寻求适宜的限制酶缓冲组分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试验用主要由小肽组成的酶解酪蛋白(CSP)和相应氨基酸组成的混合物(FAA),进行了灌注和^3H-Tyr同位素标记试验,由十二指肠同时灌注^3H-Tyr和CSP或相应FAA混合物后20min,CSP组雏鸡肠道、肝脏和胸肌组织蛋白质合成率分别显著或极显著高于FAA组。CSP和FAA组胸肌、肝脏和肠道组织蛋白质部分合成率分别为46.43%/日和34.20%/日;98.54%日和69.39%日;86.7  相似文献   

8.
应用抗猪生殖- 呼吸道综合征病毒( P R R S V)单克隆抗体所作的间接免疫荧光抗体试验( I A F),对人工接种 P R R S V的3 头妊娠母猪所产9 头死胎和2 头新生仔猪体内的 P R R S V 抗原分布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 P R R S V 抗原在死胎主要分布于脾脏(9/9)和淋巴结(3/4)的巨噬细胞内,而少见于肺(2/9)和肾(0/9)等其他脏 器。但新生仔猪则仅在肺脏(2/2)的巨噬细胞内检出了 P R R S V 抗原,此结果说明 P R R S V 可通过胎盘屏障垂直传播给胎儿,而且 P R R S V 对组织的嗜性在胎儿和新生仔猪之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适应于Vero细胞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国内6个省市(广东、巾东、河北、辽宁、、新疆和北京)的7株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的法氏囊组织处理后,直接在Vero细胞上盲传3~4代,均能不同程度的产生特征性细胞病变效应(CPE),并通过选用具有广谱性的抗法氏囊病病毒的单克隆抗体(IBI)V-McAb)采用间接免疫荧光(IFA)和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桥联酶显色技术(APAAP)的方法对7株分离毒的Vero第8代细胞进行鉴定,又用逆转—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对7株分离毒的第14代Vero细胞毒进行进一步证实,结果表明这7株IBD囊毒均适应于Vero细胞上,这是国内首次报道将组织毒直接适应于Vero传代细胞上。  相似文献   

10.
小肽与游离氨基酸对雏鸡血液循环中肽的影响   总被引:33,自引:3,他引:30  
为了研究鸡肠道是否具有完整吸收和合成肽的能力,用主要由小肽组成的酶解酪蛋白(CSP)和相应组成的氨基酸(FAA)混合物,进行了灌注和^3H-Tyr同位素标记试验。HPLC分析结果表明灌注后10minCSP组门静脉血液循环中的一些肽量和总肽量显著地(P〈0.05)高于灌注前对照,CSP+FAA组和FAA组;与对照相比,CSP组肽量提高66.26%。FAA组注后5min,门静脉血浆中一些肽量显著地高于  相似文献   

11.
屠宰兔感染豆状囊尾蚴的体内分布及卫生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患豆状囊尾蚴病兔的胴体及内脏进行了详细的检验,并提出了卫生评价.结果表明,豆状囊尾蚴主要侵害的靶组织是大网膜,其次是直肠浆膜和肠系膜;而肝脏则不是其侵害的主要靶器官,只有在病情严重的情况下,肝脏才发现病变.胴体及其他胸、腹腔脏器中没有检出病变.另外,在检验的过程中发现在一个包囊中有2个~4个囊泡的豆状囊尾蚴.据此作者认为,对病兔的肝脏进行仔细检查后,在没有病变的情况下可以食用,而胃肠道的组织由于是豆状囊尾蚴侵害的主要靶器官,所以不得食用,须进行无害化处理.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旨在观察豆状囊尾蚴在不同状态下的超微结构。从肉联厂屠宰检验采取豆状囊尾蚴,直接剪破囊泡从中取出豆状囊尾蚴;或用含10%胆汁生理盐水培养囊尾蚴,待其从囊泡中翻出后,用扫描电镜观察和记录。位于囊泡内的头节,从其顶端观察,顶突呈伞状,皮肌柱连接小钩覆盖于头节的前端。从侧面观察,一排有鹿角样的小钩附着于顶突。4个吸盘呈洞穴状位于顶突之后分布在头节的四周。原始颈节较宽,体节较细,表面均有许多皱褶。培养后的豆状囊尾蚴可明显区分为头节、颈节、体节和囊泡区,顶突上的皮肌柱收缩,鹿角样的小钩向周围伸展,吸盘也发生环形和纵形收缩,颈节的环状收缩和体节的纵行收缩均明显可辨。豆状囊尾蚴处于不同状态时,其超微结构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3.
兔豆状囊尾蚴的压片技术及染色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详细观察豆状囊尾蚴头节的形态结构,通过屠宰检验或病兔剖检采集的豆状囊尾蚴的囊泡,制作压片后用不同的染色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制作豆状囊尾蚴头节压片的关键是载玻片要洁净、干燥,从囊泡中取出的头节应完整无损,并尽量除去黏附在头节上的囊液.将带有头节的结节放在载玻片的中部,再在其上放一载玻片,两手在载玻片的两端均匀用力挤压,待结节全部展开即可.为了观察头节的正面结构,在压制玻片前,应用手术刀片除去原始颈节与体节部分.通过常用的几种单染色和复染色法对压片进行染色,证明单染色更有利于详细的观察头节的结构,而且几种单染色之间有互补染色效果.  相似文献   

14.
通过压片、多种染色和扫描电镜对豆状囊尾蚴的头节结构进行了详细地比较观察,发现了豆状囊尾蚴头节的一些新结构和曾被误认的结构特点。在压片上,头节的顶突有2排小钩(假复层状排列),用瑞氏染色时可见小钩与皮肌柱相连,用伊红染色见2小钩之间有一个相连的结节,用HE染色则见小钩上有蓝色的钙盐沉着。用扫描电镜观察,静止的头节顶突呈伞状,皮肌柱连接齿钩覆盖于头节的前端。从侧面观察可发现齿钩具有鹿角样的分支,覆盖头节的齿钩实际上是一排。4个吸盘呈洞穴状位于顶突之后分布在头节的四周。当头节处于运动状态时,顶突上的皮肌柱收缩,鹿角样的齿突向周围伸展,吸盘也发生环形和纵形收缩,大大增加了头节对宿主的侵袭力。在对培养的豆状囊尾蚴头节进行观察时,发现了无钩豆状囊尾蚴,其顶突较大且厚,表面粗糙,顶突上有一个较大的结节。总之,通过压片、多种染色和扫描电镜的比较观察,使我们对豆状囊尾蚴的头节结构有了更正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采用PCR方法从豆状带绦虫六钩蚴中扩增得到Tp-dUTPase基因编码区,构建了pET32a-Tp-dUTPase原核表达载体,以重组蛋白dUTPase作为包被抗原建立的兔豆状囊尾蚴病Dot-ELISA诊断方法对226份兔血清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Tp-dUTPase基因编码区长447bp,编码148个氨基酸,表达的重组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36 200,该重组蛋白能与家兔豆状囊尾蚴病阳性血清特异性结合。以重组蛋白Tp-dUTPase作为包被抗原建立的Dot-ELISA诊断方法显示有较高的特异性(85.7%~92.9%)和敏感性(86.4%~88.0%),与其他种类兔寄生虫病阳性血清有较低的交叉反应。结果表明,纯化的Tp-dUTPase重组蛋白可作为兔豆状囊尾蚴病的诊断抗原。  相似文献   

16.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圆盘电泳分离出豆状囊尾蚴囊液乳酸脱氢酶同工酶4~5条酶带,酯酶同工酶1条酶带,蛋白质6~9条区带;豆状囊尾蚴囊壁和头节乳酸脱氢酶同工酶3~4条酶带,酯酶同工酶无,蛋白质17条区带;细颈囊尾蚴囊液乳酸脱氢酶同工酶1~4条酶带,酯酶同工酶1~3条酶带,蛋白质7~10条区带;宿主——兔腹水乳酸脱氢酶同工酶5条酶带,酯酶同工酶3~5条酶带,蛋白质13~16条区带。并作了豆状囊尾蚴与细颈囊尾蚴囊液同工酶、蛋白质和豆状囊尾蚴与宿主的同工酶、蛋白质相互关系的详细分析,结果表明豆状囊尾蚴与细颈囊尾蚴的同工酶和蛋白质具有差异和两者可能存在交叉免疫;豆状囊尾蚴的酶蛋白和蛋白质来源独立于宿主,但在一定程度上受宿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为分析不同驱虫药对感染豆状囊尾蚴肌肉营养成分含量的影响,本试验采用3种抗蠕虫药(甲苯咪唑、吡喹酮、丙硫苯咪唑)对人工感染豆状囊尾蚴家兔进行驱虫试验,并对感染豆状囊尾蚴后和驱虫后家兔肌肉营养成分(水分、灰分、脂肪和蛋白质)含量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种抗蠕虫药对家兔感染豆状囊尾蚴均有不同程度的驱虫效果,家兔肌肉营养成分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甲苯咪唑和丙硫苯咪唑对家兔肌肉中的水分、脂肪和蛋白质含量影响较大,吡喹酮驱虫后家兔肌肉中灰分含量增加较明显。  相似文献   

18.
A survey of the cestode infections of 304 dogs from 134 properties in the Albany area of Western Australia was performed. Purgation was induced by oral administration of arecoline and the purge examined for cestodes. The cestodes found and their infection rates were: Dipylidium caninum 16.4%; Taenia spp 36.5%; T. ovis 8.9%; T. hydatigena 15.1%; T. pisiformis 15.1%; T. serialis 2.3%; Echinococcus granulosus 0.7%; Questionnaires completed on 133 of the 134 properties at the time the dogs were purged showed that:– 73.6% of farmers were feeding raw sheep-meat and 24.8% were feeding raw offal to their dogs; dogs were treated on a regular basis with a cestocide on 23.3% of properties; dogs were allowed to roam on 21.8% of the properties and stray dogs were considered prevalent on 23.3% of properties.
Suggestions for control of Cysticercus ovis are made based on an interpretation of the significance of these findings.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旨在阐明中国豆状带绦虫囊尾蚴河南分离株线粒体核糖体大亚基基因(rrnL)部分序列(prrnL)和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H)脱氢酶亚单位5基因(nad5)部分序列(pnad5)的遗传变异情况,并用prrnL和pnad5序列重构豆状带绦虫与其他带科绦虫的种系发育关系。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豆状带绦虫囊尾蚴分离株的线粒体prrnL和pnad5,将所测的序列用PAUP 4.0 Beta 10程序MP法绘制种系发育树,利用DNAStar 5.0中的MegAlign程序进行同源性分析。所获得的豆状带绦虫线粒体prrnL长度约为847 bp,pnad5为602 bp。所获rrnL序列与GenBank中豆状带绦虫相应序列的相似性为99.1%~100%,nad5为99.2%~100%;河南分离株之间rrnL序列的相似性为99.65%,nad5为99.5%;与GenBank中其他带科绦虫序列的相似度rrnL低于83.4%,nad5低于85.7%。种系发育分析结果表明,所有豆状带绦虫分离株和已知豆状带绦虫位于同一分支。由于豆状带绦虫分离株的线粒体rrnL和nad5基因序列种内很保守,种间差异较大,故可作为带科绦虫种间遗传变异研究的标记。  相似文献   

20.
Cyst fluid antigens of Echinococcus granulosus, Taenia hydatigena and T pisiformis were examined by electrophoresis using homologous and heterologous hyperimmune rabbit sera to these antigens. While arc 5 forming antibodies were identified in sera from rabbits immunised with E granulosus and T hydatigena cyst fluids, antibodies responsible for forming precipitating antigen B band were detected in rabbit antisera to E granulosus, T hydatigena and T pisiformis antigens. T hydatigena cyst fluid appears to contain antigen similar to E granulosus antigen 5 and probably antigen B while T pisiformis cyst fluid has mainly an antigen close to hydatid antigen 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