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解齐齐哈尔地区淡水鱼人兽共患吸虫囊蚴感染的季节性差异,笔者自2017年3月份—2018年3月份,每月月初从各个市场及江边售卖点等购买淡水麦穗鱼807尾,采用直接压片法和人工消化法分离鱼肉中的吸虫囊蚴,采取形态学方法对吸虫囊蚴种类进行鉴定,并且对感染囊蚴的种类和感染率进行统计及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调查共检出人兽共患吸虫囊蚴两种,分别为华支睾吸虫囊蚴和东方次睾吸虫囊蚴,其中华支睾吸虫囊蚴感染率为44.73%(361/807),东方次睾吸虫囊蚴感染率为32.59%(263/807)。华支睾吸虫囊蚴和东方次睾吸虫囊蚴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华支睾吸虫囊蚴感染率和东方次睾吸虫囊蚴感染率四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华支睾吸虫囊蚴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程度的感染,在8—11月份感染达到高峰,感染强度最大为每克鱼肉含150个囊蚴;东方次睾吸虫囊蚴在9—10月份期间感染最为严重,感染强度最大为每克鱼肉含100个囊蚴。  相似文献   

2.
华支睾吸虫囊蚴标本制作新法许正敏(湖北囊凡市卫校)作者在华支睾吸虫囊蚴检查过程中,发现本地区该虫在鱼皮分布最多[1]。华支睾吸虫囊蚴标本传统制作方法是先用人工胃液消化分离出囊蚴──脱水──甘油透明──封片或染色封片[2,3],此法繁杂染色及分色观察不...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乌裕尔河流域富裕段麦穗鱼感染吸虫囊蚴的种类,本研究采集乌裕尔河流域富裕段麦穗鱼,利用人工消化法收集的不同形态的吸虫囊蚴,在显微镜下观察,根据囊蚴的形态特点进行分类。同时分别提取各种囊蚴的总DNA,利用PCR方法扩增其第二内转录间隔区(ITS2)基因序列并进行测序,将获得的基因序列与Gen Bank数据库相应的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分析,构建系统发生树。结果显示乌裕尔河流域富裕段麦穗鱼主要感染3种吸虫囊蚴,分别为华支睾吸虫、东方次睾吸虫和日本全冠吸虫。本研究进一步证明形态学结合分子生物方法是鉴定淡水鱼中吸虫囊蚴感染种类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吉林省内华支幸吸虫自然分离株的种类及基因变异情况,将镜检含有疑似华支睾吸虫囊蚴的麦穗鱼,经胃蛋白酶消化后获得该寄生虫囊蚴,用比重沉降法去除杂质,同时利用形态学和PCR方法进行种类鉴定.镜检结果表明分离株具有典型的华支睾吸虫囊蚴特征,并且经过PcR方法扩增出了华支睾吸虫的种特异性基因片段,碱基序列与GenBank...  相似文献   

5.
采集吉林省白城地区镇赉县周边6个鱼塘的各种鱼类,用直接压片镜检法和人工消化法分别对采集回来的麦穗鱼感染华支睾吸虫囊蚴的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结果表明,感染率最高、感染强度最大的鱼塘是四方坨六分场。随即对四方坨六分场鱼塘中各种鱼类华支睾吸虫囊蚴感染情况也采用同样方法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感染率最高的是麦穗鱼、银飘鱼、尖头鱥,均为100%;其次是细鳞鱼,为80%;其他种类的鱼虾均未检测到有华支睾吸虫囊蚴寄生。  相似文献   

6.
台湾次睾吸虫生活史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报告了台湾次睾吸虫(Metorchistaiwanensis)在第一中间宿主(赤豆螺)及第二中间宿主(鱼类)体内的发育过程。在水温17~23℃,赤豆螺(Bithyniafuchsianus)食入台湾次睾吸虫虫卵后经80d成熟尾蚴开始从螺体内逸出;尾蚴钻入鱼体内形成囊蚴并发育35d才具有感染力;鸭吞食成熟囊蚴后经16d虫体发育成熟。人工实验感染证实,鲤鱼、中华鱼旁鱼皮、青鱼将、子陵栉虾虎鱼、黄鳝、泥鳅及日本林蛙、美国青蛙与大蟾蜍中华亚种的蝌蚪亦可充当台湾次睾吸虫的第二中间宿主。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肇源县常见淡水鱼华支睾吸虫囊蚴的感染情况,试验采用直接压片法和消化法对肇源县12种常见淡水鱼华支睾吸虫囊蚴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在调查的510尾淡水鱼中,检出阳性鱼186条,感染率为36.47%,其中麦穗鱼、柳根鱼和船丁鱼的感染率分别为92.45%(98/106)、78.95%(15/19)和52.00%(13/25),未在鲈塘鳢、黄颡鱼和泥鳅体内检出华支睾吸虫囊蚴;麦穗鱼的感染强度最高,达到88个/g。说明肇源县淡水鱼华支睾吸虫囊蚴感染率高、感染强度大,在该地区生食或吃未煮熟的淡水鱼感染华支睾吸虫的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8.
洪泽地区鸭、鹅肠道中首次发现东方杯叶吸虫张全成(江苏省洪泽县畜牧兽医站)近年来,笔者在家禽寄生蠕虫种类调查中,收集到一种吸虫,经鉴定为“东方杯叶吸虫”(CyathocotyleorientalisFaust1922)隶属杯叶科(Cyathoctyli...  相似文献   

9.
用肝片吸虫排泄分泌抗原(ESAg)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人工感染肝 吸虫的山羊血清中特异性IgG抗体动态变化。ESAg用量为13.8ug/孔,抗体稀释1 000倍,二抗1:2000稀释(3.5ug/孔),HRP标记的葡萄球菌A蛋白(SPA*)工作浓度为1:40。检测结果表明,2组实验山羊(第1组每只羊口服200 个 囊蚴,第2组每只羊口服500个囊蚴)在感染后第3周血清中的持异IgG即开始升高最  相似文献   

10.
华支睾吸虫后囊蚴cDNA表达文库的构建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构建华支睾吸虫后囊蚴cDNA表达文库,为筛选特异诊断抗原和疫苗候选抗原奠定基础,也为进一步研究华支睾吸虫后囊蚴感染宿主的信号传导机制、探究其致病机理提供新的起点。从中国东北疫区(镇赉县)麦穗鱼肉里分离收集华支睾吸虫囊蚴,采用Trizol Reagent提取其总RNA,Oligo(dT)纤维素柱纯化mRNA,反转录合成第1链cDNA及第2链cDNA,加EcoRⅠ接头,经XhoⅠ酶切,用CHROMA SPIN-400柱离心层析纯化后,与载体λZAP Express连接,Gigapack III Gold包装蛋白体外包装,构建华支睾吸虫后囊蚴cDNA表达文库。结果表明,构建的华支睾囊蚴cDNA表达文库的库容量为9.15×105 PFU,重组率为99.5%,扩增后文库滴度为1.6×1010PFU/mL。成功构建了一高质量的华支睾吸虫后囊蚴cDNA表达文库。  相似文献   

11.
《畜牧与兽医》2016,(12):82-84
购于永修县集贸市场6个不同水域摊贩(6组)的白条鱼330尾,取背部两侧肌肉制作鱼肉压片,置于显微镜4×16倍下逐行或逐列检查,发现囊蚴后换10×16倍镜下确认并数码照相。其结果检出华枝睾吸虫、东方次睾吸虫囊蚴2种及不明种类吸虫囊蚴3种;第Ⅲ组感染率为100%为最高;其次第Ⅵ、第Ⅴ和第Ⅱ组分别是91.67%、66.67%和64.29%,感染率在60%~100%不等,第Ⅰ、Ⅳ组感染率为0,6组不同水域白条鱼囊蚴感染情况差异很大。  相似文献   

12.
肝片吸虫(Fasciola hapatica)病,是由于家畜采食了含有囊蚴的水草而感染的一种寄生虫病。进入消化道的囊蚴,其被膜迅速溶解,蚴虫则进入宿主动物肝脏、胆管中发育生长,引起急慢性肝炎和胆管炎,并发全身性中毒和营养不良。如不及时治疗常引起患畜大批死亡,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3.
肝片吸虫(Fasciola hapatica)病,是由于家畜采食了含有囊蚴的水草而感染的一种寄生虫病。进入消化道的囊蚴,其被膜迅速溶解,蚴虫则进入宿主动物肝脏、胆管中发育生长,引起急慢性肝炎和胆管炎,并发全身性中毒和营养不良。如不及时治疗常引起患畜大批死亡,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4.
(一)羊常见吸虫病1.片形吸虫病。片形吸虫病是羊最主要的寄生虫病,又称肝蛭病,由肝片吸虫和大片吸虫所引起的。片形吸虫在羊胆管内寄生产卵,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在温暖、有适量水分条件下,虫卵孵化成毛蚴。毛蚴在中间宿主椎实螺体内发育成胞蚴、尾蚴。尾蚴离开螺体很快变成囊蚴,粘附于草上或游于水中。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培育大片形吸虫囊蚴,着重研究大片形吸虫在中间宿主体内的发育过程和临床病理变化.人工培养和孵化大片形吸虫虫卵,用孵化出来的大片形吸虫毛蚴感染中间宿主小土蜗螺,收集大片形吸虫囊蚴,再用囊蚴感染试验小鼠.结果显示,囊蚴经口感染试验小鼠后1周即可在肝脏找到虫体,幼虫可在小鼠体内发育生存7~8周,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感染囊蚴数量不同,可给小鼠肝脏造成不同程度的病变,甚至造成死亡.剖检小鼠可见肝脏质地脆,颜色发黄,脾脏肿大等严重病理变化.因此,可利用小鼠作为大片形吸虫幼虫感染的试验动物,进行片形吸虫病的早期诊断、免疫预防和治疗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采用直接压片法和人工消化法分别对6种常见淡水鱼虾感染华枝睾吸虫囊蚴情况进行调查,发现麦穗鱼感染率最高,为93.3%,其他依次为鰟鮍鱼、鲫鱼、银飘鱼、鳊鱼和螯虾,感染率分别为20.0%、18.3%、11.7%、5.0%和3.3%;阳性鱼虾每克体重含囊蚴数最高的是银飘鱼,其次是麦穗鱼。  相似文献   

17.
大鼠感染肝片吸虫后某些免疫介质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30只成年大鼠随机分成感染组和对照组,感染组每只习一次口服25个肝片吸虫囊蚴。通过整体和肝脏离体灌流的方法研究大鼠在感染肝片吸虫后机体免疫功能的变化以及一些免疫介质在抗肝片吸虫和诱导肝损伤中的作用。结果发现,大鼠抗肝片吸虫ES抗原特异抗体(IgG)从感染后第2周开始显著升高,第8周回落到与对照组相当水平。感染组大鼠血浆 和肝组织匀浆中NO水平虽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而离体肝脏灌流  相似文献   

18.
实验一选择9只健康、6-10月龄雄性白山羊,经粪便学检查和Dot-ELISA检测,确认无肝片吸虫感染,随机分成感染组(n=5)和对照组(n=4),试验组每只一次口服接种150个肝片吸虫囊蚴,每周定时从颈静脉采集感染前(0周)和感染后23周山羊血液一次,分离血浆,实验二将60只大鼠随机分成感染组(n=30)和对照组(n=30),感染组大鼠一次口服25个囊蚴,对照组不感染,于感染前(0周)和感染后(1,3,5,7,9周)采集血样,分别测定试验组和对照组羊和鼠花生四烯酸代谢物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和血栓素B2(TXB2)的变化。结果表明肝片吸虫感染后,山羊血浆中TXB2水平变化,在1-3周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从第5周开始到实验结束,试验组血浆中TXB2水平均显著或极显著地高于对照组,大鼠血栓素水平在感染后前5周逐步下降,以后急剧上升,至实验结束时显著高于对照组;而整个实验期间,两种动物血浆中6-keto-PGF1α水平变化不显著,提示肝片吸虫感染后,机体发生多种功能的改变,花生四烯酸代谢物参与了肝片吸虫病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后睾科吸虫病疫区各种淡水鱼类,几乎都有异形科吸虫与后睾科吸虫混合感染,一旦生吃含有吸虫囊蚴的鱼类,可能造成多种吸虫混合感染。犬、猫感染异形科吸虫,虫卵多深埋于小肠粘膜组织内,因此不易被检出,在临床上容易造成误诊。  相似文献   

20.
为了建立一种特异且敏感的华支睾吸虫囊蚴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试验针对华支睾吸虫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1(CSCOⅠ)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筛选最佳引物浓度和退火温度,绘制标准曲线,优化扩增体系和程序建立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并评价该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重复性及符合性。结果表明:最佳引物浓度为750 nmol/L,最佳退火温度为57℃。标准曲线的斜率为-3.21,截距为35.23,相关系数(R2)为0.982 3。该方法的最低检出限为1×102 copies/μL;批间和批内变异系数分别为1.53%~2.59%和0.36%~0.76%,表现出良好的重复性;仅标准阳性质粒、华支睾吸虫囊蚴及肝片吸虫出现特异性扩增曲线,具有较好的特异性;与传统压片镜检法比较符合率为96%。说明试验建立的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敏感、特异、稳定,为后续开展淡水鱼感染华支睾吸虫囊蚴的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