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西安地区水环境质量的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旨在定量分析评价西安地区水环境质量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建立了评价西安市地表水的5个评价指标,通过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西安市地表水质量进行了等级分类,结果显示西安市的水资源存在着严重的污染,并对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结果表明: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用于水环境质量的评价是有用的。  相似文献   

2.
西安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层次分析模型为基础,综合运用"压力-状态-响应"模型,通过频度统计法、多因子比较法和专家评价法等多种方法提取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建立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体系,并以西安市近十年来的相关数据为基础评价西安市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结果表明:从1998年到2008年,西安市城市生态环境质量逐年上升,生态环境良好。据此可以为...  相似文献   

3.
西安市水资源供需平衡的趋势预测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肖玲  局拜莎 《干旱区研究》2005,22(2):157-161
通过分析西安市水资源利用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建立了西安市水资源供需平衡预测模型,并对西安市2010年水资源的供需平衡进行了预测,提出了实现水资源供需平衡的对策及措施。  相似文献   

4.
水资源、能源和粮食三者之间存在紧密而复杂的关系,共同维系着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文中在量化分析华东地区粮食-能源生产水足迹及其虚拟水流动的基础上,提出水资源压力指数(MWSI)修正的方法,并运用该指数评价了伴随贸易而流出的虚拟水给当地水资源系统造成的压力.结果 表明,华东地区粮食能源生产水足迹与贸易虚拟水流动量均呈上升...  相似文献   

5.
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对西安市地下水资源承载能力进行评价,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西安市绝大多数行政区的地下水资源承载能力综合评分值小于0.5,分值最高的周至县得分为0.5279,分数最低的高陵县得分仅为0.2573,地下水资源承载能力普遍较低,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已成为西安市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根据该区域水资源的现状,提出了跨流域调水、人工回灌、节水、加强管理监督等提高地下水资源承载能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西安市城市化水平与城市资源压力的定量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运用综合评价法对西安市1991-2005年的城市化水平进行了测度。同时,使用资源压力指数法对西安市城市资源压力进行了定量评价,并对城市化水平的各相关因子与城市资源压力指数之间进行了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最能体现城市化发展水平的"城市现代化水平"因子与城市资源压力之间存在着极强的相关关系,城市现代化水平的发展是产生城市资源压力的最直接原因,并提出了协调加快城市化进程和缓解城市资源压力之间矛盾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和田地区是典型的内陆干旱区,研究区域水资源安全对指导水资源开发利用,促进社会经济与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水足迹理论,研究和田地区1989—2018年农作物生产和动物产品生产的农业生产水足迹的组成及时空变化,通过水足迹强度和水资源压力指标从水资源消耗和污染两个角度分析和评价水资源安全状态的时空变化.结果表...  相似文献   

8.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水资源利用水平灰色聚类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Sustainable Utilization Ability of Agricultural Water Resources)灰色聚类法是评价SUAAWR地域分异规律及其主导因素的适用方法.SUAAWR评价是水资源合理配置的必要前期工作.基于评价区概况分析与已有指标体系构建方法,建立指标体系,并采用三角白化权函数灰色聚类评价法,对评价区SUAAWR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SUAAWR表现为由东北向西南递减的分布格局.水资源与水土配置的时空分异、水资源涵养能力的地域差异、水资源利用效益的地域差别是评价SUAAWR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9.
西安市李属坏死环斑病毒病发生与风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李属坏死环斑病毒病在西安市的发生情况、有关文献资料和多年调查研究结果,结合西安市农业生产产业结构特点,参照国内外有关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原理和方法,对李属坏死环斑病毒病在西安市发生的风险性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李属坏死环斑病毒病属高度危险的检疫性有害生物,应做好防控和应急预警工作.  相似文献   

10.
水资源承载力对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群众生活的物质基础具有重要影响,是达到地区社会、经济和环境不断优化的关键.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选取水资源利用率、降水量、人均占有水量和生态用水量为评价指标,对黄土高原4省1994-2004年的水资源承载力进行了综合及分区评价.结果表明:黄土高原4省水资源承载力在1994-2004年总体上呈缓慢上升趋势,说明水资源有向良性发展趋势;陕西和山西省水资源承载力较高,2省水资源开发利用有较大空间,甘肃和宁夏水资源承载力已趋于饱和,实施跨流域调水和节水措施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1.
为了定量评价和田地区水资源承载力,指导该地区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和生态系统协调发展,本文从“水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复合系统角度出发,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投影寻踪评价模型(PSO-PPE模型),对和田地区2005—2012年水资源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价,并结合回归分析法对具有明显影响作用的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和田八年来水资源承载力处于Ⅱ级,属于弱无压力状态,反映该区水资源承载力满足目前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但不表明该地区不属于缺水地区;其中人均水资源量、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城镇化率的高低对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值的大小具有较高影响;从长期发展规划来看,需结合干旱区绿洲发展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水资源管理和利用措施,以保障水资源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节水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非常突出,水资源节约利用势在必行.然而在用水严峻的今天仍存在浪费水资源的现象.水资源节约利用评价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工具.根据我国水资源利用状况及问题,提出节水评价指标体系,建立评价模型对其评价,并提出促进水资源节约利用的对策措施约束用水浪费行为.  相似文献   

13.
民勤绿洲生态环境脆弱性模糊物元分析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民勤绿洲水资源、环境和土地利用现状,利用定量分析方法对民勤绿洲生态环境脆弱性进行总体评价.在分析影响民勤绿洲生态环境因素的基础上,将模糊理论、层次分析法和物元可拓集合有机结合起来,建立了民勤绿洲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的模糊物元模型.该模型充分考虑水资源、环境、土地资源和人工干预等指标.计算结果表明:民勤绿洲生态环境脆弱性状况总体评价为Ⅲ级,即非常脆弱.该方法简捷、易于计算编程,为西北旱区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西安市生态足迹与生态安全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本文在生态足迹原理的基础上,提出生态压力指数、生态占用指数和生态经济协调指数3个概念,并将其作为生态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利用该方法对西安市1978—2003年的生态足迹与生态安全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西安市人均生态足迹由1978年的1.0517hm2逐年增加至2003年的1.4419 hm2,而实际人均生态承载力则波动在0.3182(0.2759—0.3539)hm2左右,人均生态赤字从1978年的0.712 hm2增至2003年的1.166 hm2。生态压力指数从1978年的1.38逐年增至2003年的4.21,同期的生态占用指数从0.47增至0.66,生态经济协调指数由0.34降低为0.16。说明西安市现有的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生态环境处于极不安全状态,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性很差。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西北五省省会城市2010-2019年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基于水足迹理论分析两者之间的脱钩情况。结果表明:1)五个省会城市水足迹消耗差异显著,其中西安市的水足迹消耗最大。2)分析结构指标,五个省会城市水资源自给率均较大;分析效益指标,水资源利用效率较高的是西安市和乌鲁木齐市;分析生态安全指标,兰州市和银川市生态安全状况不客观。3)五个省会城市的脱钩状态均不理想,脱钩状态最好的强脱钩在西宁市和银川市未出现,但每个城市多次呈现脱钩状态最差的强负脱钩。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整体不协调,水资源利用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6.
河西内陆河流域水资源可利用量与利用现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最新的水资源可利用量估算方法的国家规范技术要求,通过中下游河道内生态需水量的计算,对河西内陆河流域3大水系的水资源可利用量进行系统分析和估算,并对3大流域水资源利用现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河西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已远远超出本流域的水资源可利用量,特别是石羊河流域、黑河流域开发利用明显过度,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社会和生态危机.因此,需要依据流域水资源可利用量,指导全流域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统一配置以及科学管理.  相似文献   

17.
水资源承载力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对水资源承载力概念与特征、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以及评价方法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全面分析和总结,提出了目前水资源承载力研究中亟待解决的一些问题,并展望了水资源承载力研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基于AHP法的四川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对四川省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程度做出科学判断,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础,结合研究区域的基本特点,选取了社会经济状况、生态环境状况、水资源状况和水资源利用程度4个方面对其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程度进行综合评价.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相对重要权值,根据研究区2000~2006年的相关数据计算出各指标的定量化取值.最后定义一个综合评价指数,对研究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程度进行定量地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所选的4个考查准则分别处于较差和一般可持续利用水平,加权叠加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也长期处于一般可持续利用水平,因此需采取一系列措施提高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程度.  相似文献   

19.
从水资源可再生性出发,在构造水资源可再生能力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建立了包括水资源可再生能力指标体系、生态环境用水优先的水资源开发阈值评价指标体系和水资源可再生性维持即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3个层次及单位面积水资源量等14个评价指标的水资源持续利用指标体系。并利用均方差决策方法,对黄河流域16个二级分区的水资源持续利用情况进行了定量评价。  相似文献   

20.
鉴于现有的地下水脆弱性评价方法存在主观性大和不能评价水量脆弱性等问题,将心理物理学中的韦伯费希纳(W-F)定律拓广,并与概率神经网络法(PNN)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可以评价水量和水质脆弱性的方法——基于W-F拓广定律的概率神经网络法.利用该方法评价了2005年西安市潜水水质及水量的脆弱性,结果表明基于W-F拓广定律的概率神经网络法能避免传统方法的主观性和局限性,评价结果合理、可靠,评价范围更广,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