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4 毫秒
1.
牵牛子化学成分研究(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硅胶柱层析和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从牵牛子 70% (体积分数)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经理化及光谱方法鉴定分别为肉桂酸( Ⅰ )、阿魏酸( Ⅱ )、绿原酸( Ⅲ )、氯原酸甲酯( Ⅳ )、氯原酸丙酯( Ⅴ )、大黄酸( Ⅵ )、12-羟基松香酸甲酯(Ⅶ)、12-羟基氢化松香酸甲酯( Ⅷ).经检索,这些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牵牛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毛花柱忍冬花蕾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对毛花柱忍冬花蕾进行化学成分研究,从中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绿原酸(Ⅰ)、5-O-咖啡酰基-奎宁酸丁酯(Ⅱ)、5-O-咖啡酰基-奎宁酸甲酯(Ⅲ)、槲皮素(Ⅳ)、木犀草苷(Ⅴ)、芦丁(Ⅵ)、山奈酚-3-O-芸香糖苷(Ⅶ)、秦皮乙素(Ⅷ)、β-谷甾醇(Ⅸ)和胡萝卜苷(Ⅹ)。其中化合物Ⅶ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化合物Ⅰ、Ⅱ、Ⅲ、Ⅴ、Ⅵ、Ⅷ、Ⅸ、Ⅹ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  相似文献   

3.
从庐山荚蒾茎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4,5-三甲氧基-1-O-β-D-苯酚葡萄糖苷(1),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2),芦丁(3),绿原酸(4),蒲公英赛醇(5),豆甾醇(6),熊果酸(7),棕榈酸(8),二十四烷酸(9),β-谷甾醇(10),胡萝卜苷(11)。化合物1~11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对天然橡胶胶清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运用硅胶柱色谱及葡聚糖凝胶LH-20柱色谱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和纯化,用理化方法及波谱手段解析其化学结构.从天然橡胶胶清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鉴定了其中12个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木栓酮(Ⅰ)、羽扇豆醇(Ⅱ)、β-谷甾醇(Ⅲ)、棕榈酸(Ⅳ)、硬脂酸(Ⅴ)、胡萝卜苷(Ⅵ)、尼古丁酸(Ⅶ)、琥珀酸(Ⅷ)、没食子酸(Ⅸ)、果糖(Ⅹ)、白坚木皮醇(Ⅺ)和6-hydroxy-cleistopholine (Ⅻ).经检索,其中化合物Ⅰ、Ⅱ、Ⅵ、Ⅶ、Ⅸ和Ⅻ为首次从天然橡胶胶清中分得.  相似文献   

5.
青橄榄叶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橄榄科橄榄属青橄榄树叶子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从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分得8个化合物。经理化及光谱方法鉴定分别为:没食子酸乙酯(Ⅰ)、东莨菪素(Ⅱ)、没食子酸(Ⅲ)、穗花杉双黄酮(Ⅳ)、肌醇(Ⅴ)、槲皮素(Ⅵ)、卢一谷甾醇(Ⅶ)、4,5-去氢诃子裂酸三乙酯(Ⅷ)。其中化合物Ⅷ为新化合物,化合物Ⅴ、Ⅵ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得到,化合物Ⅳ、Ⅶ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6.
冬凌草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唇形科香茶菜属植物冬凌草进行化学成分研究,从其中分得7个化合物,经理化和波谱方法分别鉴定为:双冬凌草丁素(Ⅰ),(10Z,14Z)-9,16-二羰基-10,12,14-三烯-十八碳酸(Ⅱ),2′-乙酰氨基-3′-苯基丙基2-苯甲酰氨基-3-苯基丙酸酯(Ⅲ),α-香树脂醇(Ⅳ),β-香树脂醇(Ⅴ),2β-羟基齐墩酸(Ⅵ),2α-羟基乌索酸(Ⅶ)。其中化合物Ⅰ为一个新的对映-贝壳杉烷二萜二聚体,Ⅱ为新的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化合物Ⅲ和Ⅵ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得到,化合物Ⅴ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7.
新疆圆柏黄酮类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等色谱手段,对新疆圆柏叶的黄酮类成分进行了研究,从中分离鉴定了9个黄酮类化合物:柏木双黄酮(Ⅰ)、柏木双黄酮4',4'-二甲醚(Ⅱ)、穗花杉双黄酮(Ⅲ)、罗汉松双黄酮A(Ⅳ)、儿茶素(Ⅴ)、槲皮素(Ⅵ)、异高黄芩素7-O-β-D-木糖苷(Ⅶ)、杨梅素3-O-β-D-葡萄糖苷(Ⅷ)和芦丁(Ⅸ).其中化合物Ⅰ、Ⅱ、Ⅴ、Ⅶ、Ⅷ和Ⅸ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Ⅷ和Ⅸ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二苯代苦味肼基自由基(DPPH·)清除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Ⅴ和Ⅵ的抗氧化活性较高,与阳性对照品抗坏血酸的接近;黄酮苷类化合物Ⅷ、Ⅷ和Ⅸ次之,而双黄酮类化合物Ⅰ、Ⅱ、Ⅲ和Ⅳ活性较差.  相似文献   

8.
对救必应根皮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研究.从其中分离并鉴定了12个化合物,分别为铁冬青酸(Ⅰ)、坡模醇酸(Ⅱ)、具栖冬青苷(Ⅲ)、苦丁冬青苷H(Ⅳ)、3-O-α-L-吡喃阿拉伯糖-3β, 19α-二羟基齐墩果烷-12-烯-28-酸-28-O-β-D-吡喃葡萄糖酯(Ⅴ)、丁香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Ⅵ)、咖啡酸4-O-β-D-吡喃葡萄糖苷(Ⅶ)、香草酸4-O-β-D-吡喃葡萄糖苷(Ⅷ)、丁香苷(Ⅸ)、芥子醛葡萄糖苷(Ⅹ)、β-谷甾醇(Ⅺ)和胡萝卜苷(Ⅻ).其中,化合物Ⅱ、Ⅳ~Ⅷ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对决明子中蒽醌类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采用硅胶柱色谱从决明子氯仿萃取物中分离得到7种蒽醌化合物,通过化学和波谱分析方法分别鉴定为:大黄酚(Ⅰ)、大黄素甲醚(Ⅱ)、大黄素(Ⅲ)、黄决明素(Ⅳ),大黄酚-8-甲醚(Ⅴ)、大黄素-1-甲醚(Ⅵ)、1,2-二甲氧基-8--羟基-3-甲基-9,10-蒽醌(Ⅶ).化合物Ⅴ~Ⅷ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0.
采用硅胶柱层析、凝胶柱层析等手段,对金花忍冬地上部分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纯化,并通过波谱解析和理化鉴定确定了它们的结构.共分离鉴定了7个化合物:其中3个黄酮类化合物:大波斯菊苷(Ⅰ)、五浅裂益母草素(Ⅱ)、槲皮素(Ⅲ);2个双黄酮类化合物:穗花杉双黄酮(Ⅳ)和喜柏双黄酮(Ⅴ);另外还分得绿原酸(Ⅵ)和胡萝卜苷(Ⅶ).7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Ⅰ和Ⅱ系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并首次报道了化合物Ⅱ的1H NMR和13C NMR数据.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云南蒋家沟流域土壤种子库在不同海拔梯度上的变化特征,明确种子库对植被垂直带谱的响应性机制及群落恢复潜力,选取蒋家沟流域8条海拔带[Ⅰ(2700~2900 m)、Ⅱ(2500~2700 m)、Ⅲ(2300~2500 m)、Ⅳ(2100~2300 m)、Ⅴ(1900~2100 m)、Ⅵ(1700~1900 m)、Ⅶ(1500~1700 m)、Ⅷ(1300~1500 m)]为研究对象,对其植物群落土壤种子库的数量特征、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及种子库相似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Ⅲ、Ⅱ海拔带的平均物种数和种子密度显著高于Ⅶ、Ⅷ海拔带,土壤种子库种子密度与物种数量随海拔降低而逐渐减少;Ⅰ、Ⅱ、Ⅲ海拔带的Margalef丰富度指数(M)大于5.000,Ⅶ、Ⅷ海拔带M小于3.000。种子库萌发物种以菊科和禾本科草本植物为主,海拔2300 m以上以多年生草本植物占优势,海拔2100 m以下则以1年和2年生草本植物占优势。各海拔带物种分布均匀性较好,除Ⅵ海拔带外,其余海拔带Pielou均匀度指数(J)均大于0.900。Ⅲ海拔带的Simpson优势度指数(D)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最高,分别为0.942和3.006;Ⅶ海拔带的D和H最低,为0.810和1.720。除Ⅶ、Ⅷ海拔带以外,其余海拔带的土壤种子库均与临近海拔带种子库相似性最高,Sorensen相似性系数(CS)为0.400≤CS<0.550,且整体上表现为随海拔升高CS逐渐减小的趋势。蒋家沟流域植被群落土壤种子库的变化受海拔梯度的影响,与蒋家沟流域内气候的垂直地带分布具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为给湘南地区千年桐林药间作提供技术支撑,在湘南地区选择已进入盛果期的4年生千年桐,分别设置千年桐+草珊瑚(Ⅰ)、千年桐+玉竹(Ⅱ)、千年桐+山豆根(Ⅲ)、千年桐+金银花(Ⅳ)、千年桐+菊花(Ⅴ)、千年桐纯林(Ⅵ,作为对照)这6种种植模式进行了林药间作试验,观测了不同间作模式下千年桐的产果量、药材产值、林地土壤水文效益和土壤冲刷量,分析了不同间作模式的综合效益。研究结果表明:1)模式Ⅱ和Ⅳ的千年桐单株产果量最高,分别为7.17、7.13kg,其与对照间的差异均显著;2)模式Ⅳ的药材产值最高,每hm2可达10.8万元;3)模式Ⅰ、Ⅲ、Ⅴ的土壤涵养水源能力最强,分别为1799.7、1776.4、1817.2t·hm^-2,且与对照间的差异均显著;4)模式Ⅰ、Ⅱ、Ⅲ、Ⅳ、Ⅴ的土壤冲刷量分别为299.3、329.2、396.7、423.7、410.3t·km^-2,都显著低于模式Ⅵ(对照,504.5t·km^-2);5)模式Ⅳ的综合效益最高,而模式Ⅰ、Ⅱ、Ⅲ、Ⅴ的综合效益依次次之,综合效益最差的为模式Ⅵ(对照)。  相似文献   

13.
霍妍  郑云龙 《防护林科技》2013,(1):15-17,20
以大黑山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示范区为研究区域,运用典型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和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方法,对大黑山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区典型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生态修复区内天然次生林植物群落形成了乔灌草相结合的稳定的植物群落结构。人工林植物群落按生长型可以划为明显的乔木层和草本层2层群落结构类型;典型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的排序为:蒙古栎+蒙椴植物群落(Ⅱ)>山杏+黄榆植物群落(Ⅰ)>蒙古栎植物群落(Ⅲ)>油松+山杏混交植物群落(Ⅴ)>油松纯林植物群落(Ⅳ)>油松+沙棘混交植物群落(Ⅵ)>油松疏林植物群落(Ⅶ)。天然次生林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要大于人工林植物群落。天然次生林植物群落由于远离人类活动区,长期以来受人为干扰较小,逐渐形成了相对比较发达的草本层植物群落。  相似文献   

14.
Lu W  Zou J  Chen J  Zhu Y  Ya Q  Zhao W 《Fitoterapia》2007,78(7-8):614-616
Two new compounds, 4-ethoxycarbonyloxy-3,3',4'-trimethoxy-ellagic acid (1) and 4-E-propenyl-phenol-1-O-beta-D-rutinoside (2), together with four known compounds, 3,3',4'-trimethoxy-ellagic acid (3), 3,3'-dimethoxy-ellagic acid (4), 3,3',4'-trimethoxy-ellagic acid-4-O-beta-D-glucopyranoside (5) and 3'-methoxy-ellagic acid-4-O-alpha-L-rhamnopyranoside (6), were isolated from the whole plant of Cleidion brevipetiolatum. Their structures were elucidated from spectral evidences.  相似文献   

15.
Two new diterpenoids, trilobic acid (1) and trilobiol (2), have been isolated from the methanolic extract of Salvia triloba. Their structures were elucidated with the aid of NMR spectroscopy including two-dimensional-NMR techniques.  相似文献   

16.
Okunade AL  Lewis WH 《Fitoterapia》2004,75(3-4):327-331
A new compound, 3beta,25-epoxy-3alpha-hydroxy-22beta-isobutanoyloxyolean-12-ene-28-oic acid (1), and two known triterpenoids lantanilic acid (2) and camaric acid (3) were isolated from the stem and leaves of Lantana cujabensis. Their structures were elucidated by spectroscopic methods. The ethanol extracts did not show significant in vitro antiplasmodial activity against chloroquine-sensitive or resistant strains of Plasmodium falciparum.  相似文献   

17.
A new friedelane-type triterpene (1), along with seven known triterpenoids, was isolated from the stems and leaves of Calophyllum inophyllum Linn. Their structures were established as 3β, 23-epoxy-friedelan-28-oic acid (1), friedelin (2), epifriedelanol (3), canophyllal (4), canophyllol (5), canophyllic acid (6), 3-oxo-friedelan-28-oic acid (7), and oleanolic acid (8) by spectroscopic methods (NMR, EI-MS). The growth inhibitory effects of these triterpenoids on human leukemia HL-60 cells were determined.  相似文献   

18.
通过构建树种经济功能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黔中喀斯特次生林中25种优势树种经济功能进行综合评价,并划分树种经济功能群。结果表明,基于AHP评价结果与黔中喀斯特森林树种经济性能现状较为一致, AHP在喀斯特森林树种经济功能综合评价体系构建中是科学且实用的。黔中喀斯特森林25种优势树种分为7个经济功能群:(1)药用-观赏型高经济功能群( PFGsⅠ),树种为厚朴、喜树和盐肤木;(2)食用型高经济功能群(PFGsⅡ),树种为茅栗和木姜子;(3)食用-工业型中经济功能群(PFGsⅢ),树种有川榛和竹叶椒;(4)食用型中经济功能群(PFGsⅣ),树种为火棘;(5)工业型中经济功能群(PFGsⅤ),树种为滇柏、光皮桦、响叶杨等7种;(6)药用-观赏型低经济功能群(PFGsⅥ),树种为金佛山荚蒾、金丝桃、算盘子等9种;(7)食用型低经济功能群(PFGsⅦ),树种为粉枝莓。描述了各类经济功能群的基本特征,为研究区生态经济型次生林经营的树种选择、结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肽类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其表面活性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生物质资源棕榈酸、硬脂酸和脱氢枞酸为原料,通过甘氨酸羧基保护法合成了棕榈酰甘氨酸(A)、硬脂酰甘氨酸(B)和脱氢枞酰甘氨酸(C)3种肽类表面活性剂,用IR光谱确证其结构,并对其表面活性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所合成的3种表面活性剂具有良好发泡能力及乳化能力,棕榈酰甘氨酸的表面活性略优于硬脂酰甘氨酸和脱氢枞酰甘氨酸,其泡沫高度可达112 mm,分水时间可达15 min.肽类表面活性剂是一类环境友好的表面活性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