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不同甲状腺功能状态(甲亢、甲减及正常)者的血液流变学改变及其与胰岛素敏感性的关系。方法:选取甲亢40例、甲减35例和正常对照36例,并测定其甲状腺激素、血液流变学、血脂、空腹血糖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及胰岛素改变,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 I),并进行比较。结果:甲亢、甲减组IS I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甲减组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高于甲亢组和对照组(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IS I与FT3、FT4、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呈负相关(P<0.01或<0.05)。结论:甲亢患者存在胰岛素敏感性降低,与FT3和FT4呈负相关;甲减患者胰岛素敏感性下降与血液粘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是一种血浆β球蛋白,分子量为10万dalt,属酸性蛋白质。近年研究表明,甲状腺激素对SHBG的浓度有调节作用[1,2]。目前,国内有关甲状腺功能(简称,甲功)异常患者的SHBG水平检测尚未见报道,为此我们作了研究。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甲亢组28例,年龄17~53岁,平均年龄(35.8±10.9)岁,甲减组8例,年龄15~54岁,平均年龄(37.9±17.7)岁;正常对照组16例(为体检者,可排除甲状腺疾病、肝肾功能障碍、糖尿病),年龄14~56岁,平均年龄(3…  相似文献   

3.
不同甲状腺功能状态对人体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不同甲状腺功能状态 (甲亢、甲减及正常 )对人体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甲亢患者 36例 ,甲减患者 32例和正常对照 36例并测定其甲状腺激素、血脂、空腹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OGTT) 2 h血糖及胰岛素浓度 ,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 (ISI)。结果 :校正体重指数 (BMI)、甘油三酯等因素后 ,甲亢、甲减组 ISI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 (P<0 .0 5 )。结论 :正常甲状腺功能状态可能是维持人体胰岛素敏感性和正常糖代谢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并发眼底动脉改变者同型半胱氨酸、血脂、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变化及与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检测37例2型糖尿病伴眼底动脉硬化者血同型半胱氨酸、血脂、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并以45例健康者作对照。结果2型糖尿病并发眼底动脉硬化者血同型半胱氨酸、甘油三酯、总胆固醇、载脂蛋白A、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均比对照组升高(P<0.05)。结论2型糖尿病伴眼底动脉硬化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等血液指标的水平与眼底病变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不同甲状腺功能状态患者血浆B型钠尿肽浓度及B型钠尿肽与血浆FT3、FT4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72例甲状腺功能亢进和60例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血浆B型钠尿肽(BNP)水平.结果 血浆FT3、FT4、BNP甲亢未治组高于甲亢缓解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甲亢缓解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FT3、FT4甲减未治组低于甲减治疗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甲减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甲减未治组、甲减治疗组和对照组BN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亢未治组患者血浆BNP与FT3、FT4两者呈量依赖关系,r分别为0.9919和0.9999996(均P<0.01),回归方程分别为y=193.8 3.191x,y=198.0 0.8353x.结论 BNP对甲亢的辅助诊断和疗效观察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C)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13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实验组)和74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Hcy以及CysC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Hcy、CysC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1);轻、中、重3组间的血清Hcy、CysC水平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病情的加重,血清Hcy及CysC水平明显升高。Pearsman相关分析显示,脑梗死Hcy和CysC呈正相关(P〈0.01)。结论血清Hcy、CysC水平与急性脑梗死发生与发展有密切关联,联合检测血清Hcy、CysC对急性脑梗死的预防和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脑梗死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纤维蛋白原(FIB)及血脂水平的关系,为临床防治进展型脑梗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同型半胱氨酸循环酶法定量试剂盒测定血清Hcy水平,STA-R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测定FIB值,美国雅培AEROSET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和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分析比较70例进展型脑梗死患者(进展型组)和70例完全型脑梗死患者(完全型组)的上述3项检查结果。结果进展型组患者血清Hcy水平、FIB、TC、TG、LDL水平明显高于完全型组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Hcy、血脂水平和FIB升高可能是脑梗死患者发展为进展型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可为临床及早预防进展型脑梗死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水平与TOAST分型不同亚型脑梗死的关系及在诊疗中的意义.方法收集大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large artery arterioslerosis LAA)、心源性脑栓塞(cardiac embolismCE)、小动脉闭塞性脑梗死(smll artery occlusion SAO)3种不同亚型脑梗死患者共140例及健康对照组40例,采用ADVIA Centaur全自动免疫化学发光仪测定不同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分析不同型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差异.结果小动脉闭塞性脑梗死(SAO)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5),大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LAA)、心源性脑栓塞(CE)之间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无显著差异,3种亚型脑梗死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HCY在脑梗死的发病机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高HCY患者更易发生小动脉闭塞性脑梗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对脑梗死诊断及治疗价值。方法:分别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10月间该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00例(观察组)和体检健康者100例(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对两组研究对象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相关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分别比较两组的同型半胱氨酸与脑梗死的关系。结果:脑梗死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补充叶酸及维生素B12能有效降低同型半胱氨酸(P0.05)。结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对脑梗死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措施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胰岛素抵抗与高血压及脑卒中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胰岛素抵抗(IR)与高血压、脑卒中之间的关系。方法:急性脑卒中患者68例根据病变性质分为脑梗死组(A组)和脑出血组(B组),同期单纯高血压患者30例作为(高血压组(C组)、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D组)。检测4组的空腹血糖(FPG)、胰岛素(FINS)、总胆固醇(CH)和甘油三酯(TG)水平。结果:A、B两组的FINS显著高于D组(P〈0.01),其腋岛素敏感指数(ISI)显著低于D组(P〈0.01),C,D两组的FINS、IS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结论:高血压并急性脑卒中以及单纯高血压均存在IR,以前者尤为明显;IR为脑卒中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替代治疗前后泌乳素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原发性甲减)患者血清泌乳素(PRL)水平在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选择原发性甲减女性患者41例,观察在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前后,血清PRL、TSH、FT3、FT4水平变化,探讨原发性甲减患者中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前后PRL水平变化的意义。结果:治疗前PRL升高者14人,占原发性甲减患者的34.1%,PRL升高者中有5例伴有乳溢。经过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PRL显著下降(P〈0.01)。结论:部分原发性甲减患者存在高PRL血症,伴有或不伴有乳溢,经过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后血清PRL水平降至正常水平,乳溢症状消失。  相似文献   

12.
湛江市单纯性肥胖儿童的血脂、血糖及血压水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湛江市单纯性肥胖儿童的血脂、血糖与血压水平。方法:7~13岁单纯性肥胖组儿童60例(其中轻,中、重度肥胖儿童各20例)和健康儿童30例(对照组),检测其血脂、血糖、血压水平。结果:肥胖组儿童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压高于对照组(P〈0.01或0.05),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却低于对照组(P〈0.01)。肥胖组血清总胆固醇、血糖依肥胖程度不同与对照组差异不同,轻、中度肥胖组的血清总胆固醇、血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重度肥胖组的血清总胆固醇、血糖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肥胖症可引起儿童脂质代谢紊乱和高血压,应加强肥胖儿童的早期干预。促进儿童健康。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期脑梗死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的变化和临床意义,以及其与传统脑梗死危险因素(如血压、血脂、血糖等)的关系,为脑梗死的治疗和判断预后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53例脑梗死患者发病3 d内的hs-CRP水平,部分患者第7天复查hs-CRP,同时记录患者入院时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CNDF)、年龄、收缩压、舒张压、血脂、血糖、纤维蛋白原.同时测定23例有脑梗死危险因素而未发生脑梗死的患者(对照A组)及30例健康人(对照B组)的hs-CRP水平.结果急性脑梗死组比对照组A、对照组B的hs-CRP明显升高(P〈0.01),对照组A比对照组B的hs-CRP增高,差异有意义(P〈0.05);急性脑梗死组与复查组hs-CRP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复查组与对照组A、对照组B比较,差异有意义(P〉0.05);重型脑梗死的hs-CRP水平明显高于中型、轻型(P〈0.05),中型脑梗死的hs-CRP水平高于轻型,差异有意义(P〈0.05),作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hs-CRP与病情轻重呈正相关关系;hs-CRP与收缩压、纤维蛋白原、血糖、总胆固醇呈正相关关系,而与年龄、舒张压、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I、载脂蛋白B无相关性;以hs—CRP为应变量,其他指标为自变量的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脑梗死、FIB、血糖、收缩压是hs-CRP的主要影响因素,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hs-CRP可作为判断病情的一种手段,与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密切相关,可以作为脑梗死发生的一种预测因子.hs—CRP与收缩压、纤维蛋白原、血糖、总胆固醇呈正相关关系,是优于其他因素的综合性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血糖增高患者餐后血脂的变化及意义。方法:把血糖升高患者根据WTO标准分为3组(糖耐量减低组、糖尿病组、糖尿病冠心病组).并设健康对照组.4组均予脂肪餐.检测其餐前(空腹)、餐后2h和4h的血葡萄糖(GLU)、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L)。结果:糖耐量减低组空腹时各项血脂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别;糖屎病组、糖尿病冠心病组空腹、餐后2h及餐后4h的TC、TG、LDL-C均不同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对照组、糖耐量减低组各检测值餐后4h与空腹、餐后2h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糖尿病组、糖尿病冠心病组餐后4hTG及LDL-C水平均明显高于空腹时水平(P〈0.05或0.01).但与餐后2h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糖增高患者存在餐后长时阃高血脂.特别是TG、LDL-L.餐后长时间高血脂与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老年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应用彩色超声诊断仪对128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观察其动脉粥样硬化情况,同时检测血脂、血糖含量,并与同期健康体检者42例(正常对照组)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脑梗死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为(2.36±0.59)mm,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1.27±0.13)mm(P〈0.05)。脑梗死组的斑块检出的例数、个数及稳定、不稳定性斑块的个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脑梗死组患者的血TC、TG、LDL、FBG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且脑梗死组中有斑块组患者的血TC、LDL、FBG水平又明显高于无斑块组,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糖尿病高脂血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脑疝后合并脑梗死患者的血脂水平进行检测,了解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与脑疝后合并脑梗死的关系。方法脑疝后脑梗死患者22例为观察组,脑疝后无脑梗死患者31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A1)和载脂蛋白B(ApoB)进行检测。结果观察组HDL-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HDL-C水平是脑疝后脑梗死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缓释片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确诊为肥胖2型糖尿病的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两组患者均进行饮食控制、糖尿病健康教育以及体育锻炼。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给予二甲双胍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下降程度也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二甲双胍缓释片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国粤西地区汉族人群对氧磷酶2基因(paraoxonase 2,PON2)G148A多态位点与脑梗死(cerebralinfarction,CI)的关系。方法选择128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病例组)和108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为对象,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方法(PCR-RFLP)检测PON2基因G148A多态性,同时测定两组的血脂、血糖水平。结果病例组AA、AG、GG 3种基因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病例组各基因型间的血脂、血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ON2基因G148A多态性与中国粤西地区汉族人群脑梗死无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有或无并发疰忠者血浆起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方法:64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无并发症组(n=30)和有并发拄组(n=34),体检正常的健康人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用HITACHI 7170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其血浆中的hs-CRP水平和空腹血糖浓度。结果:2型糖尿病无并发症组、有并发症组的hs-CRP水平,空腹血糖浓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糖尿病无并发症组与糖尿病有并发症组之间的hs-CRP水平、空腹血糖浓度差异也有非常显著性(P均〈0.01)。同时.2型糖尿病患者的hs-CRP水平与其空腹血糖浓度呈低度正相关(r=0.259,P〈0.05)。结论:定叠测定hs-CRP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病情监测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亢患者甲状腺上动脉内径、血流峰值与激素水平变化,为临床治疗和评估甲亢的预后评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医院2016年4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原发性甲亢患者50例为病例组,同期来我院体检的健康人群5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甲状腺上动脉内径、血流峰值水平,同时分析其与FT3、FT4水平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甲状腺上动脉内径和血流峰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患者甲状腺上动脉内径和血流峰值与FT3、FT4水平呈正相关性。结论: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甲状腺动脉内径和血流峰值与激素水平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病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