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世界绿茶生产量呈上升的趋势,1975年为30.5万吨,1981年增加到38.6万吨,1989年上升到54.1万吨。我国不仅是绿茶的生产大国与消费大国,也是绿茶出口大国,独霸国际绿茶市场,而且出口的价格比较高,也较稳定,不随世界红茶市场变动而变动,1988年绿茶每吨平均卖价2469.47美元,比红茶高  相似文献   

2.
我国茶叶初制机械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取得了很大进步,基本上能够满足茶叶初制机械化生产的要求,炒青和烘青绿茶已实现了机械化加工.但是,目前绿茶初制机械,型号繁多、规格不一、性能各异,合理选型显得特别重要,直接关系到茶叶品质和初制茶厂的经济效益,同时,茶机的选型也是初制茶厂建设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当前我国炒青绿茶和烘青绿茶品质上存在外形松、扁、碎、曲,内质有烟焦味和红梗红叶等弊病还相当普遍,产生这些品质问题的原因,除了采制技术不当之外,茶机的选型不当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为此,笔者就绿茶初制机械的选型问题谈些浅识,仅供参考.一、制茶机械选型的基本原则制茶机械的选型是一项涉及面广、技术性强而又十分复杂的工作,选型时可根据以下原则进行.1.制茶性能要好 这是选择制茶机械的首要条件.要选制茶性能符合制茶工艺要求,并能根据需要进行调节,能够适应高、中、低档原料制作,性能稳定,操作方便的机型.  相似文献   

3.
加工工艺对绿茶饮料品质的影响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水质,浸提条件,高温灭菌等对绿茶饮料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去离子水浸提,添加0.05%维生素C和0.02%Na2SO3或NaHSO3,可较好地保持绿茶汤色,亦可减少沉淀。  相似文献   

4.
超滤技术对绿茶汁主要化学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近年来,我国茶饮料得到快速发展,生产量逐年翻番,2002年产量预计可超过300万t。其中绿茶饮料由于其独特的保健功能,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成为茶饮料市场新的增长点。 现在市场上茶饮料的主要包装方式为透明PET……  相似文献   

5.
童启庆  董尚胜  翁蔚  陈越颖 《茶叶》2000,26(1):32-34
对杜仲绿茶初制加工过程中叶绿素、氨基酸、蛋白质、多酚类、黄酮类、总糖量共七类物质的变化作了研究 ,结果表明 :杀青工艺对各种成分的影响最大 ;在加工过程中 ,除氨基酸基本呈增加趋势外 ,其它成分均表现出减势 ;从各工艺的不同处理看 ,杀青 15分钟、轻揉、干燥 30分钟有利于叶绿素、氨基酸、蛋白质的保留 ,杀青 2 0分钟有利于多酚类、黄酮类保留 ,重揉对总糖量积累略有利。  相似文献   

6.
金寿珍 《中国茶叶》2003,25(3):24-25
近十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茶叶消费市场中对高档茶的需求不断上升,而对中、低档茶的需求不断下降,在这种市场趋势的带动下,我国名优茶生产迅猛发展,茶叶产品结构也不断优化。但是大宗茶的形势不容乐观。一是产品单调,仅以炒青、烘青为主,二是生产效率低,而且有大量  相似文献   

7.
花香型绿茶品种适制性及加工工艺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香型绿茶是以成熟的茶树新梢为原料的新型绿茶。本文从品种适制性、加工工艺两方面对花香型绿茶进行了综述,并对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8.
制茶工艺对名优绿茶香气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用GC、GC/MS法分析了用同一鲜叶原料加工成的8种名优绿茶的香气组成。香型相似率分析表明,不揉捻的名茶与揉捻的名茶香型差异较大;凡经揉捻的名茶,它们之间香型比较接近,而未揉捻的名茶之间香型差异也较大,这说明加工工艺对香气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分析结果还表明,不揉捻的名茶加工工艺(尤其是龙井茶的制作工艺)更有利于香气品质的形成。文中就制茶工艺对香气影响的原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不同加工工艺对名优绿茶香气成分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陈玉琼  倪德江 《茶叶》1997,23(2):44-45,52
  相似文献   

10.
国外绿茶加工新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世界绿茶生产大国除我国外,还有日本和原苏联。现将国外近年来绿茶加工新技术简述如下。1.自动化鲜叶保鲜装置鲜叶质量是成品茶质量的基础。传统工艺是将鲜叶摊放到室内地面贮放,由于这种方法易使鲜叶堆积发热红变、腐烂,达不到保鲜的目的,故造成茶厂很大的经济损失。日本曾研究成功鲜叶自动化管理装置、鲜叶进厂验收后,即投入地下接茶斗,由鲜叶输送带自动输送堆积到鲜叶管理装置上贮存,这些装置都应用电子自控间隙通风,能达到降低叶温保鲜的目的,缺点是易使鲜叶干枯。80年代中期,研究出采用超声波加湿器增湿保鲜,增湿空气相对…  相似文献   

11.
原料对罐装绿茶水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陈玉琼  张家年 《茶叶科学》2001,21(2):120-123
研究了四种不同级别的茶叶原料对罐装绿茶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原料级别的降低 ,所制罐装绿茶水中多酚类、儿茶素、咖啡碱、氨基酸的含量下降 ;熟闷气味减弱、沉淀量减少、茶汤绿色度能很好保持。在低档原料的罐装茶水加工过程中 ,多酚类物质和色香味品质比较稳定 ,变化较小。研究还表明 ,茶汤沉淀的形成与多酚类、咖啡碱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2.
利用双锅曲毫炒干机等茶叶机械,以一芽二、三叶为原料,采用对比试验分析总结了一套较佳的颗粒形绿茶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13.
将不同揉捻工艺处理的绿茶原料加工成绿茶饮料,比较其浸出特性以及品质稳定性。研究表明,边烘边揉处理样的浸出特性较好,浸提10 min时茶多酚浸出量约为60 min时的92.9%;在4℃、37℃下贮藏7 d后,4种揉捻工艺处理中以边烘边揉、趁热揉捻处理样的氨基酸总量、色差值(L、–a/b)和感官品质得分较高,稳定性较好;灭菌后边烘边揉、趁热揉捻处理样的EGCG、GCG等酯型儿茶素总量相对较低。综合分析,饮料用原料茶的揉捻工序宜采用边烘边揉等热揉工艺。  相似文献   

14.
储叶齐、碧香早和福鼎大白是湖南省茶园栽培的茶树主要品种,本文根据三个品种的特性,研究不同品种的名优绿茶加工丁艺。结果表明,这三个中小叶茶树良种以加丁成卷曲形茶总得分最高;通过对各工序的系统研究,制定了三个品种优质绿茶的加工工艺。  相似文献   

15.
罐装绿茶水浸提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采用L2 5(56 )正交实验设计研究了罐装绿茶水浸提的温度、时间和茶水比对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浸提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 ,茶汤干物浸出率增加、色泽变黄 ,混浊度明显增加。每克茶用水量超过 6 0ml时 ,茶汤干物浸出率和混浊度的变化不明显。为了保持原茶风味 ,降低茶汤浑浊度 ,以及提高干物浸出率 ,确定浸提工艺为 :浸提温度 6 0℃ ,时间 15min ,茶水比 1∶6 0。  相似文献   

16.
湖南绿茶品质特点表现为EGCG含量高、滋味浓,品质缺陷为颜色容易发黄。绿茶的干茶色泽、汤色和叶底的绿色分别与茶叶品质存在正相关。湖南优质绿茶加工保绿的关键技术在于适当摊青、充分杀青、快速摊凉、适度揉捻、及时干燥和低温贮藏。  相似文献   

17.
为探明饮料用原料茶的适宜干燥工艺,将不同干燥方式、干燥程度绿茶原料加工成茶饮料,研究其浸出特性及品质稳定性。结果表明:(1)低温浸提时,茶多酚浸出量以炒干最高,高温时以烘炒焙、烘炒烘处理最高。氨基酸的浸出量则均以烘干、烘焙处理最高。(2)烘干、烘焙样品在灭菌前后及贮藏期间的L值显著为高,平均值较其余处理高2.035~3.905;抗色变能力同样以烘干较强,低温贮藏时的-a/b值较炒干处理样高19.5%。(3)感官风味比较显示,大多数处理茶汤在灭菌后均呈现出绿黄或黄绿色,香气带熟,但烘干处理仍能保持绿明亮,且滋味、香气未显熟味;贮藏期间的风味稳定性也以烘干样为最佳。综合分析,饮料用原料茶的干燥工序宜采用烘干工艺,且烘干程度以5%~6%为佳。  相似文献   

18.
将不同杀青工艺绿茶原料加工成绿茶饮料,通过对茶饮料高温瞬时灭菌以及37℃、4℃下贮藏7d后茶多酚、氨基酸、蛋白质、总糖等常规化学成分、儿茶素组分、香气组分以及色差、浊度、感官品质变化的系统研究,明确了不同杀青处理对浸出特性、理化成分含量、风味品质等的影响,提出了饮料用原料茶加工的适宜杀青工艺.  相似文献   

19.
双锅曲毫炒干机加工绿茶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润龙 《茶叶通讯》2005,32(4):50-51
传统方法用八角辉干机或瓶式炒干机加工出的绿茶一般条索不紧、颜色欠翠绿。本文围绕提高绿茶品质这一中心议题,对双锅曲毫炒干机加工绿茶工艺进行了探讨,并对这一加工工艺进行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