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人工湖泊中悬浮物对沉水植物狐尾藻的POD活性、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等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期间,狐尾藻上悬浮物的附着量在0.16~0.57g之间变动;试验初期狐尾藻各项生理指标迅速下降,而中后期反复波动或趋于稳定,试验组POD活性、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对照的61.62%、64.24%、72.15%、35.90%。相关性分析表明,试验组悬浮物附着量与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含量呈负相关,与POD活性、叶绿素b含量相关性极小。悬浮物对狐尾藻的生理特性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2.
通过水培模拟试验,研究不同处理时间和不同浓度铅胁迫下金盏银盘生物量及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低浓度铅对金盏银盘生长有促进、高浓度有抑制作用;低浓度铅处理(Pb2+≤20 mg/L)对叶绿素合成有促进、高浓度抑制作用,而随处理时间的延长,各处理浓度最终均引起叶绿素含量的下降;在铅胁迫处理2~8 d内,各浓度处理脯氨酸含量都高于对照,在处理10~12 d内,低浓度铅处理(Pb2+≤10 mg/L)脯氨酸含量高于对照,随处理时间的延长变化不规律;在铅胁迫12 d内,丙二醛含量基本均随着铅浓度的升高而增加,且均高于对照,随时间增加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趋势;在铅处理8 d内,POD活性随着铅浓度的增加基本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趋势,而在处理8 d后,基本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铅胁迫对SOD活性有一定抑制作用,各铅浓度处理在相同处理时间对SOD活性的抑制无明显的规律。POD活性波动较大,而SOD活性最终都会增加。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紫外线辐射对早熟禾的伤害机理.结果表明在紫外线辐射下,丙二醛(MDA)活性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先升高后降低,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先降低后升高.随着紫外线辐射的增加,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显著升高,而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最大值、光合作用光饱和点和气孔导度降低,说明紫外线胁迫能使植物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紫外线辐射对早熟禾的伤害机理。结果表明:在紫外线辐射下,丙二醛(MDA)活性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先升高后降低,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先降低后升高。随着紫外线辐射的增加,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显著升高,而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最大值、光合作用光饱和点和气孔导度降低,说明紫外线胁迫能使植物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5.
干旱胁迫对‘夕阳红’幼苗生长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a生红花槭‘夕阳红’扦插苗为试材,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水分胁迫对‘夕阳红’生长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剧,‘夕阳红’苗生长受到抑制,植株高度和茎基生长速率逐渐降低,在重度干旱胁迫下几乎停止生长;随着干旱胁迫加剧,其叶片相对含水率(RWC)和叶绿素逐渐降低,叶片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和脯氨酸(Pro)呈上升趋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先上升后下降,在干旱胁迫40d时活性升高到最大,在干旱胁迫50d后开始下降。可见,‘夕阳红’能在干旱胁迫下通过增强保护酶活性及脯氨酸来缓解和修复土壤干旱胁迫所带来的伤害,从而表现出较强的抗干旱特性。  相似文献   

6.
不同水分处理对豇豆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采用一种自制装置,在负压灌溉原理的基础上,通过设置一系列供水吸力梯度,结合盆栽方式对豇豆某些光合生理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供水吸力的增大,土壤含水量逐渐减少;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先上升后下降,Pn、Gs在吸力为20 hPa时达到最大而Tr在吸力为30 hPa时最大,Pn与Tr呈显著的正相关性,Gs与Pn、Tr都呈显著的正相关性;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Yield)和光化学淬灭(qP)先增大后减小,峰值出现在20 hPa,非光化学淬灭(qN)逐渐升高;叶绿素a(Chl a)、叶绿素b(Chl b)和类胡萝卜素(Car)的含量是先上升后下降,在吸力为30 hPa时都达到最大;叶片水分利用效率(WUE)呈双峰曲线,高吸力下的WUE较大。  相似文献   

7.
负压供水下盆栽大豆叶片的光合生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采用一种自制装置,在负压灌溉原理的基础上,通过设置一系列供水吸力梯度,结合盆栽方式对大豆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及荧光参数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供水吸力增加,土壤重量含水量下降,大豆叶片叶绿素a(Chl a)、叶绿素b(Chl b)含量降低,类胡萝卜素(Car)含量增加; 吸力处理在50~70 hPa时光合参数均保持在较高的水平,气孔限制是光合速率(P n)下降的主要原因,120、140 hPa处理时非气孔限制起主要作用;随着光强(PAR)的增加,电子传递速率(ETR)增加,实际光量子产量(Yield)与光化学淬灭(qP)下降,非光化学淬灭(qN)上升,4个处理中50 hPa吸力下的大豆叶片活性较高.  相似文献   

8.
阿特拉津是全球使用最广用量最大的农药之一,在其残留物给环境带来的第二次污染后果极其严重,为此模拟水生植物水湿柳叶菜在不同浓度阿特拉津处理下的性状和部分生理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低浓度促进水湿柳叶菜根系的生长,高浓度抑制根系的生长。随着浓度增加和时间的延长,水湿柳叶菜逐渐死亡;浓度与生物量的相关性看,第1周呈正相关,第2周呈负相关;对叶绿素a低浓度短时间出现增加,低浓度长时间和高浓度胁迫下降;对叶绿素b均下降;淀粉含量的变化第1周出现了中浓度刺激淀粉积累现象,第2周10 mg/L阿特拉津浓度处理明显低于5 mg/L处理和15 mg/L处理,10 mg/L成为致死浓度;蛋白质上表现在随着浓度的增高而降低,随着时间的增加而降低。10 mg/L的浓度是一个致死浓度;细胞膜透性与时间呈正相关,与浓度呈正相关说明随着浓度和时间的增加膜透性都增加。  相似文献   

9.
以小二仙草科狐尾藻(Myriophyllum verticillatum)为实验材料,研究不同浓度铅(Pb)尾矿液胁迫对狐尾藻幼苗生长及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狐尾藻幼苗各项生长指标以及叶绿素a、b质量分数与Pb液处理浓度成反比,在纯Pb尾矿液处理下,叶绿素a、b质量分数较对照分别降了94%、95%,其中类胡萝卜素质量分数无明显变化;在1/2浓度Pb尾矿液中,地下和地上部分干质量与对照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实验数据表明,狐尾藻对Pb胁迫有一定的抗性,可以用于被Pb污染环境的修复。  相似文献   

10.
分别用0、3、6、9、12 g/kg NaCl处理苣荬菜,对苣荬菜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等光合生理特性及水分利用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盐胁迫下,许多植物的光合性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其影响程度取决于盐浓度和植物的抗盐能力.随着NaCl浓度梯度的不断上升,叶绿素含量和水分利用率的趋势均为先上升后下降,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则随之下降,而胞间CO2浓度先下降随后上升;苣荬菜对盐胁迫有一定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究水分胁迫对赤霞珠葡萄光合特性的影响,以限根条件下3a生赤霞珠为材料,根据叶片的基础水势Ψb,结合时控仪实现全自动控制灌水,以叶片的基础水势Ψb,在0 MPa≥Ψb≥-0.2 MPa范围时,葡萄处于无水分胁迫(CK)为对照,分别设置3个水分胁迫水平(轻度水分胁迫T1,Ψb在-0.2 MPa≥Ψb≥-0.4 MPa范围内;中度水分胁迫T2,Ψb在-0.4 MPa≥Ψb≥-0.6 MPa范围内;重度水分胁迫T3处理,-0.6 MPa≥Ψb时),研究了不同程度水分胁迫对赤霞珠葡萄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分胁迫能不同程度的抑制赤霞珠光合色素(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和总的叶绿素含量)的合成,并促进其分解,最终导致光合色素含量降低。同时,水分胁迫导致赤霞珠葡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及气孔导度(Gs)呈现下降的趋势,促使胞间CO2浓度(Ci)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但水分胁迫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不同地膜覆盖与补灌对冬小麦叶绿素、株高和叶面积的影响规律,设置不同地膜覆盖(氧化—生物双降解地膜B,普通地膜P)与拔节期补灌量(W0、W1、W2、W3)组合,对比分析了不同组合处理对冬小麦不同生育期叶绿素、株高和比叶面积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和补灌有利于提高各生育期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但过量灌水效果会降低,而且B覆盖效果好于P覆盖。B覆盖叶拔节期绿素a含量随补灌量增加而增大,叶绿素b变化不大,抽穗期和灌浆期叶绿素a和叶绿素b随补灌量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 P覆盖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在各生育期均随补灌量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W2时达到最大值。B覆盖和补灌有利于提高拔节期叶绿素a/b值,降低抽穗期和灌浆期叶绿素a/b值。两种地膜覆盖下,补灌有利于提高冬小麦株高,过量补灌其效果减弱。各处理的比叶面积均随生育期推进而逐渐减小,W2和W3降幅较大。补灌能促进冬小麦叶片伸展和干物质积累,拔节期P覆盖效果优于B覆盖,抽穗期和灌浆期B覆盖优势显现。综合分析,降解膜覆盖结合补灌量W2(60 mm)是最优组合。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极端干旱区微喷灌水技术对葡萄生理和产量的影响,通过对葡萄不同生育期叶片SPAD值、叶绿素含量和产量的测定,分析不同微喷周期条件下各处理的叶片SPAD值、叶绿素含量的变化特征和相互关系及对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在不同喷水周期条件下,各处理的SPAD值呈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趋势,日变化值为38.31~43.8。其中,每天喷水1h处理的SPAD值日平均值最高,为42.0,之后是对照处理和每隔1d喷水2h处理,分别为41.2和40.3,每隔2d喷水3h处理的SPAD值最低,为39.3。葡萄SPAD值与叶绿素a、叶绿素b以及总叶绿素含量间相关关系显著,回归方程分别为Ca=0.1028VSPAD-2.2266、Cb=0.0796VSPAD-2.3749、Ct=0.1824VSPAD-4.4602。在葡萄品质指标和产量上,采用微喷可以提高VC含量、多酚含量和单宁含量等多项品质指标,并使葡萄平均增产5.4%,表明合理的微喷周期处理有利于提高葡萄叶片叶绿素含量,并使产量增加,而叶绿素仅是葡萄生理生长的指标之一,如光合、叶绿素荧光等指标对葡萄生理的影响仍需作更深入的研究,以期能更进一步揭示微喷条件下的葡萄增产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4.
外源谷胱甘肽对干旱胁迫下玉米幼苗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溶液培养的方法,研究了外源谷胱甘肽(GSH)对干旱胁迫下玉米幼苗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显著提高了叶片细胞质膜透性、MDA、SOD活性、APX活性、GSH、AsA、可溶性糖、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显著降低了POD活性、CAT活性、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光合速率和单株生物量。外源GSH处理则可以显著提高干旱胁迫下叶片POD活性、SOD活性、APX活性、GSH、可溶性糖、脯氨酸、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光合速率及单株生物量,并显著降低了细胞质膜透性和MDA。上述研究结果说明,干旱胁迫对玉米造成了氧化胁迫和渗透胁迫,外源GSH处理则可以通过增强抗氧化酶活性、提高抗氧化物质和渗透调节物质而缓解干旱造成的伤害。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究土壤水分对作物光效应的影响,就土壤水分对作物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胞间CO2含量、气孔导度、气孔限制值以及叶片水分利用效率等光效应研究成果进行了分类、归纳及总结。结果表明土壤水分的减少,使光响应单峰曲线呈降低走向,表现出水分胁迫影响光能利用率;重度水分胁迫会使净光合速率、暗呼吸效率、表观量子效率下降,进而影响作物糖分生成;重度水分胁迫和强光照下作物光合作用体系会受到损伤,作物蒸腾速率随土壤水分的增加而上升,但土壤水分超过某一阈值后则会下降;水分胁迫和光照强度在一定范围内增加时,胞间CO2浓度下降,气孔限制值上升,超过这一范围时出现相反现象;一定的水分胁迫可使叶片的水分利用效率达到最大值;作物叶绿素总含量随着土壤水分的降低而下降,且叶绿素b含量下降速度大于叶绿素a。以节约利用水资源和促进作物高效生长为目标,提出了更多土壤水分与光效应对作物生长影响潜在关联的研究前景,为深入研究干旱地区土壤水分与光照互补、作物水-光平衡及农业资源高效利用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6.
采用浇灌法、叶面喷施法、菌液发酵秸秆法处理黄瓜幼苗,研究复合菌肥不同施肥方法对黄瓜幼苗生长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光合菌剂PS21提高黄瓜种子发芽率,不同施肥方法均能提高黄瓜幼苗的株高、叶面积和叶绿素含量,激活POD和SOD活性,其中以菌液发酵秸秆法对植物的生长影响最为显著,与对照相比,黄瓜幼苗的株高、叶面积、叶绿素含量、POD和SOD活性分别提高了58.14%、60.00%、60.26%、227.69%和292.28%。  相似文献   

17.
不同处理对鸭梨采后颜色变化的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CIELAB表色系统研究了采收期、降温方法和套袋等处理对鸭梨采后果皮颜色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晚采收提高了鸭梨果实的成熟度和果皮的L、a、b(不套袋果)值,使得叶绿素减少,类胡萝卜素增加;缓降温处理促进了不套袋鸭梨L值和a值的升高,加速了叶绿素的降解,而对套袋果影响不明显;套袋处理使鸭梨的L值和a值增大,b值减小,叶绿素减少,颜色变浅,采后色泽的变化减缓.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不同红光(R)和蓝光(B)比对蓝莓组培苗生长和生理的影响。使用10种不同的红蓝光比(即1∶1、1∶2、1∶3、1∶4、1∶5、1∶6、1∶7、1∶8、1∶9和1∶10)来处理蓝莓组培苗,测定其光合色素含量。结果表明:T4处理的叶绿素a、总叶绿素含量最大;T10处理的叶绿素b含量最大;T3处理的胡萝卜素含量最大。不同比例的蓝光和红光可以改变蓝莓组培苗的生长和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19.
中稻灌浆期对淹水胁迫的响应及排水指标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为了定量揭示淹水胁迫对水稻的影响和科学评估灾损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排水指标,在中稻(丰两优香1号)灌浆期设计了不同淹深(株高的1/4、1/2、3/4和4/4高度)及不同淹水持续时间(3、6和9 d)交互试验,研究了稻株生长和代谢对淹水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中稻灌浆期受淹水胁迫后,株高、节间显著增长;剑叶中的MDA质量摩尔浓度和POD活性随着淹水时间和淹水深度的增加会逐步上升;剑叶中的SOD活性和根系中POD和SOD活性的变化趋势为:当淹水时间为3 d时,会随着淹水深度增加而升高,而达到6 d和9 d时会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根系中的MDA表现较灵敏,在同一淹水时间下,其质量摩尔浓度均会随着淹水深度增加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在产量构成方面主要表现为穗结实率显著下降,其次是千粒质量和实际产量降低,当受涝深度分别为1/4PH(株高的1/4)、1/2PH、3/4PH和4/4PH时,受涝时间达到3 d以上,水稻会分别减产10.73%、10.82%、22.23%和45.81%以上。若以水稻减产20%为排水指标,当中稻灌浆期受到株高的(灌浆期株高137 cm)1/4、1/2、3/4和4/4高度的涝水时,应分别在9.9、5.0、3.3和2.5 d内将田面涝水排到其田面正常蓄水深度。  相似文献   

20.
通过研究痕量灌溉管不同埋深对辣椒生长和生理指标的影响,为痕量灌溉管在辣椒栽培中适宜的埋深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结果表明:痕量灌溉管不同埋深对辣椒生长发育有一定的影响,T4处理生长指标优于其他处理,T4处理叶片中丙二醛、细胞膜相对透性显著低于其他处理,叶片电导率、叶面积指数、自由水、束缚水等含量各处理差异性不显著,T4处理叶绿素a、叶绿素b的含量高于其他处理,T4处理自由水/束缚水的值最大,叶片保水力最强,T4处理叶片的净光合速率相比CK处理提高了22.7%,痕量灌溉处理后不同土层土壤含水量基本都低于滴灌处理。同时痕量灌溉处理后辣椒的品质相对CK处理有了大幅度的提升,T4处理水分生产效率相对CK处理提高106.4%。综合辣椒生长和生理指标来看,痕量灌溉管埋深20cm,有利于辣椒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