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干旱区绿洲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绿洲是干旱区特有的生态景观之一,也是干旱区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主要空间。绿洲的稳定事关干旱区人类的生存、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绿洲稳定性成为近年干旱区研究的热点。从生态系统、景观、流域3个层次综述绿洲稳定性研究现状,提出在未来应建立高效节水绿洲的同时,还应加强田块、灌区和绿洲不同尺度水效益及其对绿洲水文循环影响的评价研究;加强以流域为单元,开展绿洲稳定性研究;加强人工绿洲建设与天然绿洲稳定的关系、流域内绿洲空间布局、结构与绿洲稳定性关系、绿洲生态用水和生产用水比例与绿洲稳定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正确认识中国干旱区绿洲的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绿洲是地球陆地上干旱区特有的一种生态地理景观。它是干旱区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主要空间,也是干旱区生物界生栖、繁衍的主要场所。绿洲的稳定关系到干旱区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在中国干旱区显得尤为重要和突出,因此,绿洲稳定性成为研究干旱区的热点问题。中国干旱区的茫茫荒漠盆地与皑皑积雪高山呈鲜明的对比,是纵横交错的内陆地区。绿洲寓于荒漠,并与荒漠共存,以供人类居住,而不断开发成为人类生活、生产的根本基地。在这里,人们失去绿洲,如鱼失水,难以长期维持生存和发展,过去如此,现在亦如此,将来也不会改变,这是由绿洲特殊的自然环境决定的。同时,绿洲一开始就处于恶劣、严酷的自然环境中,为荒漠所包围,随时受干旱、缺水、风沙和盐碱等侵害。自然条件一般短时期内不会改变。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的不断增加,必将引起有限的绿洲土地与资源发生变化。历史的经验告诫人们,不加强绿洲土地与资源的保护,就会破坏干旱区自然生态地理环境的平衡,威胁干旱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拓展中国绿洲研究,促进干旱区域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申元村 《干旱区研究》2007,24(4):415-415
绿洲是世界干旱区,特别是中国干旱区独特的地理景观。绿洲寓于荒漠,并与荒漠共存。绿洲是干旱区陆面过程的主要形式,是干旱区人类社会文明的摇篮,是干旱区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基地,同时也是干旱区自然生态系统与人类社会文明相互作用的产物。认识绿洲,保护绿洲,开发绿洲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因此,关注绿洲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干旱区研究的重要课题。为了推动绿洲和绿洲学研究的发展,特邀请我国著名历史地理学家黄盛璋教授、地理学家中元村教授和气象学家王介民教授为顾问,开辟“绿洲可持续发展”专栏。其目的在于借此平台,各抒己见,博采众长,开展深入细致的讨论,欢迎大家积极参与。[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绿洲形成条件与良性演替调控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我国干旱区域面积辽阔,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应该为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文章认为:干旱区的建设方向是建设持续发展的高效益绿洲体系。文章在分析干旱区资源环境特点基础上,认为绿洲的形成条件是具有“绿岛”、“泽园”、“沃洲”和“盆原”于一体的综合优越条件。文章认为要实现绿洲的良性演替必须从结构分析入手,搞好自然要素、社会经济、以及发展时序上的结构调控,才能实现绿洲资源、环境、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西北干旱区内陆绿洲农业特征及发展认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西北干旱区内陆绿洲的主要生态环境特点,导致其特殊的农业特点;通过对典型内陆绿洲—黑河绿洲与玛纳斯绿洲农业进一步对比分析,表明两者存在较强的趋同性;由此提出绿洲农业发展的几点认识;发展区域绿洲特色农业;优化资源配置,调整农业结构;建设绿洲农业生产技术体系;建立绿洲生态农业及发挥绿洲与山地、荒漠的耦合模式。  相似文献   

6.
持续发展战略是一种能有效协调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关系的发展战略,现已被世界各国采用。在生态环境脆弱的干旱区,绿洲的可持续性对整个干旱区的经济发展和环境优化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木文试图以宁夏绿洲为例,讨论绿洲持续发展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并针对本区实际情况,提出了绿洲综合开发的持续发展战略及其实施措施。  相似文献   

7.
持续发展战略是一种能有效协调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关系的发展战略,现已被世界各国采用。在生态环境脆弱的干旱区,绿洲的可持续性对整个干旱区的经济发展和环境优化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木文试图以宁夏绿洲为例,讨论绿洲持续发展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并针对本区实际情况,提出了绿洲综合开发的持续发展战略及其实施措施。  相似文献   

8.
中国绿洲及其可持续发展建设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6  
本文以我国干旱区绿洲为对象 ,全面阐述了绿洲对干旱区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 ;研究了干旱区地域系统并进行了绿洲区划 ;系统总结了绿洲的类型并从结构及功能上阐明了绿洲的基本特征 ;文章最后从建立高效可持续发展绿洲体系出发 ,探讨了 2 1世纪绿洲的发展目标和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9.
中国绿洲稳定性研究的审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绿洲系统是干旱区的脆弱系统,争取绿洲系统向稳定性、有序化方向发展是干旱区人类生存和发展所追求的基础目标。文章从绿洲稳定性概念、绿洲稳定性研究的主要内容、绿洲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和绿洲稳定性评价方法四个方面回顾和总结了绿洲稳定性研究领域国内外的代表性观点,系统介绍了绿洲稳定性评价研究的热点领域、争论的观点和近几年的研究进展,提出了绿洲稳定性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全球变化下的绿洲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生态学的角度给出了绿洲的定义,绿洲分布于干旱区,强烈依赖于水源(地表水与地下水),以中生、旱中生植物为优势类群所构成的隐域性绿色景观;提出了绿洲生态学的主要研究方向,认为绿洲生态学应以景观以上水平的生态学过程的研究为重点,将自然和人为因素造成的绿洲水文过程和土壤盐分运移变化对绿洲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及生态系统对环境变化的反馈关系作为研究的主要内容。文章还初步探讨了全球变化下绿洲生态学研究的四个主要方面,即:全球变化与绿洲荒漠化;全球变化与绿洲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全球变化与干旱区生物多样性;以及全球变化与绿洲生态系统模型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干旱区绿洲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其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旱区各类生态环境问题中,绿洲稳定性是最为核心和关键的,因为绿洲是干旱区所特有的一类景观,是干早区人类生存和生产的核心场所,其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到绿洲能否实现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绿洲的稳定性就是确保绿洲生态系统的能流、物流、人流、信息流处在良性循环状态。选择农牧业经济为主的极端干旱区—塔里木盆地南部典型绿洲,按绿洲系统的结构分为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两个子系统,各个子系统又可分为不同层次的指标层,构建优化的指标体系共18个指标,利用绿洲稳定性指数对研究区3个时期绿洲稳定性进行了综合评价和分析,该项研究对于干旱区绿洲实现人口、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绿洲研究文献分析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中国绿洲主要分布在西北和青藏高原北部的干旱区,绿洲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干旱区生态的稳定性。自2000年国家启动"中国西部干旱区生态环境演变与调控研究(973)"项目以来,绿洲研究得到了全方位、多学科的发展。通过对2000-2010年绿洲研究成果的不完全统计,近10年来,我国学术期刊发表的绿洲研究文献超过2000篇,专业著作近30部。同时,利用文献计量方法,从绿洲研究文献的数量、分布及研究主题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展示了近10年来我国绿洲研究的丰硕成果,并从绿洲生态系统的圈层结构特征,对绿洲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提出了中国绿洲研究的特点与不足,从而推动中国绿洲学的建立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绿洲生态系统可持续管理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本文简要介绍了绿洲生态系统在干旱区的地位、作用和特点 ,以及绿洲生态系统开发利用的不足之处 ,分析了其持续管理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提出了绿洲生态系统可持续管理的基本概念、科学原则 ,最后提出了绿洲生态系统可持续管理的具体任务和措施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地处干旱区内陆的河西走廊绿洲为例 ,阐述了绿洲的形成与发育分布特征 ;较为系统的分析了绿洲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 ;研究了河西走廊水资源及利用现状 ,提出了绿洲水资源开发利用的三个阶段 ;探讨了节水的必要性与绿洲水资源开发利用关系。  相似文献   

15.
绿洲是干旱区人民赖以自下而上的一片沃野。由于人类的强度作用,绿洲向复杂方向演变发展。本文以高台绿洲为例,以地下水位为指标确定了绿洲边界范围,进而研究了绿洲从1958年至1985年边界的变化,并分析高台绿洲农田和草地生态系统功能,指出草地生态系统的恶化是绿洲边界变化的重要原因,应当加强对草地的投入与管理。  相似文献   

16.
论绿洲、绿洲化过程与绿洲建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论述了当前加强绿洲、绿洲化过程及绿洲建设研究的现实意义,以及绿洲、绿洲化过程的定义,并根据我国绿洲建设的现状,探讨了当代绿洲的基本特征与建设方向。  相似文献   

17.
论绿洲、绿洲化过程与绿洲建设   总被引:19,自引:5,他引:19  
本文论述了当前加强绿洲、绿洲化过程及绿洲建设研究的现实意义,以及绿洲、绿洲化过程的定义,并根据我国绿洲建设的现状,探讨了当代绿洲的基本特征与建设方向。  相似文献   

18.
干旱区山地生态格局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我国干旱区以山地-绿洲-荒漠组成的独立的内陆自然体系为重要特征。在这个体系中,山地为绿洲区提供了几乎所有的水资源;山地是干旱区最主要的林业及牧业基地;山地是干旱区绝大部分矿产、旅游资源所在地;山地是干旱区生物多样性、文化多样性集中地。没有山区的生态稳定,就没有干旱区的可持续发展。但是,多年来干旱区山地遭受森林破坏、草地退化、污染等影响,正侵蚀着干旱区可持续发展的根基。特别是干旱区在研究和政策上,重绿洲轻山地,使山区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概括出干旱区山地的四种生态格局:基本格局、草原-草甸优势格局、草原-荒漠优势格局及内部湿地中心格局。简要论述了干旱区山地森林稀有资源管理的“奥依塔克模式”、山地保护与发展相协调的“巴音布鲁克模式”、中国西部山地发展的一般模式,并首次提出了中山带发展战略,使干旱区形成绿洲-中山立体双带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9.
发展和建设绿洲是实现干旱区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基础,也是抑制荒漠化的重要途径.然而人们在绿洲旅游开发和经营过程中缺乏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过分追求经济效益,忽视了对绿洲资源的保护和管理,造成绿洲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文中分析了南湖绿洲现有的主要环境问题,并以阳关文化旅游景区开发建设为例,研究干旱区绿洲旅游开发的环境影响及其减缓...  相似文献   

20.
干旱区绿洲灌溉水利工程与农业发展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水利工程的老化、损坏问题日趋严重,直接影响到绿洲的农业生产。本文以新疆塔西河为例,论述了流域工程老化、损坏等存在的问题,详尽分析了工程老化、损坏的原因,并从防治技术和工程管理运用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途径和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