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所与邵阳市城东公社五里牌大队渔场刘益善同志协作,共同开展草鱼出血病的免疫试验,初步获得成功。按中国科学院水生所提供的办法是:取典型病鱼的肾、肝、脾和肌肉组织,捣碎匀浆,加生理盐水(含Nac10.65%),使成20倍浓度,3000转/分离心半小时,取上层清液再按800单位/毫升加入青、链霉素,加入甲醛液使最终浓度成为0.1%。  相似文献   

2.
二龄(一冬龄)青鱼病害较多,尤其是肠炎病、出血病为害更大,致使成活率较低(一般仅有20%左右),严重阻碍了养鱼生产的发展,近年来有逐年缩小的趋势。以往,通常使用漂白粉、磺胺类、呋喃类或多种中草药进行防治,但往往防治效果不够明显或稳定,甚至无效。生产上迫切要求尽早提出有效、稳定、经济、简便的防治技术。我们于1980年在苏州市长青公社红旗渔场和新渔渔场分别进行了小规模生产性的青鱼肠炎病、出血病的免疫注射预防试验。  相似文献   

3.
二龄青鱼Myloopharyngodon piceus Rich在饲养过程中易患出血病,主要症状是皮下肌肉块状或点状出血,以及肠管充血。该病于江苏、浙江及上海市郊等地广为流行,特别在江苏更为严重,通常青鱼的成活率只有20%左右,死亡率极高。所以不少水产养殖场因对出血病束手无策而不愿饲养,致使青鱼产量逐年下降。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青鱼出血病免疫的研究、试验和推广,论述免疫技术的应用,可使青鱼成活率、产量和经济效益大为提高,能促进青鱼养殖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青鱼出血病是对二龄青鱼危害最为严重的一种疾病,因无特效防治药物,致使二龄青鱼的死亡率高达80%左右,阻碍了青鱼养殖生产的发展。为此,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和苏州市水产研究所合作从1980年开始,用疫苗注射法预防青鱼出血病,获得成功(1983年在南京通过技术鉴定)。经过免疫,二龄青鱼平均成活率由原来的20%提高到60-80%,单产由原来的170斤提高到300斤,每亩提高200元以上。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草鱼已成为我省的主养鱼类,尤其是山塘型水库和小型水库,主养、密养草鱼已经是相当普遍了,但是由于草鱼出血病的频发死亡以及难以治疗而大大降低了其成活率,严重影响了养殖专业户的经济效益。为此,我们于今年6~7月份在本省进行了草鱼出血病治疗的初步试验。  相似文献   

7.
由病毒引起的青鱼出血病是危害青鱼最严重的疾病。虽然确证了青鱼出血病的病原是病毒,但未见国内外有关对其分离和鉴定的报道。本研究采用了CIK细胞系(草鱼肾脏组织细胞系)和EPC细胞系,对其进行了病毒分离,并进行了电镜观察,及物理、化学特性的检测。证实青鱼出血病病是一种RNA病毒,属于呼肠弧病毒科(Reoviridae)。  相似文献   

8.
<正> 二龄青鱼疾病较多,尤其是出血病、肠炎病危害更大,使其成活率一般仅有20%左右,严重阻碍了青鱼养殖生产的发展。五十年代中期,浙江省卫生实验院流行病组和五十年代末期,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先后对青鱼传染性肠炎病致病菌进行过研究。我们自1978年以来,先后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病原研究、疫苗制备及生产性免疫防病等试验研究,并结合生产利用青鱼出血病、肠炎病灭活疫苗对二龄青鱼进行免疫预防注射,成活率一般可达70%以上,效果显著。现报告于后:  相似文献   

9.
草鱼出血病,是一种常年可见的多发性鱼病,过去各地都是以预防为主,进行人工免疫,但是,一旦流行就无能为力,结果,往往造成养殖鱼类大批死亡,现向各养殖场和养鱼专业户介绍一种简便易行的土法疗法,其疗效可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于1979年首次发现,报道了青鱼出血病是引起二龄青鱼大量死亡的主要疾病,并开始进行了青鱼出血病在江苏省流行情况的调查和免疫技术的研究。该所承担了省水产局1980年下达的“青鱼出血、肠炎病的研究”课题。1980—1982年在苏州市吴县等单位的11个鱼池进行生产免疫试验,通过试验结果表明,青鱼成活率最高达95%,最低60%,一般为75%左右。  相似文献   

11.
出血病是草鱼的主要病害之一,流行区域广,发病来势猛,死亡率高。我省各地,尤其是以培育草鱼种为主的鱼种场,每年常因出血病流行,防治不当,引起草鱼种大量死亡。如邵武市鱼种场,近几年来连年发生出血病,草鱼种养殖成活率仅达20-30%。因此,探讨防治草鱼出血病的有效药物及治疗方法,提高成活率,是广大鱼病工作者面临的课题。株州市水产研究所自1981年开始在大塘养殖中,  相似文献   

12.
应用Dot_ELISA技术检测草鱼出血病病毒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报道了斑点免疫吸附ELISA(Dot-ELISA)快速检测草鱼出血病病毒(GCHV)的方法以及对提纯病毒、染毒细胞内病毒和病鱼组织的检测结果,并对该方法的灵敏度与SPA-CoA和常规ELISA法进行了系统的比较。结果表明,Dot-ELISA检出GCHV的最低含量为3pg,该灵敏度比SPA-CoA和常规ELISA法分别提高10倍和20倍,而且快速易行,是目前检测GCHV最为有效的方法,并可在草鱼出血病临床诊断和病毒疫苗质量鉴定等方面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13.
池养鱼类的暴发性出血病在养鱼高产地区流行甚广,给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威胁。目前,鱼病工作者对这种疾病的病因、流行季节、防治手段等已作了大量的探索研究,对控制这种疾病的流行起了积极作用。苏南地区是一个养鱼高产区,池塘中的鱼种放养密度高,自80年代推广饲养白鲫、团头鲂等鱼类之后,出血病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为了寻找一种简单易行的防治方法,苏州市水产研究所于1991年承担了“生态防治鱼类出血病养殖技术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我县地处丘陵山区,塘、库面积5万多亩,大多数水深而清瘦,适宜草鱼生长,池塘放养草鱼一般为总放养量的60-70%,草鱼产量占总产量的70-80%,因此草鱼便成了“当家鱼”。但是,每年在约20%的池塘里流行草鱼出血病,死亡率为患病鱼塘草鱼总数的60-70%,部分高达80-90%。由于流行季节长,流行面广,死亡率高。给生产带来很大损失。因此,开展草鱼成鱼出血病的免疫试验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5.
草鱼病毒性出血病是养殖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流行全国各地,发病率高,发病后难以治疗,死亡率很高。用人工方法注射疫苗进行免疫预防,有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干扰素防治草鱼出血病的效果初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人工的鲫鱼干扰素防治草鱼出血病的效果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人工诱导的鲫鱼干扰素确能有效防治草鱼出血病,腹腔注射和药浴浸泡两种匀有一定效果。在病毒感染前使用干扰素处理的效果好于在病毒感染后使用干扰素处理。多次使用干扰素处理的效果好于一次性处理。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随着饲料养鱼的迅猛发展,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因其生长速度快,已成为江西省的主养鱼类,尤其是山塘型水库和小型水库,主养、密养草鱼已经是相当普遍了,但是由于草鱼出血病的频频发生以及难以治疗而大大地降低了其成活率,严重影响了养殖专业户的经济效益,现将6-7月份的草鱼出血病治疗的初步试验做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8.
我们自1978年冬开始草鱼出血病隐性感染防病试验,最初为注射,后改为浸泡。几年来,经多点试验,获得显著的防病效果。现将浸泡免疫防病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20.
1983年,我们首次在我省对草鱼注射出血病灭活疫苗,促使草鱼机体产生抗体,增强对细菌性烂鳃、赤皮、肠炎等“三病”抗病力,达到提高草鱼养殖成活率、增加养鱼经济效益的目的。试验所使用的疫苗是由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鱼病研究室提供的。翌年,我们应用采自本省邵武市鱼种场毒种材料,自制草鱼出血病灭活疫苗1万毫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