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扇贝是加工海珍品—干贝的原料。过去,我县扇贝资源比较丰富,具有东楮岛、瓦屋石二个自然扇贝场,年产成品干贝约15~20吨,1967年曾达到30吨。为了摸索扇贝生殖规律,寻求一条扇贝人工繁殖的道路,从1974年起,我们进行了人工育苗的试验。去年,在总结前年工作的基础上,学习长岛县后口大队的经验,经过五个月的工作,育成了扇贝稚贝八千余个。从生长情况看,一般稚贝壳高6~7毫米,最大的壳高11毫米,壳长10毫米。现将去年人工育苗试验情况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2.
山东省长岛县自1975年扇贝自然采苗获得成功以后,全县扇贝放养面积大幅度增加。随着生产的迅速发展,扇贝苗种仍感不足。该县的井口养殖场根据扇贝每年春秋两季都产卵繁殖的特点,于1982年开始试验一年采苗两次。即在拣夏苗的同时,把刷洗干净的采苗袋挂到采苗架子上,以便采纳秋苗。他们先在县水产研究所的配合下进行试采:选用长60厘米、直径25厘米、网目为2.5厘米的挤塑笼,外套1.5毫米网目的丙烯沙网,试验投放了29笼,结果平均每笼采得幼贝1,000~2,000个。在试采有成效的基础上,当年10  相似文献   

3.
焦战锷 《海洋渔业》1982,(6):281-281
<正> 长岛县认真调整渔业生产内部结构,充分利用和发挥海岛优势,在抓好海洋捕捞和海带精养高产的同时,积极而又稳步地发展扇贝人工养殖生产,收到了较好的经济效果。目前,全县总养殖面积已达1,000亩;去冬今春共向国家提供扇贝鲜品10万斤,预计今年年底可收获60万斤,是我国人工养殖扇贝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一个县。  相似文献   

4.
一九七四年扇贝全人工育苗的成功为扇贝人工养殖提供了大量的苗种,扇贝的大发展已成为可能。但十年来扇贝养殖一直发展比较缓慢,主要原因是养殖器材成本高,单台产量低,收益少,甚至亏损。因此,研制一种结构合理,成本低廉,操作简便,扇贝生长快的新型养殖器材已是当前扇贝养殖发展的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扇贝是我国北方贝类养殖的第一大品种。我国的扇贝养殖已有近30年的历史,1979年栉孔扇贝人工育苗及其养成获得成功,从此栉孔扇贝人工养殖开始走上规模化发展道路。80年代初又从日本引进了虾夷扇贝,从美国引进了海湾扇贝,在栉孔扇贝人工育苗技术的基础上,分别获得育苗和养殖成功。尤其是海湾扇贝采用控温育苗技术,当年育苗当年即可养成成品贝,更加速了扇贝养殖业的发展。1995年,仅山东省扇贝产量就达到7.34×10^5 t。  相似文献   

6.
渔机简讯     
电动扇贝分苗机问世可代替手工拣苗的电动扇贝分苗机,最近在山东长岛县渔业机械厂研制成功并投入批量生产。该机有两层筛网。网眼光滑,选苗均匀,而且不损伤扇贝苗。每台一次可筛选三个等级扇贝苗,同时可供50—100人作业,每小时可分苗800—1200公斤,效率比人工提高近百倍。(高瑞聚冷文据《水产报》)  相似文献   

7.
虾夷扇贝人工育苗的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虾夷扇贝(Pecten yessocsis)在分类学上属软体动物门办鳃纲扇贝科。近年日本的虾夷扇贝人工养殖发展很快,1970年人工养殖产量只有5874吨,1977年猛增到83213吨。虾夷扇贝同我国的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相比,突出的特点是个体大,生长快。在日本人工养殖的个体自采苗算起,  相似文献   

8.
1976年,我所对栉孔扇贝的室内人工育苗进行了初步的探讨。1977年作了亲贝的运输、孵化期、室内人工育苗、幼虫培育密度、稚贝出池规格及初期养育密度等项试验工作,取得了初步效果,并在4个1.78米。和1个10.6米。的水池里,培育出1毫米左右的稚贝1,100,000个。现将试验结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9.
栉孔扇贝是山东蓬莱市海水养殖主要种类之一。随着栉孔扇贝养殖生产的大发展,全人工育苗已远远满足不了殖养生产的需要,严重制约了扇贝养殖的发展,而且成本较高。为解决这一矛盾,我们于1990—1993年在沿海重点乡、镇养殖区进行半人工采苗试验,并取得了成功。通过三年的实践探索出了一整套适宜我市海区应用的栉孔扇贝半  相似文献   

10.
张起信  王大建 《海洋渔业》1988,10(6):278-278
<正> 山东省荣成县海珍品育苗场承担的“海湾扇贝大水体人工育苗高产技术”研究课题于1988年7月27日在俚岛镇通过技术鉴定。近年来,荣成县发展海湾扇贝养殖生产的速度较快,筏养规模越来越大,单凭小水体人工育苗远不能满足规模性养成生产的需要。为了解决海湾扇贝养殖苗种的需求,荣成县海珍品育苗场经过三年的艰苦探索,1988年成功地摸索出海湾扇贝大水体育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海湾扇贝室内人工育苗技术日渐成熟,纤毛盘脱落症等病害基本不再发生,稚贝出苗量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海湾扇贝孵化率仍不稳定,许多育苗单位为获得足够数量的幼虫而培养大量亲贝,从而大大增加了生产成本。如果将孵化率提高稳定在50%以上,不但保证了生产还节约了大量人力物力。笔者结合多年从事海湾扇贝苗种生产的实践经验,对提高海湾扇贝室内  相似文献   

12.
野生稚参比同期人工培育的稚参体质健壮、肉质肥厚、生长速度快,深受养殖业户的欢迎。养殖栉孔扇贝和牡蛎都能不同程度地采集到一定数量的稚参。受此启发,去年在总结往年生产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在套子湾扇贝养殖海区结合栉孔扇贝的养殖和栉孔扇贝半人工采苗生产投挂刺参采苗器,进行了刺参半人工采苗试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新西兰有些地方已开始养殖扇贝,小规模的试验表明,从约10毫米左右扇贝苗的采集养到100毫米最大规格为止,在新西兰水域只需2年。而在日本和苏格兰却需3年,且养殖的品种也较小。他们将采集到的扇贝苗  相似文献   

14.
海湾扇贝幼体培育注意事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传宝 《齐鲁渔业》2010,(11):25-26
<正>近几年海湾扇贝人工育苗孵化率一直不高,根据笔者的经验,这主要与在幼体培育过程中操作不当,管理不细致有重大关系。现以海湾扇贝幼体培育为例,就一些应注意的问题做一介绍。  相似文献   

15.
附着生物对栉孔扇贝生长及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光花  岳斌 《水产养殖》2005,26(3):9-11
对荣成市桑沟湾崖头养殖场扇贝养殖笼上附着生物的种类组成、消长规律、附着生物量的季节变化以及附着生物对扇贝生长存活的影响方面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扇贝养殖笼上附着生物的种类主要有海鞘(玻璃海鞘、柄海鞘、史氏菊海鞘、紫拟菊海鞘)、水螅(主要是鲍枝螅)、多管藻、海绵等;8月份附着生物总生物量达到最高峰,9月份开始逐渐下降;倒笼次数对栉孔扇贝的生长有较大影响:在实验养殖期中,每月倒笼1次组的体重增长最快,但死亡率最高;综合个体、体重增长以及死亡率来看。以每2个月倒换网笼1次、高温季节不倒笼为最佳。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刺参养殖技术的不断提高,池塘养殖和浅海增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幼参的需求量日渐增大,稚参培育显得越来越重要。我们利用育苗场闲置的扇贝育苗车间,进行稚参培育,通过控温经6个月左右的时间,稚参体长达到3cm以上,成活率可达90%。一、设施与设备条件1.扇贝育苗车间背风向阳,采光效果较好,车间顶部用无色透明的无滴塑料薄膜封顶,再加盖草帘,用以调光、控温。2.车间内共计2排水泥池,每排26个,每个池子面积为20m2,池深1.5m,有效水深1.3m~1.4m。池底铺设旧扇贝笼作附着基,扇贝笼直径0.3m,长1.5m,10层/笼,层间距15cm,扇贝笼排列成行,行间…  相似文献   

17.
附着生物对栉孔扇贝生长及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6-10月附着生物附着盛期对桑沟湾扇贝养殖笼上附着生物的种类组成、消长规律、附着生物量的季节变化以及附着生物对扇贝生长存活的影响方面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8月份附着生物总生物量达到最高峰,9月份开始逐渐下降;倒笼次数对栉孔扇贝的生长有较大影响,以每2个月倒换网笼1次、高温季节不倒笼为最佳。  相似文献   

18.
扇贝是我国北方贝类养殖的第一大品种。我国的扇贝养殖已有近30年的历史。1979年栉孔扇贝人工育苗及其养成获得成功,从此栉孔扇贝人工养殖开始走上规模化发展道路。80年代初又从日本引进了虾夷扇贝,从美国引进了海湾扇贝,在栉孔扇贝人工育苗技术的基础上,分别获得育苗和养殖成功。尤其是海湾扇贝采用控温育苗技术,当年育苗当年即可养成成品贝,更加速了扇贝养殖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昌黎县的扇贝养殖已有20多年的历史,目前养殖面积4.3万hm2,按照正常年份全县最后一次分笼进养成笼数量可达2 200万笼。但是,近几年昌黎县的扇贝养殖一直遭受海水赤潮、海上石油污染的困扰,导致水质发生严重异常,饵料缺乏,造成扇贝分笼时苗种死亡率达27%以上,此时已过扇贝暂养期,无法补充短缺的苗种,使近三年扇贝每年的养殖笼数由2 200万笼降低到目前的1 600万笼以下,大大影响产量及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栉孔扇贝类立克次体自然感染调查及人工感染试验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从 1999年 10月至 2 0 0 1年 3月对导致栉孔扇贝 (Chlamysfarreri)大规模死亡的可疑病原进行了系统调查 ,在栉孔扇贝体内发现 1种细胞内寄生原核生物。根据该原核生物超微形态结构及所形成的包涵体形态特征及染色性质分析 ,初步确定为类立克次体 (Rickettsia likeorganisms ,RLO)。该RLO大小为 (3.6 2 3± 1.4 35 ) μm× (1.343± 0 .32 6 ) μm (n =4 5 ) ,主要寄生在栉孔扇贝的鳃、消化腺的上皮组织中。其感染率和感染强度与水温及栉孔扇贝死亡率呈负相关关系。人工感染试验证明 ,RLO可引起栉孔扇贝感染 ,但不形成大面积明显的组织病理变化。本研究表明 ,RLO对栉孔扇贝不具明显的致病性 ,不是导致栉孔扇贝大规模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