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水产科技情报》1979,(8):13-14
一年一度的浙江带鱼生产即将到来,为了夺取冬汛生产的好收成,我们根据历史资料结合当前的气象、海况和渔业生产情况,提出今年冬汛浙江近海带鱼的渔情展望,仅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2.
闽东渔场冬汛是我省捕捞带鱼的重要渔汛,七十年代以来,汛渔获量在4.6~50万担,变动的幅度比较大。  相似文献   

3.
“小雪小捕,大雪大捕。”日前,东海嵊山渔场上的冬季带鱼汛生产已临高潮。  相似文献   

4.
沈金敖 《海洋渔业》1982,(6):269-271
浩瀚的海洋,蕴藏着大量的渔业资源,吸引着人们发展大批渔船竞相捕捞。但是,某渔场每年、每季或每汛究竟有多少资源量?却随时都有变化。届时估计可能有多少渔获量?安排多少渔船捕捞较为恰当?这些都是渔业指挥部门和生产单位至为关心的问题。为解决这个问题,有必要对渔获量作一番概要的估计,这项工作称作渔获量趋势预报(以下简称趋势预报)。  相似文献   

5.
冬汛浙江中部渔场环境与带鱼汛期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朱德坤  俞存根 《水产学报》1987,11(3):195-203
本文根据1977~1982年浙江中部渔场,水文要素观测资料,分析了渔场环境与冬汛带鱼鱼发的关系。由于在冬汛中游经浙江中部渔场的带鱼属季节性回游,对海洋环境的变化比较敏感。因此,在渔汛期内,应用渔场水文的季节转换、水温的冷暖年分布,水系混合区的纬向波动等,分别可作为判断汛期进展及中心渔场变化和转移的指标;(1)渔场水文夏、冬季节转换期早,汛期提前;相反,汛期后延。(2)渔场水温呈“冷年型”分布,汛期提早;相反,汛期推迟。(3)34‰等盐线的纬向波动,与中心渔场有明显的相关性。高盐线分布偏西,鱼发海区趋向近岸;反之,趋向远岸。  相似文献   

6.
王兰生 《海洋渔业》1992,(6):276-277,285
<正> 70年代浙江省带鱼平均总产量25万余吨,占东海区带鱼总产量的60%和浙江省海洋捕捞总产量的38%,也是我国海洋渔业中最重要的捕捞对象。1974年浙江渔场带鱼产量达34万吨。因此,在渔业经济诸多研究课题中,加强并突出对带鱼资源合理保护利用  相似文献   

7.
《水产科技情报》1973,(11):8-10
浙南渔场位于浙江南部温州和台州近海,面积约为7,000平方湮。渔场海岸曲折,有大小岛屿50多个。海底平坦,南部坡度稍大,底质多为泥及泥沙,水深一般为15~50米。禁渔线东侧20~30涅内也不超过70米水深。  相似文献   

8.
钓鱼岛近海的涡旋及其与马面鲀渔场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瑞生  郑元甲 《水产学报》1986,10(2):161-176
本文根据1981—1984年各年春季(4月),绿鳍马面鲀产卵场的调查资料及产量统计资料,通过水温、盐度、密度σ_t比容偏差10~((?)δ)和地转流等海况要素,对钓鱼岛近海的涡旋特征、强度、位置变化及结合渔况进行分析研究。初步认为钓鱼岛东北海区即黑潮及其分支处附近,存在一气旋型涡旋,涡旋边缘的北侧和西侧流速较小,是马面鲀的过路渔场和产卵场。春季马面鲀的产卵场基本集中在钓鱼岛近海(26°N断面)的涡旋区及其西侧边缘的近底层,水温为17—18℃,盐度为34.6—34.8‰,比容偏差10~((?)δ)为270一290。若以涡旋底部的比容偏差10~((?)δ)作为衡量外洋水强弱的指标,则它与上海、舟山渔业公司4—5月份的马面鲀产量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13;与马面鲀年总产量的相关为0.812。故认为该水文要素可提供渔获量预报的一项指标。马面鲀仔鱼基本沿涡旋周围的海流逐步向东北方向漂移。  相似文献   

9.
为分析带鱼(Trichiurus lepturus)营养生态位的可塑性,基于2020年浙江南部近海渔业资源调查捕获的带鱼样本,通过测定其肌肉的δ13C、δ15N值,比较带鱼营养生态位的性别、性腺成熟度和季节差异,以探究带鱼的种内营养分化及其共存机理。结果显示,浙江南部近海带鱼δ13C值的范围为-19.60‰~-15.62‰,平均值为-17.20‰,δ15N值的范围为10.29‰~14.88‰,平均值为12.44‰;置换多元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带鱼δ13C值、δ15N值均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P<0.05)以及极显著的性腺成熟度和季节差异(P<0.01);从个体发育角度,随着性腺发育程度的不断提高,带鱼有向高营养级饵料摄食的趋势,在不同性腺发育阶段其营养生态位存在明显的分化现象,相较其他性腺发育阶段,Ⅱ期性腺组带鱼具有更宽的营养生态位以及最低的营养冗余程度,从营养角度表明,Ⅱ期性腺带鱼对饵料资源的适应能力更强,营养分布也更为均匀;在各季节间带鱼的营养生态位也存在明显的分化...  相似文献   

10.
闽南一台湾浅滩渔场是蓝圆够、金色小沙丁、脂眼鲱、鲐鱼等多种中上层鱼类群聚的优良场所,也是我国重要的灯光围网渔场之一。  相似文献   

11.
陈强 《福建水产》1983,(2):13-21
金色小沙丁鱼Sardinella aurita(Valenciennes)属近海暖水性中上层鱼类,福建渔民俗称“鰛鱼”,浙江渔民俗称“黄鲇”。我省对浙江北部近海渔场金色小沙丁鱼和鲐,修鱼类开发利用,主要是在六十年代中期,尤其近十年来,随着机帆化的发展,生产工具的革新,灯光诱捕渔法的成功,不但金色小沙丁鱼产量明显上升,  相似文献   

12.
秋汛对虾渔获量预报是为渔业生产服务的一项重要研究工作,在海洋鸟渔场开展对虾增殖放流的进程中,积累了渔获量预报的系统资料,不断总结完善了预报方法,并在每年秋汛做出渔获量预报,有效地指导了增殖放流对虾的回捕生产。  相似文献   

13.
蒋海涛 《海洋渔业》1987,9(1):42-42
1980年日本海洋渔业产量首次达到1,100万吨,但是,自那时以来,由于远洋渔业减产,1983年远洋渔业仅占总产量的18%,近海和沿岸渔业产量则显著增加,进口120万吨,出口71万吨,实际进口量达50万吨。  相似文献   

14.
浙江南部近海小黄鱼生长、死亡和单位补充量渔获量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浙江南部近海是东海种群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的重要繁殖和育肥场所。根据2016年2月、5月、8月和11月采集的2023尾浙江南部近海小黄鱼全长、体长和体重等生物学信息,利用体长频率分布估算小黄鱼种群生长、死亡参数,并利用Beverton-Holt动态综合模型评估探讨单位补充量渔获量在不同自然死亡系数和渔具选择下随捕捞死亡系数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小黄鱼von Bertalanffy生长参数为渐近体长L_∞=22.58 cm,生长速率K=0.78/a,初始年龄t_a=-0.37 a;自然死亡系数M值为1.343,总死亡系数Z值为4.432,捕捞死亡系数F为3.089,开发率E为0.697,表明资源处于过度开发状态;小黄鱼的首次捕捞体长L_(50)=13.11cm,对应首次捕捞平均年龄t_c=0.743 a,小于临界年龄(0.886a)和体重生长的拐点年龄(0.979a),渔业主要捕捞对象为幼鱼和补充群体,无法保证资源的有效补充;根据B-H动态模型,当前的YPR值为15.279 g/ind,若降低捕捞强度到1.685,对应YPR_(max)为17.061 g/ind,与当前产量相比增幅11.66%;若提高开捕体长(13.11cm→16.0cm),YPR_(cur)会出现显著提高(15.279 g/ind→18.766 g/ind),增幅达22.82%,表明提高开捕体长要优于降低捕捞强度。当前东海小黄鱼群系处于小型低龄化和过度开发状态,建议将小黄鱼的开捕体长提高为15 cm,保证小黄鱼的产卵亲体量及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闽南、粤东近海渔场,是我国群众机帆船灯光围网渔业最重要的作业渔场之一。本文根据1971年以来,我们对该渔场进行综合调查所得的资料,就灯围渔业的中上层鱼类渔获量变动趋势,及其原因进行分析讨论。一、灯光围网历年渔获量的变化闽南、粤东近海的灯围渔业兴于六十年代中。七十年代,投入该渔场生产的灯围渔船,最多时达1,100艘(组),常年作业的有600多艘。图1表明,闽南、粤东近海的灯围渔业,自1966年以来,随着作业船数迅速发展,渔  相似文献   

16.
浙江近海上升流季过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曹欣中 《水产学报》1986,10(1):51-69
本文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根据1981年6月、8月和10月三个专题航次调查的资料,对27°30′N—30°30′N;124°E以西海区的上升流过程进行了初步研究。描述了浙江近海温盐分布的基本特征、赤潮现象,讨论了涌升水的来源,介绍了余流的一般情况,给出了浙江沿岸上升流的强度,并且讨论了形成机理。最后简略地讨论了浙江近海上升流和渔场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海蜇(Rhopilema esculenta Kishi-uouye)属沿岸营浮游生活的暖水性大型食用水母。辽东湾是我国海蜇重点产地之一。进入八十年代以后海蜇的经济价值逐年上升,使海蜇渔业的地位上升到辽东湾渔业中头等重要的位置。海蜇渔业己成为辽东湾沿岸渔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广大渔民和各  相似文献   

18.
东海带鱼渔获量对捕捞压力和气候变动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跃中  贾晓平  林昭进  孙典荣 《水产学报》2011,35(12):1881-1889
为了解捕捞压力和气候变动对东海带鱼渔业产量的共同影响,对1956-2006年东海带鱼渔获量进行了分析.东海带鱼渔获量时间序列可划分成变化趋势和年间变动.变化趋势主要归因于捕捞努力量的单调增长,Fox模型拟合结果,东海带鱼渔获量与捕捞努力量关系显著(P<0.01).移除趋势后,其年间变动与陆地降水、季风风速、海表水温和热带气旋影响指数相关(P<0.05).结果表明,气候变动影响到东海带鱼渔获量年间变动:陆地降雨和径流携带大量营养盐进入沿岸生态系统;而季风则驱动营养盐的扩散和循环,影响着营养盐的利用效率;水温的升高不仅有利于带鱼的性腺发育与成熟,还能增加带鱼的饵料供应;热带气旋所形成的水团流动、风生混合、上升流等能促进营养盐供应并增加水域的生物量.从捕捞努力量和气候变量拟合东海带鱼渔获量的结果来看,与实际渔获量显著相关(P<0.01),并且能够很好地反映出实际带鱼渔获量的变化趋势和年间变动.这说明渔获量的变化受到捕捞效应和气候变动的双重影响,未来气候变化将有利于东海带鱼渔业产量的增加,且渔获量年间变动幅度将会比以往更大.  相似文献   

19.
宓崇道 《海洋渔业》1985,7(6):270-271
<正> 浙江近海冬季带鱼汛历史悠久,是我国海洋渔业生产中的重要渔汛,不仅生产规模最大、渔场范围最广、汛期最长,而且产量最高。因此冬季带鱼汛生产在渔业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冬季带鱼汛的带鱼产量一般为20~25万吨,占全年带鱼产量60%左右,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道笔者应用已建立的预报方程,预报了1989—1997年闽南地区灯围春汛和夏汛的渔获量。其预报准确率春汛单位日渔获量为83.75—98.16%,平均为91.27%,春汛总渔获量为66.92—97.37%,平均为87.9%;夏汛单位日渔获量为73.71—99.97%,平均为90.10%,夏汛总渔获量为47.79—98.39%,平均为85.33%。同时根据1983—1997年渔业统计资料及所收集的环境因子等数据,应用回归分析方法,分析渔获量与相对资源量指标和捕捞力量及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并对渔获量的丰歉进行了综合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