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彩鲫、红鲫、银鲫体色发育生物学初步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通过对彩鲫、红鲫、银鲫从鱼苗平游开始共99天的体色观察记录,分析了3种鱼类体色发育过程中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并根据体色演变的过程,初步断定几种鱼的亲缘关系是银鲫→红鲫→金鱼→彩鲫。  相似文献   

2.
鲫鱼异倍体细胞系的建立及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来源于鲫鱼囊胚细胞用含常量抗菌素的TC199培养基中加20%小牛血清,于27—28℃、pH7.2条件下培养。经过24个月继代培养100次,建立一个命名为CAB-80的鲫鱼异倍体细胞系。这个细胞系主要由上皮样细胞和少量成纤维样细胞组成。最适生长温度为22—28℃,最适pH在7.2—8.2之间,种群加倍时间为21—45小时,接种24小时后分裂指数达到29.5‰,第60代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分布范围为68—178,因此,它是一个异倍体细胞系。CAB-80细胞系对呼肠孤病毒的感染有一定的细胞病原效应,因此有可能作为鱼类病毒的一种检测材料。  相似文献   

3.
螺旋藻对锦鲤生长和体色的影响   总被引:39,自引:1,他引:39  
何培民 《水产学报》1999,23(2):162-168
通过使用钝顶螺旋藻喂养锦锂试验,探讨了不同含量的螺旋藻干粉配合饵料以及活藻对锦鲁体色和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水温,光照和投喂量的条件下,随着螺旋藻干粉投喂量的增加,锦鲁体色越鲜艳,体重,体长也相应增加,其中鲜活螺旋藻对其色体,体长,体重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4.
异育银鲫胚胎受电场辐照后的理化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异育银鲫胚胎的发育初期,进行短时间的强电场辐照,不仅能提高胚胎的孵化出苗率、发育期的抗低温能力、抗病能力和成活率,而且能加快其后期生长发育的速度。为探索其机理,我们选用这种鲫鱼的肌蛋白作为材料,进行了SDS-梯度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氨基酸组分分析,还测量了它们的冷冻固化电子自旋共振波谱(ESR谱),并对其外形特征作了观察比较。  相似文献   

5.
异育银鲫溶血性腹水病的组织显微病理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报导了1986年以来,在上海郊县及江苏等省市引起异育银鲫大量死亡的疾病、目前在国内外尚未见有报导,是一种新的暴发性鱼病。为此我们进行了病鱼组织显微病理变化的观察。现将该病暂定名为异育银鲫溶血性腹水病。病鱼体表充血、出血,病情严重时肛门红肿,眼球突出,腹部膨大,腹腔内有淡黄色或红色腹水,肠壁充血发炎;有的病鱼骨骼肌也充血,鳞片竖起。各组织器官都发生病变,其中尤以肝、脾、肾为严重;肝脏肿大,质地极度柔软,呈弥漫性坏死,肝细胞的胞浆内有被苏木素深染的丝状物;脾脏大片坏死解体成淡红色一片;肾小体坏死,以至解体,肾小管及造血细胞也多数发生病变,并有细胞管型.  相似文献   

6.
异育银鲫溶血性腹水病的病理生理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异育银鲫溶血性腹水病的腹水呈淡黄或红色,透明或混浊,pH 值6.5,多数发生凝固,李凡他氏蛋白质定性试验阳性,是由炎症引起的渗出液,主要是肝性腹水。病鱼血清的钠、氯、葡萄糖、总蛋白、白蛋白都非常显著地低于健康鱼,白蛋白的含量不到健康鱼的1%。病鱼血清肌酐、LDH、GOT、GPT,AMY 均非常显著地高于健康鱼。所有这些都表明病鱼的肝、肾、心、胰等发生了严重病变,肝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胰功能不全,最后导致尿毒症及肝昏迷而死。  相似文献   

7.
异育银鲫溶血性腹水病病原的研究   总被引:72,自引:8,他引:72  
本文对上海市郊县和江苏省吴江县的异育银鲫溶血性腹水病,进行了病原分离和人工感染试验。对致病菌株进行了细菌学鉴定,其分别为运动型气单胞菌的苏伯利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和嗜水气单胞菌(A.hydrophila)。通过对人工感染病鱼血清内毒素(En-dotoxin)的测定,并用菌体破碎液注射健康鱼体试验,初步认为病原产生和释放的内毒素类物质,是使鱼类致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高邮杂交鲫及其亲本消化道形态与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为了改良普通鲫鱼的经济性状,提高其生产性能,我们从1986年开始进行以鲫(Carassius auratuauratus)为母本,白鲫(Carassius auratus cuvieri)为父本的杂交试验,获得了具有明显生长优势的高邮杂交鲫。鱼种阶段比父本白鲫生长快30%以上,成鱼阶段快20%以上,且具有肉质好和抗逆性强等优点。试验期间,高邮杂交鲫已在扬州市的九个县(市)推广夏花鱼种,初步取得成效。本文对高邮杂交鲫及其亲本的消化道的外部形态和组织构造作详细叙述。关于硬骨鱼类消化道形态解剖和组织构造,国内外曾对之有过不少报导。对鲫鱼消化道构造的观察,目前只有一例,但它并未结合该鱼的食性进行分析研究。而对白鲫消化道的组织构造亦来见过报导。作者结合食性分析对高邮杂交鲫及其亲本消化道的形态和组织构造进行了观察,试图为高邮杂交鲫进一步推广养殖提供饲养管理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蔡完其 《水产学报》1993,17(4):330-332
锚头鱼蚤病是国内外流行的常见鱼病之一,该寄生虫对寄主专性寄生[尹文英,1963]。寄生在鲤、鲫上的为鲤猫头鱼蚤(Lernaea cyprinacea Linnaeus),但它对鲤、鲫鱼的寄生的差异性尚未见报道。 作者于1991—1992年研究鲤、鲫等鱼类的种质时,发现它们在种间和种内对锚头鱼蚤的自然感染具有明显差异。现将对白鲫、异育银鲫、彭泽鲫、方正鲫、荷包红鲤、散鳞镜鲤及鲤鲫杂交种(白鲫?×镜鲤?)的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氨基酸对鲫鱼、泥鳅的诱食活性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鱼类的摄饵刺激物质中,主要活性成份是氨基酸[荻野珍吉,1984年译本]。近年来,日本学者从促进水产养殖动物的食欲和提高饵料中植物蛋白质的利用率出发,开展了对促进水产动物摄食的引诱物质(主要是氨基酸)的试验研究[Katsuhiko Harada,1987;Katsuhiko Harada等,1987;Kenji Naka Jima等,1989],但国内对此则刚刚起步,宋天复等[1989]曾发现2%的丙氨酸、缬氨酸对金鱼的摄食无明显作用,但将氨基酸的浓度提高到16%即有明显的促摄作用。氨基酸对金鱼摄食活动的影响效果不仅决定于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