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油桐根腐病病原菌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陈守常  肖育贵 《林业科学》1989,25(2):113-119
油桐根腐病是油桐林的一种毁灭性病害。形态学和培养性状研究表明,致病菌为腐皮镰孢(Fusarium solani(Mart.)Sacc.)。将该菌与国内供试8个腐皮镰孢专化型菌株比较可看出,菌落生长较快,大型分生孢子短而粗,是一种短粗类型。其次,人工接种试验得知,此菌不侵染6科7属7种供试的专化型寄主植物;又经8个专化型菌株接种油桐试验,也不发生侵染关系。此菌仅侵害大戟科油桐属的油桐,是一种专化性病菌。再次,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表明,此菌与供试菌株的脂酶同工酶的谱带特征和相对迁移率均有明显的差异。由此,将油桐根腐病鉴定为腐皮镰孢一新的专化型,命名为油桐腐皮镰抱(Fusarium solani (Mart.) Sacc. f.sp.aleuritidis Chen et Xiao f.sp.nov.)  相似文献   

2.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油桐根腐病的致病菌与国内已知腐皮镰孢8个专化型菌株的酯酶同工酶进行了测定和分析,进一步证明了油桐根腐病致病菌为腐皮镰孢—新的专化型,为油桐腐皮镰孢(Fusarium solani(Mart.)Sacc.f.sp.a-1euritidis Chen et Xiao)的命名提供了生物化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平板电泳,对油桐根腐病菌及国内发生的8种腐皮镰孢专化型菌株进行了酯酶同工酶的测定。分析表明,油桐根腐病菌Fusarium solani(Mart.)Sacc.f.sp.aleuritidis Chen et Xiao f.sp.nov.有三条酯酶同工酶带,其中两条色浅且宽,另一条色深带宽,R_f值分为0.4、0.61、0.89,与其他8种腐皮镰孢专化型均有显著差异,为该菌新专化型的鉴定提供了生理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4.
腐皮镰孢油桐专化型(以下简称Fsa)是1985年2月30日从万县国家乡油桐病区病株中分离出的一种病原菌。经接种和回接试验结果证明,此菌是引起油桐根腐病的主要病原菌。定名腐皮镰孢油桐专化型(Fusarium Soloani(Mart)Sacc f.sp Aleurites chen et Xiao)。此菌对幼,成年桐树均能为害,特别对10—20年生树为害最重。受害的植株初期地上部份叶片变小,出现失水症状,地下部份须根腐烂逐渐蔓延到侧根,最后导致整株枯萎死亡。 本文报道Fsa菌株的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获得高效拮抗3种兰花病原真菌胶孢炭疽菌、尖孢镰孢菌和腐皮镰孢菌的菌株。[方法]使用平板对峙法筛选拮抗菌株,结合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的方法对目的菌株进行鉴定。[结果]筛选获得5株同时拮抗三种病原菌的菌株,其中菌株GT312拮抗效果明显。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显示,该菌株与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模式菌株FZB42T)相似性最高,为99.93%。菌株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结果与B.amyloliquefaciens描述一致。[结论]菌株GT312可同时拮抗3种兰花病原真菌,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为兰花病害的生物防治提供了菌株资源。  相似文献   

6.
腐皮镰孢菌对花椒抗根腐病诱导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腐皮镰孢菌培养液中存在一种耐热性的诱导因子,发酵培养7 d 后,其生成量最大;在对3 年生花椒的4 种诱导方法中,以根部注射和根茎部注射的诱导抗性效应较明显,其抗性诱导期、最大期、持续期分别为10 、20 、35 d ,在抗性表现的开始期和最大期,重复诱导可以明显增强诱导抗性,以重复诱导4 次效果最好,可使抗性诱导效应由38-1 % ~81 % 提高到60 % ~95-0 % ,在诱导抗性最大期进行4 次重复诱导,可使诱导抗性持续期延长到至少55 d;在一定剂量范围内,诱导效应与诱导因子剂量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井冈山毛竹菱斑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致病性测定、形态学观察和ITS-rDNA序列分析方法对井冈山毛竹菱斑病病原菌进行了研究.从108块毛竹病斑组织中分离获得30株真菌,选择分离频率高的菌株为研究对象,结合ITS-rDNA序列分析将其鉴定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e)、节菱孢属菌(Arthrinium sp.)、赤霉菌属(Gibberella zeae)和炭角菌属(Xylaria sp.)5个属.经过室内和田间有伤接种致病性测试证实,尖孢镰刀菌、链格孢菌、节菱孢属菌、赤霉病菌和炭角菌属皆具有致病性,其中尖孢镰刀菌的致病性最强,分离相对频率最高,初步推断其为井冈山毛竹主要致病菌类群.  相似文献   

8.
对从云南澳洲坚果速衰病株上分离的色二孢属(Diplodia sp.)和腐霉属(Pythium sp.)D.13、P.01菌株形态进行了描述;同时通过对澳洲坚果苗根系的接种试验证实,两种真菌是云南澳洲坚果速衰病的致病病原菌。  相似文献   

9.
东北红豆杉根腐病病原鉴定及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红豆杉Taxus cuspidata幼苗期易发根腐病。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对东北红豆杉根腐病病原菌进行鉴定,并在实验室内纯培养条件下对病原菌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东北红豆杉根腐病病原菌为茄腐皮镰孢菌Fusarium solani(Mart.)App.et Woll.,病原菌菌丝生长最适碳源为蔗糖,最适氮源为蛋白胨,最适pH值为6.0,菌丝生长适宜温度为20~35℃,最佳光照条件为12∶12光暗交替。  相似文献   

10.
研究表明,油桐根腐病是四川桐区危害长达30年之久的历史性病害.经近期鉴定,认为是由油桐腐皮镰了孢引起的新病害.测定结果,此病对桐株生长和产量影响较大.随着病情加剧,各级病株(Ⅰ—Ⅲ级)的枝、叶生长量,果重、籽重和出油率均有明显降低.通过方差分析,建立了上列各项因子的回归方程.桐林受害后,逐株连片毁亡.研究提出了死亡单株经济损失的最低指标和全省桐区经济损失值.仅1979—1986年、四川地区因病枯死桐树49.25万株,经济损失82.25万元,累计损失达657.98万元.可见,油桐根腐病确是当前油桐生产和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11.
<正> 由尖孢镰刀菌油桐专化型(Fusariumoxysporum f.sp.aleuritidis)引起的油桐枯萎病,是油桐(Aleurites fordii Hemsl.)生产上一种具有毁灭性的病害。目前,在全国油桐主要产区均不同程度地受到该病害的严重威胁。选育抗病品种是防治植物病害的有效途径之一。几年来我们对油桐主要品种进行了抗病性鉴定,同时对接种方法也作了些探索。现将试验结果整理成文,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油桐根腐病是油桐产区的毁灭性根部病害,导致桐林成片枯亡.对油桐病根分离培养结果,优势成为腐皮镰孢,分离出现率80.0—86.7%.该菌接种表明,在40天内桐苗死亡率达85.0—100.0%.经测定分析,桐林肥力不足,微量元素偏少,可视为致病诱因.试验认为,腐皮镰孢是油桐根腐病的致病菌,在桐林经营粗放,肥力不足.  相似文献   

13.
西双版纳橡胶树腐霉菌病害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2013年云南西双版纳景讷乡发生的橡胶树病害病组织取样分离,活体致病试验和病原物的分类鉴定,认为是由腐霉属真菌(Pythium sp.)引起的一种橡胶树新病害。土壤板结、长期排水不畅,通透性差,是腐霉属病害发生的重要诱因。  相似文献   

14.
从感染根腐病的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 )F. H. chen. ]的根颈[L. corona]中,分离出二种病原:1.茎线虫[Ditylenchus sp. ];2.茄腐皮镰孢霉[Fusarium solani(Mart. )App. et Wr. ]。对病原及其外形特征作了初步研究以后,在雨季用杀虫、杀菌剂对该病作了防治试验。结果,药效达到95%以上。本研究为防治三七的这种毁灭性病害,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刺槐溃疡病在山东沿海地区发生严重。研究结果表明主要病原菌为尖镰孢(FusariumoxysporumSchlecht.),其次为腐皮镰孢(Fusariumsolani(Mart.)Sacc.)。尖镰孢的小型分生孢子头状,聚生于短的单出瓶梗上,分生孢子椭圆形至腊肠形,7.6~15.4μm×2.5~3.8μm;大型分生孢子镰刀形至纺锤形,3~5分隔,28.2~38.4μm×4.6~5.1μm;厚垣孢子直径8.9~12.8μm。腐皮镰孢的小型分生孢子生于伸长的分生孢子梗上,阔卵形至椭圆形,5.1~10.2μm×2.5~4.8μm,孢子梗长30~80μm;大型分生孢子两端较钝,3~5分隔,20.1~33.3μm×2.6~5.4μm;厚垣孢子直径7.7~10.2μm。菌落生长适温为25~30℃,最适温度28℃;pH范围5~9,最适微酸至中性;碳源以蔗糖和葡萄糖最好,氮源以蛋白胨最好。  相似文献   

16.
麻疯树Jatropha curcas Linn.茎腐病是麻疯树人工幼林中发生的一种新病害,在病区标准地调查,重病区病株率达35.2%,主要发生在西坡低海拔林区.经过感病植株组织分离、优势菌株形态特征观察和致病性测定,病原菌初步鉴定为镰孢霉属真菌Fusarium sp..用敌克松、多茵灵、硫茵灵,代森锌和土茵灵室内毒力测定,敌克松、多茵灵、硫菌灵对病原茵分生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有很强的抑制力,分生孢子萌发抑制率95%以上.筛选出的药剂在林间灌根处理,敌克松对病害防治效果最好,控制率80%以上.  相似文献   

17.
尖镰孢香荚兰专化型是香荚兰根腐病的主要病原。本实验用木霉,枯草芽孢杆菌,荧光假单孢菌对尖镰孢菌香荚兰专化型进行实验室的拮抗作用测定,并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木霉对尖镰孢香荚兰专化型的的抑制作用最强,抑制率可达78.57%,枯草芽孢杆菌对尖镰孢香荚兰专化型的的抑制作用较强,抑制率可达78.12%,而荧光假单孢菌Ph002对该菌抑制效果则很弱,最高才有39.13%。总之,三种生防菌的抑制效果是:木霉>枯草芽孢杆菌>荧光假单孢菌。  相似文献   

18.
研究腐皮镰孢菌和可可毛色二孢菌对白木香的浸染结香效果,采用单一菌处理(1g/L、3 g/L)、混合菌处理(每个菌0.5 g/L、1 g/L、1.5 g/L),以输液方式浸染5个月后,对其木质部采用GC-MS联用仪开展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检测出的77种化学成分含有芳香族化合物、倍半萜类化合物、脂肪酸和其他物质;与单菌侵染相比,混合菌侵染白木香树更能促使沉香特征性成分产生,接菌量为3 g时效果最佳;可可毛色二孢菌结香效果稍好于腐皮镰孢菌;结香效果与侵染菌的量存在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采集到的病害标本作形态学比较,并对照有关资料,鉴定出寄生于南京地区蔷薇科植物的多孢锈菌属锈菌5个种,即:短尖多孢锈菌Phragm idium mucronatum(Pers.)Schlechtendal,蔷薇多孢锈菌P.rosae-multi-floraeD ietel.,山田多孢锈菌P.yamadanumH iratsukaf.,玫瑰多孢锈菌P.rosae-rugosaeKasai和少隔多孢锈菌P.pauciloculare(D ietel.)H.et P.Sydow。进而对这5种锈菌的形态学特征作了详尽的描述。  相似文献   

20.
人参锈腐病发生情况和病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参是我国传统的名贵药材,锈腐病是影响林下参栽培和连作的重要因子。该项研究调查了辽宁省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国营三道关林场不同参龄和林型的林下参锈腐病的发病情况,并对人参锈腐病病原菌进行了分离、鉴定。研究结果显示:在不同参龄、林型和坡位的林下参样地内均有锈腐病的发生,引起锈腐病的病原菌是毁灭柱孢菌(Cylindrocarpon destructa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